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嘉禾街巷】
七星桥
水乡七星,河流纵横。早年,那里的小集镇上有座七孔石梁古桥,名“青云”。始建年代不详,道光十五年(1835)重建。其横跨潭港,气势非凡,不仅便民,更是乡野一景。桥墩、桥柱将河面分隔成七道水流。远远望去,分而复聚的粼粼波光,犹如七星闪烁。里人仰或将此比作天空北斗七星,石桥逐俗称“七星桥”。久而久之,地名也因桥而成七星乡。
七星桥西的桥埭路,系七星集镇原始小街。乡镇的农商交易,唯此繁荣。粜谷卖茧,添油剪布,人头攒动。更有农家船只,靠岸停泊,离港起橹,欸乃声声,终年不绝。
上世纪五六十年代,手扶拖拉机在水田里尚未适应。柴油机装到水泥船上,挂上机桨,倒是十分灵巧。于是,农家呼之“乓乓船”的挂桨船,顷刻盛行四乡;于是,祖先发明的摇橹燕梢船,被它们疯狂地抛在后头;于是,随之而来的是“乓乓乓”噪声的昼夜不宁,河道里片片油迹的到处漂流。河港,俨然成了“乓乓船”的天下。乡间、城镇的古石桥因此遭了殃。年久失修的七星桥,多孔石柱被撞损坏……1977年,古桥拆除,改建成单孔水泥拱桥。部分石料易地它用。其中刻有“重建青云桥”铭文的石梁被移到七星村三家浜,当作小河便桥。此等“废物利用”之举,出乎意料地为七星古桥留下了一点记忆。
我等无眼福,待屡屡去七星时,集镇面貌早已焕然一新。商业主街也由兴新路替代。七星桥旧貌,除听那里的老人两眼朝天白瞪瞪地念叨外,老街头已无半点痕迹。
因为与七星的新朋旧友频繁交往,古桥话题也常挂到了嘴边。2004年秋,我独自一人骑车去古窦泾看了七孔的鱼池汇桥后,想一“睹”七星老桥风采的欲望膨胀起来——收集古桥老照片的想法,成了每次去七星的一个活动内容。然而,当年小集镇上的居民生活窘迫,难有在乡野拍照的闲情逸致,更不说那时候照相机在城里也是个稀奇物。七星桥是否留下过一影,人们莫衷一是。
2003年春,终于有了一点关于七星桥老照片的信息。我在七星卫生院阮连观的陪同下,寻访到桥埭路一条小弄的北端,在一座三孔石梁桥北堍的一户卢姓居民家中,拜访了居家缝衣的老妇人。据说这户人家曾有人在桥头拍过照。开口一问,倒还真有过此事。不过,老人说照片不在家里,她热情地对我讲,会向子女要来给你看看。一线希望,总算未灭。后来,我又去过这户人家几次,但总无着落。
近日,连观兄终于帮我借到了那张我梦寐已久的七星桥老照片。凝视这摄于1955年的褪色旧影,可以想象当年卢氏胞弟在国庆期间,从上海到乡下探亲时带来了照相机,为三个小外甥在七星古桥头留下合影的那一幕。虽然它是以桥头为背景摄取的,古桥全貌未能显现,有点遗憾。但是,我完全理解为影中人选景的动机。要知道在那个年代,照相机出现在乡间,本身难得,对着古桥坡拍照,更是新鲜。若要以整座石桥作背景,可能角度难定。而光为熟视无睹的石桥留个影,乡里人没有意识,也不舍得为此去“浪费”一张胶片。
然而,正是这张迄今为止唯一发现的七星桥老照片,让我们看到了上世纪五十年代时这座桥梁的局部结构。影中桥顶上,七星老人称之为“豪门”、“牌楼”(为庆祝国庆,在残存的门架上挷稻草,插冬青,扎纸花,时称彩牌楼。国庆搭彩牌楼,当年风靡城乡)的木架,实乃古桥行门,它是一道防卫设施。旧时,它配有可开关的厚实木门,朝启夜闭,以防外来盗贼入街行窃。
这道行门,据说是东栅首富谢寿富义建。清末,谢氏在七星已拥有大量田产。七星桥西的谢家浜,是谢氏发祥之地。古桥上的行门与东栅有关,这是我解读旧影的意外收获。此影中桥的斜坡两侧砖砌的护栏,别具一格。几年前,我曾读到过有人的撰文中称七星桥是砖头栏杆,心存疑惑。如今眼见为实,又知石桥配砖栏的原委:当年桥侧原有木头栏杆,腐蚀损坏后,未得修复,曾有路人在雨雪天失足落水,导致身亡的多起惨剧发生。后来,也是由谢氏出资,加修了砖块护栏。同里先辈行公益善举之德,定格在了珍贵的老照片上,令人追念。
近来,屡有媒体称,桥埭路要结合湘家荡景区开发,将建成清末民初的风情街,不知这道新造景观带何时真的动工,七星桥会恢复成七孔石梁桥吗?
文:双溪
图:卢张伟
世界和我都爱你
只相差一指点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