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知道大埔姓氏的形成发展与变化,就必须了解大埔人祖先南迁的三个主要时期。
第一个时期:晋永嘉之后,"五胡乱华"之时
。。"原有汉族,尤其是一般士大夫阶级惨遭杀戮,晋室君臣被迫南迁,中原士族亦沿长江、赣江南下,或由闽越转至岭表,定居于湘、赣、闽、 粵、桂各省相接之边区。"这次迁移时间长达100多年。
。。《伏埔县志》引〈澳地纪膨〉文载:"潮州古迹义招县下引《南越志》云: '义安郡有义招县,昔流人营也,义熙九年立为县'。“
。。《方舆纪要》载:"义招废县治在今湖寮村。"义招是大埔的古县名,建于413年,流人营中的流人即南迁的中原人。"特置义招一县以为安置,其故城在吾邑之湖寮乡,此为初来时最显著之事实。"
。。 岁月悠悠,沧海桑田,其遗传民族姓氏,亦随着岁月的流逝,已不存在。在大埔村落中有不少最早入乡的姓氏,或外迁或湮没不明其去处, 不少乡村还因姓氏留下了可以令人回忆的地名,如吴家畲、黎家坪, 等等。
第二个时期:唐僖宗黄巢起义之时
直到此时,先后已经有许多河南人成群结队南迁,沿途几经周折,来到闽、粤、赣边山区,即今宁化及汀州所属八县。据大埔姓氏族谱记载,大埔的张、陈、刘、吴、丘、林、邓、李、何、黄、郭、蓝、杨、罗、廖等姓的祖先,都是辗转迁徙至宁化、汀州等地而入迁的。
第三个时期:在南宋特别是宋亡前后
。。当时有许多北方汉民沿 江、浙、闽、赣,流入到广东的梅州、潮州等地。民国《伏埔县志》 载:"宋代播迁之祖,各族在闽在埔均保有坟墓,而且世系亦历历可考,转迁之迹历世不忘,族谱记载尤极详确。"
。。今调查证实,大埔各姓的祖先,自入埔至今一般已传10多代至20多代,多者30余代。 由此推知,多是南宋以后及元明时期迁入。
大埔姓氏
丁卜刁马于巨尤孔云邓王方丘邝
叶古冯田石卢朱伍孙阮连成江杨
邬 池伊庄邢许祁刘任吴杜陆陈李
宋沈 麦何苏佘邹汪张严余杨熊巫
官林金房 幸卓范孟廖黎 滕潘薛戴
濮魏詹简蒙
蓝楮蒲蔡管熊胡姜 钟俞赵施洪高
翁彭韩谢蒋曾 游阙赖鲍袁郭唐徐
钱诸涂戚
萧梁黄曹康童葛温傅程
。。以上姓氏中的邱姓、肖姓,因邱与丘、肖与萧都是同一姓氏, 因此,只作丘姓、萧姓计人。此外,大埔有一个特殊的姓氏,有关部门收养了一些无名氏的孤儿,均取为"福"姓,为大埔姓氏增加了新的成员。
识多滴
shiduodi
大埔民间向有"张半县"、"饶半城"之说。是谓大埔县内姓张的人口最多,在老县城〈茶阳)姓饶的人最多。
时至今日,张姓仍然是大埔人口最多的姓氏。其后依次为:黄、刘、罗、郭、陈、杨、李、丘、何、廖、赖、邓、萧、林、余、吴姓。
大埔百姓,英贤辈出。他们不分姓氏大小,在大埔这个大家庭里,和睦相处,艰苦创业,自强不息,为邑地经济社会发展,不懈努力,奉献自己的一份力量。
〔姓源〕《通志·氏族略》载,罗姓是颛顼帝之四世孙祝融的后裔,在春秋时代受封于罗地,后被楚国灭亡,其子孙以封地为姓。据考,祝融之后分为八姓。吴回生陆终,陆终之后(芈)季连一支,荆楚熊姓与罗姓皆由此生衍而来。《中华姓氏通书·罗姓》云,早在原始先民社会,便出现了以编织罗网捕鸟为生的部落,称之为罗部落。这就 是罗部落先民。罗部落相传是夏商时代芈部落穴熊的一个分支,与荆楚同祖。到了周武王灭商时,罗(首领)被封为子爵(罗部落),正式成为周的属国之一"罗子国"。以后"罗子国"在春秋初期为楚武王所灭,其遗民被迫迁枝江又迁湖南汨罗,子孙以国为氏。
〔郡望〕豫章郡,现在江西省南昌市。
〔堂号〕豫章堂。
〔堂联〕罗姓专用堂联:
豫章世德
理学家声
上联"豫章"乃罗姓郡望,罗氏在江西南昌一带发展成望族。下联指宋代理学名臣罗从彦,字仲熹,从教龟山(杨时),得龟山赏识。曾立豫章学案,学者称"豫章先生"。著作有《遵尧录》、《豫章集》等多部。
枝江衍派
湘水流徽
"枝江"指今湖北省枝江县,罗国曾在此建都,今尚有罗国城故址。"湘水"在今湖南省境。罗氏祖先曾被迫迁湖南长沙、汨罗繁衍,称"长沙国"。
〔迁徙〕据大埔湖寮罗氏族谱续修委员会《大埔湖寮罗氏渊源考》暨新编大河片《罗氏族谱》记载,罗珠公,字怀汉,号灵知, 为罗氏豫章始祖。珠公传十七世企生公、遵生公,成为入埔的两大派系:
一、 遵生公系:
珠公传至四十六世洪德公,字必元,行五郎, 原籍福建汀州宁化。南宋景定三年(1262)壬戌科进士,官授湖北咸阳县令,擢升江西抚州太守,九妻生十八子。其中长子大一,名君崇,字俊,谥文荣,宋明 经进士,因避蔡九五之乱,于元英宗至治三年(1323)徙居湖寮为始祖,生三子:次一郎、次二郎、次三郎,衍派埔邑各地;洪德公之子大五公偕弟大九公,由 宁化石壁村同入大埔,大五公落居于茶阳弓沙(今中西坑村),大九公落居于茶阳安乐渡,后大九公夫妻双亡,其两个儿子:德兴迁伯父弓沙处,德贯迁茶阳浒田落 居;洪德公第十一子八传至十五郎,由闽入粤,落居于三河旧寨黄贡坝;洪德公第十五子下传至七世由梅县松南迁英雅
石涧。
二、 企生公系:
珠公传至四十五世宗智公,讳显廷,原居江西吉安府。南宋景定三年(1262)壬戌科进士,官授广东程乡(今梅县)县令,生三子:公兴,字德裕, 公胜,字德庆,公明,字德垂。宋末干戈扰攘,公为避乱,举家隐居海阳之大产(今大埔大东)。后公兴、公胜迁别地;公明、德垂,行大三郎,于南宋末年(约1270)迁居于湖寮,为湖寮开基始祖。德垂公,生九子:伯一郎,依次至伯九郎,衍派各方。
〔分布〕大埔罗姓分布于湖寮、枫朗、百侯、大东、、洲瑞、高陂、平原等地,农业人口约2.82万人。分布如下:
茶阳浒田洋石,由三河汇城迁入,现传至24世,116人。
茶阳广陵青坑,由茶阳中西坑弓沙迁入,现传至16世,15人。
茶阳西湖下河背,由三河迁入,现传至13世,85人。
茶阳恋墩中心村,由福建诏安迁入,现传至26世,153人。
茶阳恋墩街里,由茶阳城内迁入,现传至25世,158人。
茶阳中西坑弓沙,由福建宁化石壁迁入,现传至23世,110人。
茶太宁洋万岗,由长治石田旱窠子迁入,现传至14世,11人。
茶阳太宁洋万岗,由长治花窗坪上迁入,现传至几世不详,4人。
茶阳城里水涵头,由湖寮古城迁入,现传至25世,200人。
长治花窗坪上,由枫朗坎下迁入,现传至26世,81人。
长治洋门上寨,由长治花窗坪上迁入,现传至26世,10人。
长治石田,由茶阳太宁洋万岗迁入,现传至23世,40人。
青溪浐枋坝,由茶阳城迁入,现传至23世,25人。
湖寮莒村圣公塘,由湖寮古城塘唇迁入,现传至25世,18人。
湖寮古城,由江西吉安迁入,现传至27世,386人。
湖寮岭下院坑,由双溪水电移民,1998年入,现传至几世不详, 11人。
湖寮黎家坪高圳,由湖寮龙岗迁入,现传至26世,58人。
湖寮黎家坪上凹,由双溪水电移民,1998年入,现传至几世不详,129人。
湖寮新寨塔上坪,由湖寮古城迁入,现传至25世,50人。
湖寮新寨桥头,由湖寮古城迁入,现传至26世,202人。
湖寮龙岗河头,由福建宁化石壁迁入,现传至28世,1982人。
湖寮龙岗河头,由湖寮古城迁入,现传至28世,1982人。
湖寮龙岗,由湖寮古城、河头迁入,现传至28世,1982人。
湖寮大安,由湖寮龙岗河头迁入,现传至27世,587人。
湖寮山子下田背岭,由湖寮龙岗河头迁入,现传至27世,150人0
湖寮山子下社边,由湖寮龙岗河头迁入,现传至6世,42人。
湖寮山子下麻地里,由湖寮龙岗河头迁入,现传至7世,55人。
湖寮山子下新开田,由湖寮龙岗坪上迁入,现传至24世,14人。
湖寮山子下茶头下,由湖寮龙岗河头迁入,现传至27世,95人。
湖寮河腰良下,由湖寮古城迁入,现传至25世,45人。
湖寮双髻山下青山,由湖寮龙岗河头迁入,现传至27世,47人。
湖寮密坑,由湖寮龙岗河头迁入,现传至27世,150人。
百侯曹鲇鲇坑,由枫朗溪背坪迁入,现传至25世,1人。
百侯苏姑坪青坑,由枫朗迁入,现传至26世,25人。
百侯横乾,由枫朗坎下迁入,现传至25世,656人。
百侯新乐旧洞岃,由枫朗迁入,现传至24世,52人。
百侯侯北,由双溪龙公坑迁入,现传至24世,21人。
百侯上村下埕断,由枫朗墩背迁入,现传至22世,10人。
百侯旧寨里松柏坑,由百侯武塘磜公下迁入,现传至24世,7人。
百侯旧寨里,由枫朗坎下迁入,现传至27世,382人。
百侯武塘磜公下,由百侯赤田坑迁入,现传至20世,15人。
百侯软桥赤田坑,由湖寮古城迁入,现传至24世,181人。
百侯软桥观塘,由枫朗坎下迁入,现传至21世,61人。
百侯曲滩宜洋坪,由湖寮大安山丰迁入,现传至28世,211人。
枫朗上山下下山下,由枫朗黄沙迁入,现传至24世,206人。
枫朗保安官田,由平原岩霞迁入,现传至24世,246人。
枫朗石圳大陂坑,由枫朗坎下迁入,现传至23世,110人。
以上内容整理自<大埔县志>、网络
大埔人就加~大埔网微帮~微信号:V514200
生活在大埔肯定用得着!请大家相互帮忙推荐,让更多人加入,小伙伴们摇起来!
免费找对象,求职招聘
免费顺风车,寻人找物
免费二手买卖便民信息
免费吃喝玩乐寻优惠
免费衣食住行寻打折
大埔网微帮 有事您说话。大埔人自己的朋友圈!大家一起传递正能量打造和谐大埔微生活!
【话题】刚喷敌敌畏的龙眼被人偷摘 会不会有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