点击柴房汇关注我获得以下免费服务
一个民族最古老的记忆,就是对火的感激。因此,几乎各个民族都有关于火的节日或仪式。黎族人姓名中以黎火两个字为头的竟然有7千多个。人们还认为,火是与非现实世界交往的手段,一切供奉上天、神明、祖先等等的祭品,最后都要以火焚之,才算奉送完毕。世界傩文化中,最普遍的内容是对火的崇拜。现今的各地傩技艺中,几乎都有“走火炭”“走烧铁”等特技表演。此外还有许多项目成为群众的集体技艺,例如许多少数民族都有火把节,这是对火的最好保护与纪念。汉族地区则多将“火把”进行了包装,成为“灯”,于是各类灯节、灯会遍布各地。当这些民俗活动在中原式微后,地处省尾国角的潮汕地区至今仍保留了这些习俗。
游火巷
对火的纪念和亲近
游火巷是澄海隆都镇的元宵节民俗。
潮汕火俗活动开始前,各家都在村中要道上,用干稻草束像架枪支那样围起一个个草架,各家的草架连成一排,妇女们擎着香火站在自家的草架后面守候。先是祖祠前面广场的潮剧演出开始,锣鼓声招来四面八方的人群。人们用长竿挑着各种式样的灯笼逐渐集中在这里。待拜过祖祠后,游行开始,在彩旗、锣鼓的引导下,人们自动形成了一条灯的河流,沿着小巷向前流动。
队伍蠕动缓慢,因为每到要道路口,同时要点燃那里的草架,蹿腾的火苗照得夜空通亮。人们都要从火堆边经过,一个个被烤得面红耳赤,全身发热,好似汲取了吉祥的力量。
后续的人会在附近放起孔明灯,孔明灯带着人们的希望越飞越高。由于每条街巷都要经过,一个晚上走不完,第二、三天继续。人们乐此不疲。游火巷是直接对火的纪念和亲近,每个人置身其中都会忘记自我,重新体验到氏族集团的力量。
跳火墙
取吉象去晦气
跳火墙多流行在潮阳、普宁一带的农村。
跳火墙是白天进行的。也是各家先在路口堆上稻草,数量很大,有的达到一人多高,而且将路面全部摆满。待游行队伍到达时,将草堆点燃,顿时火苗冲天。游行的人要依次从熊熊燃烧的火堆上跳过去。
稻草火虽然不易烧伤人,但其势熊熊,对人的意志是一种考验。先跳的人,火焰虽高,火路较窄,飞身一步可以跨过。越到后面,火势虽弱,火路却宽,一步跨过,脚仍然会踏在火上,并且会溅起一片火花的漩涡。,有的手拿标旗往前冲,有的还一边敲鼓敲锣。最难的是抬神座的四个人,要一齐发力跳过去,颇为不易。好在年年如此,人们已习以为常。一个下午,要跳十几处。节后的灰烬,就近洒在田地里做肥料。
这种跳火墙的习俗,在中国其它地方也有保留。例如广东雷州叫“过火海”,福建惠安叫“跳火群”。其意义都是取其吉象,希望生活像火一样越来越旺,并且希冀用火烧去一切晦气,因此也进入一般家庭生活中,有的家庭在大年三十那天举行。当然,火势不会很大,象征性而已。
跳火墙的习俗显然比游火巷更拉近了与火的距离,而且显示了人类对火这种危险对象的控制能力。人都清楚“水火无情”的常识,能控制它,就是朋友,是生活中离不开的助手;如果失控,它就是敌人,就会带来死亡。青少年在步入人生之时,通过“跳火墙”这样的实践,其意义无疑超出了民俗的纪念。
新娘跨火烟
新娘跨火烟是潮汕传统迎娶新娘礼俗的一个环节。新娘在进夫家门时,在门口用干草点燃小火堆或点燃火盆,让新娘跨过去,称为“跨火烟”,或“跨火盆”。新娘跨火烟时,伴娘青娘母要“唱四句”:“新娘过门跨火烟,明年添财又添丁;孝敬公婆人不恼,家庭和睦万事兴。”“新娘举步跨火盆,行为端庄人温存;夫唱妇随同心腹,同辈相惜老辈尊。”让新娘跨火烟,实际也是要借火势去掉晦气,从此生活像火盆一样红红火火。
烧塔
烧塔一般是在中秋节前后举行。小孩子捡拾砖瓦石块搭成一座镂空的小塔,在中间放上燃料,乘着月色点燃,直到把砖瓦烧得通红。大规模的烧塔就要事先准备,有的高达10多米,用砖砌出带孔的圆塔。当火苗从每个孔隙中往外喷射时,有人往里面扔松香粉、磷粉之类的助燃物,就会发出噼噼啪啪的响声和耀眼的光芒,周围几里地都会被照得如同白昼。人们在塔周围欢呼跳跃,尽情狂欢。其情势不亚于少数民族的火把节。
烧火龙
烧火龙以丰顺埔寨和揭阳盘东最有名。烧火龙与一般舞龙无异,只是在身上插满烟花、火药,全部用导火线连接。烧火龙的晚上集中到一个开阔的广场上,其时几万人早已在此守候,吉时一到,火龙点燃,顿时全身四面喷射出五彩火焰,喊声震天,迎风舞动,烟花旋转。一龙火熄,另外两条上场,有时一晚上多达五六条。代表着不同乡里的火龙,各显神通,高潮迭起,其势若急风暴雨,摧枯拉朽;其声如雷霆万钧,天地震撼。人人精神振奋,奔走相夸。
普宁打火醮
普宁惠来城的“打火醮”每十年举行一次,为期10天。在打火醮之前三年,各家都要喂养大猪,以备打火醮时酬神和宴客之用。据传,雍正十一年(1713年),江西举人龚日菊到惠来任知县,他看到县城居民大都住茅草房,极易引发火灾,便倡议“打火醮”,以禳除灾祟,防患于未然。于是流行起为打火醮而举行的游神赛会。“醮”属于道教的仪式,因此打火醮的主神为关圣帝君关羽。主神之后为规模宏大的文艺队伍:彩篮、标旗、锣鼓队等。游行队伍沿路行进,气势磅礴,扣人心弦,浩浩荡荡游遍大街小巷,等于是一次对防火工作的深入宣传。
澄海游火帝
火帝就是火神。一般指祝融,南岳衡山的主神。汕头澄海樟林一带清中叶以前是著名海港,是韩江流域主要出海口岸。由于海运商贸十分发达,海港铺户众多,构建简单,极易发生火灾。当地民众在此修建了火帝庙,时年八节,适时祭拜。同时也加强了防火与救火工作。其中重要措施就是每年在农历二月中旬要举行游火帝节,时间长达半个月,四乡来聚,全民投入。
光绪年间民间流传的《樟林游火帝歌》就极为详尽地记叙了这一盛会的原始面目。通过这些生动的记载,我们可以窥见到古人对“火帝”的尊崇,以及对防火工作的重视。
时至今日,我们可以利用火改天换地,可以将人送到宇宙。“奥运会”也好,各种世界性的重大活动也好,,而且火种要取自天然。它之所以“圣”,就是因为它象征着继承,象征着发展。我们要把这种人类的共同记忆与认识,传承下去,为人类的发展创造美好的未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