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建筑材料网络社区

“陶”与“瓷”尽显匠心工艺:陶、瓷一组

只看楼主 收藏 回复
  • - -
楼主
  


点击上方“ 众凯视界 ”,一起尽览珍稀瑰宝!




陶舍重重倚岸开,舟帆日日蔽江来;

工人莫献天机巧,此器能输郡国材。

-------- 咏景德镇兀然亭 明·缪宗周



哥窑兽足双耳瓶


  哥窑,宋代五大名窑之一,是为宫廷烧造御器的官窑。它历来受到收藏家、鉴赏家、考古学家等专家学者的重视和关注,对哥窑的课题研究从未间断且方兴未艾。然而迄今未找到确切窑址。此外,哥窑虽贵为宋代五大名窑(汝窑、官窑、哥窑、钧窑和定窑)之一,但奇怪的是宋人没有留下任何记载,元、明、清的记载又甚为混乱。有人说哥窑窑址在浙江龙泉,也有人说在浙江杭州,更有人相信它就是子虚乌有……因此,哥窑的身世直到今天依然是个不解之谜。但无论如何众说纷纭,哥窑瓷器珍贵的珍贵性却是毋庸置疑的。


  此件藏品哥窑兽足双耳瓶,口径为9.8厘米,高为9.3厘米。通体呈灰青色,两侧双耳,三兽足鼎立,圆腹中间有双弦纹。胎质坚细,釉面开细碎片纹,线条极具美感。釉色沉厚细腻,滋润如酥,冰凉柔滑,光泽柔和,如同凝脂。置於案头焚香,古韵盎然。具有极高的收藏价值和历史价值。


定窑贴花凤首壶



  定窑是中国传统制瓷工艺中的珍品,宋代六大窑系之一,它是继唐代的邢窑白瓷之后兴起的一大瓷窑体系。主要产地在今河北省保定市曲阳县的涧磁村及东燕川村、西燕川村一带,因该地区唐宋时期属定州管辖,故名定窑。定窑原为民窑,北宋中后期开始烧造宫廷用瓷。创烧于唐,极盛于北宋及金,终于元,以产白瓷著称,兼烧黑釉、酱釉和绿釉瓷,文献分别称其为"黑定"、"紫定"和"绿定"。定窑从邢窑而来,由于历史的变迁,定窑随着地域变化,新瓷土料的运用和制瓷工艺的进步。卞向和认为:定窑最大的贡献就是在中国陶瓷发展的历史上闪烁过光芒,在中国陶瓷史和世界的陶瓷发展史上留下辉煌的一页。


  此藏品为“定窑贴花凤首壶”,口径为5.7厘米,高为31.6厘米,设计自于古代波斯的风格中国唐代陶瓷器。造型以凤首作口,凤颈为柄,壶形保留了南北朝时期莲花尊的形状,又吸取了波斯金银器中鸟首壶的造型特征。凤首壶以凤首口与流相合构成壶嘴。壶柄作弯曲的凤颈,首衔壶口,尾连壶底。壶身堆贴四组花纹,环绕雕花有联珠纹等,均自波斯萨珊王朝流行纹饰移植和演化而来。


钧窑出戟兽耳尊


  钧窑创烧于唐代,兴盛于北宋,经历宋金至元代。以后历代都有仿造。境内有窑地近一百处,以小白峪历史最早,唐代已烧黑釉带斑点器物,时称“花瓷”,对宋代紫红斑点装饰有直接影响。宋代首创釉中加入适当铜金属,烧成玫瑰紫、海棠红等紫红色釉,美如晚霞。北宋后期,专为宫廷烧制供养植奇花异草用的各式花盆与盆托;钧台窑是宋代众多钧窑中最具代表性之一,窑址发掘出土数以千计供宫廷陈设用的这类瓷器,器物底部各刻一个从一到十的数目字,数字越小,器物尺寸越大。绝大多数窑均烧窑器物,天蓝、月白釉较多。一部分窑址还发现烧磁州窑白地黑花、三彩、红绿彩等品种,其中以扒村窑质量最好。钧窑,传世不多,评价甚高。钧窑胎质细腻,釉色华丽夺目、种类之多不胜枚举;有玫瑰紫、海棠红、茄子紫、天蓝、胭脂、朱砂、火 红,还有窑变。


  此藏品为“钧窑出戟兽耳尊” ,口径19.3厘米,高22.5厘米,此尊仿古铜器式样。胎体厚重,胎质坚密;尊内外施月白色釉,釉色匀净,乳光晶莹,肥厚玉润。器身圆腹圈足,尊口四方饰有兽头,尊身有圆点铆钉状凸起,有的部位色釉呈现不规则的流动状线条,似一条蚯蚓在泥土中游走,后人称之为“蚯蚓走泥纹”,是钧釉的独有特色。


黄釉粉釉海兽罐


  黄釉瓷在古陶瓷艺术中占有很重要的位置,黄色一向是帝王专用色,黄釉瓷器更是明清宫廷用瓷,决不许民间使用。即使在叛乱不断的嘉靖时期,也严禁民间使用,民窑即使可用金彩,也不可以用黄釉瓷。明黄色是黄金的颜色,中国封建朝代里,从唐朝开始,明黄即是皇帝专用颜色,黄袍被当作封建帝王的御用服饰,黄者,君之服也,它是皇权的象征,唐高祖李渊以黄袍为常服,赵匡胤陈桥兵变就意味着登上了帝位,满清时期,龙袍、龙椅、龙旗、御辇、羽盖、圣旨、琉璃瓦盖皆为黄色,直至现在,它和红色都是能代表中国的主色调。


  该藏品为“黄釉粉釉海兽罐”,口径15.8厘米,高为22厘米,此罐括口圆腹圈足,周身饰有多条弦纹,罐身绘制凶猛海兽,上方绘有奇异花卉,下方绘有海浪图案,黄釉遍体尽显皇家气概。


唐三彩艺俑


  在唐三彩众多的器物中,最为突出的是俑类。艺人们通过对社会现实生活中人物、动物形象的认真观察,经过提炼和加工,将其艺术地再现出来。不同人物、不同身份,塑造得准确生动、生气勃勃。如唐三彩的女俑有三种形象,即贵族妇女、侍女、艺妓,劳动妇女的形象较为少见。


  该藏品为“唐三彩艺俑”,底径为15厘米,高为37厘米。乐伎俑为站姿,脸部表情虽经化妆涂脂抹粉,但无俗媚之气,刻划的欢快、轻松和古典美,衣着描绘的直领对襟,和“红衫窄裹小撷臂”十分贴切得体,绫罗制成轻透的纱,披搭在肩上,旋绕于手臂间,栩栩如生。比例合理,形态优秀。


红陶文官骑马像

  在唐俑上,我们也可发现许多中国绘画上的技法与雕塑技法的结合。尤其是在陶俑的衣服上,工匠利用了许多的阴线纹以及阳线纹,线条流畅自如、疏密相间,使得大多数的雕塑衣褶更为生动。唐俑多为捏塑、雕刻或印模而制成。在许多的人俑、动物造型以及他们的身上的附件,都是分段塑好,再连接上的。在这时候,就已经开始广泛的使用模具。唐代陶俑是融雕塑、绘画、陶艺为一体的艺术结晶,唐代雕塑匠师在丰富熟练的雕塑手法中融进了许多的绘画元素,使唐代陶俑不仅具有立体形象的体积感,还具有绘画般的笔墨情趣以及色彩美感。


  该藏品为“红陶文官骑马像”,底径为11厘米,高为33厘米。紅陶為主體,文官神色嚴肅,坐騎俊逸,小小方寸之間,各種細節都勾類的很自然精美,充分表现了但是民间艺人高超的演艺技巧与雕塑工艺水平。





以上藏品正收藏于众凯藏品库

欢迎业内人士前来参观

关注公众号后留下您的联系方式进行预约!




戳原文,查看更多精彩内容!

举报 | 1楼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