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建筑材料网络社区

国家公祭日|今天,请在10:01驻足默哀

只看楼主 收藏 回复
  • - -
楼主
  


?”


● 


12月13日


国家公祭日


 2017年12月13日

这是以立法形式

第四个国家公祭日




或许你也曾听见过这样的声音:?




诚然,我们没有经历过这段历史,没有接触过事件的具体细节,没有看见过那一幕幕令人颤栗的画面,客观的叙述与抒情或许也无法让我们真切地感受到那切肤之痛,而那在时光洪流中渐渐消逝的幸存者,和背后一个个细微平实的故事,却可以为我们所感知,所理解,在内心深处留下真正震撼人心的力量...






——幸存者影像记忆描述


1937年12月13日,南京沦陷。此后,。,是那段历史的“活证”,历史给他们留下终身难以抚平的伤痛和苦难记忆。


也许每个人在心中或多或少都有一种对苦难同情的善良,在为他人叹息和流泪的时候,也在怜悯自己身而为人的脆弱。也许在感受这一幕幕鲜红的历史记忆时,也会将自身代入进历史中去,假如是自身家破人亡,生离死别,假如是自身面对一张张狰狞的面孔与仿若地狱般的刀枪,又该当何去何从?


这种情感的共通提示我们并不孤独,这是对受难者的宽慰,也是对自己的宽慰。、可以轻易擦去,那只是因为还没有机会了解那些故事。



,你未必知道的故事


夏淑琴

一家人住在城南新路口5号一哈姓(伊斯兰教徒)的房屋里,在新路口5号,除了我和妹妹夏淑芸,,我和妹妹是被人从死人窝里拣出来的两个孩子。

常志强

有个小男孩趴在死去的母亲上吃奶,那就是我可怜的妈妈和弟弟呀。

伍正禧

我二哥、大表哥、三表哥、表叔、邻居被机枪扫死。祖父被连捅三刀,当即死亡。

南京,整整80年了。

无数的人在呐喊,也有无数的人在沉默。

80年的跨度,一座城市可以焕然一新,可以把旧的拆掉来造新的,但是历史是城市的根基,不能改造,需要一代一代的口口相传下去。


在钢筋混凝土下的这块土地,每一寸都曾经流过我们先辈们的无辜的血,每一寸都曾经传来我们先辈们无助的呐喊,每一寸都在提醒我们不要忘记这段屈辱的历史。



『京字第一号罪证



1938年1月,当时年仅15岁的照相馆学徒工罗瑾,冒着生命危险保留下来了日本侵略者拍摄的残忍百姓的照片。


这16张照片,当时被南京称为“京字第一号罪证”。



罗瑾看到日本人在杀人,心里特别愤恨,在照片冲洗过程中,他偷偷的留下来一套。


罗瑾挑选了16张照片,然后照片贴在本子上,并制作了封面。在封面上写了个耻字,画了个心在滴血。

为了能把这份珍贵的照片保留下来,罗瑾将它藏在自己家的房梁上。几经辗转,又把它们藏在一个寺庙的墙洞中,可谁知照片不翼而飞!罗瑾担心引来杀身之祸,到处躲藏。后来照片被一个叫吴旋的青年意外发现,虽然吴璇不知道照片的来历,但是他知道这些照片的重要价值,又将它藏了起来。

1946年,。

,影院的荧幕上,笔者的文字中,无数的人经历这些惨痛,不惜解开自己伤疤,对我们大声的说出那一句:勿忘国耻。



『缅怀先人祭奠亡灵 倾诉生死相隔80年痛楚


在第四个国家公祭日即将到来之际,、杨翠英两位老人,,祭奠在80年前那场浩劫中遇难的亲人。



1937年,12岁的杨翠英正在读小学四年级,,躲进了大方巷难民收容所。12月14号中午,日本兵冲进了“国际安全区”内她家藏身的难民棚,把父亲和舅舅当做俘虏兵强行抓走。12岁的杨翠英剃光了头发,脸上抹上了锅灰,才艰难地存活下来。



89岁高龄的艾义英,在80年前那场惨绝人寰的杀戮中,她永远地失去了父亲和叔叔。,艾义英老人曾前往日本,。艾义英老人说,只要她在世一天,,告诉更多的人,让大家永远不要忘记历史。



关系或许就是
我们这些没有经历过战争的一代
我们这些享受着GDP红利的一代
现在站的这块土地上

迄今为止
只过去了短短的80年


我们常说铭记历史、不忘国耻,也都说不是为了仇恨、更不是为了复仇。那是为什么呢??


目前,登记在册幸存者已不足百人。,,活着的历史证人已不足百人...


你身上流着中华民族的血,你生长在华夏这片土地之上,80年前的那场惨剧,对于人而言,是不可忘记的伤痛,是用鲜血换来的,鞭策、警醒我们的惨痛教训。对于这场惨剧的铭记,是要唤起每一个善良的人们对和平的向往和坚守,而不是要延续仇恨,这种铭记,是对真相与和平最好的尊重!


铭记历史,勿忘国耻。



- THE END -

来源:青春浙江



举报 | 1楼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