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二五”期间,杭锦旗经济社会发展进入快车道,工业经济开始摆脱传统工业的束缚,创新发展、转型升级势头强劲,工业经济总量不断壮大,基础配套不断完善,投资发展环境持续优化,工业经济稳步前行,为杭锦旗“十三五”工业经济的健康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工业经济正式步入“动车时代”。
——基础设施支撑保障能力不断提高
鄂尔多斯新能源产业示范区内,条条柏油马路互相交汇、纵横交错;夕阳西下,路边的太阳能路灯准时亮起,与天然气液化高塔指示灯交相辉映;道路两旁和厂区间的空地上,竹柳、白杨、旱柳、松树等当地树种傲然挺立。目光转向独贵塔拉工业园区,北项目区道路四通八达,防沙护沙林把库布齐沙漠牢牢的挡在了工业园区之外;南项目区是另一番景象,工地上塔吊林立,变电站的输变电线路横贯东西,将清洁能源送向大江南北。
“十二五”累计完成园区基础设施投资37.05亿元,征收土地36平方公里,建成道路11.38公里。独贵园区道路、环境保护、消防安全等保障设施齐备;新能源产业示范区道路框架基本形成,各项工程有序推进。随着基础设施配套的进一步完善,园区的产业承载和吸纳集聚能力显著增强,服务企业的能力和水平不断提升。
“十二五”时期,杭锦旗累计实施重点项目37个,亿利炭基复混肥、昊华甲醇、正利太阳能、兴圣天然气、源丰热电等23个项目建成,累计完成固定资产投资469亿元。
新常态下,工业经济转型发展已成为经济发展的主题,杭锦旗工业相对于其他旗区起步较晚,“工业经济总量小,工业经济发展慢、底子薄”的现实依然存在。杭锦旗在困境下寻求转型,旗委、政府下大力气推动工业转型发展,以刮骨疗伤的勇气和壮士断腕的决心,淘汰落后产能、关停能耗污染企业,集中地区优势资源,创新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新型煤化工、风电、光电和沙产业等新兴产业迈出了实质性的发展步伐,以煤化工、新能源、沙产业作为三大引擎,拉动工业“动车”提速升级。
新型煤化工产业推动全旗工业转型升级。杭锦旗煤炭资源丰富,探明和预测有煤面积约8318平方公里,占全旗总面积的44%,估算煤炭资源总量约786.1亿吨,为低灰、低硫、低磷,高发热量的“三低一高”不粘煤和长焰煤,其最佳利用方向为动力及化工用煤。如何将煤炭资源转化为经济效益,实现煤炭资源的就地转化和清洁利用,杭锦旗发展新型煤化工产业迫在眉睫。
走进独贵塔拉园区,伊泰施工场地上不时传来机器的轰鸣声,一座座塔楼拔地而起、一栋栋楼房鳞次栉比,亿利和昊华的化工反应塔隔路相望,入夜后的厂区灯火通明,一片繁忙景象。
“十二五”时期,煤制甲醇、煤制乙二醇等新型煤化工项目取得了实质性的进展,新型煤化工规模效应凸显,包括昊华煤制甲醇、烯烃项目,亿利煤制乙二醇项目均已进入试生产阶段,初步产能达到112万吨;神华1000万吨煤矿、蒙能2×33万千瓦煤矸石电厂等项目投产在即。
清洁能源综合利用带动工业创新发展。杭锦旗发展清洁能源的优势得天独厚,自然资源丰富,境内平均风速3—8.5m/s,年日照时数3200小时以上,有效日照时数1900小时以上,风能、太阳能均属于二类资源,境内探明天然气储量500亿立方米,年开采能力4亿立方米,年输气能力约25亿立方米,同时还具有电网坚强、距负荷近等优势,诸多新能源要素聚集,是建设新能源发电基地最理想的区域。
伊和乌素苏木境内,漫山遍野的风机徐徐转动,与伊和乌素草原共同构成一道独特的风景;巴拉贡镇硬梁区,荒芜的土地上分布着数不清的电池组件矩阵,电池板清洁用水洒落四周,无声的浸润着这片干旱的大地。
2013年12月,第一个太阳能光伏发电项目并网发电; “十二五”期间,风力发电装机规模突破100兆瓦。截止“十二五”末,已建成的风能、太阳能和生物质能等新能源发电项目12个,装机规模556兆瓦,年发电量10亿度;建成天然气液化项目4个,年产液化天然气83万吨。
近期内蒙古境内的4条特高压输电通道已全部获批,设计外送电能力共计3100万千瓦,配套电力装机4200万千瓦,打捆600万千瓦的新能源发电装机。国家打造清洁能源输出基地的政策红利已开始逐步显现,全旗新的电源点已陆续铺开,新能源发电产业的未来形势喜人。
沙产业发展开启工业化治沙新篇章。杭锦旗境内的库布其沙漠作为中国第七大沙漠,沙漠矿产资源丰富,其中粘土、伊利石、风积沙等无机非金属矿物储量较多,制瓷原料种类齐全、资源丰富,开发潜力巨大。依托资源优势,降低治沙成本,杭锦旗沙漠治理从单纯生态治理向综合治理转变,工业化治沙的新模式开始推广。
2014年1月,旗委十二届四次全委(扩大)会议暨全旗经济工作会议提出“建设沙漠经济创新实验区,通过工业化、生态化模式,开发沙漠、治理沙漠”。
以上种种都表明,风积沙、工业废料制陶产业的发展已经成型,新型陶瓷、环保砖等产品产能将于“十三五”期间全面释放,应用于公共基础设施建设指日可待。经过杭锦旗一代代治沙人的不懈努力,沙漠治理终于在“十二五”期间有了新的突破,实现了生态治理、环境保护和经济发展有效融合、共同发展,“沙漠淘金”掀起工业化治沙风暴。
本期编辑:张志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