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建筑材料网络社区

大神张天师

只看楼主 收藏 回复
  • - -
楼主
  

 



清早期张天师钱牌发现很少,多年前看到一枚,品相不错,在好友中传看,终不知花落谁家。后2008年在报国寺与此钱偶遇,叹其品相一流,铸工精细。不但工艺水平很高,文化内涵更是丰富,既然前者已失之东隅,今日何不收之桑榆,遂携归汉风堂。


   张天师是五斗米道(后来的道教)创立者张道陵及其后代世袭嗣教者的通称。汉末张道陵创五斗米教后,自称太上老君降命为天师,故世称张天师。此钱牌正面是张天师驭虎,张天师骑在虎背上,左手托符水钵,右手挥三五斩邪雌雄剑。钱缘上方有南斗六星,《星经》云:“南斗六星,主天子寿命,也主宰相爵禄之位。”民间流行“南斗主生,北斗主死”的说法,道教吸收后将南斗六星神格化,成为司命主寿的六位星君。《上清经》云:南斗六星,第一天府宫,为司命星君;第二天相宫,为司禄星君;第三天梁宫,为延寿星君;第四天同宫,为益算星君;第五天枢宫,为度厄星君;第六天机宫,为上生星君,总称六司星君。专门奉祀南斗星君的庙宇称南斗星君庙。因南斗专掌生存,故民间又称为“延寿司”。


南斗六星君,正是管理世间一切人、妖、灵、神、仙等生灵的天官。南极长生大帝玉清真王,是南斗六星君的顶头上司。因此南斗六星君的六宫都隶属于南极长生大帝管辖。


南斗六星君各有其府:第一天府宫居司命星君、第二天相宫居司禄星君、第三天梁宫居延寿星君、第四天同宫居益算星君、第五天枢宫居度厄星君、第六天机宫居上生星君。


虎头上方是祥云托起的玉印匣,内盛象征天师身分权力的“阳平治都功印”。钱挂处正中为篆体张天师三字,两边护有青龙两条。


钱背挂正中是阿弥陀三字楷书。钱体正中是八卦图形,外围八卦符。再外围是六丁六甲,即丁丑、丁亥、丁酉、丁未、丁巳、丁卯、甲子、甲戌、甲申、甲午、甲辰、甲寅。六丁六甲与四值功曹、二十八宿、三十六天将、七十二地煞等同为道教的护法神将,经常在禳灾中被道士召请,历行风雷,制伏鬼神。六丁为丁卯、丁巳、丁未、丁酉、丁亥、丁丑,是为阴神。六甲为甲子、甲戌、甲申、甲午、甲辰、甲寅,是为阳神。据说六丁六甲为天帝役使,能“行风雷,制鬼神”。道士可用符箓召请之。


这六丁六甲神名依次是:

六丁(阴神玉女):丁卯神司马卿、丁已神崔巨卿、丁未神石叔通、丁酉神臧文公、丁亥神张文通、丁丑神赵子玉。


六甲(阳神玉男):甲子神王文卿、甲戌神展子江、甲申神扈文长、甲午神卫玉卿、甲辰神孟非卿、甲寅神明文章。


有六丁六甲护身神咒曰:

丁丑延我寿,丁亥拘我魂。丁酉制我魄,丁未却我灾。丁巳度我危,丁卯度我厄。甲子护我身,甲戌保我形。甲申固我命,甲午守我魂。甲辰镇我灵,甲寅育我真。


此面最外缘是道教的二十八星宿。

二十八宿,亦称“二十八舍”,或“二十八星”。 古代把黄赤道带分成二十八个星宿,它的主要作用是月亮差不多每一天都行至一宿,利用它来描述月亮,太阳及五星的位置。


古人为了观测天象及日、月、五星的运行,选取二十八个星官作为观测时的标志,称为“二十八宿”。它又平均分为四组,每组七宿,与东、西、南、北四个方位和苍龙、白虎、朱雀、玄武(龟蛇合称)等动物形象相配,称为“四象”,道教名之为“四灵”。二十八宿在四象观念的形成很早,至战国初已见于记载。道教对此天象加以拟人化,为之定姓名、服色和职掌,顶礼膜拜。


四方四灵,自古以来只被作为守护神,地位起初是不很高的。但其中的玄武神自宋以后却独受尊崇,成为赫赫有名的真武大帝、玄天上帝,作为道教大神加以崇奉,至明代地位尤为显赫,达到顶峰。 




中国的道教文化也算是博大精深。中国的文化在历史上并行走着两条路,中国文明发端以后至西汉时期,基本是本土文化占统治地位。东汉传入中国,在文学、音乐、绘画雕塑艺术等诸多方面对中国人产生巨大影响,并延续至今。在东进的几乎同时,中国的五斗米教(道教前身)产生。道教文化基本上是本土的元素,其后一直与并存,时衰时兴,相互渗透,最终和平共处。这枚钱牌在道教文化占绝对统治地位的同时,也给一席之地,如钱背挂处的“阿弥陀”三字。钱牌铸造使用的目地,是避邪祈福功能兼有,多一个保佑的神祗,自然没有什么不可。


道教到了清代开始失宠,走下坡路。清代皇家崇佛抑道,到乾隆时,张天师传人从最高时的授一品印改授正一真人秩以五品,道光年间,更是取消了正一真人称号,终止了朝廷和正一道的关系。




总的讲,在中国影响的主要是上层建筑,而道教则影响着广大的平民阶层,因此也具有最广泛的“群众”基础。特别是在南方,如果到乡下走一走,就会时常看到老百姓仍在门扇或窗玻璃上贴着道教的符文,以祈福禳灾。有一年我去浙东古镇前童,正巧遇到一个老先生在自家用朱墨书写道符,这是道教在民间还活着的一个例证。


鲁迅先生说过:“中国的根柢全在道教”,绝非谬言。

 

2016年11月12日重记于北京问绿轩

 


穿越历史,共享文明,感谢您的关注,若您喜欢接收本微信公众号内容,可扫描二维码订阅,欢迎转发,更多精彩文化艺术鉴赏与创作期待与您共享。




作者简介


刘春声,文化学者,作家,自由撰稿人,笔名齐庚、别署村野。著有长篇小说《天雨》,散文集《探花集》、《中国古代镂空花钱鉴赏》,《情满吕梁山》,主编出版历史上第一部压胜钱辞典《中国钱币大辞典压胜钱编》。涉猎古钱币、金石篆刻、碑拓、水墨画、油画、摄影等。致力传承弘扬传统文化,是上世纪北京有影响的“北海印社”成员。1986年参加改革开放后国家文物局举办的首届全国文物鉴定学习班,有幸聆听当时健在的各门类文物鉴定大师的教导。数十年来在《收藏》《中国收藏》《收藏界》《中国钱币》《中国钱币界》《解放军报》《光明日报》《北京晚报》《北京青年报》《国门报》《团结报》等各类期刊报纸发表两百余篇有影响的文学学术鉴赏文章,首次提出压胜钱是古代艺术类商品的观点,是国内公认的压胜钱收藏研究领域的领军人物之一。

 

现为中国作家协会会员,中国钱币学会理事、专家委员会委员,北京市钱币学会常务理事、专家委员会委员,《中国钱币大辞典》编纂委员会委员、主编,中国人民大学财金学院客座教授,北大资源学院文物学院客座教授,,《今日头条》签约作家。



举报 | 1楼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