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建筑材料网络社区

同步读书|《活法叁》第六章 觉悟

只看楼主 收藏 回复
  • - -
楼主
  


《活法叁:寻找你自己的人生王道》

第六章 觉悟

不惜命、不图名、亦不为官位、钱财之人

翁遗训

【遗训第三十则】

不惜命、不图名、亦不为官位、钱财之人,困于对也。然无困于对者共患难,国家大业不得成也。此般人物,凡俗之眼岂能看破。《孟子》所云“居天下之广居,立天下之正位,行天下之大道。得志与民由之,不得志独行其道。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者,今人仰否?答曰:“然也。非立于道之人,其心性不现也。”

【释义】

    不惜生命,不图名誉,也不为官位与钱财之人,是很难对付的。然而,若非与此种难以对付的大人物共同分担忧患,则难成国家大业。一般人看来,这类人物实在深不可测。《孟子》有言:“居天下之广居,立天下之正位,行天下之大道;得志与民由之,不得志独行其道;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注释:居住在天下最大的居所里,站立于天下最正的位置中,行走在天下最广的大道上,若实现志向得到赏识,则与民众一同行其道,若未能实现志向未得任用,则独行其道。不为富贵所诱惑,不为贫贱所动摇,不为武力所屈服。)若问如今这仍是万人敬仰的人物(大丈夫)吗?答道:正是如此。非行正道之人难以呈现此种精神。



不惜命、不图名、亦不为官位、钱财之人,困于对也”读罢此句,深有感触,这正是西乡的本色之所在。西乡本为大公无私之人,全然将自身置之度外。大公无私,亦即不惜命、不图名、也不为官位、钱财—换言之,舍弃了私欲的人。

人一旦有了私欲,只一句“给你钱财”或“给你官位”,便可轻易收买。无私欲,则不为得失所动,因而极难对付。那么什么能打动不为私欲所动的人呢?惟有诚、仁、义。西乡说道,若不是这样的人,则不能共患难以完成国家大业。

我年轻的时候,非常喜欢“不惜命、不图名、亦不为官位、钱财之人”一句。虽然深知自己尚难达到如此境界,然而常在口中吟诵,作为对自己的鞭策与鼓励。

同时,我还期盼着与自己一同致力于新事业的人,那些应该真正值得信赖的同道中人,也能出现如此高尚的人物,然而,实际上,实在很难邂逅这样的人物。

那是京瓷初创不久,一位中年人转入我们公司。京瓷当时还处在小企业阶段,我便经常对他讲述今后的理想:“虽然现在辛苦你做这些肮脏单调的工作,但我胸怀理想,我想把精密陶瓷做成日本产业界不可或缺的材料,为此需要出色的加工技术。这就是请你前来的目的。”

此人也万分感慨,说道:“这非常了不起,我们同心协力干吧!”而一起聚会喝酒时,他也总将下面的话挂在嘴边:“为了社长我命不足惜。哪怕让我去死,都可以随时遵从。”较我年长五岁的长者说出这样决绝的话,我想他定是一位可靠的、可以指望的人物。不料,此人不知何故,就那么轻易地离职而去了。

看来不过口是心非而已,并非真心。我这么想时,转而再读遗训的这一节,“凡俗之眼岂能看破”,我为自己的凡夫肉眼而汗颜。

遗训第一则中西乡曾一针见血地指出:“

立庙堂为大政,乃行天道,不可些许挟私。”

舍弃私心,远离私欲,即大公无私,对执国政者、及其他位于人上的领导者而言,乃是绝对条件,西乡已一语道破。但我认为这遗训第三十条又给予了最终的、最具体的解释。

,生命、名誉、财产,什么都肯舍弃的“难对付的人”、?,结果丧失财产、?

人口减少、社会老龄化及随之而来的退休金、医疗保险制度的危机,青少年学习能力低下、。当前局面,不是权宜之计即可敷衍了事,亟需高瞻远瞩的根本性的施政方针。这时,若无西乡般富有无私精神的领导者挺身而出,那下面这个时代,日本将无法继续生存下去。

 

掠夺创造财富的国民,实乃本末倒置

日本财政如今破绽百出,濒临崩溃之危机。包括地方政府在内的“国家借债”已超过1000兆日元,并且仍在不断增加。可以说,如果延续这种状况,便无未来可言。若不认真着手改革,不久的将来,这个国家终将无可救药。

西乡的下面这则遗训,值得致力于重建财政的各位细读并回味。

翁遗训

【遗训第十四则】

会计出纳为制度之所倚,百般事业皆由此生,成经纶中枢要,不可不慎也。大体言之,量入为出,别无他法。一岁之入定百限,统理会计者以身守制,不可超限。否则制于时势,先出缓限以量入者,无他,榨民之膏血也。纵事业一时进步,国力疲弊无可救矣。
【释义】

国家的会计出纳(金钱的收支)工作是全部制度的根本,各项事业均由此而成立,也是治国之要,必须慎之又慎。会计出纳的大致方法为量入为出,将一年的收入定为所有事业之限度,除此之外别无他法。管理会计者应全力以赴遵循守护此规定,不得超过核定的预算。否则,任随时代之势,限度置后,支出优先,以此来衡量收入,最后必定只能对国民课以重税。如真如此,那么即便事业看似暂时取得进展,今后国力必将渐衰,最终回天乏术。

西乡道,会计者,量入为出,别无他法。此理本不言而喻,如今却无人认同,而这恰成为当下日本国家财政问题的元凶。现在必须依西乡之言而行,大声疾呼重整国家会计,还其作为国家管理中枢的应有之态。

时下的国家会计,与各民间企业的会计迥异。国家的财政为单年度决算,即不认可滚存金,所有入账必须全部支出。这是一种非常荒唐的会计制度。

近些年,国家财政开始制作借贷对照表,但究竟所得几何、所有几何,仍为一笔糊涂账。并且,对于国家的财政状况,财务省不向国民公示、不让国民知道所有的数据。与此相反,民间企业,哪怕营业额几十万亿日元的大企业,却事无巨细每笔经费皆须公之于众。

:“国家管理涉及社会福利与国防事务等重大事业,与企业经营同日而语岂非怪哉?”然而,且慢。社会福利也好,国防事务也罢,倘若支出与收入不符,那必遭挫败。事实上退休金制度不就已经濒临崩溃了吗?

国家一再增税的政策已成众矢之的。日本急速步入少子高龄化,随之维持社会保障的费用大幅增加,何以应对?而明治时代的西乡对税制又有何高见呢?

翁遗训

【遗训第十三则】

薄租税以裕民,即养国力也。故纵国事繁杂苦财用之不足,确守租税定制,损上而不虐下也。试观古今之事,道不明之世,苦财用不足之时,必用曲知小慧之俗吏,巧聚敛,以解一时之欠乏,俨然擅理财之良臣,以手段苛酷虐民,人民不堪其苦,欲避聚敛,自趋谲诈狡猾。上下互欺,官民敌仇,终至分崩离析乎。

【释义】

减少税赋以富裕国民,这才是培养国力。所以,即便国家事务繁多,苦于财政不足,也应严守税收制度的规定,上级阶层承受损失而不可虐待下层民众。试观古往今来的历史。在道理未被明确贯彻的社会中,国家为财政所苦时,必会利用行为偏执、会耍小聪明的下层官吏,以恶劣狠毒之手段征收赋税,以填补一时的财政不足,而且还夸奖他们是擅长财政的好官。这类小官玩弄手腕,残酷虐待国民,人们不堪重负试图逃避这些不当之税,自然开始挖空心思编造谎言,人性也随之变得狡诈阴险,上层下层互相欺骗,官吏与国民水火不容,最终将导致国家分崩离析乎。

国家于财政穷困之时,不免要加重税收以扭转财政。这不论哪个国家、哪个时代都是一贯做法。西乡道:“确守租税之定制。”税金不可上下变动无常。计算维持国家与地方政府活动的必要经费,从而定下税制,不能仅仅因为财政紧张而随意更改。

然而,往往一旦钱不够用,那些自作聪明的小官们便纷纷登场,随意改动税制,巧立名目,企图强行征税。如此光景下,国民自然不愿再规规矩矩地交纳税金,而开始欺瞒避税,国民与政府间愈发互不信任,事态严重不可收拾。

实际上,只要经营企业,便常有税务署的官员前来调查。为多收取一分税款,税务官员总在强词夺理。税务师以及注册会计师们常建议道:“税务官员来税务调查,千万别让他们空着手回去,一定得有所表示。

恐怕很多人都有过这一经验。名为税务调查,但若没查出问题,分文未得,身为官员自觉有失颜面,于是为收取税款而吹毛求疵,鸡蛋里挑骨头。所以,需要花些心思琢磨如何让这些税务官员得些功劳。

地方税务署里,有部分税务官员无资格证书,他们的领导是一些三十岁刚出头的具有资格证书的人员。,之后来到地方就任税务署长。他们派遣与自己父亲同辈的五十多岁的税务官员前往企业收取税款。

换言之,掌握着日本征税实权的税务署长并不知晓大众生活的疾苦与辛酸,以及他们如何为了微薄之利而尽心竭力。

诚然,日本国家财政的现状确实问题重重。因而认为增税是必然趋势,那么能多收的企业就要多收,税务官抱着这么浅薄的想法。有的企业钻研创新,花尽心血和汗水,好不容易产生了利润。有人就提出,要从这种企业身上多征税、多搜刮。然而,这种做法无异于杀鸡取卵,以后鸡也没了,蛋也没了。

究竟何为国家财富?今日的日本政府背负巨额借债,而国有土地、国有林地皆属有限之产。不知各官厅的办公建筑价值几何,总而言之,政府所持财富实在微不足道。

原本,国家财富指我们国民所拥有的财富。增加国民的财富,从中以税收的形式征收上缴的那部分才用来充裕国库。而苛待国民,榨取其财富,从而维持国家运行,实乃自我吞噬。

若岁入不足,增税的议论便嚣声四起。然而,正如西乡一语道破:“薄租税以裕民,即养国力也。”努力让国民富裕,国家才会真正富裕,这才是确立税制之基础。

西乡认为,甚至国防也应纳入会计之范畴,绝不可虚张声势。

翁遗训

【遗训第十五则】

常备兵数,亦由会计所限,决不可张虚势。鼓士气练精兵,纵兵数寡,折冲御侮皆足也。

【释义】

常备兵数,即国防军事实力,也应在国家会计的限定中行事,绝不可扩张军备、虚张声势。倘若振奋鼓舞士气,训练优秀军队,那么即使兵员数量少,与外国交涉或抵御外辱时,也足以应对。

西乡说出此言时,俄罗斯正在南下,觊觎朝鲜半岛乃至日本。而美、英等欧美列强也都携军舰前来,以武力胁迫日本通商。这种国际形势下,增强军备自然是当务之急。

当时,必须扩充现代兵器确保日本国防,,向来主张敦本务实的西乡告诫道,上述言论或许不错,但增强军事实力还应在会计、财务、财政允许的范围之内。虚张声势扩张军备,反而会使国家产生混乱。即便兵员不多、军舰数量不足,然而只要培养精锐之师,就足以抵御世界强国的欺辱。

或许有人认为西乡心浮气盛才出此狂言。其实,西乡个性非常谨慎,处事极有分寸,并且细致入微,超出常人想象。

 

 

国家公务员是国民的公仆

翁遗训

【遗训第三十一则】

行道者,举天下毁无不满,天下誉亦不自满,缘自信厚之故也。其工夫,熟读韩文公伯夷颂可得。

【释义】

以行正道为生存准则的人,即便举国上下一致责难,他也绝不会有任何埋怨;举国上下齐声赞扬,他也绝不会自鸣得意。能做到这一点,缘于对自己深信不疑。成为这种人物的方法在于熟读韩文公(即韩愈,唐朝文学家)的《伯夷颂》(赞颂伯夷、叔齐为守节操终而饿死的一篇文章)并严格按此实行。

西乡论道,循正道的执政者,即便为国民所非难抑或为众人交口称赞,也不应有一时的喜或忧。而应彻底认清自己所信奉的道义,一心为国民,正确执政。

换言之,各级政府官员作为国民的公仆,必须坚持克己奉公,一心为民奉献。

官员,即国家公务员,究竟为谁而工作?答案是,国家公务员是大众的公仆,做事应为民众所想,确保国民生活富裕、安居乐业。这才是公务员的本职。

然而,日本的社会中,历史残留的“朝廷意识”依然未泯,行政官员“为国工作”的想法根深蒂固,为了国家牺牲国民利益似乎天经地义。并且,他们错以为一旦成为公务员,便被赋予了管理国家的重任,可来统治国民。

其实,所谓国家公务员,并非国家的仆人,归根到底应该是国民的仆人。行政官员制定、修订并实施法案与制度,必须遵循“是否有利于国民”这一惟一原则开展工作。

中国历代王朝中,唐太宗统治时期是历史上最为平安鼎盛的时代,史称“贞观之治”(627-649年),唐太宗也被誉为中国历史上最伟大的明君。他与日本的圣德太子恰是同一时代。

,不仅在中国,,是执政者的必读书目,流传甚广。

《贞观政要》卷一即开宗明义:

“为君之道,必须先存百姓。”

国君,即统治国民的者,首先应对国民大众持仁慈之心,以他们为重。

书中接着论道:“若损百姓……而身毙。”

此言意为,如果执政者不关怀国民大众,甚至对其蔑视,使其受苦受难,其结果必定殃及执政者自身,。

接下来,唐太宗谈及任用优秀人才为官吏的意义。

“衣食出于百姓,此则人力已奉于上,而上恩未被于下,今所以择贤才者,盖为求安百姓也。”

我们的衣食来自于国民大众的生产劳动,这是国民对执政者之贡献。然而,我们执政者给予国民的恩惠还十分欠缺。所以,在国民中选拔优秀人才任用为官吏,是使国民安居乐业之举。

真不愧为至理名言。正因为唐太宗深明此理,才能为中国带来历史上少有的太平盛世。

同时,书中也记载着太宗之言:“卿等特须灭私徇公,坚守直道。”

太宗告诫下臣,高级官僚应当消除利己之私心,为社会尽忠职守,贯彻正道。

“思国之安者,必积其德义。”

若期望国泰民安,首先执政者自身必须积累德义,提高修为。这是魏征所语。魏征为唐太宗身侧之贤臣,常向太宗进谏。

换言之,魏征作为下臣,向君主进言道,行政官员为使国民安居乐业,不仅依靠行政手腕。行政官员个人也需积累德义,
努力提高精神境界,以高风亮节获国民信任,受众人敬仰。如此看来,治国之事实在难矣。

综上所述,太平盛世,只能由“人”为之,以人之思想实现之。

 



《活法叁: 寻找你自己的人生王道》 作者: 稻盛和夫

翻译: 蔡越先,审校: 曹岫云


诵读: 蒋婷 [深圳盛和塾]

微信文字录入编辑: 赵晓静

校对: 李光华


举报 | 1楼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