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建筑材料网络社区

长春厅遗址破败无人问津!曾经的长春起源地无人看护隐没荒草中!让人痛心……

只看楼主 收藏 回复
  • - -
楼主
  


长春保卫团
关心长春建设,关注长春民生,市民投诉、建议征集,打不通12345,就来找长春保卫团!


在长春市生态大街最南端,新立城水库大坝北侧,新立城镇小街村南侧,一组清代风格建筑默默静立着……这里就是长春厅遗址。除了发旧的“长春厅遗址碑”和朱红色紧闭大门上方悬挂的“理事通判衙署”牌匾外,再也找不到关于长春厅任何遗迹,原本应成为历史教育基地的长春起源地走了样,隐没在荒草中无人问津。



记者踏查:长春起源地破败隐没荒草中

“请你们过来看看吧,长春起源地已经破败的不成样子了!”11月8日,长春市民郭先生在电话里声音急切,常年对长春历史遗迹保持关注的他,向本报记者报料:长春厅遗址在荒草中无人看护已经破败。

11月8日12时,本报记者在郭先生在带领下,来到长春市生态大街南行尽头,右转进入新立城镇小街村,在一座寺庙外,看到一处稍显破败的清代式样建筑。初冬正午的阳光,穿过丛生的野草,照射在斑驳的红墙上,大块剥落的墙皮,看上去十分刺目。拨开矮树的枝蔓,踩着满地的黄叶,豁然可见几个大字“理事通判衙门”。不远处,一块毫不显眼的石碑上,镌刻着5个大字——“长春厅遗址”。石碑有一人多高,底部基座塌陷,多块花岗岩条石散乱堆放,枯叶覆盖其上。

转到碑体背后,有一段刻在黑色大理石上的阴字碑文,记者凝神注视碑文,发现左上角被泥水封死,辨不清字迹。大概的意思是:“为对山东直隶逃荒之流民设官弹压而铸吉林长春厅理事通判之官防……”

村民讲述:长春厅曾进行过复建但不见维护

一位从此路过的村民介绍,这里就是长春厅遗址所在之处,平时很少有人来,这个碑是上世纪90年代立在这里的,年年风吹雨淋,越来越不成样子,也不见有人来维修保护。这位年过七旬的赵姓村民告诉记者,当地村民还经常流传着一个口耳相传的故事:当地有两块近乎颓败的房舍基址,在其上面经常能发现青砖瓦片以及房舍构件。这便是“衙门地”,也就是长春厅遗址。也是在原有基址的基础上,长春厅曾进行过复建。据说,复建后的长春厅衙署在原址南面,为了方便游客参观,便将原来的通判衙门和巡检衙门合建为一,院内有门相通。这大概也是我们目前能看到的“遗迹”了。

作为这座城市的最早起源地,长春的历史从这里开始,正式流转于史书中。知道了这些,未免对眼前这座“遗迹”心生遗憾。朱漆斑驳,墙体灰暗,“理事通判衙署”牌匾之上野草丛生,同早已坍塌的长春厅相比,眼前这一切更应值得后人珍惜,因为它见证了一个城市的成长的历程和日趋成熟的模样。

曹保明:长春厅遗址具有巨大保护价值

今天的长春,很少有人知道,200多年前长春设治时,衙门便建在这里。多年研究吉林省民俗文化的著名学者曹保明老师告诉记者,早在长春厅设置前,长春一带南北各有一个大村落,南为长春堡,北为宽城子(今南关区南部)。据《长春县志.舆地志》记载:“长春厅之设非在长春堡,乃在堡东隔伊通河十里地方筑土城设治,因谓之为新立城。当日长吏奏疏均称为长春堡者以筑城地方原无村落;且其地属长春堡界,故举以名之耳。后人以与长春堡无别故又有新立城之名。”

在新立城小街南边有一片略呈方形的房基地,高出周围的稻田地0.3米左右,面积约1万平方米,当地农民称为“衙门地”。在此东南30余米处,还有一处略高于地面的基址,面积约2000平方米,是巡检衙门旧址。这里的农民在田间耕作时,在这片宅基遗址中经常发现青色砖瓦残片、铜钱、白石灰残块、甚至银元宝等。这里的青砖略小于辽金时代的青砖,而比现代的砖又大些,很明显为清代遗物,在巡检衙门基址,也常有清代砖瓦等建筑构件出土。

身为吉林省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小组负责人的曹保明表示,长春厅的建立有着非同寻常的历史意义,,是长春真正意义上的起源地,因为是在蒙地上“借地设治”,,印信为“关防”,长官为“通判”,具有巨大保护价值。

施立学:城市的起源地不能任由荒草侵占

吉林省民俗学会理事长施立学,曾多次到长春厅遗址考察,他对记者说,长春的城市起源,要从1800年设置的长春厅说起,也是清代开国以来首次采取“借地设治”的方法,,据史料记载有万余平米。1994年长春市文物考古部门对这里进行了挖掘,曾出土一排整整齐齐的青砖,发现一座坐东朝西的完整的房屋基础。这是一座面阔近13米,进深近7米,一座三间的东厢房。房子由中间开门,门坎里外用青砖铺垫。居中的一室两侧有炉灶,后侧有烟囱,用半壁单砖隔成的南、北二室都发现了炕的痕迹。据载,即使到了民国初年,长春一带官府的办事人员仍保持着清代满族遗风,即在炕上办公。常常是在火炕上放几张炕桌,办事人员盘腿而坐,摇动着手中的毛笔,写一会儿,就下地踱一阵方步,呷两口当差的送来的扣碗茶,或者躺在火炕上抽几口大烟袋,一边抽着一边还谈着公事。

施立学表示,他曾多次去长春厅遗址现场考查,最近一次是在两年前,荒草是一年比一年长,“长春厅遗址碑”的底座已经松动。让他遗憾地是,去了这多么次,一直没有看到有人对此处进行修葺和保护。他建议立即修复长春厅遗址,在长春厅遗址碑上建遮雨亭,并在此基础上开办历史博物馆,成为长春人文历史教育基地。

记者手记: 一座城市的起源地不能荒废

记者走访中了解到,各级政府曾经开发过这片遗址,长春厅遗址紧邻净月国际雕塑公园和普门寺,又临近新立城水库及新立湖滑雪场,完全可以联合打造成一个新的旅游区域。但是因资金等种种原因,重建之后没多久就停工了。附近村民告诉记者,长春厅遗址已被转卖给普门寺,现建设的是寺庙建筑群,而非长春厅遗址。

近年来,长春市一直重视和抢救历史文化遗产,西广场的水塔亮了,文庙变大了,南大营陈列馆开放了……但一座城市的起源之地不能任其荒废,政府应该重视“长春厅”的巨大历史意义,本着“修旧如旧”的原则,让此处成为博物馆或遗址类旅游景区,发挥那段历史教育和警示人的作用。这不仅仅是还原那段历史真相,也是给长春市民的一个交代,给长春历史的一份答卷。



来源:东亚经贸新闻 魅力长春


精彩阅读推荐:


※全国文明城市名单发布!吉林省3地上榜,长春已是三连冠...


延吉女子长春打车遭恐吓最新处理结果:涉事司机和所属金达洲公司被处罚!


※长春莲花山放大招,一次出让167万平住宅用地!明年要起飞?




举报 | 1楼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