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建筑材料网络社区

奇“蔚”记【五】—— 辽生宋未生,宋生辽未老

只看楼主 收藏 回复
  • - -
楼主
  



别被《天龙八部》带歪

宋辽之间

并不只是国仇家恨

而是前世注定的相爱相杀

此虽元曲

所歌之事却是契丹习俗

一边听一边读

那消失的民族

或许能伴着声声琵琶再现





 引子 


相杀廿五载,相安百多年

宋辽间,可谓情长意久

而这段感情

竟然在宋朝诞生之前就注定了


蔚县,属燕云十六州之一

曾处在层层波折的中心


循着蔚萝川,让我们

好好挖一下

那曲折情意的前缘





 契丹人对汉文化的理解,也许比我们都深 


公元九百年初,大唐正经历最后的加速坍塌;山西、河北一带,我们熟悉的唐室忠臣李克用家族,与后梁朱温还在没完没了地拉锯战;离战场不远的北方草原上,小小的唐朝藩属契丹,则将迎来一位前所未有的英主——耶律阿保机。

盛唐的疆域图里,契丹只是白圈儿里那一隅。

图片来自:


唐之盛衰,对于契丹的影响极大;脱离这个背景,就无法真正地谈论契丹。


“契丹”之意,或为“镔铁”或说“刀剑”,总归是尚武。但只强调疆域辽阔的军事强国、掀起历史波折的铁骑……虽然没错,不免有失片面

辽 错银铁矛 内蒙古博物院藏

图片来自:《神秘的契丹——辽代文物精华


不通文理、汉人死敌、粗莽嗜杀——《天龙八部》里的契丹形象,更是大谬不然


耶律洪基不愿射杀这些小兽,等了半天,......恰好围中围上了这十几名南人,当即吆喝驱赶,逼到皇帝马前。

耶律洪基笑道:“来得好!”......箭无虚发,霎时间射倒了六名南人。……

萧峰看得甚是不忍,叫道:“陛下!”耶律洪基笑道:“余下的留给你,我来看兄弟神箭!”萧峰摇摇头,道:“这些人并无罪过,饶了他们罢。”耶律洪基笑道:“南人太多,总得杀光了,天下方得太平。他们投错胎去做南人,便是罪过。”

——金庸《天龙八部》第四十九章


事实上,契丹人不但建立起了强盛大国,文化遗产亦堪称丰厚。虽本以游牧为生,但绝非只靠蛮勇成事。


成就契丹的,除了骁勇之力,更是宽广胸怀和善于学习的头脑——早在宋朝诞生前的近半个世纪、接受燕云十六州之前二十年,契丹对汉文化的亲近,就已跨过了夷夏之防

辽/五代 契丹画家李赞华(契丹名字耶律倍) 《骑射图》。

藏于台北故宫博物院。图片来自:台北故宫博物院



 衣服,


汉文化的影响,起于契丹藩属唐朝的时代。尽管一直在顺与叛之间折腾,但对于大唐文明,契丹仍是始终追随。


唐朝李家,本有鲜卑拓跋血统,但唐人一向豁达开放,反倒以汉自许;唐朝诗文中的“汉家”,已是超越朝代符号、指代文化传承意义上的中国


“汉皇重色思倾国,御宇多年求不得。”

闻道汉家天子使,九华帐里梦魂惊。

——唐 白居易 《长恨歌》


契丹仰慕并跟从的,就是如此大开大合的文明。


文明之影响,浸润入微,譬如女子裙装。

辽代花卉纹锦裙。藏于中国丝绸博物馆。

团窠联珠四鸟纹,以重瓣小团花为中心,饰以四只绶带鸟,雍容华贵,有唐代遗风。

图片来自:中国丝绸博物馆


唐朝称男子圆领窄袖的衣袍胡服,也是不分贵贱、平日普遍穿着的利落常服。只有逢重大场合,帝王官员才会换上宽袍大袖的汉服。体现国家自信的服装双轨制,恐怕也对契丹产生了影响。

唐朝的常服与契丹袍服。

左:唐 章怀太子墓壁画《仪卫图》局部。藏于陕西历史博物馆。

图片来自:维基共享资源

右:辽/五代 契丹画家李赞华(契丹名字耶律倍) 《骑射图》局部。

图片来自:台北故宫博物院


契丹不但官制从唐朝因袭而来,好些重臣也是不折不扣的汉人。


契丹国自唐太宗置都督、刺史,武后加以王封,玄宗置经略使,始有唐官爵矣。其后习闻河北藩镇受唐官名,于是太师、太保、司徒、司空施于部族。太祖因之。

——元 脱脱《辽史》卷四十七 志第十七 百官志


皇帝对汉人官员们相当尊重,并不迫其改依契丹习俗,反而还做出明文规定,将服装平等制度化:上朝时,汉人官员就穿汉服,契丹诸臣则着“国服”,也就是本族服装——但从各自习惯,不必以衣示“服”。


左:唐 三彩文官俑;右:唐 三彩武官俑

图片来自:故宫博物院


于是定衣冠之制,北班国制,南班汉制,各从其便焉。

——《辽史 卷五十六 志第二十五》


不要小看服装制度——同为游牧民族起家的清朝统治者,入关后第一要务可就是强迫人民改换造型,以表归顺。更何况,辽国的平等观念从衣着一直贯彻到了国家制度。


在辽国扩张实力的过程中,不断地增加着汉族人口。其中的才学之士,辽太祖耶律阿保机尽数纳入麾下,不问出身,以礼相待。


皇后陪嫁的奴隶韩知古,被俘的衙校康默记,都被皇帝起用为高级官员,大力完善了契丹的礼法律令;建议阿保机称帝、献策“因俗而治”的大谋臣韩延徽,则干脆是出使契丹时被强行挽留的。


“因俗而治”,即汉人和契丹人分别管理的创新思路。到第二代辽太宗,“两院制”就正式制定了下来了。


至于太宗,兼制中国,官分南北,以国制治契丹,以汉制待汉人。国制简朴,汉制则沿名之风固存也。辽国官职,分北、南院,北面治宫帐、部族、属国之政,南面治汉人州县、租赋、军马之事。因俗而治,得其宜矣。

——《辽史 卷四十五 志第十五》


一千多年前的——这就是契丹人的智慧与气度。



 姓氏,标识心之所愿 


金庸笔下,乔峰知道自己乃是姓萧的契丹人,从此深陷苦恼,终以一死解脱。一姓之差便是异族,因为姓氏代表着种族和传承——慢着,“萧”,怎么看着也像汉族的姓氏呢?


不用犹豫,萧峰的“萧”并非音译,就是的的确确、如假包换的汉姓——这个萧,来自萧何

清 南薰殿藏本 萧何画像。藏于台北故宫博物院。

图片来自:中国历代人物图像数据库


倒不是萧何跟契丹的祖先有什么因缘。


这都是拜开国皇帝辽太祖耶律阿保机所赐。此公不但熟读中原历史,自比刘邦,而且希望自己也有萧何式的得力辅佐。这都很正常,不过,他表达心愿的方式有些与众不同——


太祖慕汉高皇帝,故耶律兼称刘氏。以乙室、拔里比萧相国,遂为萧氏。

——《辽史·后妃传》序


自己多加一个姓,跟着刘邦姓刘整族整族皇亲贵戚,干脆直接改了姓萧


想要萧何的皇帝肯定不止耶律阿保机一个,但这么干的,还真是绝无仅有。更何况,改的还都是外国姓


书里乔峰一介平民,将姓氏看得重于性命;史上皇帝倒把姓氏说改就改。不得不说,事实厉害起来,比小说更戏剧、更震撼。


这个“萧”姓,在辽国被赋予了极高的地位。高到什么程度呢?这么说吧,翻开辽国皇后名录,历朝历代满眼都是“萧皇后”。如果这都不算爱,还有什么是真爱……

《辽史》中的后妃名录

图片来自:中国哲学书电子计划


 文字,表陈文化基因 


改了汉人姓氏,并不代表太祖耶律阿保机就缺少本族意识


……阿保机善汉语,谓坤曰:“吾解汉语,历口不敢言,惧部人效我,令兵士怯弱故也。”

——《旧五代史 卷一百三十七》


担心族人习说汉语会失去强悍之气,也不能老是以“刻木为信”对付着,阿保机就又创新了:


五年春正月乙丑,始制契丹大字。……九月……壬寅,大字成,诏颁行之。

——《辽史》卷二


立国第五年,太祖下令,仿照汉字偏旁结构创制契丹大字。仅有个别字则直接假借汉字,比如皇帝、太后、太子、大王、金。

宋 王易《燕北录》契丹大字银牌图

图片来自:早稻田大学图书馆经典籍综合数据库


《燕北录》所载的这两块鎏金银牌,均是内府所用。


右图圆牌书契丹大字:“朕”,代表皇帝亲临。此牌全国只有三道,保管极为严格,每日要在皇帝面前呈封一次,杜绝遗失或被盗以假传号令。惟有紧急关头,才由皇帝派人以颈项佩挂此牌,驰马至南北大王处以“抽发兵马”,除此绝不可动用。


左图长牌书契丹大字:“敕走马”。全国七十二道,作为到“五京诸处取索物色及进南朝野味鹿茸果子”之用——这“五京”,也是跟唐朝学的,下文细说。


大字创立后,太祖之弟迭剌又在大字的基础上创制了“小字”

 “契丹小字七言绝句铜镜” 韩国国立中央博物馆藏品

图片来自:4travel.jp,用户 旅人のくまさんさん


契丹书籍早已尽数湮灭,凭零星的文物、碑刻等,至今也难以解读完整的大字与小字文句。但看这一笔一划,是不是极为眼熟?



 城池,改变草原生活 


漫长的梁晋争战,对草民来说孰胜孰负都是同一个结局:良田屋舍毁于兵燹,衣食无着过不下去。


与此同时,契丹首领耶律阿保机刚费了好大力气,好歹统一了内部的八大部族。对于中原,他还是观望为主——李晋王和朱温都不是好惹的;比起野心,安全更为重要。

清宫戏出人物画 李晋王、朱温

图片来自:《清宫戏出人物画 》 不觉晓藏书


但,他心机很深地与同样动机不单纯的李克用拜了把兄弟,也不绝是为了世界和平。


五年,会契丹阿保机于云中,约为兄弟。

  • ——《新五代史·唐本纪第四》


是岁,阿保机帅众三十万寇云州,晋王与之连和,面会东城,约为兄弟,延之帐中,纵酒,握手尽欢,约以今冬共击梁。或劝晋王:“因其来,可擒也,”王曰:“仇敌未灭而失信夷狄,自亡之道也。”阿保机留旬日乃去,晋王赠以金缯数万。阿保机留马三千匹,杂畜万计以酬之。阿保机既归而背盟,更附于梁,晋王由是而恨之。

——《资治通鉴》卷二百六十六 后梁纪一


利益同盟特别容易说翻就翻。传说李克用给李存勖的临终遗言,就包括了向阿保机复仇一条。未知真假的传说不论,但急于扩充实力的阿保机,确实有心坐收渔翁之利。


于是战争碾压中,走投无路的汉族百姓惊讶地发现,有个新生国家契丹,向他们友善地敞开了国门。不但悉数收留,还特意建起了汉人习惯的城;更感人的是,在此之前,契丹人连房子都不会盖呢!


契丹之初,草居野次,靡有定所。

——《辽史 营卫志中》


其俗旧随畜牧,素无邑屋,得燕人所教,乃为城郭宮室之制于漠北,距幽州三千里,名其邑曰西楼邑,屋门皆东向,如车帐之法。城南别作一城,以实汉人,名曰汉城,城中有佛寺三,僧尼千人。

——《旧五代史 卷一百三十七》


当然,逃难而来的人只是少数。契丹不但时时南下趁火打劫,更一举东灭以前大唐罩着的渤海国掳掠回来大量农业人口。不过这些农人倒没有再受什么罪,直接落户契丹的各处重地,比如四季的捺钵、皇家牧区和陵地,以保障皇族驾临时的粮草供应。

唐代渤海国版图。

图片来自:


捺钵,值得另书一笔。“春水、夏凉、秋山、坐冬”——随季节变化而迁徙,是契丹族的常规生活方式,四时所居的场所同等重要,并不同于中原皇族仅为度假之用的“行宫”。春、秋分别以“海冬青捕天鹅”和“射鹿”为代表的游猎活动,不止金、元,明朝帝王亦沿习之,进而演化出了后世多种装饰及艺术形式的“春水”、“秋山”主题。


春捺钵曰鸭子河泺。皇帝正月上旬起牙帐,约六十日方至。天鹅未至,卓帐冰上,凿冰取鱼。冰泮,乃纵鹰鹘捕鹅雁。

——《辽史 卷三二 营卫志》


明 殷偕 《鹰击天鹅图》。藏于南京博物馆。

图片来自:360个人图书馆,用户 勿染尘埃


(1139)是冬,金主(熙宗)谕其政省:“自今四时游猎,春水秋山,冬夏纳钵,并循辽人故事”。

——清 毕沅《续资治通鉴 卷一百二十二


金 春水玉 腰带带饰。藏于故宫博物院。

图片来自:中国日报


琵琶泰斗林石城演奏的《海青拿鹅》,原曲则初现于元。惊心动魄一曲终,仿若可见海东青翩翩落回鹰师臂上——莫道此禽羽翼小,辽、元、明、朝鲜……多少家国大祸由它而生。此是后话,暂且按下。契丹以蕞尔一隅,成就传奇帝国,倒与这海东青以小搏大之势颇为相似。

如果没有播放开篇音乐,现在点击也来得及。


四季迁徙的游牧民族,竟然那么容易就接纳了城市概念;辽太祖思维之开放与创新,时至今日也不逊色。



 蔚州,见证太祖野心 


对汉文化愈是喜见亲近,耶律阿保机内心对中原的欲望大概就愈是难遏。


916年,阿保机平叛建国,,国号契丹,建元神册。此时的契丹国,已非先前依附唐朝的散漫部落可比。


大唐已成追忆,李克用新近辞世,梁晋争霸并未停歇;乱局之侧,一心渴求壮大的契丹全神警备,伺机而动。


建国第一年,机会来了。就是蔚州。契丹举兵三十万,志在必得。


契丹王阿保机帅诸部兵三十万,号百万,自麟、胜攻晋蔚州,陷之,虏振武节度使李嗣本。

——北宋 司马光《资治通鉴 第二百六十九卷》


坐镇蔚州的节度使李嗣本绕城布兵,决意死守。但是契丹来势极猛:火车强攻、地道掘进,攻势昼夜不息。城里驻兵既少,战备物资也经不起消耗,眼看就要抵抗不住。


惊慌之下,蔚州守军纪律大乱。军情传递不及,兵士干脆涌上瞭望的敌楼自己去看究竟——岂料人数太多,超出负荷,敌楼竟不战而坏。守军本已惶惶然,尘烟弥漫间更是乱做一团,砖石掉落都能引发又一次奔逃踩踏,直如城已被破,哪还下得去什么号令!

故宫的角楼,也是敌楼之一种,同样起瞭望警戒之用。

图片来自:万全


引人喟叹的是,李克用所筑城池之精之坚,可是曾被称为“一绝”的。(晋王的蔚州城倒底多厉害?点这里阅读


嗣本婴城拒战者累日。契丹为火车地道,昼夜急攻,城中兵少,御备罄竭,城陷,嗣本举族入契丹。

——《旧五代史 列传四》


其围蔚州,敌楼无故自坏,众军大噪乘之,不逾时而破。

——《辽史·卷一本纪第一 太祖纪 》


契丹兵士也都看呆了:这是不是天助?阿保机振臂一呼,契丹全军醒过神来喊杀震天,一拥而上拿下蔚州城,俘虏李嗣本。(各史所记不同,亦有“嗣本战殁”一说。)

辽代武士着装复原图。

图片来自:刘永华《中国古代军戎服饰》不觉晓藏书


蔚州一役,如见全年。开国首度春秋,皇帝耶律阿保机势如破竹,战功累累


秋七月壬申,亲征、吐浑、党项、小蕃、沙陀诸部,皆平之。……。八月,拔朔州,……。十一月,攻蔚、新、武、妫、儒五州,……。自代北至河曲逾阴山,尽有其地。……。十二月,收山北八军。  

——《辽史 本纪》


以往掳掠即离的战略,变为了攻城据地的方针。耶律阿保机的用心昭然若揭。然而守城,毕竟不是他的强项。


时契丹值大雪,野无所掠,马无刍草,冻死者相望于路。安巴坚召卢文进,以手指天谓之曰:“天未令我到此。”乃引众北去。庄宗率精兵骑蹑其后,每经安巴坚野宿之所,布秸在地,方而环之,虽去,无一茎乱者,庄宗谓左右曰:“蕃人法令如是,岂中国所及!”庄宗至幽州,发二百骑侦之,皆为契丹所获,庄宗乃还。

——《旧五代史 外国列传一》


纵然阿保机退兵向北,但对这位法令有度的敌人,庄宗李存勖仍心存敬意。蔚州复又回归了后唐,从后梁的“隆化县”,恢复为唐时称呼:“兴唐县”。而退回老家的契丹人,再也不能忘怀草原以南的这片疆域。



 契丹,曾为中国代言 


回到草原的契丹人,带回去的岂止铁血故事。


朔漠草原之上,城池像草甸里的蘑菇一般,从第一座的突起乍现,很快就变为四处接连而起。随即,契丹也仿照唐的“五京”制度,确立了自己的五京。


(唐)至德二年,……十二月,置凤翔府,号为西京,与成都、京兆、河南、太原为五京。

——《旧唐书·卷三十八》


辽五京位置图

图片来自:中国文化研究院


这些蘑菇一样迅速生长的城市,彻底改变了草原的生活。农人们春耕秋收,食物供给比游猎稳定多了;桑麻纺织、冶金造物的工匠各展专长,物品交换也随之兴盛起来。


诸多好处,本是皇亲贵族的专享(上文的敕走马银牌,就是皇家派人前往五京取送货物所用);但因为交易的日益发达,这些特供中心很快就发展成了国际商业中枢——契丹的贸易一直做到了西亚各国,影响之巨,今犹可见


契丹,英文Khitan或Cathay,在中世纪的中亚、西亚与东欧等地,曾是对中国的称谓,如今诗歌中尚且作为中国的雅称;现代俄语中,中国也仍然是Китай。

1932年出版的都铎时期世界地图

标示了英国人Francis Drake十六世纪所进行的航海路线。

图片来自:periodpaper.com


首次称中国为契丹的是《马可波罗游记》。此书将元朝称作契丹。但真正使欧洲人确定这一称呼的,是来华传教的意大利人利玛窦——他在1605年寄给意大利的信函中,断定中国就是马可波罗的“契丹”。


二战期间在香港开办的一间航空公司,则也据此选择了一个他们认为十分典雅的英文名称:“Cathay Pacific”。这个名词似乎在抒发着关于“马可波罗”、“丝绸之路”的种种思古幽情,又展示着对于飞越太平洋的雄心——这家公司就是如今的国泰航空

国泰航空航线图

图片来自:见图中网址

这一切,皆由城市而起。


从此,契丹的国力与魅力与日俱增。使节和客商纷沓而至,草原丝路迅速贯通繁盛;各国货产往来流转,商路纵横欧亚,无不传诵契丹之名。大航海时代来临前的三百多年里,以契丹为中心所组织的东西方交流,令“契丹”成为了西方对整个中国北方地区的称呼。


公元1069年,中亚诗人优素夫Yūsuf 完成了他的传世经典:长诗《福乐智慧》。书中写道:“契丹商队运来了中国的商品。”“他们从东到西经商,给你运来需要之物;……假若中国商队之旗被人砍倒,你从哪里得到千万种珍宝!”

左:《福乐智慧》土耳其语版。图片来自:pdfekitapoku.com

右:《福乐智慧》中文版。图片来自:豆瓣


吉尔吉斯斯坦1000索姆面额纸币上的Yūsuf形象。

图片来自:


阿拉伯人对契丹印象也极为深刻。13世纪的阿拉伯兵书《马术和军械》,将火药称为“契丹花”,将管状火器称为“契丹火枪”、“契丹火箭”;东汉时《九章算术》中的“盈不足”,也沿着丝路传到了阿拉伯,并被称为“al-khaṭāʾayn”,也就是英文中的Elchataym——契丹算法,也称双设法或天平法。


契丹的影响力能如此之广大,不可不计燕云十六州的并入。



 燕云,推动契丹转折 


李克用的大太保、后唐明帝李嗣源夺了庄宗李存勖之位,本也没安稳多久;待他一死,真假子之争重演,天下再次大乱


明帝养子李从珂抢了嫡子的皇位,反过来对助他上位的石敬瑭百般猜疑;石敬瑭一怒而反,因不敌后唐大军而向辽太宗耶律德光借兵——许下了燕云十六州,布帛三十万匹,还有一个儿皇帝的身份。


这几个主角世人皆知,但有一个隐藏人物,或许也是关键所在。他是谁?有怎样的故事?请看不觉而晓今日二条推送:燕云极位,终是烟云


总而言之,契丹渴求许久的大片土地轻易到手,简直是天降的恩赐。

燕云十六州古今地名对照图

图片来自:HKGalden


938年石敬瑭献燕云,至959年后周世宗柴荣再度发兵以图收复,相间二十载平静岁月;此后辽宋又屡争不下,终以和谈方式将其正式划归辽属。


借由这片土地,契丹人加速了从游牧转为农牧交杂的重要转变。不但生活生产发生巨变,与汉人从血缘到语言的深入交融,更带来思维方式的冲击与急剧进化。自大唐习得开放心态,在“因俗而治”的中成功实践;而在蔚州等各州开设的商贸交易,更锻炼了日后契丹主宰草原丝路所必需的的国际视野与经济头脑。

吐尔基山辽墓出土,波斯风格的高足玻璃杯

藏于内蒙古自治区文物考古研究所

图片来自:《草原牧歌——契丹文物精华展》


南面财赋官:

辽国以畜牧、田渔为稼穑,财赋之官,初甚简易。自涅里教耕织,而后盐铁诸利日以滋殖,既得燕代,益富饶矣。

……

蔚州转运使司。

——《辽史 卷四十八》


历历劫难与变迁,堪为燕云之地胜过物产矿藏的无形财富。它非但对契丹的演化意义非凡,对今日的中国格局也影响重大——北京,便在此时埋下了伏笔。

还记得开篇地图那个小白圈儿里的契丹吗?

北宋与辽的疆域图。图片来自:维基共享资源



有野马,有草原,有智慧,有胸怀

既迷恋征战,也珍重文化——

契丹,从穹庐水草起始

终成影响世界历史的传奇帝国


若不是这样的契丹

也不会有

后世那一百多年的相爱相杀




下期预告


蔚州

在辽宋交战之时是重要战场

和平期也是主要交流渠道

南安寺塔、重泰寺

仿佛战争与和平的无声默片

飞狐峪

则像它亲历的历史

一样曲折




白天看古迹,晚上读故事

文中标注“不觉晓藏书”的书

都会在小院里等着你





举报 | 1楼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