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建筑材料网络社区

【中华姓氏文化大观之丁氏】“麟分帝里,凫伏家池”

只看楼主 收藏 回复
  • - -
楼主
  

丁姓图腾

丁姓图腾是古代氏族的族徽。丁姓是炎帝第五世祝融氏一支的族称。丁姓图腾由金属楔子丁和祝融氏图腾火龙组成。祝融氏火正,世代掌管“铸融”,即金属冶炼,冶炼出的像丁字形金属楔子有两种用途:一是用来做楔雕刻的刀具,二,又是刑具。丁姓是中华姓氏笔画、最简单的一个姓氏,一横为天,一竖为柱,勾为人才辈出,顶天立地,后继有人。其家族是一个阵容庞大的家族。

▲ 丁氏图腾

丁姓起源

源出一:

       第一支见诸于《姓氏考考略》。周武王伐纣之时﹐就有了丁姓的诸侯。但这位丁姓诸侯的详细情况﹐却没有更多的文字记载。

      ①源于子姓,出自殷商诸侯丁侯的后裔,属于以先祖谥号为氏。

      ②源于周朝遗民微子启的封地,属于以先祖字号为氏。周朝封遗民微子启于宋(今河南东部和山东、江苏、安徽之间一带地区),建立了宋国,世人称其为宋丁公。

 

源出二:

       丁氏的第二支姓源来于姜子牙一族。


       源于姜姓,出自姜太公之子姜伋的谥号,属于以先祖谥号为氏。据史籍《元和姓纂》、《万姓统谱》、《通志·氏族略》等资料记载,丁氏源出姜太公之子伋。炎帝神农氏是少典的儿子,因居住在姜水之滨,于是以姜为氏。姜姓子孙经夏、商两代,到周时有姜姓吕尚,俗称姜太公。他西周初年任周太师,因辅佐周武王姬发灭商有功,封于齐(今山东北部)。姜太公的儿子姜伋,在周成王姬诵执政时期时为周王朝重臣,又是后来周康王姬钊的顾命大臣,对周王朝有辅佐大勋。姜伋逝世后,周王室敕封其谥号为“丁公伋”,其后裔子孙中便以其谥号为姓氏者,称丁氏,史称丁氏正宗。


        姜子牙是周朝的大功臣,儿子姜及死后,也被周王追谥为丁公,其子孙便以丁为姓,藉此缅怀先祖曾位尊丁公。史书记载较为详细。“丁氏,姜姓,齐太公生于公,支孙以丁为氏。”“齐太公生於公,支孙以谥为姓。”


       自从这一支丁姓问世之后,其散居的地盘最广,人数最多。也就是说,千百年来,中国的丁姓大都源自这一世系。这一系的主要发源地,在今山东济阳。《姓氏》书说“系承姜 ,望出济阳”,即是证明。

 

源出三:

       丁氏的第三支姓源﹐始於三国时期。三国时东吴孙匡将军一族的后人全部改姓丁。这就是《三国志.吴志.孙匡传注》所说的﹕孙权的族人因过失造成军粮仓库失火﹐贻误了战机﹐孙权大怒﹐不许孙匡姓孙。孙匡的后代子孙也被迫因袭丁姓。

 

源出四

       源于改姓,属于因故改姓为氏。


       ①为孙姓所改,是周文王的姬姓后裔。据《三国志·江表传》云:“孙权因孙匡烧损茅芒,以乏军用,别其族为丁氏。”所以,后世的丁氏中国人之中,特别是南方的丁氏人中,有一部分是周文王的姬姓后裔,因为孙氏传自周文王之子康叔。

      ②出自于氏所改。据明朝海盐姚士粦所序《枫窗小牍》中的记载,宋朝时期,有个叫于庆的人欲依附于权贵丁谓,遂改姓为丁氏,后果然如意,飞黄腾达,其后裔子孙以及族人因此皆称丁氏。

      ③源于改姓,出自明朝初期苏州阊门邹、丁二氏,属于因故改姓为氏。


       这就是著名的苏州阊门丁氏一族,就是今天主要分布在江苏省三泰地区(泰州市、泰兴市、泰县,包括如皋市、南通市、海安县一带)的丁氏一族,号称“江苏六大丁“之一,始祖就是号称“活丁死邹”的三个儿子:丁兰国、丁兰芝、丁瑞芝。

 

源出五

      源于少数民族,少数民族改姓。

得姓始祖

丁公伋:少典之子炎帝神农氏,因居住在姜水之滨,于是以姜为姓。姜姓子孙经夏、商两代,到周时有姜尚,俗称姜太公。西周初年姜尚任周太师,因辅佐武王灭商有功,封于齐(今山东省北部、河南省东部)。其长子名伋,周成王、周康王时为重臣,谥号为齐丁公,其子孙便以谥号为氏,称为丁氏,并尊丁公伋为丁姓始祖。。

▲ 丁公伋

丁姓名人

丁谓:苏州长洲(今江苏省苏州)人,北宋真宗时任右谏议大夫、权三司使,后升至宰相,被封为晋国公。其修复京城的故事被尊为古代“运筹学”运用的典范。


丁度:祥符(今河南开封)人,北宋文字训诂学家,官至端明殿学士。曾与李淑等刊修《韵略》,又刊修《广韵》成《集韵》。


丁顗yǐ:祖籍恩州清河(今属河北省)人,后迁居祥符,北宋著名藏书家,共搜集图书至八千卷。


丁敬:浙江省钱塘(今杭州)人,清代篆刻家,喜好金石文字,善鉴别,工于诗、书、画,尤精刻印,开创了“浙派”,被誉为“西泠八家”之首。


丁鹤年:元末明初诗人、养生家,京城老字号“鹤年堂”创始人。


丁耀亢:山东省诸城人,明清文学家。著有小说《》等。


丁观鹏:京师(今北京市)人,清代画家,最精于人物画。


丁兰:东汉人,“丁兰刻木事亲”为二十四孝故事之一。


丁汝昌:清朝晚期将领,官至北洋海军提督。安徽省庐江县人,原名先达,也作禹亭,号次章。

丁敬

丁汝昌

郡望堂号

丁姓的郡望主要有济阳、济阴、陈郡、谯国、扶风、西河、洛阳等。


济阳郡:战国时为魏邑,西汉置县,治所在今河南兰考东北。晋惠帝时,将陈留郡之一部分设置济阳郡,治所在济阳。

"驯鹿堂":后汉丁茂,小的时候死了父亲,家里很穷。他对母亲最孝,母亲死后,他自背了土筑坟,又栽了松柏在墓旁。白鹿从山上到墓旁守护墓。太守举他为孝廉,拒不受。

宗祠对联

麟分帝里,凫伏家池

上联典指西汉大司马丁复,因为越将从同一祖先起兵,到霸上,进入汉。平定三秦,在彭城打败楚将龙且,为大司马,讨伐项羽,封为阳都侯。下联典指东汉孝子丁密,字靖公,岑溪人。性格清廉耿直,丝毫的馈赠,不接受他人。遭逢父母丧事,并守墓三年,有一对野鸭在房屋旁边的小水池,被人驯服伏,人们认为是孝心感动。

 

留仙女塔,入名宦祠

上联典指晋代丁真君之女丁秀英,相传她曾在瑞州崇玄观炼丹,后成仙而去,家人葬其衣冠,又建塔,称“仙女塔”。下联典指南宋常州人丁允元,淳熙年间官少卿,因忠谏贬为潮州太守,在那里兴学筑桥。百姓怀念他,祀于名宦祠。

 

梦松应兆,刻木事亲

上联典指三国时吴人丁固,少年丧父,家贫而敬母至孝。官尚书的时候,曾梦见松树生于腹上,醒来后对人说:“‘松’字可拆为‘十八公’,十八年后我要做到‘公’吗?”后来果然官至司徒(三公之一)。下联典指东汉河内人丁兰,少年丧母,用木头刻母亲像,每日服侍如活人。邻居张叔,酒醉骂木像,还用手杖击木像头。丁兰怒而打张叔,因此被捕,辞别木像时,木像为之落泪。

 

麟分帝里,凫宿家池

上联典指汉初人丁复,在薛地随刘邦举兵,后协助刘邦平定三秦,在彭城打败项羽大将龙且,官至大司马,封阳都侯。“麟”,即指麒麟,比喻杰出的人才。“帝里”,指帝都,京都。下联典指东汉岑溪人丁密,以孝闻名。父母亡故,他在坟边筑屋守孝三年,相传有双凫(野鸭)飞临屋帝水池,见人而驯服。人们以为是他的孝行所感应。

 

飞凫驯伏,化鹤归来

上联典指东汉·丁密父母丧,守庐墓三年,双凫游于庐旁小池,见人驯伏,人以为孝心所致。下联典指汉辽东人丁令威学道灵虚山,后化鹤而归。

 

刻木孝亲绵世泽,梦松应兆振家声。

见上《丁姓宗祠四言通用联·梦松应兆;刻木事亲》联之联释。

丁氏家训

明道、行德、亲仁、孝慈

 

黎明即起,洒扫庭除。

颓惰自甘,家道难成。

志存高远,勤学笃行。

静以修身, 俭以养德。

尊师重道,广结贤良。

利人达人,爱众亲仁。

文武兼备,知行合一。

天地立心,慎终追远。

丁氏族人如是,天必相之。

张德扬惠,守规遵训。

宗族特征

丁姓在宋版《百家姓》中位列第177位,当代丁姓的人口已达到470多万,为全国第48位姓氏,大约占全国人口的0.38%。


举报 | 1楼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