京陇,古称荆陇,因北山垄地多荆棘,故名荆山,亦名荆陇,通称埔陇。“荆陇”名称从元朝到明、清都继沿用,到清末光绪年间改用“京陇”。
京陇,位于广东省惠来东南部,距离县城21公里,北枕高山,南临大海,以古寨为中心,分四城门,东门、南门、西门、北门,沿续至今分为东村、南村、西村、北村,为关外四大家族之一,一姓一族,全乡总人口约四万多众,全乡共计祠堂46处,另有胡氏文化遗迹有节妇亭、莱园、二肯斋、斋堂埔、龙首桥、荆山古庙、福寿寺等更是用意分明,各有特色。
京陇胡氏,追根溯源,始祖胡道夫,福建龙溪人,旧家原居古县南之东山湖仔寨(今龙海市颜厝镇管辖,裔孙后称漳湖旧家),宋赐进士出身,授员外郎袭授玑阁使,北宋末、南宋初战乱不息,时局动荡,朝庭腐败,奸佞之臣当道,因受仲兄诲夫公牵连,于宋建炎二年(公元1128年)与表兄徐伟公乘船避祸入潮,初栖身于潮阳丰欢乡之大坭都靖海口旧港(土名龟港)登陆暂住,(按:靖海港宋隶潮阳县辖,至明嘉靖时始属惠来县治)。随后于宋绍兴三十年庚辰(公元1160年)落籍于附近之荆陇(今惠来县京陇),遂成为入潮开基祖。
荆陇古寨原貌
荆陇古寨,即京陇古城,追溯京陇筑城的历史,早于元朝以前京陇就已有土围存在。今寨内古老聚落“前洪”、“后洪”,四周仍见残墙围绕。相传土城始筑于元末,原先垛堞俱备,垛墙有望孔(城眼),为“二方孔一辕门”。今天从重修过的城基上仍然可以看到当年用砖瓦灰土筑砌的土城痕迹。元末由于义兵四起,元朝土崩瓦解,当时地方寇盗充斥,众乡常遭兵火焚劫,胡禄(元末组织武装抗元,广东道宣尉使司副都元帅)因被推为“光华寨长”,举兵反元抗盗,保障一方安宁。在1358~1361年间创立海、陆、丰、潮、普、惠十八个营寨,总寨设于重排岭,以抗贼寇保乡土。而京陇于当时是胡禄的根据地。故此便有如所传“万山祖胡禄集各房公租筑城”之事。至元末由于新城拓建,聚落扩展,“前洪”、“后洪”以及西北“荆山院”一带均包含于城内。人口逐浙由东南向西北、西面移居。至明朝前期街市建成,而这个古老的街市,,是当地居民日常必需品的供求中心,以至发展成为地区性集市。
老寨东门(前门匾:太皞毓秀,后门匾:木德生春)
古城重修于清朝乾隆九年(公元1744年)起至乾隆五十二年(公元1786年)竣,拆旧城土墙改筑灰石墙,从保留至今的形状看,城呈圆蛋状,周长五百七十丈,墙厚约三尺,内侧有土筑马路,高与宽都近丈,内外环城河。城门分东、西、南、北四门,四城门门匾,东门匾曰“东门”乾隆甲子年(1744年)仲秋重修,南门匾曰“安澜门”乾隆乙末年(1755年)重修,西门匾曰“西门”乾隆丙午年(1786年)仲秋神谕重修,北门匾曰“莱公锁钥”,俱设有护门铜闸,城周八铳鼓(城堡),北门外筑方开有瓮城(护门城堡)垛堞俱备,偏开左门。三十年代初增筑洋炮楼三座,分布于城北、东北及西北三处,五十年代初拆去,乾隆年代城初修成之后,继而叠高,至本世纪四十年代又拆复原状,今平均高度约4米,据测算城池土地总积约380亩。
四城门
城墙
建国以后,随着人口的发展,从七十年代开始,聚落已超出了古老城墙的囿制,八十年代末拓展至一平方公里。同时由于聚落的扩大,古城已逐步受破坏。在京陇古老的历史上,曾经依靠这道城墙抵御盗寇,、海贼的侵扰,捍卫着乡民的身家性命。古城自创建至今,历经六百余年苍桑,但其历史功绩却仍值得后人凭吊。
荆陇古寨,旧址斯土北枕高山,南面大海,山水逥环,乃箕翼之地,但潮汐泛滥,飓风飘荡,,于元末初筑寨垣,四门六窦,门楼壕堑,以此筑城抵御寇盗而建,时为大坭(靖海旧称大坭)要区,胡氏族人、英勇抗敌、曾使敌闻风畏忌,颇固一围。
纵观县志、谱碟及族人延传:明朝嘉靖年间,。据记载:倭患其初“实起福建,而炽于江南,类多徽、浙、闽、广下海之徙,勾引一二真倭而自髡以从”。而倭患蔓延潮州名邑,先受其害的是“揭之蓬州等里(今汕头一带)”。,已从明初就开始。据《隆庆潮阳县志》载:“永乐十九年(公元1419年),巡海付总兵李珪遇倭于靖海掠斩之”。到了明朝中叶,由于社会积弊日深,加之水旱灾害不断,诱发了民变。弘治(公元1488~1506年)末年民变蜂起,“攻城剽邑流劫州县”。,往往是以“外寇内侵而内乱外应”酿成,同时也由于“盛平日久武备松驰”,“捍御之策惟闭门自守”,终致。从正德十一年(公元1516年),曾十三流劫惠、潮等地开始,至嘉靖年间流劫愈烈。据《惠来县志》记载:“嘉靖三十七年(公元1558年)十月,倭由广东登岸,沿途劫掠,驻搭澳头,焚烧房屋。次早攻破岐石等围,十二月十八日倭据荆陇,沿海劫掠。潮阳贼首白哨张阿公与倭接应,横行攻劫,搭营龙江市月余,乡民逃窜失所,三十八年倭始寇潮阳”。又据本乡记载:“嘉靖三十八年(公元1559年),贼吴老番掳掠京陇乡”,“四十五年(公元1566年)海贼林道乾破寨”等。当年惠来遭倭蹂躏的情况,前人作了详尽的记述:“本县有冰山头(今崩山)之山贼,县治以西二十寨为山贼所害,今存者惟岐石、澳头二寨而已,县治以东一十八乡为海贼所灭,今存者惟荆陇一堡而已。大村鲜居烟,小村蔑人迹,稻麦之区鞠为榛葬,人畜之骨杂于沟塗。其所存寨之民皆疮痍之余喘,锋镝之末命耳”。然而,、海贼侵害中,京陇民众毫不畏惧奋勇抗击。“荆陇不过三百之众能却数千之贼,近日荆陇与贼战,死者数人,贼之死已四五十矣。由是海贼掩耳畏忌,莫窥其锋”。(见《惠来县志》陈光世,上张兵宪道台策)在惠来人民抗倭斗争史上,京陇留下了光辉的一页。
城内石巷
时到清初,京陇又遭罗英破寨。据《惠来县志》载:罗英是普宁十三寨老鸦地贼寇,明末屡却曾揭地方,顺治四年(公元1647年)七月拥众数千攻惠来不成,转而趋“上都”,焚劫铅锡(前詹)、杭美、周田等乡。五年六月围攻靖海至八月初一,城内食尽,饿死者众,人心惶惶之际,罗英闯入,城逐陷。荆陇为大坭都要区,当时众乡已残破,无寨可守,惟荆陇一围颇固,人尽依之。及至靖海破后,罗英觊觎荆陇。六年已丑(公元1649年)二月初一,罗英率贼数百袭破荆陇,大肆烧杀劫掠。据京陇族谱记载:“罗英拥贼万余破寨”,“巳丑二月初三寅时”同时死者有十数人,现可查到记录的不完全统计,死者则有百人之上。。相传先是罗英搭营于京陇城北“七星伴月”处窥探虚实,当时京陇守城多雇他乡,人心不一,夜间多点灯火于城眼为疑兵计,后为罗英察知。二月初三夜从城西南的出水涵洞潜入,多路抄杀。时乡民从熟睡中惊醒,匆促抵抗,据传乡中有名“大抉”者骁勇异常,背负老母,一手执牛车轮轴与贼巷战,数人不能近,贼因诈称“你母头断矣”,大抉猛回首顾母间遂为所杀。当时有部分乡民被赶杀到“后山顶(今石巷顶)”,前逢绝路,俱死于刀下、横尸巷头。此遭劫后正值小雨,鲜血随雨水沿巷沟流入前面“大房公池”,染红了池水。其惨烈之状,今人追念犹新。于是后人设定每年三月初三(古清明)为祭日,聚众于“后山顶”吊祭先辈之英灵。
七星伴月
自始祖建潮公入潮创开基以来,历经宋、元、明、清、、,今八百八十余年,至今已传代三十几代,人口二、三十余万。不同时期从京陇移居,主要分居在广东省惠来、潮阳、潮南、陆丰、汕尾、海丰、普宁、揭阳、揭东、潮州、庵埠、汕头、惠东、佛山、高明、英德、南海、顺德、湛江等地,福建省漳漳浦等,海南省以及海外侨胞香港、台湾、印度尼西亚、泰国、越南、马来西亚、新加波、菲律宾、美国、澳洲等国;其中不包括不明去向,不包括近代因生活、工作移居。
2015年被广东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省文化厅、省财政厅联合发布,京陇乡被列入第一批广东传统村落,将对京陇乡保护发展工作予以监督指导。
参考资料:
1、《京陇地名考》胡泽森;
2、“荆陇古寨原貌”胡俊辉;
3、古城门及城墙,摄于2008年。
资讯来源:文图/建潮胡氏网,视频/直叟祖祠重光晋主庆典,编辑/胡一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