影响水泥凝结时间的因素,大体上可分为水泥本身因素和环境条件因素两方面。水泥本身主要是细度和矿物组成等对凝结影响较大,环境条件则主要是温度、湿度以及空气流通程度等对凝结影响较大。
通常情况下,水泥粉磨细度越细,水泥就越易水化,也就越易在存放中分化。当环境温度较高且潮湿时,若保存不当,则更容易出问题。存放时吸水,会导致水泥缓凝;吸收二氧化碳,则会导致水泥速凝。
水泥是活性物质,放置一段时间,如保存不好就会风化变质而丧失一部分活性。在放置期间,水泥细粉极易与空气中的水蒸气和二氧化碳发生化学反应,这种反应虽然较慢,但由于持续不断地进行,因而也会发生从量变到质变的变化。所以,长期存放的水泥,即使不直接与液态水接触,也会发生结块、结粒和活性降低等现象。水泥间接受潮的程度与水泥的存放时间、存放条件以及水泥品种有关。相同水泥在不同环境下存放、不同水泥在相同环境下存放(不同水泥在不同环境下存放无可比性),存放时间越长,水泥的损失程度越严重。
一般估计,在空气流通的环境下,普通水泥存放3个月活性下降约20%,存放半年下降约30%,存放一年下降约40%。而在环境比较干燥,空气不流通的存放条件下,水泥受潮活性下降程度则远远低于上述数值。
水泥受潮化学反应一般在水泥颗粒表面薄薄的一层上进行,未水化的大部分水泥矿物被水化产物包围(或叫覆盖),使水化速度降低,导致凝结时间延长。
立窑生产的水泥,存在一些欠烧熟料,因而游离氧化钙含量较高,并且水化速度较快,吸水量也较大,容易引起水泥凝结时间不正常。放置一段时间后,游离氧化钙部分得以消解,凝结时间与存放前测定值肯定有差别,有时差别还很大。
季节不同,水泥存放后对凝结时间的影响也不同,夏季和冬季两种环境条件存放的水泥,其凝结时间与存放前大不一样。
以上回答仅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