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乡的路
文|侯新淼
陆水湖,生我养我的地方,陆水湖,我可爱的家乡。
陆水湖原本不是湖,是一畈肥沃的千顷良田,田畈中间自古就有一条弯弯曲曲的小河叫陆水河,发源于湘鄂赣三省交界的通城县幕阜山北麓马港镇高峰村,流经通城、崇阳、赤壁,在嘉鱼陆溪口注入长江。沿着这条河,有一条蜿蜒狭窄的田埂土路,由通城通往嘉鱼,这条路,是这四县人民交往和贸易的要道。1967年修建陆水实验坝后,库区几万村民再也没有旱路可走了,就靠木船和竹排作为主要交通工具摆渡。到上世纪八十年代,才有了一条由崇阳陆门镇开往蒲圻立新镇的客船,每天仅有一趟,早出晚归,错过这班客船,就没法上镇进城了。后来不知什么时候,一些老年人,他们不怕累和苦,就沿着河边山坡砍柴的小路逐渐踩出一条上街的山路,走这条山路,要穿七里冲过八级氹,上九道岭,爬十八道坡,祖辈们俗称“九岭十八坡”,还要过很多桥:远古留下的石拱桥、三根竹子捆在一起的竹桥、二根大树并排的木桥、临时在港里搭起的“石头桥”,每到春天发大水,水冲走了“石头桥”,人们只好打着赤脚,卷起裤脚,淌水过港。几十年,人们到集镇上买点东西都要步行三、四个小时,荆棘挂破衣,露水打湿鞋。儿时印象最深的是,每到腊月二十七八,各家的大人,都把家里较粗的柴火,锯成二尺来长,捆成两捆,用扁担挑着走几十里山路,到蒲圻街上,换些豆腐和豆腐渣准备过年,每次都是天刚亮就动身,天黑了才回来。祖祖辈辈走着这条山路,起早摸黑,翻山越岭,肩挑背驮,汗流浃背,养育着一代又一代山里能吃苦的孩子。
山林田地分到户后,农民吃穿有余了,开始想富了,想起修路了。上世纪八十年代,由蒲圻市三区办和荆泉镇政府牵头、出资,农民集资并出劳力,修通了一条依山坡而上下、随湖水而盘绕仅有一车道的库区土公路,通往库区双泉、潭头、大梅、芳世湾四个村,老百姓喜眯了眼,乐开了花,从此,能走公路上街了,能骑自行车和摩托车购物了,楠竹、树木砍下山,能用货车运出山外销往外地,运费低,人也轻松,收益也高多了。在这之前,一根竹子砍倒拖下山,跌跌撞撞搬到几里路外的河边,装上船运到汽车能运的码头,再卸下船装上车,运费和装卸费就超过卖价的一半。 ,原来的土公路又铺上一层砂石子,路面有所拓宽,比原来平坦,没有了轮胎辗过后留下的“田埂”和长沟,没有了坑坑畦畦,好走多了,并延伸到了每一个组,结束了“下雨一身泥,天晴一身灰”的窘况。农村落实“科学发展观”后,原来的石子路全不见了,小山推倒了,河岔填平了,山路改道了,路线变直了,路基变宽了,里程缩短了,石子路全部变成了水泥路,通向库区各村各组,通向陆水湖风景区的各个景点,游客络绎不绝,老百姓的新鲜水果和活鱼都能用三轮车和摩托车及时运到镇上去卖,车辆在山路上穿梭,山村呈现一片繁荣景象。两年后,家乡又搞新农村建设,开发生态农业,兴建农家乐园,运送货物的车辆疾驰在平直的柏油公路上,耗时只需原来的五分之一,柏油公路通到了村组,水泥公路通到了农户的家门口。2013年7月,政府再次投资6600万元,动工修建国家二级公路桥梁——芳世湾大桥,2015年7月,按国家二级公路标准,对荆芳公路进行改扩建升级,并向东延伸到随阳葛仙山,向西延伸到羊楼洞,取名叫随羊公路,路面拓宽到9米二车道,铺设30厘米水稳基层,5厘米厚沥青层。中国梦,山乡老百姓的梦。美丽的2017年,丹桂飘香的十月,芳世湾大桥建成通车,随羊公路荆随段贯通,后期将升级扩建荆羊段,如果随羊线全线贯通,将把葛仙山、陆水湖、玄素洞、羊楼洞明清石板街、龙佑温泉、茶马古道、万亩茶园、三国古战场连成一条旅游线,赤壁和咸宁的旅游业将大大提升档次并飞速发展。
山乡的路,故乡的路,这路,不仅仅是库区村民出行之路,也是老百姓的致富之路,人民实现梦想之路,更是赤壁旅游发展之路,咸宁经济腾飞之路,中欧茶业贸易之路。
乡村山路的变化,演绎着国家富民新政的不断推进和层层落实,诉说着老百姓生活的进步、福祉的提升。山路还将升级,山路还在延伸,农民的生活将由富裕向小康延伸,由小康向现代化延伸……
芳世湾大桥遐想
九曲陆水淘沙尘,
百股清泉乳子孙,
千舟摆渡话桑海,
一桥飞架通古今,
葛仙信步回峰寺,
玄素邀仙醉洞中,
石街车辙联欧亚,
草船借箭论英雄。
2017.10.18.
作
者
简
介
侯新淼,网名快乐之人,男,大学本科,中学高级教师,咸宁市优秀教师和物理学会会员,多次荣获“常规教学先进”、“优秀班主任”、“学科带头人”、“星级教师”等称号。辅导学生参加学科竞赛多次获国家级奖,优秀教案多次获省级一等奖;优秀学术论文多次发表于国家、省、地、市级报刊,曾建言修改了物理教科书的部分内容;诗歌和散文多次发表于地市报刊和赤壁网“诗乡雅韵”和“散文随笔”栏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