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建筑材料网络社区

新初三自习化学?化学“学习方法”汇总!3点成就学霸!

只看楼主 收藏 回复
  • - -
楼主
  

福州人自己的教育资讯平台,致力于让每个福州孩子都能获得最好的教育,定期推送福州实时的教育政策资讯,全面的升学指导,权威的学习资料。服务700万福州人!与广大福州家长共同交流。

您的每一次转发都可能改变身边某一个孩子的命运!


学化学要重视基础知识的学习,这是提高能力的保证。基础知识扎实了才能灵活的运用,成绩也自然会有好的反馈。其实,化学多数是在试验中进行的,要想在具体操作中不出任何差错就得记忆的化学用语。


  化学用语如元素符号、化学式、化学方程式和基本概念及元素、化合物的性质等都是基础知识,只要方法正确,记忆起来也是相对容易的。然后在做题中要善于总结归类题型及解题思路。


  说到方法,学习化学有诸多的化学元素、化学式,难道就没有什么好的学习记忆方法吗?方法自然是有的。3个妙招教你轻松搞定化学知识。


  (一)、在学习化学知识中要做到三抓


  即抓基础、抓思路、抓规律。


  化学知识之间是有内在规律的,掌握了规律就能驾驭知识,记忆知识。


  如化合价的一般规律,金属元素通常显正价,非金属元素通常显负价,单质元素的化合价为零,许多元素有变价,条件不同价态不同。


  再如实验室制取氧气所需气体发生装置为试管。


  规律为,只要是给固体受热无论是一种药品还是两种药品用来制取气体都要用同制氧气一样的装置-即试管。


  抓住规律可以加以运用


  如给出信息题告诉实验室制甲烷气用醋酸钠和碱石灰两种固体混合加热,虽然我们没学过这部分知识但根据固体受热制取气体的装置规律可知同制氧样。


  再如根据化学式的计算,要抓好思路,什么题用化学式来计算即只要有元素的质量分数的题就先要根据化学式来计算。


  (二)、元素化合物知识的学习方法


  1. 概念与理论相结合。

  

元素及化合物与基本概念、基本理论相互渗透关系密切,要把这两者结合好。


  如由碳元素组成的金刚石、石墨物理性质的差异之大,硫酸由于浓、稀的不同而引起性质上有本质的不同。


  所以必须把物质的性质与基本概念、基本理论联系起来。


  2. 熟练掌握各种物质的性质。


  元素及化合物知识的内在联系紧密,规律性较强,知识系统都是从单质到化合物,都按存在性质用途 制备的顺序进行的。


  而物质的存在、制备、用途都取决于物质的性质。


  因此学习中应紧紧抓住物质的性质去带动其余的。如依据氢气的化学性质具有可燃性和还原性来推导它的用途、存在不要去死记硬背。


  3. 全面分析+各个击破


  元素及化合物知识内容多,即有共性,又有个性因此在学习中一定要全面分析问题,即记通性又记特性。


  如hno3具有酸的通性又有特性与金属反应不生成氢气而生成水。


  4. 认真实验,细心观察。


  元素及化合物知识对实验的依赖性强,大部分化学知识是通过实验获得的。


  如氧气的化学性质通过与C、P、S、mg、蜡烛等演示实验使你认识到氧气是一种化学性质比较活泼的气体。


  所以一定要认真观察和分析实验现象达到印象深刻、记忆牢固、理解透彻。


  (三)、如何学习呢?


  1. 要重视理论的指导作用。

  

如物质结构的初步知识揭示了元素性质特别是元素化学性质跟原子最外层电子数的关系,揭示了化学反应的本质,揭示了分子形成过程及化合价的实质。这就为正确书写化学式,化学方程式奠定了理论基础。


  2. 要总结规律并掌握物质的特性。


  要抓住典型物质总结出一般规律,同时还要把握住物质的特性以提高分析及解决问题的能力。


  如学习有机化合物可总结出甲烷、甲醇、乙醇、乙炔蜡烛等与氧气反应都生成二氧化碳和水的规律但各自都有不同的物理性质。


  再如学习第八章酸,通过盐酸、硫酸、硝酸、磷酸的化学性质学习总结出酸的一般规律,但对不同的酸所具有的特性也要清楚。


  如浓H2SO4的吸水性和脱水性,硝酸的强氧化性都要掌握就全面了,否则就会出现错误。


  3. 要定期整理归纳所学知识


  注意纵横联系形成知识网络。元素化合物知识虽然繁多、零碎,但根据彼此之间的联系可以以某物质为中心将其联系串成一个知识网络,使零散的知识系统化、结构化,条理化。


  4. 将元素化合物中类别相似的知识归类。


  将归为一知识块进行横向比较,辩清异同点使知识更加深刻理解和掌握如 H2、C、CO可从具有稳定性、可燃性、还原性比较它们的相似点和不同点。从实验操作看H2、CO分别还原CUO的操作一样,不同点是CO还原CUO需进行尾气处理。H2和CO的可燃性的火焰颜色不一样,还原性的产物都有金属或水或CO2,从反应类型看CO与CUO的反应不属于置换反应。



获取教育政策 



下载试题资料|分享升学经验 

2016福州新高一交流群:148166563

2016福州新初一交流群:479697641

2017福州中考交流群:417407227



举报 | 1楼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