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这里是祖国西南边陲的一个重镇,这里有一座远近闻名的诸葛山。这里曾留下诸葛亮轻摇羽扇、决胜千里的“身姿”!打小就听过诸葛山与诸葛亮的故事。父辈们说,诸葛亮是个大好人,他帮我们壮人,从来不害我们,所以要如神一样敬他,年年焚香,岁岁祭祀。早有前往诸葛山拜谒之意,但一直年愈五十,才如愿以偿。
诸葛山距砚山县城约四公里,小编怀着虔诚的敬仰之心,趋车前往。诸葛山树木茂盛,清风荡漾,鸟语花香。山与泸江水系盘龙河源路德水库毗邻,山得水之灵秀,格外苍翠,古柏参天,虬松如戟,山下路德水库,碧亮如镜,倒映着郁郁葱葱的诸葛山影,一派安祥与宁静。天高云淡时,登临诸葛山顶,环览庙宇四周景致,其自然天成的大环境景观,无不令人翘首赞叹!东有听湖水库和起伏连绵的六诏山脉,群山叠翠,碧海连天,波光闪亮,景观绚丽多姿;南有新建的文山普者黑机场和碧波荡漾的新民水库,客机朝起朝落,游客南来北往,雄健的航塔呈现出浓郁的现代气息;西有回龙、路德水库,风景秀丽,景色宜人;北有楼阁林立、生机盎然的砚山县城。
为何要在诸葛山上建筑诸葛庙,其史料记载甚少,且众说纷纭,难以统一定论。但一条主线是为了祭拜足智多谋、爱民亲民、用其聪明才智帮助一方百姓劳动致富的诸葛武侯。公元225年3月,诸葛亮率大军南征四郡,采用参军马谡提出的“攻心为上,攻城为下,心战为上,兵战为下”的战略方针,派马忠进攻牂柯郡,并亲率大军七擒孟获,笼络南人。同时还注意南中(云南)的经济开发,从内地引来先进的生产技术,以改变南中地区刀耕火种的落后状况,从而吸引了许多原以狩猎为生的少数民族渐去山林,徙居平地,建城邑,务农桑,走向安居乐业、以农业生产为主的生活之路,促使曾被视为“蛮夷之地”的南中民众逐步过上有衣穿、有房住的美好生活。由此,壮乡民众敬仰诸葛亮,即在竜猛山(注:壮语,我们的森林神山)半山腰上建庙祭拜。
此时春节已过,沿着水泥石阶拾级而上,路边树木青葱。经大约30 多分钟的步行,一行登至庙前。今日,正好是回龙、路德、江那、郊址、盘龙等乡镇村民,祭祀诸葛孔明的日子,不过,已是暮色苍茫,夕阳西下,祭祀的人们已渐渐散去。
进入庙前,有一幅诸葛山远景规划图画在墙壁上,细看规划图,心头感慨,此图企盼将来钟灵毓秀、画山绣水的诸葛山,修建成一个观光游览风景区,让古庙焕发生机,造福民众。
庙之古柏苍松下一个八面圆塔形石碑,吸引了注意力。大家纷纷前去识辨碑文,摘抄建庙碑记。从中获知,东汉末年,全心全意扶佐刘备、兴复汉室江山征战27 年的诸葛亮,亲率本部人马迸发滇境平蛮12 年,他不仅在军事指挥方面才能卓著,而且还引进交流了内地先进的生产技术,改善了壮族地区的耕作方法。同样也包括“木牛流马”、孔明车之类的运输工具。这样一来,改变并促进了当地的落后面貌。
清朝同治9年间,当地壮人集资将小庙扩建成大庙。同时,又将这竜猛山改名为诸葛山。诸葛庙四周,群山叠翠,山峦连绵,空气清新,环境优美,古树参天,逐步成为地方名胜,游人从各地赶来,络驿不绝。
当思绪从历史的脉络中走出,伴着苍茫暮色,进入诸葛庙。诸葛庙门前的窗棂图案,左边是双凤呈祥,右边是双龙护宝。门柱则是两条长龙抱柱,尾着地,头在门檐瓦下,一左一右,色彩绚丽,生动形象,栩栩如生,第一次见到如此气宇轩昂的彩龙抱柱庙门,令人惊叹。
庙门上有壮锦图案装饰,一块横匾与两幅楹联。上联是“混沌初分诸葛功心保佑百姓英明留千秋”。下联是“盘古开天汉关秉烛施仁护民美德传万代”。横批是“圣心如镜”。这幅楹联,既点明了庙的主旨,又赞美了诸葛亮仁政爱民,保护百姓的千秋功德,乃一佳作也! 尤其是“圣心如镜”一句,既颂诸葛,又赞后者。更是技高一筹,一语双关,妙不可言。
诸葛庙内塑有足智多谋、神机妙算、能决胜千里之外的高大的诸葛武侯塑像和关圣帝、文昌帝、太阳帝、观世音菩萨、土地神等诸多神圣塑像。庙宇建筑朴实无华,但却布局合理,错落有致,造型独特。近千年来,香火旺盛,善男信女,香客不断。上山游玩和进庙祭拜的男女老少络绎不绝,热闹非常。香客们求财许愿,求福求雨,愿新的一年风调雨顺,和谐平安。民国《文山县志》如此记载:“……每年除夕之夜,当新旧岁交替之时,忽见白光星火数百点。乍看时,半天通红,与凡火浑不相似,点点离地丈余,俨然当今之电灯也。……凡江那附近者,见之颇多,以片响奇景,真大观也。江那县佐俞尔庆闻之弗信,至除夕夜坐看之,景然,曰:始信天下事,有其言必有其事。信不诬也。”当地老者介绍说:此“火”不论年大年小,闰月与否,每年除夕之夜第一声鸡鸣即出。是夜,江那(今砚山县城)人不约而同,扶老携幼,提火笼,披棉袄,满怀兴致,前往萃文书院(今砚山一小)广场,静候奇观来临(其它角度或看不见,或所见效果不佳)。是时,其山西北方向泛红,恰似红日欲出。须臾,由泛红处跃出一团似篮球大小的火球。顷刻之间,火球一分为二,二分为四,四分为八……如此类推至无数个如电灯似的火球,成一字长形,以其山为出发点,分为两组走向:一组冉冉往东北方向移动,经“砚山”(棺材山),过“墨山”(城子山),抵“大山脚”,再原途返回;另一组直径冉冉移往西南方向之“诸葛山”,尔后原途返回。此“火”自悄然而出至悄然而失,前后约四十分钟左右。如此神奇莫测的地质变异现象,实在令人瞠目结舌,叹为观止。有虔诚之人这样根据“火”之走向认为:此“火”每年除夕之夜必出,是为天下黎民百姓送年迎春的吉兆。“火”往“砚山”,是与山之“半边寺”中的诸“神”拜谒;往“笔山”,是与山之“土地庙”中的“土地老爷”拜谒;往“大山脚”,是与山脚之“观音洞”中的“观世音菩萨”拜谒;往“诸葛山”,是与山之“诸葛庙”中的“诸葛孔明”拜谒。其“天机”是:愿天下太平,风调雨顺,五谷丰登,黎民安康。
PS:诸葛山好是好,但是进山的那股山路实在难走,逢节假日进山的市民多了,还经常容易堵路,小编衷心希望有关部门能重视一下。让小伙伴平安进山,虔心进香!
如果你想要了解更多的砚山资讯、人文、历史、文化的信息,请订阅“家在砚山”订阅号,关注微信公众号“家在砚山”,登录注册手机网站www.jiazaiyanshan.com,我们将向你展示一个你不知道的美丽砚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