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
“清水混凝土”是国内建筑领域少人涉足的一片神秘之地。虽然它与生俱来的厚重与清雅是一些现代建筑材料无法效仿和媲美的,但因施工难度大,可变因素多,又使其始终难以被国内的业主和建筑师所采用,也就更鲜有成功的范例。
越秀外国语学院图书馆工程位于浙江越秀外国语学院镜湖校区内,为框架剪力墙结构,地下一层,地上四层,总建筑面积18916平方米,总占地面积4768平方米,是校园内的标志性建筑。施工过程中,项目团队攻坚克难,创新融入多项施工工艺,运用超大体量本色与彩色清水混凝土完美诠释了设计理念,铸就了国内首个大体量彩色清水混凝土建筑的丰碑。
目前,国内的清水混凝土建筑大多以灰色为主,少数彩色混凝土建筑也仅采用白色、红色、黄色等不超过两种颜色装饰,如乌镇的木心艺术博物馆、内蒙古正蓝旗元上都遗址博物馆、天津大学新校区室内体育活动中心和游泳馆、江苏淮安实联化工厂水上建筑等。
彩色清水混凝土建筑在国内,甚至是世界上比较少见的原因在于,彩色混凝土的颜色很难调配,因为不同的颜料会起不同的化学反应。“添加研磨料的不同,添加步骤的不同,都会导致颜色千差万别,及彩色混凝土的强度不同。尤其是以普通灰水泥调配出黄颜色这种浅色混凝土更是难上加难。”
为了达到设计效果,北京建工集团三建公司项目部与北京建研院材料所开展合作,联合对两种彩色清水混凝土配比进行攻关。七八十种研磨料,经过500多次试验,最终适配出了具有高性能的彩色清水混凝土,完美演绎了设计意图。
创造性地采用了红、黄、灰、白四色现浇清水混凝土于一体的设计,使整栋建筑与整体校园环境有机融合。
环绕中空大厅独创了阅读环廊,十米宽的环廊外侧为锯齿状釉红色现浇混凝土墙,内侧为砖灰色现浇混凝土墙,通过内墙开洞可使读者进入每层开放式书架区域。其独特的半开放性设计更适合学生自主学习,与传统阅览区形成互补。
,创新采用了3组折线形实腹钢梁设计。用现代化技术,将数据、通讯、消防等进行科学管理。注重图书资料的集成管理、流通服务的自动化、信息化。注重电源、网络设计量的预留及信息节点、电源点的全覆盖。
综合采用了直膨式冷凝热回收热泵空调机组、变制冷剂流量多联机系统、加热交换新风系统,并结合屋顶上部电动天窗,实现了报告厅、阅览室等不同功能区域的制冷需求。并采用热交换新风机,回收排风能量,实现过渡季全新风运行,节能环保。
材料制备技术:
1.普通灰水泥制备多彩浅色清水混凝土技术
采用钛白、铁红、铁黄等颜料及填料,与灰色普通硅酸盐水泥、粉煤灰合理调配,制备出色彩稳定的月白、釉红、明黄、砖灰四色混凝土,实现了彩色混凝土配制技术的突破。
2.彩色混凝土耐久性、稳定性控制技术
采用了自主研发的白色片状高活性KP偏高岭土矿物固色剂,不仅提高了新拌混凝土的工作性能,保证了彩色混凝土结构和色彩稳定性,还提升了混凝土的强度、密实性,为形成现浇施工、多色彩装饰、结构构造为一体的建筑艺术混凝土工程的综合解决方案奠定基础。
施工工艺:
1.彩色清水混凝土的模板材料处理技术
创新设计了小折线齿状弧形钢模板。采用粗糙度50-100UM的喷砂处理,对模板拼缝进行二次密封,保证彩色清水混凝土浇筑养护中不漏浆、不失水,硬化混凝土表面达到亚光效果,体现了混凝土内在的色彩与质感。
2.不同色彩混凝土界面拼接施工技术
设置禅缝、留置明缝、合理调整施工顺序,解决了不同颜色清水混凝土界面相交、相贯处串色的难题,实现了不同色彩清水混凝土对接处颜色分明,棱角清晰,过渡自然的效果。
3.失蜡法施工技术
借鉴青铜器铸造古法——失蜡法,并加以改良,通过蜡铸造型、脱蜡成型技术,实现了复杂笔画字体阴刻于清水混凝土一次浇筑完成,为清水混凝土精准造型施工创出一条新路。
4.双面齿形现浇弧形夹心保温墙一次成型施工技术
将石墨聚乙烯聚苯板内置于墙体结构层与构造层之间,混凝土一次浇筑,实现双面彩色清水混凝土的效果,达到了节能环保的效果。
5.彩色混凝土螺栓孔防失水控制技术
自主设计并开模注塑了瓶塞式尼龙堵头与可嵌套的弹性橡胶工装体系,避免了螺栓孔失水造成清水混凝土表面变色,保障了混凝土表面光滑平整,颜色均匀一致。
6.清水混凝土水性透明保护剂的配制与应用技术
自主研发了适用于彩色清水混凝土的水性透明保护剂,包括底涂、中涂和面涂三道。
底涂可渗入混凝土内部增强粘结力;中涂使混凝土颜色充分显现,又能提高表面亚光效果;面涂使混凝土表面形成“荷叶效应”,达到长期发水效果。
涂刷保护剂可使彩色混凝土颜色自然显现,又增强了耐久性、抗裂性,防止后期表面龟裂,达到长期装饰效果。
7.清水混凝土抗裂保护施工技术
采用直径Ф8钢筋作为抗裂钢筋,与自行设计生产的同直径十字卡扣式四小柱尼龙垫块共同工作,通过卡扣固定、扎丝加固,避免了由于清水混凝土无饰面层碳化快、保护层较普通混凝土厚而造成的表面易开裂的问题。
此方法操作简单、施工可控、持续抗裂效果显著,保证了清水混凝土饰面的长期效果。
它荣获了浙江省建筑业新技术应用示范工程,国家级工法1项、发明专利3项、实用新型专利7项。
来源:中国建筑科技信息平台 编辑:龙杰
声明:
同济可持续混凝土非原创的分享内容仅为砼行朋友提供信息参考,对文中观点保持中立。如有版权问题,请联系后台小编,感谢您的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