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建筑材料网络社区

曹操打猎到这遇阻,杨家将追杀辽主在这痛失战马……古桥镇33个村村名由来哪个最传奇?

只看楼主 收藏 回复
  • - -
楼主
  

 


每每提到古桥,小编都要竖起大拇指!咋不是咧?古桥镇面积52.8平方千米,人口4.1万人,共有33个行政村。这里村村有故事,处处有名人。

“梁上君子”发生在这儿,曹操还亲自给一个村起了名,宋朝杨文广追杀肖宗银路过此地时为何悲痛万分?

享誉华夏的德星陈寔、明成化年间户部右侍郎黄杰、精确“夏历推算勅封道通天地”的十二台宫之师范守已都出自这儿……

这里现存有陈寔陵园、黄侍朗墓等历史遗迹,有建于明嘉靖年间(1546年)的“千佛堂”。

非物质文化遗产这里有六个:唢呐、高跷、龙灯、灯笼制作、刘李凉粉、疮伤治疗祖传秘方。

陈故、魏庄、刘李……古桥33个行政村的村名都是咋来的?哪个村的故事最传奇?

 
古桥传奇故事
 

1.陈故:东汉名士陈寔的故乡

据《洧川县志》记载,此地为东汉名士陈寔的故乡,人称陈故里,简称陈故。

陈寔,少为县吏都亭刺佐,后为督邮,复为郡西门亭长,四为郡功曹,五辟豫州,六辟三府,再辟大将军府。司空黄琼辟选理剧,补闻喜长,宰闻喜半岁;复再迁除太丘长,故后世称其为“陈太丘”。与子陈纪、陈谌并著高名,时号“三君”,又与同邑钟皓、荀淑、韩韶等以清高有德行闻名于世,合称为“颍川四长”。

2.石庄:石姓五兄弟讨水的故事

相传清朝中期,洧川县山石村有兄弟五人经商路过此地。正值中午,又渴又累,五兄弟便下马进村,敲开了一户人家的大门,想要讨口水喝。主人问清来意,便请这兄弟五人进屋,端出水来请五兄弟解渴。五兄弟十分感激,拿出银两以表谢意。主人婉然谢绝。一年后,兄弟五人诚信经商,挣了些银两,回家路过此处,想起一年前在此处讨水喝的情景,便下马又敲开那户人家的大门。这次开门的是一老太太。老太太把五兄弟请进屋,端出水请他们解渴。和老太太聊天中,五兄弟得知老人的老伴半年前去世。老太太无儿无女,孤苦一人。五兄弟很是伤心,决定要为老太太养老送终。他们回家后便和妻儿老小搬迁过来。在这里,兄弟五人团结乡亲,并为村里人做了很多好事。多年后,乡亲们为纪念兄弟五人,将村名改为石庄村。

3.黄岗:出了个名人黄侍郎

据县志记载,元朝末年黄氏始祖纲由山东辗转来到洧川县张家,张感谢黄纲的救命之恩,将其女许配纲,张弃世后,纲携张氏搬到延秀岗定居,生息繁衍,黄氏后人为追念始祖,取村名黄纲。

明朝弘治年间户部侍郎黄杰,就是黄岗村人。黄杰从政,为国解忧,为民排难,不计个人名位。他任职30余载,做过京中和地方官员,八次迁移,誉满朝野,为明代官场中所少见,他下体贴民情,上对国家多有贡献,为人谦恭谨慎,忠于职守,以诚待人,令人钦佩,正当国库初盈、经济好转之际,黄杰疾病缠身,再加年迈,即上疏告老。皇帝见奏不准,正要下旨,黄杰猝死于所任官邸。皇帝闻知,大为悲痛,于是降旨辍朝三日,亲写祭文,派官员按照黄陵模式在故里皇岗选址建墓,越级厚葬,至弘治十年(1497)五月二十九日,墓茔落成,占地105亩,240米的神道上耸立着两座宽13米,高9米的敕修碑坊,高大的御祭文碑、神道碑、奉天敕命碑、奉天诰命碑、通朝祭文碑等九通御碑排列有序。高2.4社的翁仲、石马、石虎、石羊、石狮分列两旁;周长80米、高8米的墓冢上植松柏67株,整个墓区苍松翠柏,遮天蔽日,蔚为壮观,呈现出明代皇家陵园的雄伟气派。后来墓园中石人、石狮、。据志书记载,黄侍郎墓不仅规模宏大,侧面还有“金鸡坊”一座,标志着皇太子也曾到此为黄杰扫过墓。2004 、2005年,后人分两期将墓园修葺一新,号召后人学习先祖,不忘祖德,现已是国家级重点保护单位。

4.谢庄:一个村名,三种传说

一说:宋朝杨家将杨广文南征追杀辽主肖银宗时,一路向南追击,发誓追到天边也要取下肖银宗的头项。追踪数日,来到此地人困马乏,杨广文命令士卒下马歇息。见一老人,杨广文施礼问:“前面村庄何许庄名?”老人答曰“许田(天)”。(注:古文“许”有大约的意思)。

杨广文发誓到天边也要取下辽主的人头,而在此闻听“大约到天边了”却仍没追上,因此杨广文士气大消,身患重病。他的坐骑也因长途跋涉,汗出如雨,暴染风寒,不治而亡。杨文广悲痛万分,问老人贵姓,老人答曰“姓谢”。

杨广文闻言,疑是此马得了谢家风(卸甲风)而死,为纪念此马,命该村为谢庄,沿袭至今。


二说:谢庄村是形成于汉朝,现有汉代古墓群为证,之所以说该村形成于汉代,是因为这里有大量的汉代古墓群,曾在1973年平岗造田中挖出了大量的汉代陶瓷、陶人、陶马、铜钱等文物,,竖有《汉代古墓群遗址保护》碑一通。

三说:据县志记载,谢庄村祖先是从山西省洪洞县大槐树下迁移来的谢氏三兄弟。究竟哪种说法可信有待考证。

5.夹岗:曹操亲自为该村起名


据传有一年曹操许田打猎,在追赶一头被射伤的梅花鹿时,被该村西南岗下沿的潭花湖水拦住了去路,由此南岸受伤的鹿倒地被一白发老者捡起,此时曹操和随从人员正好赶到,白发老人把鹿递给这位骑着高头大马,有着浓黑胡须的红脸大汉。老汉称赞道:“将军好箭法!曹操看老人须眉皓发,便问道:“老人家,何村人也”?老汉手指潭花湖北岸山岗说:“家在岗上。”曹操望着荒野山岗的村落便说:“家岗村也”,老汉又问:“将军尊姓大名?”曹操应声答道:“曹孟德是也。”这个原本没有村名的山岗小村,从此借曹操之言,“家岗”的村名由此便传开了。后随朝代变迁,最后定名为“夹岗村”沿用至今。

6.古贤:梁上君子的故事发生在这儿

传说东汉名士陈寔曾寓居于此。后人尊陈寔为古之贤人,遂以古贤作为村名。


梁上君子的故事发生在这儿:一天晚上,陈寔发现自己的住室里有个小偷躲在屋梁上,他并没有声张,而是把子孙们叫到跟前,严肃地讲了一番做人的道理。他说每个人都应该自尊自爱严格要求自己,防止走上邪路。干坏事的人并不是生来就坏,只是平常不学好,慢慢养成了习惯,本来也可以是正人君子的却变成了小人,梁上君子就是这样的人。躲在梁上的小偷句句听得仔细,羞得无地自容,跳下来连连向陈寔磕头、认罪求饶,陈寔仔细盘问,方知连年歉收,生活贫困,他才当了小偷。陈寔看他不象个坏人而且确有悔改的决心,就送给他两匹绢,叫他作本钱做小生意养家糊口,那人拜谢而去。此事传开,成为民间美谈,太丘县很长时间没有发生盗窃案件。从此“梁上君子”成了一个典故,成了窃贼的代称,人们把陈寔送给小偷两匹绢的事,称作“陈寔遗盗”。

古桥33个村名由来

1.陈故

据《洧川县志》记载,此地为东汉名士陈寔的故乡,人称陈故里,简称陈故。

历史名人:陈寔、陈纪、陈群、陈泰

景点:陈寔陵园

2.魏庄

明末,李姓迁此建村,且盖楼房一座,始名李楼。此后魏姓迁来居村之东部。清中期以后,魏姓兴盛,改名魏庄。

3.刘李

明洪武年间,,故名。

名人:本秀在(刘李凉粉传承人)


特产:粉条、凉粉

4.师庄

明代,师姓由尉氏迁此定居,故名。

特产:杏

景点:豫星观光园

5.史庄

清初,史姓迁此定居,故名。

6.曹刘

辖曹庄、刘庄2个自然村。

曹庄:清咸丰十一年建村,因曹姓居多,故名;

刘庄:清初,刘姓由外地迁此建村,故名。

7.古桥

清初,古庄古姓在村北双洎河上架设一座木桥,取名古家桥。后因桥北辛集商贩渡河至桥南售货,并建房兴市,久集成镇,镇以桥名,后称古桥。

名人:古土成(古桥高跷传承人)

景点:千佛堂

8.辛庄

清末,薛、高、李三姓迁居此处定居,后有黄、吴诸姓相继迁入,始名新庄。后为纪念前人建村不易,更名辛庄。

名人:杨金旦(疮伤治疗祖传秘方传承人)

9.黄岗

据黄氏家谱记载:元末,黄氏祖先黄纲自山东青州益都县小建保南邵村三山黄家庄辗转迁居延秀岗畔,且“纲、岗”同音吗,沿写为黄岗。

文化名人:黄杰

文化景点:黄家祠堂、黄侍郎墓

  特产:粉丝、豆腐、星木杆秤

10.古贤

传说东汉名士陈寔曾寓居于此。后人尊陈寔为古之贤人,遂以古贤作为村名。

历史名人:范守己(明朝著名文官)

11.前王科庄  

清代高姓迁此定居,隔汶河与北岸的王科庄相望,因在王科庄之南,取名前王科庄。

12.双刘

辖前刘庄、后刘庄2个自然村。

前刘庄:清乾隆四十四年,陈姓由古贤村迁此定居,因位于刘庄之南,故取名前刘庄。

后刘庄:明崇祯二年,刘姓由洧川县八里庙迁此,始名刘庄。清乾隆年间村南又建一村取名前刘庄,该村居北,即更名为后刘庄。

13.徐王赵

明洪武年间,徐、王、,故名。

14.菜王

建村久远。原名栗家庄,亦名张铁寨。明嘉靖元年,王子明一家由今董村乡墩王村迁此,因种菜有名,改成菜王。

景点:范学院祠堂

特产:白菜

15.本庄

据本氏祠堂碑文记载:“本氏出自蒙古。”据传,元末有一本姓武将,应命征战南方,兵败,被贬于此,该将以之为耻,取村名为本庄。

特色文化:灯笼制作

名人:本改性(灯笼制作传承人)

16.石庄

清初,石姓由原洧川县三石村迁此,故名。

17.郭梅

明代,有郭梅者迁此定居,村以人名,沿用至今。

特产:豆腐

18.伞李

明初,,始名三李村。后因三李均以制伞驰名,更名伞李。

特产:星木杆称。

19.岗李

明朝万历年间,李氏三兄弟自大李庄迁来择其地高曼,土地肥沃宜居故名岗李。

特产:星木杆称。

20.苑店

明代苑姓迁此并于大路旁开店,故名。

文化景点:太丘冢遗址

21.何路口

清初,有何姓逃荒到此,在小河与大路交叉口开店,故名何路口。

22.孟寨

据传,明末李自成农民军在此安营扎寨,官军放水淹寨。一孟姓青年在野猪身上漂流到寨内,始名野猪孟,后改孟寨。清咸丰年间孟姓又移居寨东建村,村名孟庄。1982年又因大队重名复孟寨名。

23.巩庄

明万历年间,,始名冯庄。后巩姓相继迁入,至清初,巩姓人多户众,改称巩庄至今。

24.朱毛庄

明初,有一赵姓迁居于此,以打猪绳为业,始名猪毛赵,后改称朱毛赵。

25.董天龙

据传,该村因位于朱毛赵之南原名前赵庄。明末,。清顺治年间,董天龙起事反清,。村民为纪念他,将村名改为董天龙。顺治十八年,贾集人贾环朴考中进士,皇帝赐贾一庄园于此,遂改董天龙为贾家庄。贾环朴去世后,又复今名。

历史名人:董天龙(清朝领袖)、贾环朴(清朝进士)

26.南辛庄

明朝,沈、焦、赵、白、薛等姓分别由许昌陈曹及附近的斧头、常庄、朱毛赵等村迁此建村,始名新庄。因辛、新同音,且又书写方便,改称辛庄。1982年,为避免重名,更名为南辛庄。

27.郭庄

清初,郭姓由郭梅迁此定居,故名。

28.贾集

据贾氏家谱记载,明初,贾姓由山东濮州(今范县一带)红庙村迁居洧川县东南十八里小游镇,后改名为贾家集,简称贾集。

名人:贾保营(唢呐传承人)、贾军治(唢呐传承人)

唢呐王贾军治

29.庙张

原名窦家庄。明万历年间,陈故张庄张贤以窦姓外甥入继窦氏,并重修该村“五石一所庙”,改名庙张。

30.谢庄

据传,宋代有谢姓据此,故名。

31.寺后李

亦名塔岗寺李庄。明正德年间,李姓由洧川县西仓李村迁居于塔岗寺(得胜寺)后,故名寺后李。

32.夹岗

三国时曹操许田打猎路过此地,为该村起名为“家岗村”;后因该村居于南北两条平行土岗之间,改为“双岗”。清乾隆年间改为夹岗。,后复名夹岗。

33.后张庄

明洪武年间,,次子、三子均定居扶沟县,长子居此,取名张庄。1982年因大队重名,改称为后张庄。


(范晶晶)





看完如果觉得不错,动动手指点个↓↓↓再走呗……


举报 | 1楼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