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灵魂。文化兴国运兴,文化强民族强。”10月19日,在喜迎十九大胜利召开的日子里,石化工艺室一组、二组员工将班组团队建设的视角投向了对上海历史文化的探寻。大家走进虹口,参观了鲁迅故居,探访了多伦路文化名人街。
“真正的勇士敢于直面惨淡的人生,敢于正视淋漓的鲜血。”鲁迅先生的《记念刘和珍君》是大家学生时代的记忆,是大家难以忘怀的作品。探访鲁迅故居,追忆鲁迅先生,是对近代文化发展史的一种缅怀。鲁迅故居位于山阴路,红砖红瓦的楼房,吱吱作响的楼梯,不屈愤怒的灵魂,想象着炉火映红的秋,先生写作时嶙峋的背影在烛光的抖动下略显模糊,窗外游街的知识分子从彷徨走向革命,全然鲜明的时代色彩。在生命的最后三年,鲁迅先生居于此间,起草了多篇战斗性的杂文,编辑了《译文》杂志,翻译了《》,,积极参与了文学界和文化界的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工作。
参观完鲁迅故居,大家来到鲁迅公园旁边的多伦路。550米长的多伦路蜿蜒蛇行,秋日下带着一抹青灰色,空气中带有石库门独有的荫幽味道。多伦路以前叫窦乐安路,号称“现代文学重镇”,鲁迅、茅盾、郭沫若、苏雪林、叶圣陶、丁玲、柔石等文学巨匠都曾在此进行频繁的文学交流。名闻遐迩的鸿德堂,风格各异的孔(祥熙)、白(崇禧)、汤(恩伯)、范(光陵)四大公馆,多伦路仿佛成了海派建筑的“露天博物馆”。、陈望道、赵世炎、王造时、内山完造,到景云里、中华艺大、上海艺术剧社,名人故居、海上旧里,多伦路街边上每一棵梧桐树都蕴含着文化的气息。
沉浸在老上海历史文化的浓厚氛围中,大家的思绪在五四新文学时代的激情中荡漾。一个城市的文明,是每个时代的人共同付出的结晶。,我们应牢记时代赋予我们的使命,在各自领域内竭尽所能、贡献力量,助力公司、行业、国家向前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