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建筑材料网络社区

教书育人,吾爱吾师 华南理工大学第八届“我最喜爱的导师”评选导师风采展示(1-10号)

只看楼主 收藏 回复
  • - -
楼主
  



“教书育人,吾爱吾师”
华南理工大学第八届“我最喜爱的导师”评选

导师风采(1~10)
Attention

“教书育人,吾爱吾师”——华南理工大学第八届“我最喜爱的导师”评选活动现已启动,深受同学喜爱的导师们,勤恳对待工作,科研成果丰硕,引领同学们在学术道路上越走越宽,同时又热爱生活,平易近人,处处彰显着人格魅力。

经过初选,共收到来自25个学院推荐的39位优秀候选导师。微信投票环节是最终评选结果的指标之一,投票截止时间为2016年7月1日23:59,每人仅有一次投票机会,可投给15位自己最喜爱的导师。

当前正在浏览的是计算机科学与工程学院、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电力学院、电子与信息学院、法学院、工商管理学院、公共管理学院等七个学院的十位候选导师风采展示页面。

  投票请点击“阅读原文”。查看所有导师风采展示请回复“我最喜爱的导师”。

计算机科学与工程学院


- No. 01 -

袁华

计算机科学与工程学院


导师简介

  袁华,计算机科学与工程学院副教授。袁华老师自2001年博士毕业后分配到华南理工大技术学工作至今,一直从事图像处理、视频通信技术、下一代互联网应用技术的研究,先后主持和参加了项863项目、国家科技支撑计划项目、CNGI子项等科研项目,发表相关学术论文30多篇;参加了广州市的多个重点工程项目的前期调研工作,如广州市博物馆信息化建设、广州亚运虚拟现实建设等;积极参与产学研转化,将视频通信技术研究成果转换为中医传承系统、中职实训室系统等。

  乐为人师,愿意为授课而付出,学习各种教学理论,探讨演讲方法,努力提高课堂效果;探讨理论实践结合的有效途径,重视学生的学习体会,根据反馈不断调整教学方法;与时俱进,不断更新教学内容;进行各种教学改革,促进学生学习兴趣,提高整体教学效果。追求“亦师亦友”的教学境界。


学生推荐

  袁老师是我们专硕三班的班主任,也是我们年级的高级计算机网络老师。我们对老师的评价概括一句话就是“低调做人,高调做事,为人和蔼,授课认真,干得了工程,写得了论文,带得了好学生”。

  作为我们班的班主任,与其说她是我们的老师,不如说是我们的大姐姐。虽然老师平时工作繁忙,但是她仍然关心着班上的动态,对班上的每个活动,以及班上的每一位同学都很上心,在袁老师的带领下,我们班班风严谨,学风纯正,班级凝聚力强,在研一的一年时间里,无论是体育活动、文娱活动还是学术活动方面都取得了不错成绩。同学们能取得这么可喜的成绩,一方面跟其自身的能力有关,而另一方面,跟我们袁老师的关心与指导也是分不开的。作为专硕三班班长,我代表专硕三班全体同学,对袁老师表示真诚的感谢,谢谢您!



- No. 02 -

赵跃龙


计算机科学与工程学院

导师简介

  赵跃龙,计算机科学与工程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主要从事计算机应用、计算机系统结构、海量存储系统、智能I/O系统、嵌入式系统、计算机产品开发与应用等方面的研究工作。近20年来在云计算、大数据、海量存储系统、智能网络存储和计算机体系结构等领域进行了较系统和深入的研究,完成了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2项、、湖南省自然科学基金项目2项、广州市科技计划项目2项。日本东京工业大学长期高级访问学者,美国莱斯大学和安德森医学中心短期访问学者。现任中国计算机学会高级会员、计算机体系结构专委会委员、计算机工程与工艺专委会委员、计算机信息存储专委会常委。

  已研制出的“Flash Memory 电子存储器”和“千年虫杀手卡”等产品取得了良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已申请并获得国家发明专利2项,计算机软件著作版权2件。2005年赵跃龙教授在国内率先提出了一种新型智能网络磁盘(IND)存储系统结构和构成方法,赵教授在计算机智能化网络存储技术方面所进行的研究工作已经引起了国内外同行学者的关注。


学生推荐

  赵老师在自己的研究领域内有扎实的理论基础,通过广泛阅读相关论文和进行相关的研究,使自己在相关领域保持研究的前沿性,给我们的研究提供了良好的科研平台。

  赵跃龙教授非常注意培养和训练学生建立科学的思维方式,十分关心学生的健康成长,经常与学生谈心,经常注意指导学生建立正确的就业观和人生观以及树立远大的理想和目标;特别是在有关学生的健康成才方面,他很早以前就对学生提出了“五会”(“会学”---善于学习新东西、“会做”研究、“会写”论文、“会说”---会表达自己的研究思想、、“会想”---有独立思考的能力)的建议和观点,这些观点非常独到和深刻,对学生今后的人生发展有非常重要的启迪作用。


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


- No. 03 -

王林格


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


导师简介

  王林格,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2003年于中国科学院化学研究所获博士学位,2012年从英国回国作为引进人才受聘为华南理工大学材料学院教授。王老师一直从事功能高分子材料的相关研究工作,包括聚合物囊泡的制备及其在生物医药领域的应用;嵌段共聚物功能材料合成与应用;功能高分子纤维材料的制备、性能和应用等等,已在Advanced Materials、Angewandte Chemie International Edition、Macromolecules等SCI期刊上发表论文30余篇。王老师教学上认真、生动,既注意保证教学知识内容的系统性和丰富性,同时兼顾教学方法的科学性、多样性与互动性;教导学生上注重德育与智育并重、知识与技能并重的培养,且尊重学生、关心学生。


学生推荐

  吴杰(材料学院研究生):王林格老师幽默绅士,平易近人,对学生温柔体贴。此外,老师还精通各种高科技本领,实在是我辈楷模。

  吴恙(材料学院研究生):王老师英俊帅气,善解人意,简直就是我们的男神。

- No. 04 -

殷素红


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

导师简介

  殷素红,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副院长,教授,博士,现为中国硅酸盐学会水泥分会理事、中国水利学会化学灌浆分会委员、广东省硅酸盐学会理事及水泥与混凝土专业委员会委员等。主持完成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碱激发碳酸盐矿胶凝灌浆材料结构形成和优化的基础研究”,广东省重大科技专项“水泥产业低碳技术路线图研究”等。先后参加完成国家高技术研究发展计划(863计划)“低环境负荷型水泥及胶凝材料关键制备技术”、广东省自然科学基金项目“新型地基灌浆无机材料的研制”等项目。现主持的研究项目有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中荷国际合作项目“废弃物碱激发材料的凝胶结构形成与调控机制及其制备高附加值建筑材料的研究”、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转炉钢渣RO相形成的抑制等。在混凝土耐久性研究、粉煤灰、矿渣及钢渣资源化利用、碱激发胶凝材料、节能墙材研究等方面取得了一些国内先进水平的成果。获中国发明专利10余项,在国内外学术期刊发表学术论文100余篇,被三大索引收录30余篇。


学生推荐

  在培养学生上,殷老师永远把学生的事情放在工作的前面,亲力亲为、不辞辛苦与学生到工厂开展调研和实验。为学生的职业规划、人生规划尽心尽力,言传身教如何为人处事,重视学生的全面发展。

  在学院工作上,殷老师工作认真负责,坚守岗位,不辞辛苦,我陪她去医院看病期间,无论是在打吊针期间,抑或帮她取药的片刻功夫,她都在工作。这份敬业、奉献的程度让人赞叹。

  在个人品德上,具有高尚的品德与极大的人格魅力,科研认真严谨,做人做事有原则也充满人情味,用自己的一言一行为学生做榜样,作为学生求学三年学到的不只是专业学识更多的是科学研究的方法和为人处事的道理。


电力学院


- No. 05 -

廖艳芳


电力学院


导师简介

  廖艳芳,电力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学院副院长,广东省能源高效清洁利用重点实验室副主任。主要从事能源高效清洁利用、电站优化运行、生物质资源能源化转换和综合处理利用技术的开发等方面的研究工作,在该领域发表论文50余篇,其中多篇被SCI、EI、ISTP收录。在学风方面,廖艳芬老师治学严谨,诲人不倦,她非常重视培养学生的科研创新能力。在研究生生活中,廖艳芬老师平易近人,待人和善,在学生困惑之时指点迷津,在彷徨之处答疑解惑,廖艳芬老师不仅是学生学术上的导师,更加是学生心灵上的导师。


学生推荐

  在教学上,廖老师能深入了解学生的学习和生活状况,循循善诱,平易近人;上课气氛活跃,注重与学生互动,让学生在一种较为轻松的气氛中更好地接受专业知识。最重要的是,老师能虚心并广泛听取学生的意见和反馈信息,做到及时修正和调整自己的教学。廖艳芬教授的教学方法收到师生的广泛好评,曾多次获得华南理工大学校级教学成果二等奖。

  在研究生的科研指导上,廖老师态度严谨,对学生要求严格但又有足够的耐心,与学生交流非常平易近人,有时还会与学生开开玩笑,关心每一个学生的学习生活。


电子与信息学院


- No. 06 -

冯穗力


电子与信息学院


导师简介

  冯穗力,电子与信息学院通信与信息系统专业教授。现任电子与信息学院通信与广播电视教研组主任。中国通信学会通信理论与信号处理委员会委员、广东省图形图像学会常务理事。长期从事通信和信号处理领域方面的教学、科研工作。研究方向是信息网络理论与技术、信号处理等。先后主持或参加国家“九五”科技攻关项目子课题、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教委项目、广东省工业攻关项目、广东省自然科学基金及面向生产和实际应用的企业研究课题共计20余项。目前主要的研究领域是:信息网络理论与技术、多媒体信号传输与处理及数字信号处理在通信中的应用等。


学生推荐

  我最喜爱的导师冯穗力老师,是一位有着赤子之心的老教授,不功利,不浮躁,不倦堕,始终坚守自己的职业道德和园丁精神。在教学上,他课前认真准备,课堂讲解脉络清晰,认真对待每一堂课。在学术上,他严格要求我们,每周都会参加例会给予指导和监督,并且经常教导我们要有学术道德,要有为国为民的情怀。在生活上,他关爱我们的成长,体谅学生的经济状况和精神压力,给我们足够的生活补贴和其它补助,并且经常找我们谈心。


法学院


- No. 07 -

关永红


法学院

导师简介

  关永红,法学院教授。现任华南理工大学知识产权系主任、知识产权研究所所长,兼任广东省法学会知识产权研究会会长及广州市人民政府法律咨询专家等重要职位。其主要研究方向财产法律制度、知识产权法律制度等。近年来,关老师主持国家省市各级科研项目几十项,主要有“基于知识产权权利重构的知识产权一般效力研究”、“广东省知识产权十二五规划”、“广州市知识产权十三五规划”等。


学生推荐

  关老师具有诲人不倦的奉献精神、平易近人的气度、教学相长的谦虚品格。

在教学过程中,关老师正常授课之外还采用学生自学讲课,老师辅助学习的教学方式,加强了学生独立思考的能力,与学生互动交流,教学氛围自由而不失严谨。

在课题研究中,关老师经常组织课题小组开会,指导学生课题研究的方向,在学生独立撰写过程中他传授丰富的经验,培养学生独立研究课题的能力。

在生活中,关老师对待学生像自己的子女一般,总是耐心地去倾听学生的苦恼,用幽默风趣的语言化解学生的学习生活压力,与学生建立了“亦师亦友亦亲”的无缝关系。


工商管理学院


- No. 08 -

蓝海林


工商管理学院


导师简介

  蓝海林,博士,现任工商管理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广东省普通高校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华南理工大学中国企业战略管理研究中心主任。 

。蓝海林教授从1990开始从事企业战略管理的研究、教学和咨询工作,2011年被广东省政府授予“广东省优秀社会科学家”称号,2015年入选中央宣传部文化名家暨“四个一批”人才名单及被评为广东省宣传思想文化领军人才。,、二、三等奖和广东省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一、二、三等奖,其中,。


学生推荐

  蓝老师博大精深的学识、丰富的科研、咨询以及人生经历,使得他的企业战略管理课程既是一门企业管理课程,又是一门意义深远的哲学课。从生活中把握企业战略的精髓,在企业战略中领悟人生的真谛,这或许是蓝老师课程给学生带来的最深刻印象。

  蓝老师不仅教授学生知识与做学问的方法,更加注重引导学生如何做事做人。他以渊博的知识、丰富的经历、开阔的思维,为每一个处在迷茫阶段的学生指明方向。


- No. 09 -

孙延明


工商管理学院

导师简介

  孙延明,博士,工商管理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现代制造信息系统研究中心主任、研究生院副院长。在省、市、国家级等多个机械信息化专家组中担任要职,是国际生产与运作管理学会(POMS)中国分会会员。主持过几十项国家、省、市级制造信息化领域重点项目。发表百余篇信息化领域著作论文,曾被评为“千百十工程”学术骨干,多次获得省市级科技进步奖。曾获“华工优秀班主任”称号,多次获华工优秀奖教金,已培养硕士、博士百余人。他常常教导学生:“除了学术钻研之外,还要注意增強人际沟通的能力,培养长久的兴趣爱好,拥有强健的体魄,具备豁达坦荡的胸怀,这才是立足于社会的根本。”


学生推荐

  博士后辛同学说:“孙老师有大智慧。学术氛围严谨但不乏活泼,能用他的高屋建瓴和奇思妙想,给同学们才华展示的舞台。”

博二的宋同学说:“没有老师不对学生有学术要求,但感觉到相比学术,老师更看重学生过的是否快乐的时候,真的很让人感动”。

  研二的徐同学说:“孙老师经常教导:'研究要以现实问题为导向,再结合研究文献与方法,要坚决杜绝那种先有方法后有问题的研究思路',给我做研究指明了正确之道”。


公共管理学院



- No. 10 -

赵庆年


公共管理学院

导师简介

  赵庆年,公共管理学院博士,2010年5月开始在华南理工大学高教所工作,任研究员、硕士生导师。主要从事高等教育发展评价与战略、区域高等教育、高等教育经济领域研究工作。主持国家社科基金教育学一般课题“区域高等教育差异发展问题研究” 1项、主要参与1项,主持省部级及教育厅项目8项、参与省部级项目3项,;以独立或第一作者身份公开发表论文31篇,其中核心期刊21篇、CSSCI来源期刊9篇、《教育研究》3篇、中国教育报3篇;获得省级优秀教学成果奖6项,其中主持一等奖项目1项;独立出版专著《区域高等教育差异发展问题研究》1部,并获2009-2010年度中南地区大学出版社优秀专著一等奖;。


学生推荐

  赵老师治学严谨,理论联系实际。

  课堂中老师总会就一具体的知识点询问我们的观点以及课堂结束之前的问题探讨,试图通过这一方式,拓展我们的学术思维, 同时也是想改变我们本科时的“紧闭嘴巴不回答”的坏习惯,其实这一方法的效果挺显著,现在大部分人都敢于将自己的观点想法与老师分享。

  课后老师很乐于帮助学生,不管是哪个人去问老师问题,只要他有空,就会与学生深入讨论,给予一定地指导。老师有课题也会与学生一起合作,他喜欢循序渐进,将研究方法融于课题的实施过程中,当学生在研究过程中遇到困难时,就会将自己的一些合适的研究方法传授于学生。


  投票请点击“阅读原文”。查看所有导师风采展示请回复“我最喜爱的导师”。 




举报 | 1楼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