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建筑材料网络社区

女教授讲的《红楼梦》(六)

只看楼主 收藏 回复
  • - -
楼主
  



点击视频播放收听马瑞芳讲《红楼梦》




黛玉进府见到了自己的外祖母,也就是贾母。贾母是贾府全盛时期的硕果仅存,是贾府至高无上的权威。贾府的上上下下,唯贾母之命是听。贾母跟她心爱的外孙女说话,谁也不敢插嘴,甚至不敢咳嗽,可这个时候就有人从后院大说大笑地过来了。谁来了?王熙凤!


王熙凤的出场,这是小说的大师之笔写小女子,向来被看成是世界小说写人物出场的典型。王熙凤本人还没有正式露面之前,冷子兴演说荣国府,已经给她做了个定位:“男人万不及矣”。林黛玉记着她的母亲说过,大舅贾赦之子贾琏,娶得就是二舅母王氏的内侄女,自幼假充男孩教养的,叫王熙凤。林黛玉亲眼看到的这个王熙凤,是一个不可思议、极不简单的人物。


林黛玉见外祖母,外祖母是万般的疼爱,正说着“你不是在家里吃人参养荣丸吗?我这儿正配药呢,叫他们多配一付就行了”。(人参养荣丸,中成药名。为气血双补剂,具有温补气血功效。用于心脾不足,气血两亏,形瘦神疲,食少便溏,病后虚弱。)一语未了,只听得后院中有人笑声说,“我来迟了,不曾迎接远客。”林黛玉立即就有一段心理活动,“这些人个个皆敛声屏气(敛:收束;屏:抑止。气:呼吸。抑制语调和呼吸。形容畏惧、小心的样子。),恭肃严整如此,这来者系谁,这样放诞无礼?”曹雪芹就把戏剧名角出场的“挑帘红”(挑帘红:是一种戏曲行话,指演员从开始登台演出,就受到观众欢迎,享有盛誉。)加到王熙凤身上了。王熙凤先在台后响亮的叫板:“我来迟了”!然后她被一群媳妇、丫鬟围绕着、簇拥着,像是皇后被宫娥簇拥,像是元帅被众将环绕,来到了台前,站到了聚光灯下面。


林黛玉心目当中这个“放诞无礼"的人什么模样?什么穿戴?林黛玉看到的王熙凤,她的装饰既豪华、昂贵,又时髦。王熙凤的假发髻上,用金丝银线穿起来多种宝石。在发髻上面再插上一个凤口衔挂珠串的金钗,而且是五只凤凰,一般像这样的首饰那是皇后戴的。王熙凤的脖子上的顶圈是用赤金珠玉扭成了飞龙的形状,身上佩戴着昂贵的古玉,她穿的衣服是最顶尖的衣料,洋绉、银鼠,和特别能够显示三围的、那种时髦的剪裁,小说里面叫做“窄裉袄”。一言以蔽之,走到林黛玉跟前的这个女子,彩绣辉煌,恍若神仙妃子。


王熙凤长什么样,来了一个特写,林黛玉注意的是王熙凤的眼睛和眉毛,“一双丹凤三角眼,两弯柳叶吊梢眉”,太奇妙了!这个眼睛,这个眉毛,它只能放到王熙凤脸上,绝对不能放到《红接梦》其他任何一个女性的脸上。丹凤眼,指的是细细长长,虽然是单眼皮,但是曲线柔和的、美丽的眼睛;柳叶眉,指的是眉毛像柳叶一样细而长的柔美的形状。但是王熙凤的眼睛和眉毛,另外加了形容词,她的丹凤眼是“三角”,她的柳叶眉是“吊梢”。这就和通常的丹凤眼、柳叶眉完全不一样了,这就有了狠相、奸相、悍毒相、霸王相。

为什么说有霸王相呢?因为王熙凤这只凤,她是盘旋在荣国府上空的一只霸王凤。王熙凤是美的,但是因为“三角眼”和“吊梢眉”的出现,就使得她跟一般的贵族少妇应该有的那种娴静、温婉彻底绝缘了。王熙凤这双炯炯有神的三角眼,以后会在她要做一切奸诈、激变的事情的时候瞪起来;这两弯吊梢眉将要在她发狠、发怒、发飙的时候立起来。这样的眼睛和这样的眉毛,就给王熙凤带来了一个粉面含威春不露的特点。


听众朋友们听到这里,可能还想象不到,王熙凤还有一个大家没怎么注意的外貌特征。这个特征不是娘胎带来的,是后天形成的。王熙凤总是要在她的太阳穴贴着西洋进口的、治头疼的药膏“依弗哪”,人为什么要头疼?用中医的观点看,是用脑过度、少阴不足。王熙凤为什么头疼?那就是因为“机关算尽太聪明”了,整天琢磨着,怎么样赚钱,甚至怎么样害人。


王熙凤太阳穴贴着膏药,林黛玉看到没有?当然看到了,但是曹雪芹不写。但是他后来写了。他在别人的故事当中给她把这个外貌特征带出来了。怡红院的晴雯感冒之后,太阳穴疼。贾宝玉就派麝月去找凤姐,说是“我要姐姐那里常有那西洋贴头疼的膏子药,叫做‘依弗哪’”。拿来给晴雯贴上,麝月就感慨:说晴雯病的像蓬头鬼一样,如今贴了这个倒俏皮了。二奶奶贴惯了,倒不大显。唉,曹雪芹对一个小说人物的外貌的描写,那是太巧妙了。


按照人之常情,贾母已经向林黛玉进介绍了,这是你的大舅母,这是你的二舅母,这是你先珠大哥的珠大嫂子,就应该郑重的这样介绍。王熙凤来了,怎么介绍?她不像介绍邢夫人、王夫人那样介绍,她居然说了这样一番话:“你不认得她。她是我们这里有名的一个泼皮破落户儿,南省俗谓作‘辣子’,你只叫她‘凤辣子’就是了。”这叫什么话呀?林黛玉,刚刚进府的一个小女孩,听到这番话,她不就是满头雾水了?但是初进贾府的林黛玉是个乖乖女,连忙起身接见,旁边的那些探春、姐妹们,赶紧告诉她这是“琏嫂子”。林黛玉这就开口叫“嫂子”。


这段贾母的介绍,太绝了!听众朋友们想一想,假如贾母一本正经地告诉林黛玉,这是你琏二嫂子,那黛玉就会认为,这琏二嫂子确实是犯上作乱、放诞无礼,你老婆婆在这接待贵客,你一个孙媳妇,在外边在这儿大呼小叫,成何体统?但是贾母这样一介绍,就说明来人放诞无礼就是这个老太太娇的、惯的,更妙的是,贾母三言两语就点出了王熙凤性格最重要的两个特点:泼和辣。

咱们现代人特别喜欢说人生有“隔代亲”的现象,你可能不是非常疼你的儿子,但是到你有了孙子,你就当眼珠子一样来看待了。因为你年轻的时候,你忙着去闯一番事业了,你没有时间和孩子更多的交流。但是你老了,甚至你退休了,你有了孙子,那你就千方百计去呵护你的孙子。我发现,贾府的隔代亲,表现在贾母对待贾宝玉、林黛玉,也表现在贾母对王熙凤。


而王熙凤对贾母,可以算是隔代继承。贾母这个老太太,聪明能干、善于理家、目光敏锐、洞察人情,而且她热爱生活、诙谐风趣。她的这些优点,一条也没有给她那两个儿媳妇。我形容她那两个儿媳妇叫做“死羊眼”。这两个死羊眼的儿媳妇,都没继承下来,但她的孙媳妇王熙凤,照单全收、发扬光大。这就是每当贾府的一老一小——贾母和王熙凤凑到一块的时候,总能够擦除智慧火花的缘故。她是一样的人,贾母是一个老了的王熙凤。


王熙凤没有来之前,林黛玉发现贾母周围的人,个个是收敛着,谁也不说话。王熙凤一到,满屋子只听到王熙凤一个人说话。小说里面写“黛玉忙陪笑见礼,以‘嫂’呼之。这熙凤携着黛玉的手,上下细细打量了一回,便仍送至贾母身边坐下,因笑道:‘天下真有这样标致人物,我今儿才算见了!况这通身的气派,竟不像老祖宗的外孙女儿,竟是个嫡亲的孙女,怨不得老祖宗天天口头、心头一时不忘。只可怜我这妹妹这样命苦,怎么姑妈就去世了’。说着,便用帕试泪。”太生动了!太精彩了!什么叫说的比唱的还好听?王熙凤就是。


王熙凤说话经常是以一当十、一石三鸟啊!她要夸黛玉标致,她并不是开口就夸,而是“细细打量”之后再夸,这就表示她不是客气,她是真正观察之后、真心在夸。而且黛玉的标致,是她从来没有见过的,“今儿才算见着了”。但是仅仅的夸林黛玉标致,能算王熙凤的本事?得把小表妹和老祖宗巧妙地联系起来,那才叫本事。接着,王熙凤说,黛玉“通身的气派”,像老祖宗的“嫡亲孙女”,这是夸谁呀?当然是夸林黛玉,主要却是夸贾母,还顺带恭维了两个小姑子。林黛玉长得标致,模样有几分像贾母,可能本来就是事实,但是也可能贾母老了、胖了,她和林黛玉相似已经不大容易看出来了。但是人家凤姐儿说的是什么?“通身的气派”,是林黛玉的高贵的气质,像贾母,这就是更高层次了。王熙凤是一种感叹的语气说出来的,更加动人了。而林黛玉竟然是个“嫡亲的孙女”,这又叫贾母跟前的嫡亲孙女特别高兴了。因为旧时代小姑子是所谓“站着的婆婆”,嫂子你再得宠、再飞扬跋扈,对小姑子你不能不格外的谨慎。王熙凤多么聪明,夸奖远来的小姑子,同时顺带地恭维了朝夕相处的小姑子。


贾母听了当然很高兴啊!但她马上就制止,“我才好了,你又来招我。”她制止王熙凤的表演,王熙凤的感叹,林黛玉的命苦,掏出手帕来擦眼泪。王熙凤的表现,她跟老太太配合得天衣无缝。老太太这个人特别不简单。这个老太太特别善于心理调节,特别善于控制情绪,特别善于尽快把不痛快的事,抛到九霄云外。她把自己的外孙女搂在怀里嚎啕大哭,她现在就想叫她的开心果王熙凤赶快帮她,把她心头的那些感伤的阴霾给驱散,所以你不要来招我了,我刚刚不哭了,你又来提。

王熙凤听了马上转悲为喜,哎,“正是呢!我一见了妹妹,一心都在她身上了,又是喜欢,又是伤心,意忘记了老祖宗。该打,该打!”王熙凤真是应该给好莱坞的大明星上上课呀!这个人是说悲就悲、说喜就喜;要悲就悲、要喜就喜。好莱坞的大明星,伊丽莎白·泰勒的表演,也不过如此吧!从悲到喜、见风转舵,转的飞快、转的巧妙。王熙凤真的是一心都在林妹妹身上,忘了老祖宗吗?骗鬼吧!王熙凤恰好是因为一心在老祖宗身上,她也深知老祖宗现在一心只在她亲爱的外甥女身上。老祖宗关心什么,我立即关心什么,这就是这个孙媳妇王熙凤稳坐荣国府管家之位的诀窍。


老祖宗现在最牵挂什么?牵挂我刚到的这个外孙女呀!王熙凤就接着按照这条路子再往下表演,连着就问了林黛玉好几个问题 “妹妹几岁了?可也读过书?现吃什么药?在这里不要想家,要什么吃的、什么玩的,只管告诉我;丫头老婆不好了,也只管告诉我。”表演的多么好啊!表演一个好表嫂关心刚来的小表妹,又表演大管家管家的能耐。贾母、邢夫人、王夫人都坐在这里,王熙凤这样的大包大揽,是什么意思啊?就是我是管家大奶奶,我说了算。王熙凤问黛玉“妹妹几岁了”,她得回答呀!或者说我七岁了,或者说我十一岁了;“可也读过书”,她也得回答呀;“现吃什么药?”“人参养荣丸”她都得回答。曹雪芹为什么不叫她回答?因为曹雪芹要突出王熙凤。小说可以这么写,电视你就不能这样背书了。当然这又是题外的话了。


接着,王熙凤就一一落实对林黛玉的安排。她就问婆子们:“林姑娘的行李东西可搬进来了?带了几个人来?”告诉荣国府的下人,“赶快打扫两间下房,叫他们去休息”,太周到了!


听众朋友们听到这里,可能就觉得很奇怪呀。王熙凤非常周密、细致地安排林黛玉带来的人住到哪里,她为什么就不提林黛玉住在哪里?林黛玉怎么安排?因为王熙凤是贾母肚子里的蛔虫,王熙凤知道这件事必须得贾母亲自安排,贾母亲自发话。这个人那真是比猴都精。


林黛玉又看到她的二舅母跟刚刚出来的这位表嫂说话了,王夫人问凤姐儿“月钱放完了不曾?”王熙凤说“月钱放完了。刚才我带着人到后楼上找缎子,找了这半天也没看到昨儿太太说的那样的,大概是记错了?”王夫人说:“有什么要紧的。”又说“应该随手拿出两个来给你这个妹妹裁衣服,晚上想着去拿罢。”王熙凤说“这我倒先料着了,知道妹妹这两天就到,我已预备下了。”王夫人一笑,点头不说了。


这里面藏了很多的玄机,首先是月钱。什么叫“月钱”?月钱就是大家族里面,家族的成员根据身份领的零花钱。像贾母每个月是二十两银子,丫鬟们也要按照等级,大丫鬟一两,小丫鬟一吊钱,更小的丫鬟五百钱,每个月按时发放。王夫人为什么要问“月钱放完了不曾”呢?因为王熙凤经常把月钱从前边的账房领来之后放在自己的手里面,先不发,先扣他一星期再说。干吗呢?放高利贷。只是用这个钱,她一年就赚了上千两的银子。王夫人问“月钱放完了不曾”,这也是向贾母表演我很关心这个刚来的外甥女。如果月钱还没有放完,赶快把她的月钱给放进去。

当然我们细看《红楼梦》,我们就发现林黛玉她确实是按照贾府小姐的规格给她发月钱。但是林黛玉还经常享受贾府小姐不享受的待遇,那就是她的外祖母会派人单独给她送钱。有一次送钱就叫怡红院的小丫头碰到了,林黛玉抓了两把就送给那个小丫头。


王夫人还没说,王熙凤就把给林黛玉裁衣服的缎子拿出来了?我就总怀疑,她真的拿出来了,还是王夫人提起她灵机一动就宣布已经准备好了,接着我再去准备也晚不了。王夫人听了以后一笑,她是很满意地笑呢,还是王夫人知道自己的内侄女在那花马吊嘴?(花马吊嘴:花言巧语地耍嘴皮子。)这都是可能的。


林黛玉是个什么人?绛珠仙子下凡,灵河岸边一棵小草变的,灵敏、灵秀、灵透,是个水晶心肝玻璃人。她当然立即就看出王熙凤是个什么样的人了。王熙凤是个非常能干的人,但是更重要的是,她非常善于显示自己能干,这个人最善于把好钢用到刀刃上。后来林黛玉就对王熙凤作了一个精彩的概括:“打花呼哨讨好老太太”。“打花呼哨”,这四个字只有语言天才才能够想的出来,这太准确、太精彩了!


林黛玉的智商肯定比王熙凤还要高,但是我们通常说的情商,肯定比王熙凤低很多。林黛玉完全能够看懂、看透王熙凤的为人,但是你叫她学习王熙凤,你还不如杀了她。因为这两个人的人生理想和目标是不一样的:林黛玉信奉的是理想主义、唯美主义;王熙凤信奉的是实用主义、功利主义,金钱至上、权势至上。


我们读《红楼梦》,我们还会发现一个特别有趣的现象,就是这两个完全不同的人物,林黛玉和王熙凤的关系最好。王熙凤对丈夫的表妹林黛玉的友好程度,远远超过自己的亲表妹薛宝钗。这也是红楼人生当中,特别值得琢磨的现象。我们会在后面一一地跟大家讲。


林黛玉见过了王熙凤。王熙凤在《红楼梦》里面是个什么样的人物呢?我认为《红楼梦》有两个核心人物,这两个核心人物分别掌握着《红楼梦》的两条线索。一个核心人物贾宝玉,维系着“宝黛爱情”;一个核心人物王熙凤,她身上就联系着贾府盛衰。这两条线索是互相交错着往前发展的。


林黛玉见了王熙凤之后,根据贾母的安排,她得去见她两个舅舅。贾母就说:“两个老妈妈,带着黛玉去见舅舅吧!”贾赦的妻子邢夫人赶快起来说“我带了过去吧,这也很便(biàn)宜。”贾母就说“哎,对,你去吧,你不要再过来了。”这个“不要再过来了”,是老婆婆吩咐儿媳妇,呆会我吃饭你不用过来伺候了。


邢夫人就答应了。就带了林黛玉和自己的弟媳妇王夫人告辞。带着林黛玉坐上车,放下车帘,出了西角门,往东过了荣国府的正门,进入一个黑油大门,到仪门(仪门,即礼仪之门旧时官衙,府第的大门之内的门,也指官署的旁门“衙门”或“官邸”辕门内具有“威仪”点缀的正门,成为仪门。)前面停下来。小厮们退出,丫鬟们打起车帘,邢夫人搀着林黛玉的手,进入院中。

请听众朋友们注意,邢夫人带着林黛玉去见她的大舅舅,她始终是携着林黛玉的手、搀着林黛玉的手、挽着林黛玉的手。邢夫人是个什么样的人?邢夫人是贾赦的续娶的妻子,他不是贾琏的母亲。贾琏的母亲死了之后,邢夫人才续弦了。所以邢夫人她没有和林黛玉的母亲贾敏有过交往,她也就没有姑嫂矛盾。邢夫人作为舅母,她对林黛玉这个孤女,就有一定的亲情。这和王夫人是不一样的。


进了贾赦的院子,林黛玉就推测,这个房子是荣国府的花园隔断过来的。进了三层仪门,果然发现要小巧、要别致,不像刚才那样的轩峻壮丽,它不像荣禧堂了,院里面的山石树木都有。这里面就有个伏笔了,将来这个地方要改成大观园了。


进入正室,早有许多盛妆丽服之姬妾丫鬟迎着。写得多么深刻,多么有意思!贾赦是荣国公的继承者,他是一等将军,相当于民国时候的五星上将,相当于现在的集团军司令。但是林黛玉看到进如他的正室是很多盛妆丽服之姬妾丫鬟,一帮女人,年轻漂亮,穿得华贵时髦,这是暗点这个贾赦是个老色鬼。而贾赦他不见林黛玉,去请他的时候,请他的人回来回话说了:“老爷说了:‘连日身上不好,见了姑娘彼此倒伤心,暂且不忍相见。劝姑娘不要伤心想家,跟着老太太和舅母,即同家里一样。姊妹们虽拙,大家一处伴着,亦可以解些烦闷。或有委屈之处,只管说得,不要外道才是。’”按照他的身份,他讲的这番话,是很得体的。但是邢夫人无意之中却给林黛玉挖了一个陷阱。


林黛玉听到舅舅的吩咐,站起身来一一听了,很恭敬,很懂事。接着就是她那个舅妈不懂事了,她舅妈邢夫人苦留林黛玉吃饭。林黛玉笑着回答“舅母爱惜赐饭,原不应辞,只是还要过去拜见二舅舅,恐迟去不恭。”我看到这个地方我就总是想笑,邢夫人很真诚的留着林黛玉吃饭,好心啊!但是它就活化出一个顾前不顾后、心里没数的 人。难道她不知道,林黛玉还得去看贾政?难道她不知道林黛玉初来乍到,应该跟外祖母一起吃第一顿饭?可是她就是在那一个劲的挽留,而林黛玉笑着推辞,推辞的是多么的有礼、有分寸。这是大舅妈!

再看二舅妈王夫人。我认为王夫人可能就是故意的给林黛玉挖了个陷阱。林黛玉到了王夫人的正房,看到正面炕桌堆着一些书籍茶具,靠东边有一个椅垫,王夫人坐在西边。一见林黛玉来了,就往东边让。这个似乎是很寻常的让座,你仔细琢磨一下,非常不寻常。


听众朋友们想一想,炕桌上堆着书籍,上座空着,当然就是贾政的座位。王夫人为什么要叫林黛玉坐到舅舅的位儿上呢?她是特别友好,还是想试探一下林黛玉到底懂不懂事?还是内心深处跟当年自己不得不仰视的小姑子贾敏较劲?“我就看看你女儿懂事不懂事”。而林黛玉对王夫人起居室的观察细致极了,一边细看,一边细想,她就判断出王夫人叫自己坐的是个上座,她坚决不坐。她坐到给孩子准备的椅子上,王夫人再三叫她上炕,她就挨着王夫人坐了。挨着舅妈坐,既不越轨又亲切。林黛玉绝不越雷池半步,我想如果王夫人有意的考察林黛玉,这个时候她也不得不服气了。


看到王夫人跟林黛玉打交道,我经常会想起西方名著《简爱》里面那个舅妈,那个把外甥女当成敌人的舅妈,。但是《红楼梦》里面王夫人做的更高明。在王夫人的内心里面,我认为有两个“情结”,一个是她对当年受到婆婆宠爱的小姑子有一种本能的反感;另一方面,她对林黛玉和贾宝玉的交往有一种本能的反抗。这是非常有趣又非常细致的人情世故,林黛玉一进府,就接触到了,这个孩子受到多大的精神压力呀!


林黛玉进贾府的第一顿晚餐


黛玉进府之后,观察了贾母 、王熙凤,两个舅妈,接着她迎来了进入贾府的第一顿饭。它可不是简单的吃饭,它是林黛玉人生的重要课程。曹雪芹只用了两百个字就写这顿饭。但是这两百字写的这顿饭,蕴藏着深厚的文化底蕴,和封建贵族家庭的章法。


贾母的晚饭是怎么开始的?当林黛玉和王夫人在房间说话的时候,有丫鬟来报告,老太太那里传晚饭了。王夫人忙携林黛玉赶过去。请朋友们注意这个“忙”,王夫人这个人是个念佛的人,她经常是慢慢腾腾的,这会儿急急忙忙,为什么?她不敢怠慢,她只要慢了,就失职、失礼了。在贵族家庭,儿媳妇要伺候婆婆吃饭。不管你本身是多高的诰命夫人,你婆婆吃饭你得伺候,这是金科玉律。刚才贾母已经告诉邢夫人你不要回来了,那伺候贾母吃饭的就是王夫人了。


王夫人和林黛玉进入贾母的后门,已经很多人在等着了。等什么?就是等着王夫人伺候贾母吃饭。婆婆吃饭,你必须伺候。所以伺候贾母的人看到王夫人来,才安设桌椅。“然后就是李纨捧饭,王熙凤安箸,王夫人进羹。”然后就是李纨把饭捧过来,王熙凤把筷子放好,王夫人把汤端过来。很奇怪呀,有那么多的丫鬟,为什么要三个贵夫人干这些粗活?这也是规矩,孙子媳妇、儿媳妇要亲手伺候老祖宗。

饭摆好了,筷子摆好了,汤摆好了,吃饭的人怎么入座?贾母已经正面榻上独坐,两边四个空椅子。王熙凤拉着林黛玉坐左边第一张椅子,那就是儿孙辈的首位了。林黛玉很清楚,除了贾母的座位之外,这是首位了。有王夫人在,还有两个嫂子在,我怎么能坐呀?她就十分推让。贾母就跟她解释,你舅妈和你嫂子不在这吃饭,你是客人, 应该这样坐。林黛玉这才谢谢,坐下。


林黛玉坐下了,和她同辈的贾府的三位小姐是不是马上也可以坐下了?不行。得贾母叫王夫人坐下之后,这三个姐妹才能入座。迎春右边第一,探春左边第二,惜春右边第二。王夫人是探春的嫡母,也就是探春是侍妾赵姨娘生的,而王夫人是正妻,是嫡母。王夫人又是迎春和惜春的婶娘,得她这个长辈坐下,那三个才能坐。这叫什么呢?这叫长幼有序。


林黛玉先于王夫人坐下是不是又无礼了?不是无礼,因为是贾母下命令叫林黛玉先坐的。在贾府,贾母的话就是法令。这样一来,林黛玉和三姐妹陪着贾母吃饭的时候,就是王夫人坐在一边不吃,陪着,也监视服侍贾母的人是不是很周到。李纨和王熙凤两个人站在饭桌旁布让。“布让”就是不断的给贾母和小姐们夹菜,“你吃这个吧”,“你吃那个吧”。旁边的丫鬟执着拂尘、漱盂、巾帕,外面伺候的媳妇丫鬟虽多,连一声咳嗽不闻。什么叫诗书礼乐之家的礼数?什么叫宗法社会宝塔尖的气派?贾母这一顿饭,写活了。


吃过饭,小丫鬟用茶盘捧上茶来。林黛玉还以为是喝的茶,她心里面就琢磨,在我们家里面,父母教给是要惜福养身,饭后片时再喝茶。现在和我们家不一样啊!只好把这个茶接过来。她一接过来又有人捧过痰盂过来了,林黛玉这才发现,这不是叫她喝茶,而是用茶水漱口。她就拿着个茶水漱了口,又洗了手,旁边的人才端上叫她喝的茶。


这个时候贾母就说了,叫王夫人,你们走吧,我们自在说话。王夫人赶快站起来,领着李纨和王熙凤去了。我估计她回到她的房间,依样画一个葫芦,叫李纨和王熙凤服侍她吃饭去了。


林黛玉进府,上了人生重要的一课,就教给她认识外婆家里面都是些什么人,外婆家人和人之间的关系是怎么回事,还教给她在贾府这样的钟鸣鼎食之家,怎么样吃饭、怎么样喝茶,写的是太好了!


我现在回忆起来“黛玉进府”这段情节,还对我的人生起过作用。我小的时候,很贪玩,特别喜欢看闲书。我上小学的时候,整天蹲在县图书馆看小说、看小人书,什么三国、水浒、西游记等等,看了一个溜够,还有当时特别流行的苏联电影那些小人书。


考初中的时候,我们现在叫青州市,那个时候叫宜都县。宜都一中那是十个小学生才能考进一个去,我就落榜了。当时这一个十二岁的小孩来说,落榜了更好,在家里玩。我就在街上疯跑,突然我母亲派人来叫我,说现在济南二次招生,你到济南你去考学去?我就说我不去那么远,离开娘我不愿意。我母亲就说,你现在十二岁了,林黛玉七岁就离开扬州到京城去了,你为什么不能去济南?我就很不情愿的坐上绿皮火车,到济南考上了中学,开始我的中学以后的求学生涯。


这是一段题外的话,当我现在给大家讲“黛玉进府”的时候,我相信当年总是给我讲《红楼梦》的我的老母亲,也在天堂里听着呢!我们今天先讲到这里,谢谢大家!





举报 | 1楼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