直至现在,在桂平石龙毗邻的一些农村,山脚路旁田垌中,还偶而可见被弃之不用的石灰窑和砖瓦窑,这些依山岗或路塝而建的石筑窑体,除容积大小不一外,形制大同小异。
就是这些不起眼的石灰窑和砖瓦窑,在过去几百年的沧桑岁月中,俨然成为石龙青山绿水间一道道独特的景观。它们烧制出的成品,成为古石龙乡镇建设、农事生产以及百姓日常生活的必需品,也为石龙建筑业的发展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
石龙地处万山之中,盛产竹木柴草、石灰石以及近百种成份各异的土壤。有了柴草、岩矿和土壤,还要有石灰窑和砖瓦窑,才可以烧制出优质石灰、不同硬度和颜色的砖和瓦;才可以为灿若繁星独有的石龙四合院式民居提供源源不断的建筑材料。
在没水泥时代,石灰则是建筑上的主要材料之一。直到七、八十年代后,公路、机耕路建设加快,交通便利。各地纷纷筹建化肥厂和建材厂,石灰运售各公社。失去利用价值的老式石灰窑也在风雨飘摇中日渐销声匿迹。
时至今日,石龙古建筑穿过了数百年的时光隧道,保存下来的古建筑显然不多,其将历史、现在和未来紧紧联系在一起,也留下了一方“有山、有水、有乡愁”的精神家园。
在这浓浓的乡愁中,是否能存得下那些功不可没的石灰窑和砖瓦窑一抹淡淡的印记呢?
图 / 石龙街坊 潘仔
文 / 综合网络整理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