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创新之路
转眼间,催化团队成立已八年有余。八年来,团队上下以推动我国贵金属催化材料技术发展和我省国民经济建设服务为目标,致力于具有原创性和自主知识产权的贵金属催化应用技术和新产品的开发,始终铭记“建设一流创新团队,提供一流服务支撑”的理念,形成一支在机动车尾气排放控制领域具备技术影响力的创新团队,为减少和控制机动车尾气排放,共创美好环境做着不懈的努力。
团队充分发挥在稀贵金属领域的技术比较和人才优势,通过在催化剂专业技术领域多年来的经验积累,2013年率先开展国V催化剂技术研究,并在2014年得到小批量应用。经过三年不懈努力,2016年已成功实现国V催化剂批产,产销量快速大幅增长。然而,创新之路并非坦途。
团队的力量
还记得那是2013年初春,面对公司领导提出的汽油车催化剂国V技术攻关课题,这支平均年龄只有26岁的年轻团队热情高涨,迅速分工展开了研究。可是几个月过去了,由于内外部研发平台资源的缺乏,研发条件的局限性,使得研发进展缓慢,当初的热情开始慢慢变凉,真是万事开头难。
这时候,技术总监赵云昆把大家召集在一起,他说:“你们这几个月以来做了上百次实验,可以尽量利用每个人的实验数据进行整合分析,加快研发进度。”听闻此话,团队成员马上受到启发,大家都卯着劲儿,通过发挥团队数据资源的整合能力,降低了研发资源不足带来的影响,这可真是一语点醒梦中人哪!
接下来的一年时间,团队共同发力,终于完成了国V技术攻关,并且顺利完成实验室放大、中试试生产,形成了贵研催化第一代国V催化剂产品技术,为接下来的批量生产打下了扎实的基础。而大伙儿在满心欢喜的同时,也深切地感受到了团队合作的力量。
从此,团队更像一个大家庭,成员间彼此分享、互相帮助,既把个人的优点发挥出来,也弥补了个人的不足,创新的能量得到扩大。
抢占国V市场
2017年1月1日,轻型汽车国Ⅴ排放标准在全国范围内全面实行,对氮氧化物、碳氢化合物、一氧化碳和悬浮粒子等机动车排放物都提出了严苛的排放限值,对催化剂产品的性能要求也比过去大为提高,催化团队迎来新的机遇和挑战。与此同时,市场对成本的要求越来越高,多家国际竞争对手也纷纷抢滩中国市场,形成非常强有力的竞争。只有开发出与国际产品性能相当而价格更优的产品,才能使贵研催化公司在这个市场具备竞争实力。
通过多个方案的探索与试验,以国产材料替换进口材料成为最具可行性的方案。但面对厂家众多且质量参差不齐的状况,寻找一家质量信得过、批量化能力大、创新能力强的公司迫在眉睫。由郑婷婷、夏文正、杜君臣等成立的项目小组积极与公司内物流部沟通,并通过网络、文献资料四处查询供应商情况。待一家又一家的样品发送过来,面对庞杂的样品,实现快速筛选又是一项“技术活儿”。
“婷婷负责材料基础性能评价,夏文正负责涂覆工艺研究,杜君臣负责配方设计……”会议上,大家各抒己见,把工作分解得细致而合理。实验室里、会议室里经常传出争论声,但更多是热情满满的讨论。一个星期过去了,又一个星期过去了,工作的进展越来越顺利,目标越来越明确。半年之后,技术终于实现了突破,具有性价比优势的产品呈现在大家的眼前。
随着上汽、五菱、东南汽车、长安汽车、潍柴、云内等国内主要客户40个多车型项目一个又一个中标信息传来,团队成员无不欢欣鼓舞。目前,产品市场份额得到极大拓展,累计为国内1000多万辆整车提供配套,经济效益显著。
继续攻克国VI难关
随着全球环境保护越来越受到重视,通过标准提升、技术进步来改善大气质量成为人类共识,于是,高要求、高水准的国VI法规实施迫近。目前,我国国VI整车平台、电控、相关催化剂研发和检测平台均尚处于初期开发阶段,国外国VI产品技术的竞争力显著强于我国。
攻克新标准、抢占新市场如逆水行舟,不进则退。催化团队没有退缩,心中只有一个信念——快速形成国VI产品技术,一定要在国内外市场立足。但是中国轻型车国VI法规沿袭欧标、融合美标,协调全球法规,被称为史上“最严”,很多技术的规模化应用在全球都是首次。尤其CGPF技术是一个全新的产品,且与TWC等催化剂具有本质的差异,需要不同的开发平台、开发方式。而我国完全不具备这样的能力,既没有测试评价资源,也没有匹配用的国VI发动机,更没有前期开发经验,一切都是空白。
没有条件,创造条件也要干。没有国VI发动机,买来国V发动机代替;没有测试平台,租用外部平台试验;没有经验,与国外油品公司、上汽公司等合作开发……可就在一次次努力尝试中,一个又一个困难接踵而至——发动机不运转了、载体破裂了、颗粒物无法加载到目标值……然而,大家知道,国VI市场开发的时间近在眼前,研发速度放缓,就会使竞争力下降,是对市场的放弃。大伙互相打气,再难,也要撸起袖子加油干。
团队成员开始主动出击,与载体供应商、发动机厂家、合作伙伴、客户展开一次又一次交流。通过大量的攻关和高强度的工作,逐个困难被击破,前期被耽误的研发时间也被追赶了回来,并且形成多个研究报告,第一代CGPF产品终于成型。这项工作将填补国内在汽油车颗粒物后处理技术、生产装备及工艺技术方面的空白,开创完全自主知识产权,具有极大的创新性。
第二章 在创新中成长
正是在一项又一项技术攻关中,一次又一次市场考验中,这支年轻的团队快速成长着。一支极具创新精神、钻研精神、团结拼搏的“云南省贵金属催化技术创新团队”逐渐成长起来。
硕果累累
创新团队的意义或许正在于通过技术创新,带来我国产业的飞跃,带来企业的发展。
2008年至今,催化团队共计承担各类国家、省部级科研、产业化项目40余项,获得国家经费支持1.3亿元。由创新团队汽油车专项组牵头的某项目,被列为国家发改委、财政部、工信部重点支持项目,获国家补助资金8000万元。拥有国家授权发明专利15项,起草机动车催化剂产品和测试方法的国标、行标8项,企业标准90余项,发表科技论文100余篇,专著2部。创新成果获各类国家、省部级科技奖励13项。先后成功申报“云南省贵金属催化材料工程技术研究中心”、“贵金属催化技术与应用国家地方联合工程实验室”、“贵金属催化技术与应用国家地方联合工程实验室”“昆明后博士后扶持站”,参与申报“郑南荪院士贵金属催化工作站”,目前正积极申报“李亚栋院士贵金属催化材料工作站”;完成国家、省级和企业三级技术创新平台建设。开展技术创新项目120余项,已验收100余项,其中大部分成果都已得到生产应用,分别解决企业需求的前瞻储备技术、技术升级、应急技术等,构建了“开发一代、应用一代、储备一代”的技术层次,持续产出的创新成果为公司的技术创新和经济发展做出重大贡献,更为治理雾霾,减少大气污染,改善空气质量,支撑中国汽车工业健康发展,促进国民经济可持续发展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做产业发展助推器
汽油机颗粒捕集器(GPF/CGPF)被公认是满足轻型车国IV排放法规的最有效后处理技术手段,世界各大载体和催化剂供应商已经开始此项产品的研发和验证工作,并且已开始逐步推向整车企业。相关的知识产权掌握在这些国际大公司手中,而国内只有极少数的公司对此有研究经验,且鲜有应用成果。所以,开发具有完全自主知识产权,面向国六汽油机排放法规的(CGPF)后处理技术迫在眉睫。
催化团队是国内较早开展GPF/CGPF(汽油车颗粒物捕集器及催化剂)相关技术研究的极少数团队之一,已对不同测试工况下CGPF涂层负载量与背压、捕集效率、油耗及整车排放性能的影响关系展开了系列研究,并就TWC+GPF、TWC+CGPF系统集成对排放性能影响进行初步论证,开展了CGPF涂覆技术优化、GPF/CGPF碳烟累积与再生、整车TWC+GPF/CGPF匹配运用等技术研究,取得一系列关键技术突破,形成自主知识产权,提升了自身催化剂产品竞争力,产品技术获得整车厂的认可,也打破了国外催化剂厂商对GPF/CGPF产品市场的垄断。
团队优良的技术研发水平,已然成为推动贵研催化高新技术研究、科技创新、产业转型升级和可持续发展的强大助推器。
员工与团队共成长
催化团队设立开放的人才培养与引进机制,鼓励员工进行在职硕博攻读,提供费用支持;每年支持一线技术人员到国外交流、培训、工作;与国内厦门大学、天汽中心、中汽中心、上海交通大学、昆明理工大学等知名院校企业共建了5所联合实验室,开展项目合作和人才培养;多次主办或协办国内外学术技术研讨会,活跃创新思维。通过培养,强化技术人员的国际化交流能力和工作经验,成为企业国际化战略中“人才国际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截止目前,团队共有成员65人,其中博士13人,硕士24人,国贴专家1人、国家百千万人才1人(团队培养)、国家千人计划1人、省级专家共7人,高级职称人员19人,大专以上学历成员占团队人员的90%以上。专业涉及材料、学化工、汽车、机械、自动化控制等多个领域,研究方向从原有以机动车催化剂为主,扩展到化学化工催化剂、工业废气净化催化剂、新能源以及贵金属催化材料的循环利用等方向,形成了一支在云南省甚至国内实力都较强的贵金属催化技术创新团队,也使员工在团队中获得了个人的快速成长。
走向国际
身处云南,与发达地区相比,人才、技术并不占优势。未来五年,如何迅速升级产品技术获取市场竞争优势,应对更加严苛的国际客户要求;如何跃升产品技术水平进入国际市场,打造国际化研发团队,培育和孵化新的技术领域,是团队在新的成长阶段所面临的巨大挑战。
早在2012年,团队就为打入国际市场而付出了巨大的努力。当时,首次提供的样件在德国大众公司(VW)测试,和原装样件相比具有较好的抗老化性能,引起大众公司的关注。此后,通过多次技术交流和探讨,建立起了良好的信任关系,成为国内首家与VW签署技术保密协议的公司。此后,历经三年,团队围绕国际汽车市场大众关于汽油车欧V/VI催化剂产品的技术要求,着力对材料、工艺技术开展研发,提升材料OSC性能,优化产品涂覆工艺,提升贵金属利用率。所开发产品技术在VW实验室进行贵金属分析对标、模拟气催化性能、全球最严格的VW催化剂ZDAKW老化和整车测试等,为今后企业进入高端国际汽车品牌市场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为着这个过程每一步并不容易的推进,团队的每一位科技工作者正于无数个日日夜夜上下求索、砥砺前行。除了自身的埋头钻研,也将目光投向更大的天地——向国际知名的美国西南研究院等应用技术研发机构学习,向建立合作关系的外国同行学习,甚至在竞争中向更强大的企业学习,逐渐掌握了更高端的技术,也具备了更广阔的视野。发展成为国际化企业的壮志、进入国际市场的渴求,激励着这支团队继续成长。
合作共赢
创新团队在关注自身成长的同时,更关注对外合作交流获得的突破。
目前与美国油品公司开展合作,充分运用双方优势资源,瞄准国IV轻型车排放法规限值要求,探索颗粒物及灰分分布规律、油品与GPF/CGPF排放性能相关性及CGPF快速老化模型。初步建立CGPF性能评测方法和快速老化方法,通过开发提出CGPF产品技术检测的国家或行业标准。为国IV排放后处理技术提供科学合理的设计和应用参考,为各方技术的商业化提供可行性可靠性应用依据。同时,也与国际知名催化材料公司进行全面战略合作,利用混相催化剂专利技术和其他相关技术,开发低贵金属/超低贵金属催化剂技术,提供高价值、可持续的解决方案,以减少尾气,增加能源效率和减少道路车辆和非道路车辆内燃机系统的碳排放强度,显著减少为了达到日益严格的清洁空气标准所产生的成本。
尾 声
作为国内最早研究开发机动车尾气净化治理的团队,贵金属催化团队将以满足国V / VI等超低排放标准为目标,继续紧紧围绕机动车尾气污染先进排放控制技术的发展,重点突破核心关键技术,形成一批自主创新的核心技术和工程化应用成果,实现与外资品牌汽车的配套应用,成为机动车尾气治理共性技术和工程技术研究开发平台和推广平台,支撑中国汽车行业的健康发展和对环境保护的迫切需求。
创新务实、超越自我、追求卓越,成长为一流团队,共创美好环境,云南省贵金属催化技术创新团队仍然在路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