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月10日早8时,武安新峰水泥有限公司举行员工赴埃及阿里什水泥项目启程仪式,欢送首批135名员工奔赴埃及。“走了,挣外国人钱去!”现场,员工们一一与亲友道别,脸上洋溢着自信的微笑。
近几年,国内水泥行业竞争加剧,水泥行业面临着去产能、去库存、降成本的问题。新峰水泥是如何在经济效益普遍下滑的形势下,破解困境,揽下海外项目的呢?
走出国门,提升品牌影响力
人才是圆满完成此次工作任务从而提升公司品牌影响力的不可或缺的关键因素,新峰公司十分重视此次远赴海外的工程项目,从去年11月份就开始广发“英雄帖”,积极招贤纳士,经过严格细致的培训、实践操作和层层选拔,最终确定135名员工为首批赴埃人员,而整个项目将输送约800余名员工。
一位此次远赴埃及的公司员工接受采访时说:“待遇每月万元以上,挣多挣少是其次,更多的是为了一份荣耀。我们大家都明白这次远赴北非代表的不是个人,而是代表我们的祖国、代表着邯郸,我们一定会撸起袖子加油干,打响走出国门的第一枪!”
“此次新峰水泥公司走出国门远赴埃及,不仅可以提高公司员工的收入,提高大家的‘幸福指数’,而且能够锻炼新峰的人才队伍、提高邯郸制造业的知名度和美誉度,也必将提升中国品牌在世界范围内的影响力,让中国制造的发展不再只局限于神州大地,而是在世界舞台上绽放光芒。”新峰水泥董事长田海奎自豪地说道。
“灰色”产业“绿色”生产
厂区粉尘滚滚,工人灰头土脸。这是传统水泥行业给人的刻板印象。但走进新峰循环经济示范园,我们没有看到如浪的粉尘,所到之处绿草如茵、空气清新。“这得益于在建厂之初,我们就确立了环保优先,循环发展的理念。”田海奎告诉记者。
武安是钢铁、煤焦化大市,每年数以亿吨计的水渣、钢渣、尾矿、粉煤灰等工业废渣,填满了一道道沟壑,堆成了一座座小山。几经考察,田海奎想到了建设一座新型干法水泥熟料生产基地“吃废吐宝”。2006年4月,新峰水泥第一条新型干法水泥熟料生产线建成投产。到现在,年产500万吨熟料、400万吨水泥、余热发电1.7亿千瓦时。每年消纳钢铁企业冶炼废渣及尾铁矿、电厂粉煤灰、炉渣、脱硫石膏等各种工业固体废料300万吨,占固体原料的30%以上。
“吃”掉工业废渣,新峰水泥还想“吃”尽所有垃圾。“市政污泥及垃圾制RDF水泥窑协同处置”项目是新峰水泥与清华大学共同承担的国家科技部支撑课题,即:利用现有的水泥熟料生产线的设备和场地,通过水泥窑焚烧处理市政污水污泥和生活陈化垃圾。
科技创新也是传统建筑企业焕发青春的源泉。新峰水泥采用当今先进的SNCR烟气脱硝工艺,建设原料仓化大棚,解决由风力和装卸造成的扬尘问题。2009年,新峰公司开始数字化仿真管控技术的开发,全力打造全国首家数字化水泥企业。2011年底,该项目上线运行,并通过工信部科技鉴定,运行一年综合能耗下降6%-10%;企业每年可降低经济成本4000多万元。专家评价:“该项目为水泥工业节能减排开创了一条新路,创新性强,社会经济效益显著,在有效解决流程工业系统节能的理论、方法、工具等方面国际首创,技术水平达到国际领先。”
“”带来新机遇
当前国内水泥产业产能过剩,各水泥公司都面临着如何去产能这一供给侧问题,新峰水泥公司同样也不例外。正在新峰水泥公司积极寻找突破口之际,国家出台的“”政策为其带来了新的机遇。
据了解,非洲、中亚、东南亚等地区资源富集,劳动力丰富,非洲国家正在加快“三网一化”建设,正在加速建设基础设施,钢铁、水泥等原材料需求量大。而邯郸钢铁、水泥等产能优势明显,产业装备先进,技术人才汇聚,资源开发利用经验丰富。处在产业结构调整阶段的邯郸企业“走出去”发展的愿望强烈,推动河北与各国产能合作恰逢其时,潜力巨大。
2016年,在市委市政府及相关部门的大力支持下,新峰公司与中国中材就埃及阿里什水泥项目达成合作,该项目是由埃及投资,中国中材集团公司建设,新峰公司承担十条新型干法水泥生产线的运营管理,是目前除少数央企外全方位整建制输出技术、管理、生产运营高端服务的国内第一家建材民营企业。
“此次中国中材之所以向新峰抛出‘橄榄枝’,从众多有合作意向的单位、企业中选择与新峰合作,得益于新峰公司超前的经营管理理念、技术过硬的人才技术团队。”公司董事长田海奎告诉记者,新峰水泥公司经过十多年的快速发展,已成长为集熟料、水泥、矿粉、发电、运输、生活垃圾和市政污水污泥无害化处理、工业固废协同处置等多种经营为一体的集团公司,是晋冀鲁豫接壤地区最大的新型干法水泥熟料生产基地,成套技术和大型装备水平都是世界一流,而且价格上具有非常大的竞争力。埃及方也曾多次派当地技术人员前来考察,对新峰技术、管理等方面相当认可。
该项目是新峰水泥向海外投资发展的首个项目。“埃及项目是我们走出国门,对外输出专业管理和技术服务的一场大练兵,也是公司发展战略上的一次重要布局,公司将全力以赴确保高水平地完成项目建设,实现新峰水泥国际化发展的良好开端。”田海奎激动地说。
来源:中原商报
编辑:张飞涛 牛东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