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在地区: 广西 | 院校类型:综合 |
院校隶属:- | 学历层次:本科 |
院校特色:211 | 联系电话:0771-3232999,3232299 |
院校地址:广西南宁市大学东路100号 http://www.gxu.edu.cn/ |
广西大学是一所历史悠久的地方综合性大学,创办于1928年,首任校长是我国著名教育家、科学家马君武博士。1997年,广西大学与广西农学院合并组建新广西大学。现设哲学、经济学、法学、文学、理学、工学、农学、管理学、教育学等9大门类,,国家211工程重点建设学校。2005年,。 广西大学占地面积307.19公顷,校舍总建筑面积 120.26万平方米,教学科研仪器设备总值达到4.12亿元。
学校现有27个学院、1个直属教学部,1个独立学院,有101个本科专业,18个一级学科硕士点,188个二级学科硕士点,1个一级学科博士点,10个二级学科博士点,3个博士后科研流动站;有本科生21,821人,硕士研究生6,063人,博士研究生693人,留学生653人,成人教育学历生25,803人。教职员工3,704 人,其中专任教师1,946人,专任教师中有长江学者奖励计划特聘教授1人,国家级教学名师2人,教授319人,副教授606人,博士生导师83人,硕士生导师943人,国家百千万人才工程第一、二层次人才5 人,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学科评审委员1人,国家有突出贡献中青年专家4人,国家杰出青年基金获得者1人,国家杰出专业技术人才1人,享受政府特贴26人,,广西十百千人才工程第一、二人选38人,自治区有突出贡献中青年专家11人,自治区优秀专家13人,。
2004年以来,我校广西亚热带生物工程人才小高地成为自治区人才小高地,可再生资源综合利用与环境保护、计算机应用与软件新技术、泛北部湾区域经济合作研究等3个团队成为广西高校人才小高地创新团队。学校拥有各类藏书290万册,电子图书187万册 , 中外文纸质期刊4,000多种,全文电子期刊1.7万种,数字图书馆建设已具有一定规模,可使用的电子文献资源容量超过14TB,形成了纸质文献和电子文献并重的文献信息保障体系。
一直以来,学校把培养高素质、具有创新精神的人才作为根本目标,根据宽口径、厚基础、高素质、强能力的人才培养要求,不断推进教育教学改革。通过压缩长线专业,保护优势专业,改造传统专业,合并相近专业,发展应用型专业,创建交叉型专业,对专业结构进行了优化,提高了专业规模效益与社会适应性,使学校的专业布局和结构能较好地适应广西经济建设与社会发展的需要,并对广西的支柱产业能起到重要的支撑作用。实施人才培养模式的整体改革,探索多样化的人才培养途径,构建了大类招生、分流培养,英语 + 专业分段培养,第二专业、第二学位主辅修制、产学研结合等人才培养模式。以精品(重点)专业、精品(重点)课程、精品(重点)教材为载体,优化教学内容和课程体系,成立了专业建设指导小组,实施专业责任教授制和主要课程责任教授制,立项建设了一批专业、课程、教材,获得国家特色专业7个、国家精品课程3门,广西精品专业4个、重点专业3个、优质专业15 个,广西精品课程26门、重点课程6门,广西精品教材 5种、重点教材 7 种、优秀教材22种。加强教学方法与手段改革,引进现代化教育技术手段,积极推进多媒体教学,立项建设了一批多媒体课件,在2007年全国教育教学软件大赛中,获一等奖1项,二等奖3项。加强实验室建设,打造全校实验共享平台,为培养动手能力强、具有创新精神的高素质人才创造条件。学校现有实验中心25个,其中国家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1个、自治区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6个,自治区级实验教学示范建设中心2个,全校共享校级实验中心7个,院级实验中心20个,是国家首批大学生创新实验计划学校之一。重视教育教学改革研究,十五以来,立项了273项教改项目和教育科研项目,近两届获教学成果奖113项,其中国家级教学成果一等奖1项(三校合作)、二等奖2项(其中1项为三校合作),广西教学成果一等奖13项,二等奖11项,三等奖15项。
学校坚持以学科建设为核心,以211工程建设为载体,不断加大学科建设的力度,通过学科建设聚合人才,提高科学研究能力,提升人才培养水平。经过多年建设,学科的装备条件得到很大改善,研究方向进一步凝练,形成了鲜明的特色,整体水平有了很大的提升,部分学科已达到国内同类学科的先进水平,一些研究方向已达到国际先进水平。拥有2个国家重点学科(结构工程、动物遗传育种与繁殖), 1个国家重点(培育)学科(微生物学),6个211工程国家重点建设学科(结构工程与红水河流域水力资源开发学科群、亚热带生物技术学科群、动植物遗传与繁育学科群、泛北部湾特色资源加工新技术学科群、电力系统信息化及西电东送关键技术学科群、中国-东盟经贸合作与发展研究学科群),21个自治区重点学科;1个国家重点实验室培育基地(广西亚热带生物资源保护利用实验室),、中南速生材繁育国家林业局开放性重点实验室),、有色金属及材料加工新技术实验室),,1个国家人才培养基地(国家大学生文化素质教育基地),1个自治区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与建设工程研究基地(广西大学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与建设工程研究基地),19个广西高校重点实验室(基地)。十五期间,取得了碾压混凝土高拱坝研究及应用等10个标志性成果,集中展示了我校 211工程建设的水平、特色和优势。
随着重点学科和学科基地建设水平的提高,学校科学研究和科技开发能力不断增强,高级别的科研项目增多,科研经费快速增长,高水平的科研成果逐年增加,一些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成果和产品已经走向全国乃至国际市场,为地方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做出了一定的贡献。我校在野油菜黄单胞菌致病变种功能基因组学研究、水牛体细胞克隆技术等方面的研究工作已经达到国际先进水平,高纯度蔗果低聚糖的研究成果在国内达到领先水平并已进入产业化阶段,碾压混凝土筑坝技术应用于仅次于三峡电站的龙滩电站等一批水电站建设中,物权法研究在国内产生重大影响,充分展示了我校的科研能力和水平。十五以来,学校承担各类科研项目2,938项,其中承担国家863 、973(子项目)、国家转基因植物专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等国家科研课题184 项;发表学术论文12,850篇,进入SCI、EI、ISTP三大索引1,236篇;获专利授权68项;获国家及省部级奖励成果202项。学校承担的国家级科研项目数、科研经费总额和发明专利申请量、授权数连年位居广西前列。
近年来,学校采取一系列的措施,大力加强科技与经济的结合,鼓励广大科研人员主动面向经济建设主战场,促进科技与经济紧密结合。学校紧紧围绕地方经济社会发展的需要,开展重大领域、重大科技问题和关键技术问题的科学研究和联合攻关,集中推广和转化一批对地方经济社会发展有重要作用的科技成果和实用技术,积极探索新形势下科技成果转化及产业化的有效形式和途径。结合广西大学科技大篷车行动计划,继续加强与原已签订科技合作协议、结成合作对子的南宁、北海等市的产学研合作,通过联合、共建、融合等方式,设立校外研发中心或研究院,全面推进校市科技合作、人才培养、技术推广、成果转化、科学普及工作。目前,学校已分别与广西南宁、北海、玉林等7个城市进行了科技对接合作,为地方经济建设社会发展提供了有力的科技支撑。
,自1962年起已为近40个国家培养了大批的本科生和硕士研究生。近年来,学校先后与美国、英国、德国、加拿大、日本等30个国家和地区的112所高校或研究机构签订合作交流协议,建立友好往来关系。迄今,学校已选派了600多名教师和科技人员赴国外学习、开展科技合作、担任客座研究员等;同时邀请一大批外国专家、学者来校任教、讲学及进行合作研究等。目前,学校利用地处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中心地带、毗邻东南亚的地缘优势,进一步加强了与东盟各国的高等教育合作,广西大学在东南亚国家的影响不断增强。2006年12月,广西大学与泰王国川登喜皇家大学共同组建素攀孔子学院,开展对泰汉语教学; 2007年9月,学校成立国际教育学院,国际教育规模不断扩大,为进一步推动留学生教育的发展创造了良好的条件。
,深入贯彻科学发展观,不断加强党的建设和精神文明建设。近年来,学校大力推进民主校园、法制校园、平安校园、文明校园、节约校园、创新校园等六大校园建设,营造良好的校风。先后被授予全国先进基层党组织、、全国学校及周边治安综合治理工作先进集体、自治区文明单位、广西高校安全文明校园、广西首批绿色大学等称号。
2008年11月8日广西大学迎来了80周年大庆。建校以来,广西大学培养了18万余名各类专业人才,很多毕业生已成为各行各业的骨干和地方经济建设的生力军,为国家经济建设特别是广西的经济建设做出了重要贡献。,两院院士李林、党鸿辛、陈太一、沈善炯,香港著名演员和导演鲍方,风靡全球的《豪杰解霸》软件发明人梁肇新,都是西大学子的杰出代表。
学校发展目标是用15年左右的时间,全面提高学校的办学水平,把广西大学建设成为培养国家和广西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所需高层次专门人才的主要基地,成为解决广西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重大问题的思想库和科技源;在建校100周年时,建设成国内外有一定影响、特色鲜明的高水平教学研究型大学。
截至2016年3月,学校设有36个一级学科硕士点,188个
二级学科硕士点,8个一级学科博士点,57个二级学科博士点和10个博士后科研流动站。另有涵盖19个工程硕士领域,14种专业硕士学位,12个农业推广硕士领域,还有MBA、EMBA、MPA硕士招生权。2个国家重点学科,1个国家重点(培育)学科,7个国家“211工程”重点建设学科群,21个自治区重点学科。[2]
国家重点学科(2个)
结构工程、动物遗传育种与繁殖[17]
国家重点(培育)学科(1个)
微生物学
“211工程”重点建设学科群(6个)[18]
序号 | 重点学科名称 | 学科带头人 |
1 | 结构工程与红水河流域水力资源开发学科群 | 杨绿峰 |
2 | 亚热带生物技术学科群 | 陈保善 |
3 | 动植物遗传育种与繁殖学科群 | 石德顺 |
4 | 泛北部湾特色资源加工新技术学科群 | 王双飞 |
5 | 电气工程与“西电东送”关键技术开发学科群 | 韦化 |
6 | 中国-东盟经贸合作与发展研究学科群 | 阳国亮 |
自治区重点学科[19]
序号 | 学科名称 | 学科代码 | 所属学科门类 | 学科带头人 | 备注 |
1 | 土木工程 | 0814 | 工学 | 邓志恒 | 广西优势特色重点学科 |
2 | 畜牧学 | 0905 | 农学 | 石德顺 | 广西优势特色重点学科 |
3 | 生物学 | 0710 | 理学 | 唐纪良 | 广西优势特色重点学科 |
4 | 应用经济学 | 0202 | 经济学 | 陆善勇 | 广西优势特色重点学科 |
5 | 化学工程与技术 | 0817 | 工学 | 童张法 | 广西优势特色重点学科 |
6 | 生态学 | 0713 | 理学 | 温远光 | 广西优势特色重点学科 |
7 | 轻工技术与工程 | 0822 | 工学 | 王双飞 | 广西优势特色重点学科 |
8 | 兽医学 | 0906 | 农学 | 罗廷荣 | 广西优势特色重点学科 |
9 | 电气工程 | 0808 | 工学 | 韦化 | 广西优势特色重点学科 |
10 | 作物学 | 0901 | 农学 | 周瑞阳 | 广西优势特色重点学科 |
11 | 机械工程 | 0802 | 工学 | 蔡敢为 | 广西优势特色重点学科 |
12 | 计算机科学与技术 | 0812 | 工学 | 李陶深 | 广西优势特色重点学科 |
13 | 植物保护 | 0904 | 农学 | 贤振华 | 广西优势特色重点学科 |
14 | 数学 | 0701 | 理学 | 韦增欣 | 广西重点学科 |
15 | 矿业工程 | 0819 | 工学 | 蔡明海 | 广西重点学科 |
16 | 中国语言文学 | 0501 | 文学 | 李寅生 | 广西重点学科 |
17 | 环境科学与工程 | 0830 | 工学 | 冯庆革 | 广西重点学科 |
18 | 控制科学与工程 | 0811 | 工学 | 龚仁喜 | 广西重点学科 |
19 | 水利工程 | 0815 | 工学 | 燕柳斌 | 广西重点学科 |
20 | 农业资源与环境 | 0903 | 农学 | 顾明华 | 广西重点学科 |
21 | 高等教育学 | 040106 | 教育学 | 曾冬梅 | 广西重点学科 |
22 | 外国语言文学 | 0502 | 文学 | 祝远德 | 广西重点学科 |
23 | 园艺学 | 0902 | 农学 | 龙明华 | 广西重点学科 |
24 | 哲学 | 0101 | 哲学 | 王玉生 | 广西重点学科 |
25 | 软件工程 | 0835 | 工学 | 钟诚 | 广西重点学科 |
26 | 新闻传播学 | 0503 | 文学 | 商娜红 | 广西重点学科 |
27 | 马克思主义理论 | 0302 | 法学 | 雷德鹏 | 广西重点学科 |
28 | 有机化学 | 070303 | 理学 | 段 | 广西重点学科 |
29 | 工商管理 | 1202 | 管理学 | 阎世平 | 广西重点学科 |
30 | 公共管理 | 1204 | 管理学 | 谢舜 | 广西重点学科 |
31 | 法学 | 0301 | 法学 | 孟勤国 | 广西重点学科 |
32 | 物理学 | 0702 | 理学 | 梁恩维 | 广西重点学科 |
33 | 材料加工工程 | 080503 | 工学 | 曾建民 | 广西重点学科 |
重点来了:内蒙古多少分可以考入
广西大学
2017年度为例
普通文科第一批录取数据:
专业名称 | 最高分 | 平均分 | 提档分 | 录取数 | 报考数 |
普通理科第一批录取数据:
专业名称 | 最高分 | 平均分 | 提档分 | 录取数 | 报考数 |
电子科学与技术 (普通理科) | 530 | 525 | 516 | 3人 | 3人 |
自动化 (普通理科) | 537 | 532 | 529 | 3人 | 3人 |
土木工程 (普通理科) | 514 | 513 | 513 | 2人 | 2人 |
环境工程 (普通理科) | 539 | 524 | 515 | 3人 | 3人 |
机械类 (普通理科) | 536 | 526 | 520 | 3人 | 3人 |
计算机类 (普通理科) | 530 | 527 | 523 | 3人 | 3人 |
电子信息类 (普通理科) | 530 | 521 | 516 | 3人 | 3人 |
更为直接点的就是你的内蒙古排名多少可以报考 广西大学
文科内蒙古排名:位
理科内蒙古排名:12539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