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泥需求指标。
由于水泥是不可贸易品,且水泥难以长期储存导致社会库存量较低,可近似认为“水泥产量=水泥表观消费量=水泥需求”,因此可以用国家统计局每月公布的水泥产量数据代表水泥需求。
水泥需求预测。
宏观数据中,国家统计局公布的“全国固定资产投资(不含农户)”与水泥需求有较高的相关性。但由于固定资产投资包括地产、基建、制造业三大类,其中制造业投资与水泥相关性较低,因此不能简单基于对固定资产投资增速的判断去预测水泥需求,而要到中观数据层面进一步拆解。
根据行业经验数据,水泥需求结构可拆解为房地产(30%)、基建(40%)、农村需求(30%)。农村需求缺乏数据,难以研究,但好在农村需求具有一定消费属性,整体波动不大。因此对于水泥需求的预测,主要把握房地产以及基建投资两个维度。
房地产:对房地产周期的预判是预测水泥需求的关键,因为除了地产施工直接产生水泥需求外,地产周期对地方财政以及居民收入的影响,也间接影响着水泥的基建及农村需求。数据显示:水泥需求与房地产施工面积增速相关度较高,而房地产销售、新开工数据对施工面积数据有一定领先性。因此我们可基于“房地产销售-新开工数据-施工面积”这一逻辑链条对水泥的地产需求做出预判。
基建:由于水泥需求主要来自铁路、公路、机场、水利投资等,国家统计局公布的“基础设施建设投资(不含电力)”数据与水泥的基建需求相关度更高,建议将其作为水泥需求的基建相关数据指标。与房地产周期的内生属性不同,基建投资是政府平抑经济波动的重要手段,具有较为明显的逆周期特征,是经济系统的外生变量。预判基建投资的增速关键看两个因素:一个是基建规划(政府意愿),二是基建资金来源(政府能力)。
规划方面,,2016 年发布的新版《中长期铁路网规划》是对2020 年前全国铁路投资规划的纲领性文件,此外,,对于当年铁路投资的预判有重要参考意义。公路、机场投资由地方政府主导,可参考各地方政府年度交通固定资产投资规划。。
资金来源方面,基建的资金来源主要分预算内和预算外两部分。预算内包括公共财政预算收支、土地出让收入;预算外包括传统融资工具(债券、贷款、信托等)、新型融资工具(PPP、专项金融债等)等。依据相关公开数据对基建资金宽裕程度做出判断。
尽管从宏观到中观层面均有大量的公开统计数据支撑水泥需求的预测,但由于统计数据存在比较明显的失真,精准定量预测水泥需求的想法不切实际,更具可操作性思路是基于地产周期、基建(规划及地产财政)两个维度对水泥需求做定性判断。
风险提示:产能去化低于预期;需求超预期下滑。
推荐阅读:
长按识别二维码,看看还有啥干货
发送关键字,还能收到相关的文章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