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进国博士
陈进国,永春人,历史学博士。中国社会科学院世界宗教研究所当代宗教研究室主任,《宗教人类学》集刊主编,中国宗教人类学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国家宗教事务局宗教工作特聘专家。著作有:《信仰、仪式与乡土社会:风水的历史人类学探索》《隔岸观火:泛台海区域的信仰生活》《南海诸岛庙宇史迹辨析》《救劫:当代济度宗教的田野研究》,合著/合编有《中国道教思想史》《澳门宗教报告》《北京宗教研究》等。
重 修 东 关 桥 记
永春古称桃源,介居顺巽,为山川钟奇之地,文物兴盛之邦。溯乎秦汉,器用陶匏,辅我风教;瓯越险地,进我辇路。永嘉之后,衣冠南渡,处士萃止,龙德隐密。洎唐末五代,流寓入闽,隆推儒术,诗教渐昌,号海滨邹鲁。肇自两宋,道南宗风,原是濂溪一脉;戴云嵯峨,无非龟山余峰。虽闾阎山海之间,文曲华世,比屋弦诵;簪缨鼎盛,每多寒薄。永邑四时多燠,惟蔡燕堂慧眼取士于前,朱考亭过化遗泽于后,人尚礼义,励行乡约,彬彬乎道德文献,斯之为盛,万古长青。士风为之丕变,或以光风霁月为怀,或以峭壁孤风为体,且独为泉南之望,然则亦古所未有也。若宋陈休斋悟参茶禅一味,若明颜桃陵重孝挥毫换蚵,若今林连玉批龙甲搏虎头,皆斯文道统不坠之象也。此地文教既以开兴,永人多以贸迁为绝伎,以货殖为资生。古官驿道毂交蹄劘,联络刺桐古郡;陶瓷之路弘舸连舳,通彼西洋新邦。桃城兴埠虽晚,然彼天监之孔明兮,用棐忱而祐仁,故民商通练敏达,亿则屡中。八方诚曰:"无永不开市"。大哉河洛之贾道,洋洋乎生意无穷。南方之强,何其盛也!何其雄也!
东关铺去县三十里,地当孔道,关锁永南,实为海丝重镇。岗峦嵂崒,危磴滢濴。桃碧双水环秀,乐山五台淩云,闲居则有浑乐林泉之趣,登高乃见慷慨怀古之心。跨碧溪有宋桥曰通仙者,厥有由也。宋绍兴乙丑,里士创以睡木沈基,垒石成磴,架设长廊,槛遮风雨,以憩旅人。中墩设有龛室,素奉南海古佛。其圣德被于民,禹功及于邦,四方重茧而至,角崩稽首,斋宿俨正。举凡水旱疠疫则祷之,祈福增寿则祷之,出洋过番则祷之,其应如响。南通温陵之行舻商舳,尤借以指南,卜吉而通远。圣境在兹,鸿儒兮存神,古德兮转生,此自古之常道也。兹不论理学之激荡兮,晦翁、体仁双璧题桥明志,顾乎象教东流,化行南国,昔者普足、一道之法身不灭,惠济黔黎,御宸捍患;延乎近世,樵云、木庵、印光、弘一诸上人,莫不感通通仙桥菩萨之灵爽,希心菩提,志求三乘。清道光戊戌己亥间,更有湖湘萧府颜氏,匍桥祈麟,默允兴寺。一夕同梦,一长须着青袍者,顶观音跨虎而来,跃卧榻上,惊起互告,遂有妊娠,既而禅林虚云狮吼,一身而系五脉。呜呼!斯人已乘愿,古道廓悠悠。万物无常,有存当亡。夫通仙桥间历八百七十余稔,屡经修葺而不废,是诚圣道阐微、天命微显,而天下信矣。
天运共和丙申桂月中秋,奈良裘未及敬献,共工无警触柱,乐山虹蜺惨然。烈????号"莫兰蒂",老蛟蜇泥,狂飙为祟;巨浸滔天,舳舻胶戾。彼时螣蛇来冲,通仙桥中墩之文物,须臾尽入崩洪矣。乡先生莫不恳祷呼号,恨力不及耳。惟前日龛壁夜现光气,有渔者暂停枯槎,当夕梦观音曰:"百度宜更新,先馆于境主祠,以待翬飞轮奂也。"父老异之,引为福泽也。是故世事变化,无非倚伏之间、盈虚之会,盗机而已。若观天之道,执天之行,尽矣。
子曰:"苟正其身矣,于从政乎何有?",民心和乐,宜尚精进,绍续古风。覩圣桥之摧残,合邑众志恻然;念圣迹之堂皇,故园乡情勃发。吾市县各部司,爰集同志莅事,共商修复方案。一朝倡议,四海踊跃赞成,竞赐青蚨,齐输白镪,不日縻人民币四百七十万元有余。吾县有司,于是专董其事,择请营造,鸠工聚石,以缮以葺。是役也,溯丙申商序而肇工,迄丁酉荷月而蒇事,同心竭力,若有圣助焉。由是丹垣刻桷,华榱焕明;璇题耀日,虹起霞青;松篁成韵,玉振金声;驾龙辀兮乘雷,载云旗兮委蛇,洵为泉南之大观也。此固大同景运之初开,实新民知化而穷神。
兹鼎建大功告竣,瑶台溢彩,玉宇生辉,庶我中华建极,四海会同;国祚延绵,文明大启,而斯地斯文可以并垂不朽也。爰是将事迹首末胪陈,勒之贞瑉。彼海内外喜题捐缘金者,皆开例于征信录,刻铭另竖,俾义举昭昭于青史,清名流芳于百世。是为记。
泉郡永邑陈进国博士焚香顿首拜撰
时天运共和岁次丁酉兰秋望日
东关桥
东关桥,又称"通仙桥",飞架在永春县东关镇东美村的湖洋溪上。东关桥始建于南宋绍兴十五年(公元1145年),是闽南绝无仅有的长廊屋盖梁式桥,全长85米,宽5米,共六墩五孔两台,桥基采用"睡木沉基",船形桥墩以上部分全为木材构造,技艺之精湛,构造之奇特实属罕见。1991年被列为福建省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并被载入《中国名胜词典》。
2016年9月15日因超强台风"莫兰蒂"被冲毁。在永春县委蔡书记、庄县长重视关心下,专家提案,社会爱心机构、人士善举,东关桥短期内获得重修。
东关桥建筑特点
这座桥始建于南宋时期 ,至今(2016)已有871年的历史了,每个朝代都有修整,现存的这座木桥是清朝时期重新修复的。历代虽经多次重修,但仍完整地保留了宋代桥梁建筑的特点,是闽南一带罕见的长廊屋盖梁的桥梁,属于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这座木桥长85米,宽5米,木石混合结构,四个桥墩,五个桥孔。桥墩是由大块的石头干砌而成,不用一丝一毫的钢筋水泥,桥墩下面还压着一层大松木,古称"睡木沉基",在冬天枯水期水位降低的时候,透过清澈见底的溪水,能清楚地看见桥墩下面压着的松木,整座桥梁的重量就压在这个水下松木上。松木历经千年不烂,不能不说是一个奇迹。墩上再用巨大的石头叠垒三层,用来架设大梁。每个桥孔用22根分上下两层辅设的特大杉木作梁,梁以上部分全部都是木结构,桥面上还盖有屋顶,就像装有顶棚的人行天桥一样,有桥屋26间,木架砖墙、青瓦屋顶。这座长廊屋盖梁式桥是根据闽南地区雨水很多而设计构筑的。木梁桥上造桥屋,既可供远行的人们借此歇脚避雨,又有增强桥梁的稳定性,阻止雨水直接渗入导致木梁腐烂,还能给山水之间增添无限画意,收到实用、坚固、美观的效果。
东关桥传说故事
据说宋朝时候,有一泉州府官到永春桃溪巡游,当船到此,只见岸上风光旖旎,景色秀丽,可惜东西两边隔着湖洋溪,只靠1条渡船,极不方便。于是,他下令县官在1年里架设1座桥。县官的总管家马用负责建桥,马用仗势欺人,趁机强征暴敛,搜刮民膏。正好这一年遇上旱灾,田园颗粒无收,民工无心建桥。眼看期限已近,建桥毫无进展,这时,一位拄着方竹拐杖的老人出现了。老人巧布机关,使马用付出了大米5000担,银子1.5万两,从而及时建成此桥。大桥建成后,老人踩着一朵白云从桥上通过,向泉州府飘去。人们传说这位老人是神仙,因此把这座桥叫做通仙桥。
东关桥的历史记忆
走在永春东关桥的桥板上,脚下是凹凸斑驳的木板。透过一道道凹陷的木痕,是800年的悠悠岁月,为古桥涂抹上一层沧桑、一层神秘、一层深邃。踩在这古老的桥板上,空旷的回声,总是轻轻地唤起了人们的追忆。
在桥屋里,列椅两旁,以憩行人;还有一佛龛,供奉观音,龛下有青石雕刻双狮戏球、荷莲花卉,雕工细腻。桥的入口处有一匾额,书"古通仙桥"。
在桥下观看东关桥,可见其全貌。全桥用青岗岩石和特大木料构筑而成,有4个桥墩,5个桥孔。桥墩为船形,均用青岗岩石条齿牙交错,榫合叠压,逐层干砌而成。墩的两头,俱作尖形,以分水势。墩下以大松木作卧桩,古称"睡木沉基",枯水时期,水清木现。整座桥梁就荷载在这个水下基础上。墩上用巨石叠设三层以承架大梁。每个桥孔有22根分上下两层辅设的特大杉木作梁,每根梁长16至18米,直径30至40厘米。除墩上更筑墙砌体外,梁上部分,如桥板、护栏、柱檩、雨篷、屋架、椽桷等,全是木结构。
伫立桥首,可见桥屋项用地产黏土小青瓦铺面,青砖砌脊,飞檐重叠,如翼高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