晨风拂嶦嶦,窗外日炎炎,盼雨水点点,夏来艳阳天,池中芙蓉款款自怜,一眼绵延。蝶舞翩翩,午日影斑斑,万里晖遥遥,映阶碧碧语绵绵,小船横渡江水溅,蝉儿隔叶素衣风叹。暮低霞满天,涟漪泛线线,日落碧水山间,登台远望月柿累累,江畔未远,车马闲闲。夜行江边,灯火阑珊,影落婆娑,清诗句句事碌碌,三两淡杯薄盏,浊酒相逢醉芙蓉,郡亭楼上友驻,且看阳朔山水风骨。
一、古庙藏进浓墨里
微风乍过,带着丝丝燥意。香案上袅袅弥漫的清烟与书画的墨香交融,挥散不尽,撩人心魄。
阳朔文庙坐落在恭城县城西山南麓,是纪念孔子的圣庙。这是目前广西保存最完整的孔庙,也是广西规模最宏大,装修最华丽,保存最完整的宫殿式明清建筑,人称华南的小曲阜。
清晨入古庙,趁着时候尚早,香客游人未到,一行人将一幅幅卷轴打开挂在朱红的户牖上,写意山水画,泼墨书法,红与黑出奇的相衬。白色的宣纸铺开,浓稠的墨汁在瓷碟里兑好,在游人的惊叹声中,老师和小伙伴们尽情的挥毫泼墨,欢笑声阵阵……
山门半掩,日影透过门上细孔柔柔的照进来,在地上染开点点光斑。抚摸着身下有些破旧的长木椅,厚重古朴的深色昭示着它百多年的历史。
二、生前身后百年名
时间并不温柔的从历史身上缓缓流走,从细雨微蒙到白雪熬头,消逝的是鲜血和生命,经久不衰的却是不朽的精神。
拾级而上,向着革命先烈沉睡的地方走去。人生并不是一条平坦的康庄大道,而是一段又一段起伏的阶梯。
青色的砖瓦累起石梯,房屋,小桥回廊。屋前的一棵大树点坠了绿意,落叶散在树底。回廊的尽头有一扇木窗,花纹古朴繁琐。
静默在烈士墓前,九十多岁仍在为国家,为人民服务的徐老县长用的沉稳有力声音带我们走近她年轻的时候,那个战火纷飞的年代,那个我们无法参与的年代。
灰色的小石亭简洁淳朴,远处的小山上碧绿青翠。献上花圈,沉重的鞠躬,为成就了这盛世和平的烈士真诚的默哀三分钟。
三、寒来暑往秋意过
青山泼墨,流云悠悠。半山腰上是两座三层的楼房。
有时,我会想象从人生的战场退下来后的生活,依山傍水而居,躺在靠椅上,一杯清茶袅袅,对空独酌。
走入山里,有家敬老院座落于此。房前的空地有棵大树遮住了太阳,树底尤为阴凉,几个老人坐在石椅上,石桌散着一些纸牌,颇为怡然自乐。
山上空气清新,远处云雾缭绕,颇有仙境的感觉。我们陪老人们聊聊天,唱唱歌,以微薄之力让她们绽开笑颜。
垂暮之年,我不知他们为何在这儿,但有个去处总是好的。也许经年的奔波,这静谧的山里是他们最好的放松之地。
四、一纸江山卷轴画
仍是炎日,阳光肆无忌惮的宣示它的生命力,躲都躲不开,干脆放下手中碍事的伞,尽情领略阳朔各个村落五彩缤纷的风景!
宽阔的大河将村子隔绝,一座小桥横卧,桥下波涛起伏。不远处两排石墩也接通了对面,水冲刷而过,走在上面甚是刺激。也有竹筏供人赏玩,竹筏顺着河水向对面远去,将水面破开又缝上。
过了河。错落有致的黑瓦白墙,檐角勾起,停驻的鸟儿悠闲。走近一间房子,枝藤从院里蔓出、垂下,将墙壁染得斑驳。墙侧面不知名的杂草葱郁,一根木棍树立,左边挂着两个灯笼,右边挂着一面布幡。漆黑的大门上贴着褪色的春联,倒贴着的“福” 寄托了主人一年的期望。墙底连着青苔点点的地面,泛着岁月沉淀下来的黑,向小巷深处蔓延……
向山里走去。池水深彻,幽蓝得有些冷冽。几滴冰凉的水珠落到脸颊,水滴更大,抬头,调皮的小伙伴掀乱了河面,凉意清澈入心底。旁边有四个小台阶,石面在繁华匆匆,花开花谢的岁月里剥落,留下坑坑洼洼的痕迹。侧面有棵柳树垂落在池子里,微风轻拂,涟漪模糊了倒影。
后面本来是一座炮楼,被废弃后无人打理,我们尽量避开那些杂乱无章的石块,往里面走去,慢慢便缓住步子有那么一块巨石从屋里有侧方突立,穿透了半边屋子,依山而建,屋石相融。
登上一座高亭。远处的山连着大片的云幕,一眼望不到边际。在这大片的绿色里,白色的房屋成了点缀,之前渡过的大河若隐若现。漫山遍野的月柿树将来时的小路淹没。
踏着星辰结束了一天的游玩。台眼只见灯火阑珊,倒映在漆黑的河里,隔太远不怎么清楚,隐约觉得那光亮连着天际,飞入云空。
尾声
无意中找到了一个小巷,木制的招牌印着各式美味的引诱,走进一家小店,油茶特有的清香在与阿姨“多放点青菜”“多一个馄饨”的笑闹声中飘扬。
吃完最后一颗馄饨,依依不舍的跟阿姨说了再见,在她“一路顺风”朴实的祝福声中踏上了回家的旅途。
长阶拾眠墓,石亭昔日赋,岁月昭昭, 历史沉浮,百年飘渺,萧萧烟雨酥,雨露点点花锦簇,青枝小楼隐春雾,佳宴赴。清酒盏盏,忆往昔,战鼓促,股肱烈士壮志笃。昨引血史,今望昌隆,只言片语,怎能言往事旧故,覆山河,显透悟,山雨欲来莫恐辜。阳朔风骨,友人皆可驻。旭日冉冉,老树盘根几度,河水浸透衣衫,夏日浓浓,凉意出。阳朔风骨,阳朔韵味,友人皆来驻。
再见,阳朔!
文案:广西大学 周超杰
编辑:殷格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