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骨质疏松性骨折诊疗指南
导语
1、有骨质疏松骨折史或轻微外伤史,可出现疼痛、肿胀、功能障碍等症状。
2、可通过X线检查、CT检查(移位复杂部位适用)、MRI检查(可匿性骨折以及判断骨折愈合时适用)以及骨扫描(不能行MRI检查患者、有助于判断疼痛责任椎体)、骨密度检查(可术后进行)。
最为常见,往往外伤较轻或无明显外伤,易漏诊或误诊。
1、非手术治疗:卧床休息3~4周,腰背部垫软垫。下地活动时建议佩戴支具。疼痛明显者可予镇痛药。
2、微创治疗:适用于非手术治疗无效、疼痛明显以及不宜长时间卧床患者。可选经皮椎体后凸成形术(PKP)或经皮椎体成形术(PVP),建议术中同时行活检术。
主要包括股骨转子间骨折和股骨颈骨折。
1、股骨转子间骨折手术治疗:髓内固定(适用于稳定和不稳定型)、髓外固定(适用于稳定型)、人工髋关节置换。
常呈粉碎性、累及关节面易残留畸形和疼痛。
1、非手术治疗:手法复位、石膏固定等。
1、非手术治疗:颈腕吊带悬吊治疗
1、药物抗骨质疏松治疗:
基础治疗:活性维生素D、钙制剂等
抗骨吸收药:双膦酸盐、降钙素等。
促骨形成药:雄激素、活性维生素D等。
中成药或中药:补肾壮骨类药物、含黄酮类生物活性成分等中药。
用药前应参照说明书,如遇不良反应时及时停药和处理或更换药物。
2、物理治疗:
低强度脉冲超声、脉冲电磁场、体外冲击波等。
3、康复训练:
在不影响骨折制动及骨折愈合的前提下,尽早开始训练。建议主动与被动运动相结合,以主动运动为主,循序渐进避免粗暴操作。
4、运动疗法:
来源:《中国骨质疏松性骨折诊疗指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