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建筑材料网络社区

嵇康,“竹林七贤”的风骨

只看楼主 收藏 回复
  • - -
楼主
  

在儒家文化占据主导地位的国度,皇权时刻压制着一个个鲜活的生命,循规蹈矩的生活成了不容置疑的模式。一潭死水的世界,千人一面,万人同声。属于人性本该拥有的自然之美,在礼教的侵蚀之下,已被消磨殆尽。

 

在中国历史上,有个朝代与今天相隔了一千多年,但它的存在却为我们多多少少挽回了一些颜面,那就是魏晋时期,它的光彩直到今天依然毫不褪色。有一批反抗传统礼教的文人志士,用自己的生命写下了与众不同的人生,“竹林七贤”就是杰出的代表人物。

 

山涛(公元205283)—字巨源,竹林七贤之一

  阮籍(公元210263)—字嗣宗,竹林七贤之一

  嵇康(公元223263)—字叔夜,竹林七贤之一

  向秀(公元227272)—字子期,竹林七贤之一

  王戎(公元234305)—字浚冲,竹林七贤之一

  阮咸(公元229286)—字仲容,竹林七贤之一

刘伶(公元213288)—字伯伦,竹林七贤之一

 

无论风骨还是才华,嵇康都当之无愧为“竹林七贤”之首。据史书记载:“嵇叔夜之为人也,岩岩若孤松之独立;其醉也,傀俄若玉山之将崩。”(《世说新语·容止》)。俊朗的外表,傲人的才华,注定了这位天才一生跌宕起伏的命运。树大招风,嵇康没能幸免于此。

 

在污浊的世道,嵇康醉心于老庄哲学,拒绝仕途。他在音乐、文学、书法、绘画、养生等方面都有极高的造诣。中国文学史上能够与嵇康相提并论的人物寥寥无几,有过仕途荣辱的苏轼是一个文化全才,但嵇康比他有更明确的不合作姿态。打铁是嵇康的一大爱好,与其把时间浪费在与蝇营狗苟之徒鬼混上,还不如以最原始的体力劳动来舒活筋骨,回归自然。

 

有一天,朝廷的重臣钟会来见,嵇康却一言不发,只顾自己打铁。钟会只好灰溜溜的告辞。嵇康问道:“何所闻而来,何所见而去?”钟会答道:“闻所闻而来,见所见而去。”一场悲剧就此拉开了序幕。钟会回去之后,向司马昭进谗言,诬陷嵇康,朝廷最后决定处死嵇康,以此昭告天下不合作的文人志士。

 

在嵇康就义的那天,他神态自若,没有任何低头之意。他所创作的音乐史上的旷世经典《广陵散》就此失传。他归隐于林泉时,在《琴赋》中写道:“然非夫旷远者,不能与之嬉游。非夫渊静者,不能与之间止。非夫放达者,不能与之无。非夫至精者,不能与之析理也。”这是他自己一生的写照。皓月当空,出淤泥而不染。古往今来,伟大的心灵在不同的时空中总是殊途同归的。

 

《》中写道:“你们要进窄门,因为引到灭亡,那门是宽的,路是大的,进去的人也多;引到永生,那门是窄的,路是小的,找着的人也少。”(《新约·马太福音》第7章。(“Enter through the narrowgate; for the gate is wide and the road is easy that leads to destruction, andthere are many who take it. For the gate is narrow and the road is hard thatleads to life, and there are few who find it.”) "Matthew7-13,14"

 

选择了窄门,世俗的社会地位可能就与自己终生无缘,有时甚至要付出生命的代价。建安七子、竹林七贤、金谷二十四友,都为那段峥嵘岁月刻下了璀璨的华章。在儒学的天罗地网中,我们的先人总算有过这样别开生面的场景。在追求个人自由的现代西方社会,、法治、民主等框架维护了国家的正常运转。在中国古代社会,有一群魏晋名士也同样践行过自由的理念。

 

回望那个风起云涌的时代,文人墨客的命运异常惨烈。嵇康被小人陷害而死,潘安被处以极刑,谢灵运被腰斩于闹市。魏晋风华,远远不止于风花雪月。

 

一千多年过去了,那个时代的人和物已化作了云烟。在烂泥塘中挣扎着前行的人群,在自救之时,总会时常仰望那些闪烁的星辰。不管命运有多么不堪,我们都没有理由在黑夜中沉沦,我们是魏晋遗风的传人。




举报 | 1楼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