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谢政府让我们有了一个遮风避雨的家,晚上再也不用睡街上了,真的太暖心了!”
9月11日,南津路一家门面房,20余名农民工坐在房间里,接过工作人员发放的棉被高兴得合不拢嘴。这是南津路街道办事处为这群长期露宿街头的搬运工们安置的“新家”。装修好的房间里,有一张可供20人集体睡觉的木板床,屋内不但购置了风扇、桌椅、热水器等日用设施,还拥有卫生间。街头等活多年的搬运工们,再也不用餐风露宿了。
为何在南津路有这样一群露宿街头的搬运工?
据南津路街道办工作人员介绍,在上世纪九十年代初,就有许多从遂宁区县农村或外地进城打工的四五十岁农民工,他们缺乏技术又有一定体力,长期干着搬水泥等货物的临时活路。因南津路一带长期销售水泥钢筋等建材,附近常有大货车出入,对搬运工需求较大。而且,大货车能够进城时间主要在深夜,加之这些农民工大部分离家太远,为了等活干,他们就选择集中在南津路油矿医院街边打地铺露宿,以便就近接活路。
“我们搬运的活路都不定时,下货的时候基本上都是半夜。打个地铺睡撇脱些,方便货车找我们下货,关键是省钱!”一名农名工向记者说起进城打工的经历,他说时间久了,大伙就自发打地铺睡觉等待。久而久之,这里就成了农民工的栖息地。
为了让这些农民工生活得到基本保障,船山区南津路街道办事处,就近为这群特殊的农民工选择了一处新家,让他们拥有自己的安身之处。“我们最初把这一想法告诉这些农民工,他们都非常乐意接受,一来有了住处,他们再也不用面临冬天受冻、夏天高温的情况。二来也方便货车司机找他们干活。三是在创建文明城市之际,农名工成群露宿街头,确实也影响城市面貌,这样一来一举三得。”南津路街道办相关负责人介绍说。
当天,在南津路油矿医院街边,工作人员、环卫工人帮助农民工收拾了破旧、脏乱的棉被,统一进行了清扫,将这一搬运工们长期露宿的“据点”清扫干净,让城市焕然一新。(全媒体记者 魏琴)
编 后:
一间30平米的小铺子,结束了多年来搬运工们街头露宿,他们再也不必承受寒冷的冬夜风雨侵扰和夏夜蚊虫的叮咬。
搬运工们高兴,政府举措温暖人心,充满了人文关怀。
虽然说,搬运工们露宿街头有些“不雅”,但他们也是为生活所迫,靠劳动挣得的收入,可能后面是一家人的温饱所在。
党委政府在创建全国文明城市的时候,没有简单地对这一弱势群体采取“一清了之”的做法,而是实实在在给予了物质保证,不但改善了他们的生活条件,同时确保他们的工作不受影响。
这样的做法,值得肯定!我们要为这样的民生关怀叫一声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