践行济铁精神 传递文化力量
No.249
今年75岁的曹立沛,是济南电务段一名退休职工,1958 年入路,1963年开始维修济南铁路局各单位行车公用手表、怀表,不久当上检修表类工作的业务小组长,负责维修保养济南老火车站大钟工作。
“一天24 小时1440 分钟,误差一分钟就定为‘事故’进行分析!”曹立沛到现在依稀记得检修大钟的这条维护保养的标准要求。
曹立沛修表
那个年代,手表、怀表都比较紧缺。在济南站,大多数旅客看着大钟掌握乘车时间。保证大钟时间精确,是旅客安全乘车所需。但这件事做起来并不那么容易。
为了精确核对时间,曹立沛托人自费购买了一台收音机。早上等着收音机7点整点报时,精确核对时间后,一脚便迈出家门,直奔济南站。
曹立沛在老站前留影
到济南站的时间大概是7点20分左右,当他发现大钟的时间快了30秒左右,就爬上钟楼,将正在摆动的镶着金属猫头鹰的木质大摆停下来,等大钟时间和怀表时间一致时,再迅速启动;如果发现大钟时间慢了30秒左右,他就用手拿着摆, “咔哒咔哒”快速运动几下,这叫“赶时间”……
胶济铁路博物馆模拟复原的钟楼
天气好可以这样,曹立沛就是每天比别人提前40多分钟上班罢了。可是天气不好,就很麻烦。多年来,曹立沛归纳了大钟发生误差的时间段和特殊状况:春夏和秋冬季节交替时,以及大风、大雨、大雪天气,大钟产生误差较大。这些时候,曹立沛丝毫不敢怠慢。
曹立沛拆除大钟前在钟楼内留影
1977年,曹立沛光荣地加入了中国。1982 年,被评为“全民文明礼貌月”活动先进个人。近30年核对大钟时间,从未发生过一次差错。
“每周六9时30分准时上弦,时间早了晚了都不行!”没有接触过这项工作的人还真不知道其中的奥妙。
钟楼分为9层,第一层是售票厅,相当于“底座”;第九层是表盘部分;主体部分主要分布在第二至第八层,特别是第八层,大钟的机芯就安装在这里。
老站大钟残件,现藏胶济铁路博物馆
大钟有两个各10公斤重的铁砣,每天24小时正好下降一层楼,也就是钟表经过一个星期7天的运行,铁砣走过了八、七、六、五、四、三、二这七层楼的行程,每周六9点30分正好下降到设定的最低位置。上弦时,他们先把两个铁砣从第二层搬到第八层楼的平台上,然后取出一个摇柄,插到机器里给大钟上弦处,将砣托板用“辘辘”式的摇柄摇上来,把铁砣放在砣托板上,上弦工作完成。
曹立沛爱护大钟就像爱护自己的孩子,每次上完弦都要精心保养一次。
曹立沛在大钟表盘处探头留影,请看下面的特写
大钟运转时间久了,机械部件都有磨损、疲劳以及故障、破损等现象。为确保大钟正常运转,单位要求定期进行大修,第一时间排除故障。
大钟表盘上没有保护层,极易造成锈蚀。大钟的时针长64 厘米,分针长80厘米。每次维修保养,曹立沛先将表针用细砂纸轻轻进行除锈,然后再进行刷漆处理。
老站大钟残件,现藏胶济铁路博物馆
1970 年前后,猫头鹰钟摆刷的漆一直用的是金粉,金灿灿,非常漂亮。由于当时物资比较紧缺,金粉价格又十分昂贵,后来经过有关部门研究,就改用了黑色反光漆处理。
在曹立沛检修期间,大钟分别在1964年、1968年和1972年大修了3次。平常的小件修理,曹立沛都是“当天的工作当天完成”。1992年7月的一天,当接到济南火车站改造拆除大钟的任务时,50多岁的曹立沛流下了恋恋不舍的泪水……
曹立沛手拿与老钟的合影照片,感慨万千
曹立沛与老钟残件合影留念
原载1月6日《济南铁道报》,有删节
你可能想看:
文化济铁
魅力济铁
文化因创新而发展
文化因职工而精彩
关注“文化济铁”
一个有文化的公众号
期待您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