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建筑材料网络社区

【传统制造改造提升】非金属制品制造业改造提升实施方案(2017-2020年)

只看楼主 收藏 回复
  • - -
楼主
  

非金属制品制造业改造提升实施 方案

(2017-2020年)


浙转升办〔2017〕35号


一、基本现状


我省非金属制品制造业发展平稳,产业结构趋于合理,两化融合稳步推进,研制能力不断增强,部分产品质量档次居于全国前列。2016年非金属制品制造业实现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1967.1亿元、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395.3亿元、出口交货值112.0亿元,分别占全省规模以上工业的2.8%、2.8%、1.0%。

(一)过剩产能有效压减“十二五”以来全省共淘汰落后产能水泥2587万吨,平板玻璃426万重量箱,水泥产品占全国比重从2006年的8%下降到2016年的4.8%,平板玻璃居全国第5位。

(二)块状经济特色明显。初步形成台州智能马桶、长兴耐火材料、桐乡玻纤等一批特色明显的块状经济。太阳能光伏玻璃、工业技术玻璃、碳纤维、石墨烯、玻璃纤维、特种陶瓷等非金属制品制造发展较快。

(三)行业集中度显著提高。优势产能加快向行业龙头企业集聚,南方水泥、海螺水泥、红狮水泥等三家企业集聚全省水泥建材行业约80%的产能,旗滨集团集聚全省玻璃行业约80%的产能,巨石集团集聚全省玻纤领域80%以上的产能。兔宝宝、欧路莎、诺贝尔等一批知名企业不断涌现。拥有中国耐火之乡(长兴)、中国竹地板之都(安吉)、中国萤石文化之都(武义)、世界蜡都(泰顺)等国字号荣誉。

(四)技术装备水平较高。水泥、玻璃、新型墙体材料等领域的技术装备水平处于全国前列。散装水泥、预拌混凝土和预拌砂浆的技术装备和信息化水平在全国位居前列。预拌砂浆机械喷涂设备制造技术、专用车辆卫星定位系统和砂浆贮罐信息管理系统的研发生产处于国内领先水平。

(五)绿色发展水平较快提升。水泥、平板玻璃单位产品综合能耗分别达到国家能耗限额标准中的先进值。粉尘和氮氧化物的排放明显下降。“十二五”期间,全省累计生产新型墙材约1400亿块标砖,保护耕地12.89万亩,节约标煤142.4万吨。

非金属制品制造业在发展过程中还面临以下短板。一是中高端技术应用能力不够强。基础共性关键技术、精深加工技术和应用技术研发不足,科技活动经费支出总额16.8亿元,仅占规上工业的1.7%,与2.8%的规模占比差距明显。二是企业创新能力不够强。2016年规上非金属制品制造业实现新产品产值447.7亿元,新产品产值率仅为22.8%,低于全省平均水平11.5个百分点。三是中高端产品供给不够多。非金属制品种类丰富,但拳头产品少。适应新型建筑工业化需求的板材类占比不到8%,轻质、高强、保温隔热的功能性产品在新型墙材中的占比仅30%左右,部品化、预制化和装配化的产品不多。四是循环化利用水平不够高。对消污纳废政策支持不足,污泥、生活垃圾等协同处置体系有待健全。


二、目标要求


(一)目标定位

2020年,非金属制品制造业的高端化、智能化和绿色化发展水平明显提升,中高端产品供给能力明显增强,水泥、玻璃等行业技术装备水平达到世界先进水平,非金属制品制造业省级试点建设取得明显成效,台州智能马桶特色小镇初步建成。基本建成具有较大影响力的“五大产业基地”,即水泥制品部品化生产基地、高端瓷砖产业基地、智能马桶产业基地、耐火材料产业基地、化学建材产业基地。

质量效益。规模以上企业全员劳动生产率年均提高7.1%左右,技术改造投资年均增长10%以上,规上工业增加值率达到21.0%左右,规上工业增加值年均增长5%左右,利润率每年增长4%左右,行业亏损面进一步收窄,质量效益总体达到国内先进水平。

供给优化。压减水泥熟料产能1000万吨,水泥产能布局进一步优化。60%以上水泥窑实现协同处置。平板玻璃产能控制在4800万重量箱以内。国际产能合作有序推进。非金属制品制造业占全省规上工业的比重调整到3.0%左右,其中无机非金属新材料、复合材料等新兴领域占非金属制品制造业的比重提高10个百分点左右。培育形成百亿级产业集群5个,培育超百亿龙头企业3家以上,培育60家左右国内细分市场产品占有率居前列的“隐形冠军”。

创新能力。行业研发投入不断增加,技术创新体系更加完善,培育一批省级以上重点实验室、企业研究院、产业集群研究院、制造业创新中心,研发投入年均增长13.7%以上,规模以上企业科技活动经费支出占主营业务收入比重提高到1.31%以上,新产品产值率达到29.7%左右。新型墙材生产比例达到88%以上。

融合拓展“两化”融合、工业机器人应用水平全国领先,新增工业机器人1000台以上,带动行业智能化发展。智能工厂数量达到10家,骨干企业装备数控化率和机器联网率每年提升2个百分点,关键工序数控化率58%。关联装备制造重点项目实施10项,关联装备制造业增加值年均增长10%以上。

绿色发展。绿色制造水平明显提升,绿色工厂、绿色产品、绿色园区、绿色供应链建设以及节能减排主要指标优于全国同行业平均水平,玻璃窑生产全面采用清洁能源。新型墙材生产能耗下降10%。单位工业增加值能耗、废水排放量、用水量年均分别下降4%、2%、5%以上。每吨水泥熟料综合能耗三年累计下降3.5%,每重量箱平板玻璃二氧化硫排放量降低18%,建筑陶瓷行业氮氧化物排放总量降低15%,综合利用各类废弃物总量三年累计增长20%以上。

(二)发展路径

高:走高端产品之路。加大优质产品供给,遏制产能过剩行业盲目扩张,加快从中低端产品向附加值较高、技术含量较高、市场前景大的中高端品牌产品转变。

智:走智造创新之路。推进新兴项目建设,突破并推广关键共性技术,加快新产品研发与应用进程,完善“互联网+”“标准化+”“机器人+”“大数据+”,加快向智能制造、创新制造、服务制造转变。

绿:走绿色发展之路。加强节能减排和资源综合利用,大力发展循环经济、低碳经济,全面推进清洁生产,开发推广绿色建材,加快发展绿色标准、绿色制造。

特:走特色园区(小镇)之路。以特色小镇理念改造提升传统产业,加快从块状经济向现代产业集群、产业园区转型,从低小散发展向集聚集约转型,提高全要素生产率。

合:走开放融合之路。充分利用国内外两个市场和资源,坚持引进来和走出去并重,引资和引智并举,加快产业全球布局和国际交流合作,支持开展联合重组,形成新的比较优势。

(三)重点领域

水泥及制品行业。着力推进水泥窑协同处置、园区绿色化改造,加快向绿色化、循环化方向提升,发展高强水泥、专用水泥、海工水泥等特种水泥产品,延伸水泥产业链,大力推广混凝土掺合料,推进特种砂浆研发生产,大力发展适应建筑工业化装配式施工要求的部件化制品。积极推进碳酸钙产业整合提升。

玻璃行业。着力推进节能窑炉、余热利用、平板玻璃生产线改造,发展太阳能光伏玻璃、镀膜(Low-E)玻璃、真(中)空玻璃、防撞安全玻璃等功能性玻璃,开发高端运输装备用风挡、舷窗玻璃制品、高世代TFT-LED平板显示器玻璃基板等,发展高强高模玻璃纤维、多轴向玻璃纤维制品等。

陶瓷卫浴行业。加快向智能化、品牌化、轻量化方向升级,发展绿色家居用品、特色卫浴洁具用品,开发抗菌陶瓷砖、负离子陶瓷砖、发光陶瓷等新型功能材料,加快形成特种陶瓷超细粉体、制品的产业化、规模化。

化学建材行业。加快向特色化、功能化、替代进口等方向升级,加快发展高品质塑料管道和门窗、新型防水材料、高品质建筑涂料等,提升发展功能型、节能节材型化学建材产品。

墙体材料行业。加快向一体化、绿色化方向提升,发展本质安全、节能环保、轻质高强的墙体与屋面材料、外墙保温材料、结构与保温装饰一体化外墙板。推进装饰装修构件部品工厂化生产。发展海绵城市用透水砖等产品。开发硅藻泥涂料、硅藻土底垫系列以及硅藻土内墙装饰板材等。发展生物质纤维增强的木塑、镁质建材等产品。

耐火材料行业。着力推进原料加工设备、天然气高温推板窑、烟气除尘脱硫脱硝、高效节能设备、清洁车间等改造,推广无铬耐火材料、耐烧蚀与隔热保温一体化、结构功能一体化的长寿命新型耐火材料、微孔结构高效隔热材料、不定形耐火材料。


 

 三、工作举措


(一)深化实施技术创新突破

对标国外先进领域,重点突破一批高端技术装备。支持非金属制品大型企业建立基于互联网的“双创”平台,重点突破智能制造、清洁生产、产品设计和应用等关键技术,着力解决先进无机非金属材料、复合材料及其制品加工制造关键技术和装备。积极参与第二代浮法玻璃技术装备、第二代新型干法水泥等一批高端技术装备与工艺的研发,重点加强有助于领跑的重点领域和材料的前沿技术研发,聚焦突破共性核心技术。力争到2020年,实施装备改造重点项目10项,全省60%以上的水泥、平板玻璃生产线达到世界先进水平。

对标国内重大需求领域,增强关键材料保障能力。对标《中国制造2025》、《中国制造2025浙江行动纲要》,围绕机器人与智能装备、新能源和节能环保装备、新材料等重点领域,依托重大工程,以应用为导向,着力研发拓展特种功能材料、高性能结构材料、功能性高分子材料、特种无机非金属材料、先进复合材料等应用领域。建立产业创新联盟,突破关键材料制备技术与装备瓶颈,推进关键材料规模化、产业化。联合企业集团、高校院所等构建产业发展创新平台,支持建设重点实验室、省级企业研究院、企业技术中心、检测测试、验证示范等机构。力争到2020年,培育国家级制造创新中心1家,建设省级产业创新服务综合体2家,建设省级重点公共科技创新服务平台3家、省级以上重点实验室5家,新增省级重点企业研究院5家、省级及以上企业技术中心8家。

对标行业前沿领域,着力培育一批高新技术产品为引领的产业链。针对未来极低能耗建筑(被动式房屋)、智能家居等发展需求,延伸发展萤石-氟化工-氟硅新材料,硅藻土-硅化工-有机硅新材料,膨润土—有机膨润土,石灰石、粉煤灰(石煤)—水泥(轻钙)—建材,叶蜡石—玻璃纤维—耐火材料、其他化学建材及精细化工产业链。加快推进高性能纤维增强复合材料、先进无机非金属材料和矿物功能材料的创新成果产业化。延伸培育智能家居、绿色家居、集成家居等产业链。力争到2020年,非金属制品新兴领域的工业增加值达到非金属制品制造业总量的20%以上。

(二)深化实施“互联网+”示范试点

开展“互联网+营销”示范试点。引导大型建材企业采购销售平台向行业电子商务平台转型,建立设计、选材、配送、施工一体化网络平台。鼓励建筑卫生陶瓷、石材等行业企业利用互联网开展创意设计和产品定制,建立网上展示销售平台,开展国内和跨境电子商务。支持装饰材料等行业建立设计、选材、配送、施工一体化网络平台。力争到2020年,建设行业性“互联网+”营销模式示范试点5个左右。

开展“互联网+智造”示范试点。鼓励大型企业集团建设和使用云服务平台,推进信息技术的综合集成应用,实现生产、制造、销售经营管理等过程的信息共享和业务协同。支持长兴(水泥、玻璃、耐火材料等产业)、椒江(智能马桶产业)、上虞(现代住建、耐火材料等产业)等县(市、区)推进工业互联网、智能机器人等智能化技术研究与应用示范。支持水泥及制品、墙体材料、化学建材、耐火材料等行业建立以产品订单、产品质量、物料消耗和排放相适应的原燃材料进场、生产设备和生产工艺的稳定优化运行的工业互联网系统。深化“大数据+”在住宅产业化、全屋智能等领域的创新应用,培育数据服务、数据材料等新业态。力争到2020年,非金属制品制造业重点传统制造业实施总投资10亿元以上技术改造项目11个,新增工业机器人2000台、省级“机器换人”工程技术服务公司3家,上云企业达到6000家,培育服务型制造示范试点企业30家、个性化定制示范试点企业35家。

(三)加快推进绿色生产

实施“标准+”。围绕先进无机非金属材料,高性能复合材料等领域,鼓励相关企事业单位主导和参与制修订国际标准、国家标准和行业标准,鼓励行业协会等社会团体积极制定和推广实施先进团体标准。按照住宅产业化标准体系和实施机制,完善部品部件生产、预制装配式施工等环节的标准、规范和规程。在水泥、平板玻璃、建筑卫生陶瓷等领域,推进修订能源消耗定额、污染物排放、产品质量安全等地方性标准。鼓励企业采用国际标准和国外先进标准。力争到2020年,主要领域的国际标准采标率达到100%,新增“浙江制造”标准20个,取得绿色建材评价标识的新型墙材企业四年达到80家以上,建立、推广应用一批符合园区化、集聚化、绿色化发展方向的非金属制品行业准入标准。

建设绿色市场。参与碳资产管理系统建设,推进碳排放权交易。构建绿色建材市场,方便消费者选用绿色建材,提高绿色建材在建筑工程中的使用比例。组织绿色建材新产品、新设计的首批次应用试点示范。

发展绿色生产。积极推进水泥窑协同处置废弃物。统筹安排水泥窑协同处置的布局,在不扩大产能基础上,鼓励利用现有新型干法水泥熟料生产线,开展协同处置固废物。引进先进的水泥窑协同处置技术设备,研发本地适应性好、处理效率高的水泥窑自动化控制装备及其他配套装备。

(四)加快培育领军企业

推进企业联合重组。支持优势企业利用市场化手段进行联合重组,推进区域合作、产能整合、布局优化、行业集中。培育一批装备设施好、开发水平高、市场竞争力强、矿山资源多的大企业。探索由大型骨干水泥、平板玻璃企业和社会资本出资建立建材产业基金,按照谁受益、谁付费的原则,通过市场化运作手段推动并购重组,化解过剩产能。力争到2020年,推进非金属制品联合重组20家次以上,培育本土民营跨国公司2家以上,上市公司并购重组交易金额100亿元以上。

培育“三名”企业、上市企业。加快形成一批总部型、品牌型、协同制造型、绿色与安全制造型、高新技术上市型的“五型”企业。鼓励卫浴、瓷砖等行业开展大规模个性化定制、柔性化生产、网络化营销。建设绿色建材、石墨、玻纤及复合材料、矿物功能材料等产业发展联盟。支持大型建筑施工企业创建国家级住宅产业化基地。力争到2020年,非金属制品制造业培育“浙江制造”品牌企业80家,“浙江制造”认证企业20家,新增“浙江制造精品”20个;完成股份制改造150家,新增上市公司13家,新增新三板和省股权交易中心挂牌企业80家;培育省市县“三名”试点企业60家以上,重点推进建设国家级住宅产业化基地3个。

滚动实施小微企业三年成长计划。持续推进“个转企、小升规、规改股、股上市”,加快“专精特新”发展,力争到2020年,培育国内细分市场产品占有率居前列的“隐形冠军”60家、“小升规”企业500家,新增小微企业园区和“双创”基地20家,新改扩建标准厂房600万平方米,每年淘汰整治“低小散”“脏乱差”问题企业(作坊)2000家以上,每年淘汰低端落后产能涉及企业200家以上。

(五)加快提高优质供给

加快提供中高端产品。在水泥、玻璃等大宗原材料以及保温材料、防水材料、装饰装修材料等重点消费品领域,实施以“增品种、提品质、创品牌”为重要内容的“三品”战略,增加高标号高品质水泥、节能玻璃等优质产品生产,依托竹木地板、光伏太阳能玻璃、卫浴、化学建材等优势产品打造一批国内、国际市场具有影响力的知名品牌。湖州重点改造提升水泥、耐火材料、玻璃、精制膨润土、涂料助剂产品、纳米材料产品、耐火材料产品、竹木地板产品等,台州、嘉兴、宁波重点改造提升智能家居、智能卫浴等产品,金华重点开发萤石文化产品,衢州重点改造钙产品、提升氟硅新材料,温州、绍兴、衢州、丽水、嘉兴等地提升陶瓷、玻纤等产品档次。丽水拓展沸石、珍珠岩应用领域。力争到2020年,培育10个以上省级知名品牌、20个以上省级著名品牌和区域品牌;培育传统制造业分行业改造提升省级试点(非金属制品制造业领域)2-3个,中高端产品比例明显提高、质效水平明显提高,创建省级特色小镇3个;支持杭州萧山、绍兴上虞、金华东阳等地建设住宅产业化基地。

化解过剩产能。严禁水泥、平板玻璃新增产能,2017年底前,暂停实际控制人不同的企业间水泥熟料、平板玻璃产能置换;2019年底前,严禁备案新增产能的水泥熟料、平板玻璃建设项目。新上工业玻璃项目,熔窑能力超过150吨/天的,应依托现有平板玻璃生产线进行技术改造。重点控制烧结墙材新增产能。依法关停不合规产能,鼓励日产2000吨以下水泥熟料生产线(协同处置除外)关停退出。列入《产业结构调整指导目录(2011年本)(2013年修正)》淘汰类工艺技术与装备的产能,要立即关停退出。推行水泥错峰生产和平板玻璃合理限产。加大对企业综合评价排位末档企业的治理。开展国际产能合作,支持水泥、玻璃、玻纤等建材企业在“”沿线投资建设项目。支持企业参与国际标准制(修)订,通过境外直接投资带动产品、装备、标准和服务“走出去”。

推进建设快速响应服务链。推动龙头企业、物流园区搭建建材物流信息服务平台,促进货源、车源和物流服务等信息的高效匹配。依托各类建材物流公共信息平台,形成集物流信息发布、在线交易、数据交换、跟踪追溯、智能分析等功能于一体的建材物流信息服务中心。利用互联网等先进信息技术手段,重塑企业物流业务流程,创新企业物流组织方式,提高仓储、配送等环节运行效率及安全水平。依托先进信息技术,探索发展“互联网+”车货匹配、“互联网+”运力优化、“互联网+”运输协同等智慧物流新模式,优化物流资源配置,着力提升社会物流效率。力争到2020年,培育具有辐射半径广、服务响应快、行业影响力大的服务型制造示范企业(平台)5家以上,智慧高效物流模式在非金属制品业得到广泛应用,物流服务信息化水平达到80%。

(六)加快增强人才支撑

开展国际技术、标准、品牌等交流,培养复合型人才。加强生产、施工等全产业专业人员培养和技术人员培训,营造崇尚专业的社会氛围,为行业发展提供人才保障。完善省特级专家制度,深化“千人计划”“151”人才等重大人才工程,启动实施高层次人才特殊支持计划,形成高端科技人才梯度培育机制加强领军型创新创业团队与省企业重点技术创新团队、重点科技创新团队的有机衔接。对国际顶尖水平的团队,在支持措施上可实行“一事一议”。力争到2020年,在装配式建筑、新型墙体材料、新型功能材料、高品质建筑涂料等领域,重点引进培育5个左右对非金属制品制造业改造提升具有重大影响、经济和社会效益显著的领军型创新创业团队。


四、组织实施


在省工业转型升级领导小组统筹协调下,省转升办成立由省经信委分管领导任组长的非金属制品制造业改造提升专项工作组,具体负责试点示范、督查指导等协调服务工作。选择1-2个产业发展基础较好、转型思路清晰、保障措施有力的县(市、区)开展非金属制品制造业改造提升省级试点。各地、各有关单位要结合实际,加大工作力度,加强政策支持,细化工作举措,全面落实好实施方案确定的各项目标任务,加快推动非金属制品制造业转型升级发展。



 

                   点击标题查看往期精彩内容

                中国制造2025浙江行动纲要发布

      张金如:要抓好“一稳七创”七方面重点工作!

           浙江省全面改造提升传统制造业行动计划

                       30个减负红包,请收好!

               20条减负降本措施,千万不能错过




举报 | 1楼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