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建筑材料网络社区

南安的八件“宝”

只看楼主 收藏 回复
  • - -
楼主
  



国宝1
五里桥


五里桥长五华里,建于宋绍兴八年(公元1138年),是我国现存古代最长的石桥。

五里桥东起晋江安海,西接南安水头,桥长2251米,宽3—3.8米,全部以花岗岩石构建,桥面用阔厚大长石条铺成桥板,最长者达2丈多,其桥墩有长方形墩、半船形墩和船开墩三种造型,桥基则采用北宋发明的“筏形基础”形式。初建时“郦水三百六十二道,长八百丈有一尺”状若长虹。桥心亭对联称“天下无桥长此桥”实无过誉。八百多年来一直保持着全国桥梁长道的冠军,直到郑州造成黄河大桥后,纪录才被打破。

五里桥对研究我国古代桥梁建筑史和建造技术具有重大的参考价值,同时也反映了宋元时期泉州沿海地区社会经济的繁荣,海外交通的发达及当时科技进步的水平,1961年五里桥成为国家第一批公布的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之一

国宝2
九日山摩崖石刻

九日山摩崖石刻位于南安丰州九日山上。19881月列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古人云:“(九日山)山中无石不刻字。”东西两峰摩崖上,迄今留存北宋至清代的题刻75方(景迹题名15方,登临题诗11方,游览题名29方,修建记事7方,海交祈风及市舶司事13方),以宋刻居多,内容有景迹题名、登临题诗、游览题名、修建纪事、海交祈风等,蔚为奇观,其中以13方宋代航海祈风碑刻最为著名,是研究泉州港海外交通的珍贵史料,也是中国人民与亚非人民友好往来的历史见证。此外,还有唐代高僧无等禅师“泉南佛国”题刻(现存题刻为元至正十年奉政大夫监郡亻契玉立重刊),宋代蔡襄、朱熹等人遗墨。 ,留下20多国专家联合签署的登游纪事摩崖石刻一方。

国宝3
蔡氏古民居建筑群


蔡氏古民居,位于福建省南安市官桥镇漳里村,,泉州十八景之一。现存闽南皇宫式民居(汉式古建筑)16座,有序分布在15300平方米的长方形地块中。始建于清同治乙丑年(1862年),于宣统辛亥年(1911年)全部建成,历时近50年。

蔡氏古民居集闽南建筑工艺之大成,进一步发展了中国传统建筑理念,充分考虑了防火、排水、通风和防震等因素。整个建筑群气势恢宏,布局严整,设计独特,精工巧饰,座座屋脊高翘,雕梁画栋,门前墙砖浮雕,立体感强,窗棱镌花刻鸟,装饰巧妙华丽,门墙厅壁书画点缀,别有一番情趣,篆隶行楷,各具韵味,留下较多当时名流的书画。随处可见的木雕、泥塑、砖雕及石雕,工艺精美,多数采用透、浮、平雕等手法。雕琢内容丰富多彩,有禽兽、花鸟、鱼虫、山水人物,图案古博。古民居精美的雕饰,不仅集中表现了闽南成熟的雕塑艺术,而且反映了受印度、伊斯兰教及南洋文化和西方建筑艺术的影响,被誉为“清朝闽南建筑博物馆”、“闽南建筑的大观园”。

国宝4
郑成功陵园


郑成功陵园坐落在南安水头康店村覆船山西麓,距市区35公里,陵园坐东南朝西北,总占地面积160亩,墓体简朴肃穆,墓前华表高耸,左右小山拱护,林木阴阴,是泉州地区现存最大陵园、国家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全国爱国主义教育基地。

1662年5月,年仅39岁的郑成功病逝于台湾,死后厚葬在台南洲仔尾。1683年其孙郑克塽归清后,“念台湾远隔溟海,祭扫维艰,具疏请乞迁葬内地。”1699年康熙帝感郑成功忠贞爱国之志,即下诏同意送郑成功灵柩归葬其故乡南安祖坟,并饬地方官吏刻日守冢,建祠奉祀。康熙三十八年(1699)5月22日郑克塽奉旨迁郑成功的灵枢回故里,附葬于南安水头覆船山的郑氏祖茔。随同迁葬的迁有郑成功的父亲郑芝龙的牌位,以及郑成功的日本母亲田川氏、妻室董氏、儿子郑经和儿媳唐氏等的灵柩。迁墓后重立墓碑。

1962年2月,,修葺了陵园,并在墓前竖立《重修民族英雄郑成功陵墓碑记》,铭刻着英雄一生的光辉业绩,,以及开发、建设台湾所作出的卓越贡献。近年来,扩大保护范围,建筑陵园山门、围墙、拜亭、碑亭,建立文物保管所,修筑墓道和5.4公里专线公路,绿化林木花草。环境宽敞,风景优美,为海内外游览和祭拜“国姓爷”的好地方。

国宝5
南坑古窑遗址


南坑古窑址地处南安东田镇南坑村,窑址错落有致分布于20多处山坡上,四周群山起伏,堆积层厚达1—5米,据考证其生产年代为北宋中晚期。它是福建闽南地区迄今发现保留最为完整及规模最大的古窑群,属国家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也是一处难得的历史遗迹景观。

古窑群主要烧造青瓷、白瓷、青白瓷,其中以青瓷和青白瓷为最多。各窑中以烧青瓷或烧青白瓷为主,或两者兼烧。烧造器物的种类有碗、洗、壶、瓶、碟、杯、罐、盆、炉、灯盏、器盖和动物玩具等,其中以碗最为大宗。器物除素面外,流行刻划及模印花式的装饰手法,风格活泼奔放,线条流畅刚劲,带有自由即兴的韵味。纹样常见的有莲瓣、草叶、缠枝、菊枝、菊瓣、斜直线、篦纹和弦纹等。其产品的胎骨呈灰色、白色、灰白色,质地坚硬细腻,釉色晶莹润泽,釉水均匀,个别有滴结现象。此外,古窑群有一大特点是釉色繁多,除大量烧造篦点划花青瓷(日本人称为“珠光青瓷”)外,还仿附近其它窑址的多种釉色,反映了闽南陶瓷文化与兄弟窑口互相交流的一种特色。

南坑古窑址的发现,为研究我国古代陶瓷文化提供了不可少的实物资料。

国宝6
中宪第


南安中宪第位于南安市石井镇延平街道,坐南朝北,占地面积7780平方米,现存建筑面积4350平方米。系南安石井人郑运锦(1698~1765年)在台湾经商致富后,于清代雍正六年(1728年)始建,因其长子郑汝成授州司马诰封中宪大夫,故称“中宪第”。2013年5月被列为第七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建筑平面构筑为围合式,整组建筑由主厝、后落、东护厝、西护厝、西重护厝、演武厅、书轩、梳妆楼、水榭、曲桥、月亮潭、亭阁、假山等部分组成。主体建筑四进,中轴线自北向南依次为门厅、大厅、中厅、后厅。除附属建筑外,其大小厅堂计有11个,大小天井25个,大小房间81间。其规模宏大,布局井然有序,平面富于变化,繁而不杂,构筑富丽堂皇,木雕以精致见长。

中宪第建筑布局合理,规划严整,不仅以其规模宏大为闽南所仅见,而且反映了丰富的中国传统文化、生活习俗以及宗教信仰,为研究我国清代福建建筑文化、建筑艺术提供了难得的实物资料,具有很高的历史、文化、艺术、科学价值。

国宝7
南安林氏民居


南安林氏民居位于南安市省新镇满山红村,系新加坡著名华侨建筑家林路先生(1851~1929年)的故居,建筑占地面积6000多平方米,建筑面积约3600平方米,建于清光绪晚期。2013年5月被列为第七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南安林氏民居建筑坐北朝南,由西向东依次为宗祠、正屋、叠楼、书房等建筑联袂并列而立,通长110多米,与厝前大石埕、水榭、池塘等组成一完整的建筑群。宗祠为单进二落带单边护厝的硬山顶建筑,燕尾脊,抬梁式木构架。正屋为二进三落五开间带双护厝的硬山顶建筑,穿斗式木构架,护厝前端为二层砖楼。叠楼为二进三落五开间带双护厝的建筑,天井边两厢和第二落为二层叠楼建筑,东西护厝前端各盖角楼,穿斗式木构架,屋面以硬山顶、悬山顶和歇山顶相互错落交接,富于变化。书房为园林式建筑,穿斗式木构架,硬山顶,前置有花圃。

南安林氏民居建筑规模宏大,布局合理,其建筑设计、建筑艺术和雕刻艺术是我国清代闽南地区华侨建筑的优秀代表作,尤其在融合海内外建筑艺术方面,具有突出的价值,是中外艺术交流难得的实物资料。

国宝8
五塔岩石塔


五塔岩石塔位于南安市官桥镇竹口村五塔岩寺前摩崖之上。始建于宋代,五塔岩原名灵水岩,又称龙水寺,因寺前建有石塔五座,遂称五塔岩。2013年5月被列为第七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五塔均为石质,形制相同,一字并列,面向五塔岩寺,各塔间距2米,两边塔高5.3米,中间塔高5.5米。塔均建在四边形基座上,其上置六角形须弥座,束腰上有狮子戏球、宝相花等浮雕及文字铭记,须弥座顶为一圆形仰莲盘。塔身呈六瓣瓜棱状,一、二层塔身间饰以仰莲、覆莲圆盘,第二层塔身正面设一尖拱形佛龛,龛内为浮雕佛像,五尊造像姿态各异,塔檐为六角飞檐状,塔顶为相轮和葫芦形塔刹。

五塔岩石塔造型优美,古朴精巧,在福建同类建筑中较为少见,是宋代泉州地区经济繁荣、兴盛的重要标志之一,对研究宋代的及雕刻艺术有着重要的参考价值。


信息来源:南安旅游原创,转载需注明出处!

编辑:王海燕

更多精彩内容请点击一下链接

【好康拍报】天冷了,微信上给自己买件“秋裤吧”

【好康拍报】炒股,资金划转,就用福万通借记卡

【好康拍报】拼手气,比人品,100元话费红包敢不敢来抢??!!

【好康拍报】新版“泉州第一炮”,火热出炉,先一睹为快吧!



举报 | 1楼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