混凝土离析是建筑施工过程中一个严重的问题,级配离析往往导致混凝土拌合物不满足施工质量的要求,使得混合料的密度、孔隙率、刚度、抗拉强度、疲劳寿命等指标与设计值有一定差异,进而导致建筑物更快出现松散、裂缝、疲劳等常见破坏。混凝土从原材料选择、级配设计直至成型,在诸多体积和性能形态方面都表现出统计自相似性,因此可以借助于分形理论对混合料级配离析进行定量分析。
本文对混凝土拌合物的骨料级配特征具有的分形特征进行挖掘,发现不同分形维数与拌合物离析程度之间的关系,并在试验研究和理论分析的基础上提出了矿料级配的分形评价模式。通过实验室内模拟不同离析程度的混凝土,从而对混凝土的骨料级配进行分形分析。
前言
混凝土离析将影响混凝土的泵送施工性能,影响混凝土结构表观效果, 使混凝土强度大幅度下降。混凝土的匀质性差,致使混凝土各部位的收缩不一致,易产生混凝土收缩裂缝,极大地降低了混凝土抗渗、抗冻等混凝土的耐久性能。
分形几何学为描述复杂问题提供了一个得力的方法,分形的核心是自相似性,分形的特征量是分维数。目前分形几何学已广泛应用予自然科学、社会科学的各个领域。研究表明,分维值是一个描述复杂问题的定量参数,能够起到连接材料微观结构与宏观性能之间的桥梁作用,可以成为指导材料设计的定量指标。
混凝土宏观性能所呈现出的不确定性、不规则性、模糊性、非线性,是其微观结构复杂性的反映。目前人们对混凝土微观性与宏观性的关系尚未完全研究清楚,混凝土作为具有复杂微观结构的多级多层次的复合材料体系,尤其是骨料的级配具有突出的自相似性,完全可以利用分形几何学进行研究[1]。
试验
1.1原材料选择
1.1.1水泥:选用冀东P.O42.5普通硅酸盐水泥,要求其水泥强度、安定性、凝结时间、烧失量、三氧化硫含量等各项指标检测全部合格,符合《硅酸盐水泥、普通硅酸盐水泥》(GB175-2007)规定。
1.1.2粉煤灰:选用麦迪文治Ⅱ级粉煤,其细度、烧失量、需水比等各项指标均满足公司内控指标要求,并且优于市场上其他品牌粉煤灰,满足工程使用要求。
1.1.3矿粉:选用典实矿粉厂生产的S95级矿粉,其性能指标符合《混凝土用矿物掺合料应用技术规程》(DB29-129-2010)的规定。
1.1.4碎石:选用三河5-25mm连续级配碎石,其含泥量、泥块含量、压碎指标、碱活性等各项指标,符合《建筑用卵石、碎石》(GB/T14685-2011)规定。
1.1.5河砂:选用新乐河砂,各项指标符合《建筑用砂》(GB/T14684-2011)规定。
1.1.6减水剂:选用中建聚羧酸型减水剂,其各项性能指标符合《混凝土外加剂》、《混凝土外加剂应用技术规范》规定。
1.1.7拌合水:天津地区地下水,各项指标满足建筑用水标准。
1.2试验方法
通过试验配制出离析混凝土,通过添加减水剂,以及改变胶凝材料的种类(用一定量的粉煤灰和矿粉取代水泥),从而配制出不同离析度的混凝土。每组实验把离析的混凝土按垂直方向分成三层,分别测出每层混凝土中粗骨料的数量、质量,获得数据。
获得的数据用骨料分形公式进行分析,对混凝土拌合物的骨料级配特征具有的分形特征进行挖掘,分析每层分形维数与拌合物离析程度之间的关系,并在理论分析的基础上分析粗骨料级配对混凝土离析程度的影响,分析离析混凝土的分形特征。
试验模具(如图1-1)是自制的,每层模具尺寸:直径160mm,高度为100mm。
图1-1 自制模具
1.3试验步骤
试验步骤如表1-1
表1-1 试验步骤
试验组数 | 试验步骤 |
一 | 试配一配合比的基准离析混凝土(做空白实验)。 |
二 | 在一组中配合比的基础上,保证塌落度不变,加入一定比例的减水剂。 |
三 | 在二组中配合比的基础上,另外用一定比例的矿粉取代水泥,其他量不变。 |
四 | 在二组中配合比的基础上,另外用一定比例的粉煤灰取代水泥,其他量不变。 |
五 | 在二组中配合比的基础上,另外用一定比例的粉煤灰和矿粉取代水泥,其他量不变。 |
1.4试验数据收集
将搅拌锅拌制好的新拌混凝土放入自制模具(如图1-1)中,每层模具尺寸为直径160mm,高度为100mm。然后取出每一层(如图1-2)的新拌混凝土倒入5mm塞子中进行冲洗,冲走砂子和胶凝材料,再将塞子上的石子倒入石子塞(如图1-3)中进行塞分,最后数出每层塞中石子的数量,称出每层塞中石子的质量。
图1-2 每层取料 图1-3 石子塞
试验结果与分析
2.1空白试验
空白试验数据见表2-1。
表2-1 空白试验数据
项 目 | 20mm以上 | 16mm以上 | 10mm以上 | 5mm以上 | |
上层 | 个数(个) | 30 | 48 | 186 | 452 |
质量(kg) | 0.388 | 0.255 | 0.210 | 0.185 | |
中层 | 个数(个) | 54 | 67 | 389 | 669 |
质量(kg) | 0.635 | 0.326 | 0.482 | 0.322 | |
下层 | 个数(个) | 73 | 90 | 521 | 910 |
质量(kg) | 0.987 | 0.545 | 0.632 | 0.400 |
数据处理结果见表2-2。
表2-2 空白试验数据处理结果
上层 | 5mm | 10mm | 16mm | 24.5mm |
lgx | 0.7 | 1 | 1.2 | 1.4 |
lg (m(x)/m0) | lg(0.185/1.038)=-0.75 | lg(0.395/1.038)=-0.42 | lg(0.650/1.038)=-0.20 | lg(1)=0 |
中层 | 5mm | 10mm | 16mm | 24.5mm |
lgx | 0.7 | 1 | 1.2 | 1.4 |
lg (m(x)/m0) | lg(0.322/1.765)=-0.74 | lg(0.804/1.765)=-0.34 | lg(1.130/1.765)=-0.19 | lg(1)=0 |
下层 | 5mm | 10mm | 16mm | 24.5mm |
lgx | 0.7 | 1 | 1.2 | 1.4 |
lg (m(x)/m0) | lg(0.400/2.564)=-0.81 | lg(1.032/2.564)=-0.40 | lg(1.577/2.564)=-0.21 | lg(1)=0 |
空白试验的混凝土上层的lg (m(x)/m0)与lgx关系见图2-1,由图2-1可求出上层的分维值D=1.83(D=3-b,b=1.05)。
图2-1 空白上层lg (m(x)/m0)与lgx关系坐标图
空白试验的混凝土中层的lg (m(x)/m0)与lgx关系见图2-2,由图2-2可求出中层的分维值D=2.05(D=3-b, b=0.95)。
图2-2 空白中层lg (m(x)/m0)与lgx关系坐标图
空白试验的混凝土下层的lg (m(x)/m0)与lgx关系见图2-3,由图2-3可求出下层的分维值D=2.11(D=3-b, b=0.89)。
图2-3 空白下层lg (m(x)/m0)与lgx关系坐标图
分维数D在2~3之间,骨料颗粒分布具有较明显自相似的特征,是统计意义上的分形。它定量刻画了此种骨料粒度分布的复杂程度,D愈接近于3,则该颗粒体系愈能紧密地填充3维空间,级配愈好。因此,调整级配骨料的分维数D(例如,适当调整该体系中某种或某几种颗粒粒度的数量)完全有可能达到优化级配骨料的目的。
由图2-1算出的上层分维值D=1.83,由图2-2算出的中层分维值D=2.05,图2-3算出的下层分维值D=2.11,三层的分形维数差别较大,该新拌混凝土离析现象比较严重。因此,上、中、下三层的分形维数,可以反映出新拌混凝土的离析程度。2.2只加减水剂试验
上层的分维值D=2.05,中层的分维值D=1.59,下层的分维值D=1.72,中层、下层算出的分维值D不在2~3之间,骨料颗粒分布不具有较明显的自相似的特征,而且三层的分形维数差距挺大,该新拌混凝土离析比较严重。因此,只加减水剂引起的混凝土离析,其上、中、下三层的骨料颗粒分布不均,体系骨料级配不好,应适当调整该体系中某种或某几种颗粒粒度的数量。
2.3加减水剂并用20%矿粉取代水泥试验
上层的分维值D=2.05,中层的分维值D=2.28,下层的分维值D=2.08,算出的分维值D在2~3之间,骨料颗粒分布具有自相似的特征,属于统计意义上的分形。虽然该新拌混凝土的上、中、下三层分形维数有一定差距,但是上、下两层的分形维数比较接近。因此,加入一定量的矿粉对抑制混凝土的离析产生一定的效果。
2.4加减水剂并用20%粉煤灰取代水泥试验
上层的分维值D=2.05,中层的分维值D=2.10,下层的分维值D=2.12,算出的分维值D在2~3之间, 骨料颗粒分布具有自相似的特征,属于统计意义上的分形。上、中、下层的分形维数比较接近,三层级配骨料粒度分布的自相似性比较好,因此,加入一定量的粉煤灰对抑制混凝土的离析产生较好的效果。
2.5加减水剂并用10%粉煤灰和10%矿粉取代水泥试验
上层的分维值D=2.10,中层的分维值D=2.05,下层的分维值D=2.06,算出的分维值D在2~3之间, 骨料颗粒分布具有自相似的特征,属于统计意义上的分形。新拌混凝土上、中、下层的分形维数比较接近,三层级配骨料粒度分布的自相似性比较好,底层分形维数与顶层分形维数可以反映出新拌混凝土离析程度。因此,加入一定量的矿粉和粉煤灰对抑制混凝土的离析产生较好的效果。
结论
通过本实验的数据得出了:矿物掺和料(尤其粉煤灰)有利于降低混凝土的离析程度;每层新拌混凝土的粗骨料级配相差越小、每层粗骨料的分形维数越接近,混凝土离析程度越低。用分形理论研究离析混凝土的骨料颗粒分布,其分形维数可以反映出新拌混凝土离析程度。
对混凝土这一多相多层次复合材料内在规律的探索是非常有价值的,这一材料的不确定性、不规则性、模糊性,以及材料微观结构与宏观性能之间的内在规律, 采用分形科学的新理论、新方法进行深入研究, 将为混凝土材料科学注入新的活力。
参考文献
[1]唐明.关于混凝土骨料分形级配问题.混凝土.1996(1):3-4
[2]唐明.混凝土材料分形特征及应用研究.混凝土. 2003:1-4
[3]梁国柱.影响泵送混凝土离析的因素及应对措施.广东建材.2006年1期.
[4]夏春,刘浩吾.混凝土细骨料级配的分形特征研究.四川大学水电学院,2002年.
[5]梁国柱.影响泵送混凝土离析的因素及应对措施.广东建材.2006年1期.
[6]杨瑞华,许志鸿.沥青混合料分形级配理论[J].同济大学学报,2008,36(12): 1642~1646
[7]夏春、刘浩吾.混凝土细骨料级配的分形研究.四川大学水电学院,2002年.
作者:冯闯、袁启涛、李磊、张艺莹
信息来源:混凝土第一视频网
推广
:点击"阅读原文"购买此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