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文化浩如烟海,儒、道、释三家思想和文化相互影响,交相融汇,造就了中华五千年灿烂文明的博大精深。
温泉文化是中华文化中的一个重要分支。作为中国养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温泉因为众多帝王及文人墨客的偏爱,流淌着中华三教文化的血脉。
温
泉
文
化
在历史典籍中,有关温泉的文献记载多达972处。从正史来看,中国温泉利用史可追溯到华夏初创的“神农”时代,“神农氏尝百草之滋味,知水泉之甘苦,令民之所避就。”(见西汉司马迁《史记》)。孔子《论语·先进篇》“暮春者,春服既成,冠者五人,童者六七人,浴乎沂,风乎舞雩,泳而归”浴乎沂,即在曲阜以南的沂水中泡浸温汤,可见孔子也是我国温泉文化最早的倡导者和实践者之一。
先秦《三海经》里就有温泉的记叙。当时称温泉为“汤”。秦始皇建“骊山汤”是为了治疗疮伤,并通过徐福将“汤”的概念带到日本。传说徐福为秦始皇寻找长生不老的灵药,辗转漂流到日本的歌山县,至今当地仍保留了“徐福之汤”温泉浴场。
辽宁《海城县志》记载,唐贞观十八年,辽宁汤子岗温泉就已被发现,山东即墨、河南陕县、广东从化、黑龙江五大莲池、庐山、云南腾冲、西藏羊八井、台湾大屯、重庆东、南、西、北温泉等,也在很早以前就显露呈现在世人面前。公元1000年前,唐廋在《温泉记》中提出了温泉形成的原因。宋代的杨慎在《安宁温泉诗序》中,概括了我国温泉的分布。明李时珍在《本草纲目》中将我国的矿泉分为热泉、冷泉、甘泉、酸泉、苦泉,是我国最早的温泉分类学者之一。
日月经天,江河行地,历史的河流奔涌向前。中国古代温泉文化、也就是中国传统温泉文化是帝王温泉文化,它面向的群体是帝王显贵、文人墨客,民间百姓很少能享用。温泉历来都是帝王的御用品,甚而成为皇家禁地。温泉因帝王而闻名,帝王因温泉而更神爽气清,温泉与帝王的故事,成为了中国古代温泉文化的主流。正因为享受群体的特殊,它沿袭了尊贵传统,尊贵品位成为了中国传统温泉文化的天然特征。
在中国历史上,最早的温泉当属陕西临潼华清池,距今已有3千年历史。华清池见证过多少历史风云变幻,是国内有文字记载开发利用最早的温泉,恐怕也是人们最耳熟能详的温泉,素有“天下第一温泉”之称。早在西周时这里的温泉便已被发现,叫“星辰汤”。幽王曾在此建“骊宫”,至秦始皇以石砌池,名“骊山汤”、“神女汤”。后经汉、隋、唐历朝帝王修扩,至唐玄宗时,宫室扩建并纳汤池于其中,宫室改名“华清宫”,汤池从此也改叫“华清池”。
华清池因为唐玄宗的爱妃杨玉环在此一濯芳泽,以及他们之间缠绵悱恻的爱情故事而从此蜚声天下。据说,杨贵妃能长期“三千宠爱在一身”,唐玄宗六七十岁仍风流倜傥,都与长期泡汤沐浴大有关系。华清池现存唐代汤池中有一个海棠汤,池内平面呈盛开的海棠花状,便是当年唐明皇作为爱情的礼物赐给杨贵妃的,也称贵妃池。
唐玄宗从开元二年(公元714年)到天宝14年(公元755年)41年间,先后去华清宫达36次之多。杨贵妃有11年到过华清宫养生、美容、浸浴温泉,无论在白露凝霜,轻雾凄迷,清辉飘逸的月夜,如诗静谧,如纱朦胧。还是在阳光温和,春风拂面,风和日丽的白天,沉浸于热腾腾的温泉,都是一种享受,其羞花闭月之貌因温泉水的滋养而更妩媚迷人,以葆其青春风韵。春寒赐浴华清池,温泉水滑洗凝脂,华清池千秋留美名。
白居易在《长恨歌》中留下了“春寒赐浴华清池,温泉水滑洗凝脂。侍儿扶起娇无力,始是新承恩泽时”韵味无穷的诗句,记录的便是杨贵妃在海棠汤出浴后的娇态,为世人留下了一幅美丽的“贵妃出浴图”。 夜阑幽幽,更深灯瘦。烟雨红尘里清辉漫洒,也会在理性坐标里如雁过无声。唐人风流虽已随风逝,但温泉文化却世代流传。
汤岗子温泉的历史也可谓源远流长。相传,唐朝太宗李世民率兵东征,途经此地,征途遥远,将士们疲惫不堪。唐太宗李世民的坐骑马失前蹄,不想竟踏出一泓清澈的泉水。将士们在此安歇休整,展开“浴战活动”,以练兵和欢娱身心,神奇的泉水将疲劳一扫而光,军队士气大振。当即,李世民登上身后小岛的亭阁,凝视东方许愿:“如果我东征得胜归来,必将重新修建此亭。”果然,此次东征大获全胜。唐太宗李世民不忘许下的诺言,命人重修此亭,名叫“祈愿亭”。据传金太宗也曾来这里“坐汤”。温泉附近有明崇祯三年所立《娘娘庙碑》,明崇祯年间,汤岗子温泉以其“名池秀峰”之誉吸引了众多善男信女争相进香,各地商贾也云集于此。清乾隆年间,乾隆皇帝三次回盛京祭祖,途经汤岗子也曾驻跸沐浴。
而从化温泉更是以“百丈飞泉”闻名遐迩,素有“岭南第一温泉”之美誉,与素有“天下第一温泉”之称华清池相齐并美。构成中国温泉从中原到岭南的一脉相连。
相传从化流溪河畔曾有个青龙头村,村里住着一位姓徐的采药老人。有一年瘟疫流行,看着乡亲们染病得不到医治,老人不顾年迈且腿脚不便,硬是攀登上头甲山采药。他善良的心感动了仙女,仙女送给他一只可将泉水熬成药的银锅。老人用这口银锅解除了村里流行的瘟疫。但是银锅的妙用惊动了贪婪的恶霸,为躲避坏人的抢夺,老人被迫爬上山崖。然而坏人紧追不舍,老人只好呼唤着仙女纵身跳下崖底。不料银锅碎处涌出一股水柱,把坏人都冲进流溪河淹死。从此,流溪河畔日夜涌出清泉,这股可健身疗病的清泉就是从化温泉。明清以来,逐渐为天下所共闻,经历了民国的发展后,更加享誉中外,成为许多名士的寻访之地。
彼岸,秦桑低绿枝,燕草碧如丝。眼前,温泉烟雾绕,紫雾生云霓。或可满载一船秋色,平铺十里湖光,看那水面清圆,一风荷举,闭上眼睛,便可洗一身清洁,染一池灵动,华裳轻落,梦入温泉水。华美如斯,难怪那么多人眷恋于温泉。
文
人
温
泉
我想,温泉的魅力不仅仅在于她美丽的典故与经典的传说,还在于其深厚的文化底蕴。中国文人闲中求乐,志趣高雅,自古以来,久已闻名。弹琴赋诗,对弈良宵,痴迷书画,谈玄论道,无一不是文人津津乐道的事,温泉也是众多文人关注的一件事,悠悠数载,真是闲情不尽,画意无穷。没有哪个民族像中国古人那样玩味闲的情致与逸的疏放。
居则泉石花竹,诗酒棋书,清淡酬唱;行则披阅中壑,游戏平甸,濯清流以游鲤,坐茂林而观佳夕,含英咀华,识度闲放,忘情于珍猎之抱,畅志于清况之乡。温泉正是迎合了文人的这一趣味,成为无数文人咏叹的对象。与己乐,与民乐,与山水乐。顾盼间,感悟于天地,颂明月诗,歌窈窕章,何其自由无碍!
在众多温泉诗中,不少是诗人褒扬着名温泉的。阳春三月,蜂蝶相戏,百花争艳,放眼处,皆是一派腾云驾雾的仙境景象。兴起时或歌或舞,或吟或颂,则又添几分乐趣。
如东汉张衡在“阳春三月,百草萋萋”之时,“适骊山,观温泉,浴神井,风中峦”写下了《温泉赋》,赞美了温泉的“六气淫错,有疾疠兮。温泉汨焉,以流秽兮;蠲除苛匿,服中正兮。熙哉帝载,保性命兮”的功德,是当时赞美骊山温泉的名赋。
北魏元茛在《温泉颂》碑文赞颂道:温泉“乃自然之经方,天地之元医,出于河渭之南,泄于骊山之下,渊华玉澈,心清万仞,于是左汤谷,右蒙记,南九江,北瀚海,千城万国之民,怀疾沉疴之客,莫不宿粮而来宾,疗苦于斯水”。
黄山温泉水质纯正,饮誉天下,唐代诗人贾岛曾发出:“遐哉哲人逝,此水真吾师”的感慨。
宋代苏东坡游历陕西骊山温泉时,留下了“汤泉吐艳镜光开,白水飞虹带雨来”的赞美佳句。
北京小汤山温泉自古闻名,清代康熙皇帝赞之:“温泉泉水沸且清,仙源遥自丹砂生,沫日浓月泛灵液,微波细浪流琮琤。”
而云南象鼻温泉在明代时就被奉为“神水”,清代张凌云题象鼻温泉诗:“天下汤泉莫漫夸,传闻温沼让西沙。岭如象鼻岭无异,水比安宁比更嘉。入浴能教人似玉,到来几许貌如花。春寒我欲频经此,童冠讴歌乐岁华。”道出了人们对象鼻温泉的厚爱。
昆明安宁温泉名扬天下,明代诗人杨慎对云南安宁温泉推崇备至,在《安宁温泉》诗中写道:“何如碧玉温泉水,绝胜华清礜石池。已挹金膏分沆瀣,更邀明月濯涟漪。”更有诗人们盛赞安宁温泉:“天下果然第一汤,升庵先生无虚奖。”“地灵此地胜瀛州,暖比春温洁比秋。”“仿佛玻璃漾水晶,宛若珠玑盛琥珀。”
古人道:见微而知著,窥一斑而见全豹。
一枝叶,一世界。一枝花,而见春。细微物,莫轻视。有限中,藏无穷。文人骚客独爱温泉,驾一叶之扁舟,凌万顷之茫然,却不想到达任何彼岸,只是徜徉自适,听风饮露。他们秉烛夜游,访仙探鬼,只是感慨于岁月如寄,而风光无限,不得遍赏。这样的人不是放纵颓靡,只是潇洒自如。他们在漫游里赏玩温泉的细节,在驻足遐观里纪念流逝的光影,在诚挚的诗篇里讴歌造化的神秀。
古语有云:君子之交淡如水。文人们甘于淡泊,乐于平淡,自得于平淡,只愿在梦中化蝶而逍遥,只愿随那茕茕孑立与天地之间的沙鸥,既不得志于朝堂之上,更不愿牵绊于尘世浮华,只愿如同那甘之如饴且淡淡而香的温泉之水,于绝境中绝境逢生,与繁华中平静致远,超脱外物,自适于心。
在这水气蒸腾氤氲中洗涤爽身,“浴罢恍若肌骨换”,难怪不少文人墨客“解衣浴罢仍留连”。唐代诗仙李白曾慕名湖北京山的汤堰温泉浸泡,在如诗似画的风景中尽情享受温泉沐浴的乐趣,不禁诗兴勃发,写下了盛传不衰的温泉诗篇:“神女殁幽境,汤池流大川,地底烁朱火,沙傍放素烟。沸珠跃明月,皎镜含空天,濯濯气靖此,曦发弄潺潺。”
唐代白居易描写杨贵妃泡温泉的诗句:“春寒赐浴华清池,温泉水滑洗凝脂,侍儿扶起娇无力,始是新承恩泽时。”充满了诗情画意。
宋代苏东坡对温泉情有独钟。曾游览惠州温泉瀑布,不禁宽衣解带沐浴在温泉之中,他的《温泉诗》:“新浴觉身轻,新沐感发稀。”道出了沐浴温泉的痛快感受。他的另一首诗:“温泉水滑洗凝脂,皓首沐浴回常春。”更激起了人们对沐浴温泉的向往。
宋代王安石的《温泉》诗:“谁燃丹黄焰,爨此玉池水,来客争解带,万劫付一洗。”写出了浴温泉的轻快与舒畅。
明代旅行家徐霞客的《温泉》诗:“一了相思愿,钱唤水多情;腾腾临浴日,蒸蒸热浪生。浑身爽如酥,怯病妙如神;不慕天池鸟,甘做温泉人。”流露了作者陶醉于沐浴温泉之中,欢愉忘情、乐不思归的心境。
这是文人留下的文字佐证。温泉美化着锦绣江山,满足人们的欣赏欲望,看不够,思不尽,最初为皇家享用,后世为百姓消闲。更有那神来之笔,绘出温泉的美妙,把泡温泉的瞬间定格在卷轴之间,成为永恒的山水画。温泉依旧,世上千年。
游遍山川,不思故里,避世闲居,独享其乐,是文人的一大风尚。他们为避尘世纷扰,追求清静无为、养心缮性的生活,或闲居隐逸,或纵情山林,无论是是黄沙漫天,北风吹雁中骑驴高歌的歌者,还是以霓为线,以虹为钩的海上钓鳌客,抑或遍访青山绿水、且歌且行的歌者,温泉都是卸下疲劳的一个好去处,淡淡一笑,拂去功名,静立泉文,看温泉水汽,饮一樽清酒。文人士大夫身居其中,常常得鱼而忘筌,得意而忘形。
心灵与万物相互融合,浮世繁华竟成了一种羁绊。真可谓:游山戏水忘归途,寻得闲情几千重。唯有水间的氤氲缭绕,妙宇奇境,方可拓人胸臆,达人心魂,脱人俗气,焕人浩态。想来这样一个放松身心的绝佳处,不用说古人,就是今天浮世的人们也要趋之若鹜的。所以,我们在此流连,纵情温泉中,逍遥云外边。
日本的温泉也是文人雅士钟情的地方。因为这些名人的足迹,让此地的温泉弥漫着浓浓的人文气质。有马温泉与丰臣秀吉的关系颇深,丰臣秀吉曾几次到访这里,并建造了专用的浴场——汤殿馆。现在,汤殿馆的遗址已经规划成“太阁汤殿馆”(丰臣秀吉的官名为“太阁”)展示馆,开放展出。
而说到文学,川端康成因为伊豆的山水、名汤的绝美景色,创作出了《伊豆的舞女》,成为游客对伊豆的基本印象。川端康成还以越后汤泽温泉为舞台,创作了不朽的名著《雪国》,游客可以从文字中感受雪中泡汤的恬静。就连我国的孙中山先生当年也曾踏访箱根的温泉乡,他的投宿地点成为各家旅馆最引以为自豪的事情之一。
泡温泉,品温泉,需要一种情怀,一种空旷,一种虚静。与天地对话,与万物对话。 (刘迪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