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建筑材料网络社区

研道-王阳明大传-CEO微学院-语音课堂 《新·阳明心观六讲》 第二讲 20170815(第二节)

只看楼主 收藏 回复
  • - -
楼主
  

《新·阳明心观六讲》 第二讲语音 第二节

圣贤经典分享共修-《新·阳明心观六讲》02讲  第二节

分享老师: 二一老师

语音记录: 二一老师助理 - 小钟



 


1. 程朱与陆王  
l 程朱理学
程朱理学亦称程朱道学,是宋明理学的主要派别之一,也是理学各派中对后世影响最大的学派之一。其由北宋河南人二程(程颢、程颐)兄弟开始创立,其间经过弟子杨时,再传罗从彦,三传李侗的传承,到南宋朱熹集为大成。
理学,基本是由周敦颐、张载、邵雍、二程创立的新儒学,传承于子思、孟子一派的心性儒学。程伊川先生更重理,朱子创造性地发展了伊川先生的理学,最后形成了程朱理学体系。
理学根本特点就是将儒家的社会、民族及伦理道德和个人生命信仰理念,构成更加完整的概念化及系统化的哲学及信仰体系,并使其逻辑化,心性化、抽象化和真理化。这使得理学具有极强的自主意识,形成了理高于势,,为抑制君权,。也使得逻辑化抽象化系统化的伦理道德化的主宰“天理”、“天道”,取代了粗糙的“天命”观和人格神,是中国及世界哲学思想的一次巨大飞越。


l 陆王心学
“陆王心学”是由儒家学者陆九渊、王阳明发展出来的心学的简称,或直接称“心学”;或有专门称为某哲学家的心学,如王守仁的“阳明心学”。陆王心学一般认为肇始孟子、兴于程颢、发扬于陆九渊,由王守仁集其大成。陆王心学与程朱理学虽有时同属宋明理学之下,但多有分歧,陆王心学往往被认为是儒家中的“格心派”(一称“主观唯心主义?”),而程朱理学为“格物派”(一称“客观唯心主义?”)。
l 陆九渊主张
陆解说“宇宙”二字为:“宇宙内事乃己分内事;己分内事乃宇宙内事。”
“主张‘宇宙便是吾心,吾心便是宇宙’,又倡‘心即理’说。断言天理、人理、物理只在吾心之中。人同此心,心同此理。往古来今,概莫能外。” “认为治学的方法,主要是“发明本心”,不必多读书外求,“学苟知本,六经皆我注脚”。”(参见新华网江西频道陆九渊简介相关内容)。

 

这颗心是个什么样的心真的可大了那么多派学问家各表其说,其中最著名的两派,程颐,朱熹派和陆九渊,王阳明派王阳明夫子派

我们看这个程朱理学派,程朱理学也称程朱道是宋明理学的主要派别,也是理学各派中对后世影响最大的学派之一它主要是由二程,程颐、程颢兄弟开始创,关键是程颐!程颢是个修道人,说话少做得多说的少,程颐先生规矩多,小程子说得多也写得多,这对朱熹夫子影响很大,其间经过他的弟子杨时再传给罗从彦,三传李侗,到了南宋的朱熹,也就是朱熹夫子是他们的传弟子理学基本上是由周敦颐邵雍二程创立的新儒学的一个主干,我们把这个新学改成圣人之学又是一个味道。传承于子思、孟子一派的心性儒学。程伊川先生更重理,小程子,朱子创造性地发展了伊川先生的理学,最后形成了程朱理学体系。这里注意啦,以后有时间我们可以讲程朱理学体系,这只是其中一周敦颐先生的,张载先生的,邵雍先生的,程颢先生的各有体系,只是说历史的选择,朱熹夫子他创造性地发展了小程子尹川先生理学后,成为这里面最出名的体系,大家师兄如果有空可以去看看近思录》,那里面有很多有味道的东西北宋南宋这些著名的学问家的思想都说了很多,学的根本特点就将儒家的社会民主和能力道德和个人生命信仰信念理念构成更加完整的概念化及系统化的哲学信仰体系,并使其逻辑化,心性化、抽象化和真理化。这使得理学具有极强的自主意识,形成了理高于势,这很关键

抑制君权,也使得逻辑化抽象化系统化的伦理道德化的主宰“天理”、“天道”,取代了粗糙的“天命”观和人格神,是中国及世界哲学思想的一次巨大飞越。从这些个体的终于走向了一个共同的东西,那个混混沌沌心体,你叫他极而无极,还是叫混沌呢?还是万物归一呢?

都在里面那么相对应的程朱理学还有陆王心学陆王心学主要是由陆九渊王阳明发展出来的心学简称专称我们王阳明先师的叫 阳明心学,这一派认为上肇始孟子、兴于程颢、发扬于陆九渊,由阳明先生集其大成。陆王心学与程朱理学虽然都是宋明理学下边的两支,是经常有分歧,陆王心学往往被认为是“格心派”现在的话说叫“主观唯心主义”,而程朱理学为“格物派”现在的话说叫“客观唯心主义 ”。都是在心里面转圈圈只是说路径不同,向内的唯心,向外的主观,主观和客观,向内的主观唯心,向外的叫客观唯心这里就有一陆九渊,陆九渊先生怎么主张这件事情的?

陆九渊主张宇宙内事乃己分内事;己分内事乃宇宙内事。

是什么意思?

这个就是天下的事都是我这个心的事,我心里面的事就是天下的事,这被阳明先生后来举例,天没有我的灵明谁去仰他高没有我的灵明谁去俯看它的深度,就是这样展开的,这里陆九渊先生更多主张的很出名的一句话,宇宙即是,吾心即是宇宙,又倡‘心即理’说。断言天理、人理、物理只在吾心之中。人同此心,心同此理。往古来今,概莫能外。”

“治学的方法主要是“发明本心”发明本心这一个点,这一个源头正确了,点线面体发用流行善护念道中,戒慎恐惧道问学如此行去,第二不必多读书外求,“学苟知本,六经皆我注脚”是很潇洒很慷慨的,但是阳明先生评价说,陆九陆象山,所为有点粗糙,虽然有见至大心但在细微用功的时候,还是粗糙,这个为什么这样?我们以后有时间在阳明心观里面细细分析

l 王守仁主张
阳明学,通常又称作王学、心学,是由明代大儒王阳明发展的儒家理学。元代以及明初以来流行的程颐朱熹一派的理学强调格物以穷理,王阳明则继承宋代陆九渊强调“心即是理”,即最高的道理不需外求,而从自己心里即可得到。王阳明的主张为其学生们继承并发扬光大,并以讲会的形式传播到民间,其中又以泰州学派(又被称作王学)将其说法推向一个极端,认为由于理存在于心中,因此“人人可以成尧舜”,“天地虽大,但有一念向善,心存良知,虽凡夫俗子,皆可为圣贤”,即使不是读书人的平民百姓、也可以成为圣人。王学这种“心即理”看法的发展,也影响了明朝晚期思想中对于情欲的正面主张和看法,由于心即理,因此人欲与天理,不再如朱熹所认为的那样对立,因此是可以被正面接受的,这种主张的代表人物就是李贽,徐阶,张居正,唐顺之。


今天继续往下,看看我们阳明先生的主张,阳明先生的主张又更有代表性,阳明先认为他的心即理又更有特色,心即理知行合一致良知,阳明学通常又称学、心学是由明代大儒王阳明发展的儒家理学元代以及明初以来流行的程颐朱熹一派的理学强调格物以穷理,王阳明则继承宋代陆九渊强调“心即是理”,即最高的道理不需外求,而从自己心里即可得到。王阳明的主张为其学生们继承并发扬光大,并以讲会的形式传播到民间

我到了青原山,江西吉安青青原讲会就非常出名,在讲会里面的泰州学派王学的王艮,王艮王心斋讲的特别出名,他把这个法推向一个极端,认为存在于心中,因此人人可以成尧舜,天地虽大,但有一念向善,心存良知,虽凡夫俗子,皆可为圣贤

但能不能成就看你能不能磨镜去垢遣欲存心,关键在这里即使不是读书人的平民百姓也可以成为圣人,这是对的,王学这种“心即理”看法的发展,也影响了明朝晚期思想中对于情欲的正面主张和看法,由于心即理,因此人欲与天理,不再如朱熹所认为的那样对立,因此是可以被正面接受的

这种主张的代表人物就是李贽,徐阶,张居正,唐顺之。

这里摆摆故事这个李贽出名,曾经一群男男女女脱的光溜溜的一边喝酒一边作画一边唱歌叫天地万物同一已经进入把兽性代替天性那种地步了,这个伤风败俗,不管怎么讲都是一个糟粕。

徐阶能耍阴谋诡计,在心学里面有他独特的地方,正人用邪法邪法也正

张居正是明朝著名的丞相,他的一条大大有名,他吃亏在哪里?就是行为不检,张居正回家省亲的时候,坐的轿子超过了规格张居正在工作里面跟一些女性关系不咋滴,这里面也成为他政敌攻击他的工具,从这点来看看,在存天理去人欲存天理克人欲存天理转人欲,天性做人,中性行事兽性转化上,张居正在这个地方吃了亏,不合格的讲讲唐顺之唐荆川,唐荆川大大有名,戚继光的阵法,戚继光的枪法,都出自唐荆川,唐顺之之手,他的心学可以赫赫有名武功,文采好,功夫好,上马提枪,下马提笔,也是一奇才,大家有时间可以看看唐顺之的介绍。

 

1. 释道儒à禅宗全真心学à中华文化书同文&车同轨的文化合一(略讲)

讲心学就绕不过三教合一,今天就讲一下,这个三教合一。

我看到很多论坛里面对三教合一有各种各样的看法,从儒家看从道家看佛家看,家家都有道理,都觉得是我家为主,了他们几家,统合了他们几家,我看这个都是著名的小心眼

今天咱们换个角度,圣人处,当欲何为

咱们家老祖宗一万多岁,回头起来一看这个儒释道讲得很热闹啊!

他怎么,他的看法很简单,这儒释道加起来有助于咱们生生不息吗?

有助于生生不息,就大胆的用,没有有助于生生不息的一定让他灭亡,所以大家看历朝历代多少宗教兴起,多少学派兴起,又灭亡了,关键是有没有生生不息为人民服务,生生不息为人民服务这才是祖宗之德的要求,所有的学问,所有的学说,所有的宗教,你不为人民服务,你活都活不下去,还求什么究竟,真正来说为人民服务就是最究竟的宗教的真谛

 

这个时候我们来看,我们中华文明叫书同文车同轨文化大合一

历朝历代的国家都会倡导三教合一,尤其是在阳明先生那个时代

首先是朱元璋,因为他曾经做和尚,明太祖朱元璋他就强调三调合一以佛为主,所以他把四川峨眉山的道场普贤菩萨的道场做得特别好

接着明成祖朱棣,他以为主,武当山真武大帝从做太子的时候就开始修道,最后修成正道,最后如何如何我以前在武当山修习时候还不觉得,后来这么多年回头一看,这就是永乐大帝明成祖朱棣的另外一个道家版的故事,这下心里就释然了,那么佛家道家都有了,那儒家呢?儒家真正的集大成,到了阳明先生这里阳明先生提出来心学,心学可是儒释道都含在里面的圣人之学

这个圣人之前在什么时候大兴?

阳明先生过世三十年四十年以后,本来说是诏禁为伪学,最后又重光,重光心学的时候,阳明先生也从新建伯转封为新建侯,升了一级这里面就有我们的孝端王皇后,有很大的功劳

我上次跟德本师兄在余姚四明山香泉湾专门开车到了皇后村,叫王村,王皇后的故居去走了一天,就是因为王皇后的缘故,皇帝就专门跟阳明先生平了反,重新颁诏心学,光大于天下,还做了一件事,把阳明先生请入孔庙东58位,这个过程里面就是一个以儒家为主的三教合一的尝试

这个时候为什么中国文化需要三教合一、五教合教合

形势必须要万教合一,国家统一需要大家安居乐业,万教合一,为人民服务生生不息,离了这个题目,还讲什么宗教的情怀

所以说禅宗是在唐朝的时候完成了儒释道三教合一,从佛的角度

全真教是在宋末,元初和元末这几十年上百年的时间,完成了以道为主,完成儒释道的三教合一的整合

心学是在明朝的中后期,富裕的江南知识分子为核心,完成了对儒释道的整合,以儒家的核心理念为主,或者换一个说法,圣人之学核心理念为整合了儒释道万教万法以圣人之学为主,整合了儒释道万教万法注一心,

 

内圣尊德性与外王道问学

I. 王学溯源—何为心学?
圣人之学,心学也,学以求尽其心而已。
尧、舜、禹之相授受曰:"人心惟危,道心惟微,惟精惟一,允执厥中.”
道心者,率性之谓,而未杂于人。无声无臭,至微而显,诚之源也。人心,则杂于人而危矣,伪之端也。                                         《重修山阴县学记》
II. 王学溯源—何为心学?
圣人之学,心学也。
尧、舜、禹之相授受曰: "人心惟危,道心惟微,惟精惟一,允执厥中.”
此心学之源也。
中也者,道心之谓也; 道心精一之谓仁,所谓中也。 孔孟之学,惟务求仁,盖精一之传也。                                                  《象山文集序》

 

我们今天来看阳明先生怎么说

我们找了四个方面的东西来讲,先讲两方面,阳明先生怎么看心学!

大家可别说家说心学,是咱们道家思想的体现,你看阳明先生死了以后,我们为阳明先生立了好多神像,阳明子还是我们道家的代表呢?我们道家的神仙

佛家说,阳明先生这就是阳明禅,你看他死的时候曾经到一个寺庙,那个寺庙有涅槃了好多年的一个老和尚,老和尚的前面就写在一张纸,50年前王守仁开门即是闭门人,他就是我们和尚转世,所以他是个阳明禅,说的也很有道理。

那儒家说我们都把他请到孔庙了,他的思想就是我们理学的一部分是我们儒家的东西,这就叫瞎子摸象,越摸越像!

摸到大腿才是象

摸到鼻子象!

摸到那个肚皮也是象!

摸到了尾巴也是像

到底哪一个对,咱们别说谁对谁错,咱们来看看阳明先生怎么说

阳明先生说,圣人之学,心学也,学以求尽其心而已。尧、舜、禹之相授受曰:"人心惟危,道心惟微,惟精惟一,允执厥中”道心者,率性之谓,而未杂于人。无声无臭,至微而显,诚之源也。人心,则杂于人而危矣,伪之端也。《重修山阴县学记》

这里先生可没说圣人之学叫

圣人之学,我想问一下,尧禹的时候有儒学吗,有道学吗,有佛学吗?

所以说圣人之学是根,我们从我们万年前的伏羲时代,一路三皇五帝一路推下来,伏羲下面的炎帝黄帝蚩尤一路推下来,到尧、舜、禹,那个时候儒释道在哪里

没有的那个时候只有老祖宗口耳相传的学问,只有祖宗之德,集义致良知,一代一代传下来的人心惟危,道心惟微,惟精惟一,允执厥中的大学问

又说圣人之学心学也,尧、舜、禹之相授受曰,人心惟危,道心惟微,惟精惟一,允执厥中此心学之源也。中也者,道心之谓也; 道心精一之谓仁,所谓中也。孔孟之学,惟务求仁,盖精一之传也。

这里更有味道,孔孟之,听听这口气,大家好好体会,阳明先生追寻上万年道统的圣人之学,从某个角度来说,心学跟儒释道都是圣人之学往下发展的几个独立的分支,互相有所取长补短,但是都有它的核心所在

二一修心学这么多年,我真正的说,从儒家佛家道家心学来说,阳明心学是最接近圣人原意的学问

为什么?

圣人之学内修外显;

圣人之内圣外王

圣人之学天地之大德曰生

圣人之学生生不息

圣人之学允执厥中!

 


天下之人心,其始亦非有异于圣人也,特其间于有我之私,隔于物欲之蔽,大者以小,通者以塞,人各有心,至有视其父子兄弟如仇雠者。 
圣人有忧之,是以推其天地万物一体之仁以教天下,使之皆有以克其私,去其蔽,以复其心体之同然。 
其教之大端,则尧舜禹之相授受,所谓: 「道心惟微,惟精惟一,允执厥中」。 
而其节目则舜之命契,所谓「夫妇有别,父子有亲,长幼有序,友人有信,君臣有义」五者罢了。 
唐虞三代之世,教者惟以此为教,而学者惟以此为学。         《拔本塞源论》
 
I. 王学溯源—人格教化,落实生活—名伦五行
夫妻有别—智—水,父子有亲—仁—木;
长幼有序—礼—火,朋友有信—信—土;君臣有义—义—金

 

阳明先生怎么看心学

天下之人心,其始亦非有异于圣人也,特其间于有我之私,隔于物欲之蔽,大者以小,通者以塞,人各有心,至有视其父子兄弟如仇雠者。 圣人有忧之,是以推其天地万物一体之仁以教天下,使之皆有以克其私,去其蔽,以复其心体之同然。 其教之大端,则尧舜禹之相授受,所谓: 「道心惟微,惟精惟一,允执厥中」。 而其节目则舜之命契,所谓「夫妇有别,父子有亲,长幼有序,友人有信,君臣有义」五者罢了。 唐虞三代之世,教者惟以此为教,而学者惟以此为学——《拔本塞源论》

请看这个地方,尧、舜、禹传下的东西,伏羲、炎帝黄帝蚩尤传下来,到了尧、舜、禹继续往下传的东西,在春秋时候被继承了什么被儒家继承了什么,被诸子百家继承了什么,又发扬了什么?到东汉的时候,传入中国,在中国化的过程里面,净土宗天台宗、禅宗,这些发展的过程里面,他继承了什么?又发扬了什么?又完善了什么?都是圣人之学的发扬光大 阳明先生的学问最接近圣人之学?为什么呢?王学溯源—人格教化,落实生活—名伦五行夫妻有别属于水的智慧,父子有亲属于木的仁德,长幼有序属于火的有理有,朋友有信属于土的信任,有土的信任,土的实,土的性特色表现的非常清晰,君臣有义是我们,金特有的义气,金,金属,刀能断,断得清楚,大意分明不清楚扭扭捏捏,好的是大意分明,反过来就是刻薄无情,所以大家说师兄心学到底是什么?

那么我就负责任跟大家说:

心学,就是心学,大家不要把心学框框到哪里去

不要给心学穿小,不要给心学穿小,因为心学从某个角度来说他借用了人类所有先进的东西只是为了更贴近时代的表达圣人内圣外王内修外显的核心特点

允执厥中这里为善,在允执厥中这里把不善的过犹不及进行一个微调,调到中的这个过程,这个就是慎独的功课之一

 

尊德性—大心看得不动心道问学—善巧格物专业技 
子曰:“君子尊德性而道问学,致广大而尽精微,极高明而道中庸。” 
〔译文〕孔子说:“君子尊崇天赋予的道德本性,又通过求教和学习,使自己的知识既进入宽广博大的境界,又深入到精微细妙之处;使自己到德行既高尚文明,又能遵循不偏不倚的中庸之道。” (《礼记·中庸》)

 

所以说我们这里用一个尊德性,大不动心,道问学,善巧格物专业,子曰:“君子尊德性而道问学,致广大而尽精微,极高明而道中庸。” 

这话,用来形容阳明先生的心怎样与时俱进,解当代问题,怎样面向未来构建一个宏大的框架,以至到了近代,我们拿着心学,发现它是整合这个世界万万法最合适的工具

 

因为它的背后是我们中华文明的祖宗之德,有万年历史

祖宗传了万年的智慧,集义致良知

哪是两三百年的所谓科学,一两千年的所谓宗教,可以跟他比拟的大智慧

今天因为我们是六讲,总纲性地讲,不展开,主要从核心理念上展开,那么我们现在回到主题展开

 

l 大心小心一念间
千言万语,千步万行,只在一心不乱!
神人兽,性心身,理心欲,天地人;
去得私欲,留得天理,便是做得大人!

大心小心一念间,我们阳明心学,大中至正

我们阳明心学,中正仁义,千言万语千步万行,只在一心不乱

我留了几个图,叫神人兽,性心身,理心欲,天地人;去得私欲,留得天理,便是做得大人!

这个阳明心学法门简单,就是你做自己的主,做自己的什么?做得自己的良知之主一切思维从生生不息这里出发,从生生不息这个地方出发,哪里有不能理解的呢?比如我们就来讲一下我们的阳明夫子的四句教。

 

l 阳明夫子四句教过来人的过来语,阳明心观,二一别裁一解!
无善无恶心之体
有善有恶意之动
知善知恶是良知
为善去恶是格物

阳明夫子四句教,读书明理的人有读书明理的讲法静坐体悟的人有静坐体悟的讲法,事上磨炼有事上磨练的法,立了个大一腔热血的人,也有个大

那么我认为,一直到了阳明先生在晚年要出征思田的时候,在天泉桥上才第一次把他明确讲破的,已经是一个最究竟的话语了,我们得一个最成熟的究竟的过来的角度来理解,所以我给题目叫过来人的过来语,阳明心观,二一别裁一解!


第二节详见下篇文章:

研道-王阳明大传-CEO微学院-语音课堂 《新·阳明心观六讲》 第二讲 20170815(第三节)




举报 | 1楼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