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14日,、四川省攀枝花市委书记张剡接受中国经济网记者采访。在上,张剡提出了“以攀枝花为重点,设立长江上游经济带经济体制和生态文明体制综合改革试验区”等3条建议。这些建议跟你有没有关系呢?往下看 ↓↓
、四川省攀枝花市委书记张剡(资料图)
攀枝花市位于金沙江中游和下游的结合部,是四川通往东盟国家的南向门户,“南丝绸之路”的重要节点城市。今年,、四川省攀枝花市委书记张剡带来了“以攀枝花为重点设立长江上游经济带经济体制和生态文明体制综合改革试验区”的建议。他认为,这样有利于推动长江上游经济带发展,优化沿江产业结构和城镇化布局,推动我国经济体制增效升级。
张剡表示,作为长江上游、金沙江地区的矿产资源型城市,攀枝花市在资源禀赋、地理位置、发展条件等方面独特的、重要的战略地位,在长江上游具有典型性和代表性。以攀枝花为重点设立长江上游综改试验区,将使“得天独厚”的攀枝花为长江上游综改试验区先行先试提供经验和样板,有利于把黄金水道进一步向金沙江地区拓展。
据悉,2014年5~7月,,通过在攀枝花市、赤水河地区、泸州市等实地调研,,在方案中提出了设立“长江上游经济带经济体制和生态文明体制综合改革试验区”的建议(试验区范围包括四川省攀枝花市、凉山彝族自治州、宜宾市、泸州市,云南省的楚雄彝族自治州、昆明市、曲靖市、昭通市和贵州省毕节市、遵义市共3省10市州,总面积约25.98万平方公里,总人口4382.77万)。。
2014年9月,。,是贯彻落实指导意见的重大举措和有力抓手。
“设立以攀枝花市为重点的长江上游综合改革试验区,有利于形成上中下游优势互补、协作互动格局,缩小东中西部地区发展差距,有利于保护长江生态环境,引领全国生态文明建设,对于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和深远的战略意义。”张剡代表对记者表示。
“如今,攀枝花市的各老工业片区已逐渐发展成为城市中心区,原有城市建设问题与矛盾日益凸显,制约城市总体发展和功能提升。”张剡认为,推进老工业区改造升级,调整老工业区功能和用地布局,加快实施居住人口向江南片区等其它区域整体搬迁,已刻不容缓。因此,他建议国家支持攀枝花市城区老工业区的改造升级。
张剡介绍,攀枝花地处攀西大裂谷,位于中国西南川滇交界部,、特殊背景和特定条件下,伴随着工业基地的建设,在一片荒山野岭上,从无到有逐步建设起来的,属于典型的国家老工业基地。
“工业厂矿以攀钢主厂区、攀煤主厂区、矿山和煤炭资源为中心,主要分布在弄弄坪—马鹿箐、瓜子坪—高梁坪、宝鼎、大水井—格里坪等片区,涉及范围40余平方公里,居住人口近30万人。这些片区普遍存在工业用地与居住用地混杂、生产与生活相互干扰、基础设施建设滞后、城市建设标准低、生活环境脏乱差等问题严重。”
2013年4月3日,,攀枝花市作为全国95个地级老工业城市之一被纳入该规划,也被纳入四川省的重点老工业基地之一。
张剡指出,当前由于攀枝花市经济规模不强、产业结构不优、受山地城市地形条件和用地规模制约明显等不利因素影响,实施老工业区搬迁改造工程涉及面广、范围大,系统性强,持续时间长,搬迁企业人员多、包袱重、成本高,搬迁居民和环境恢复治理等各项工程投资巨大。《攀枝花市城区老工业区搬迁改造实施方案(2016—2022年)》拟定搬迁改造项目共计350个,预计总投资1563.36亿元。搬迁改造工作使命光荣,但任务异常艰巨。
由此,张剡提出建议,希望国家能够在包括产业发展政策、企业发展政策、园区建设政策、财政金融政策、土地政策和税费政策等方面向攀枝花重点倾斜。同时,加大国家对城区老工业区搬迁改造的资金投入,并在项目补助资金安排方面能够给予攀枝花更多的支持,为攀枝花实施老工业区搬迁改造提供坚强的要素保障,帮助攀枝花加快实现城区老工业区的搬迁改造。
“从技术进步、市场空间、企业转型和产业模式等多个角度看,目前我国钛业面临着有史以来最好的发展条件和机遇,钛材发展将助推我国制造业升级,应集中资源抢抓历史机遇,引领新一轮结构材料革命。”今年,张剡建议,应加快组建国家钛产业技术研究院,引领结构材料革命。
张剡认为,新材料是所有产业的基础和先导。一代材料一个时代,高端新材料技术的突破往往能引起划时代的产业革命。作为第4代结构材料的主要代表,钛材不仅在航空航天、大型舰船等重大工程领域发挥关键作用,未来甚至可能取代钢铁。
据记者了解,我国钛资源储量占世界的37%,其中90%集中在攀西地区。
“我国钛铁矿储量居世界第一,若成功实现技术突破,不仅可以为产业结构优化和装备制造升级提供保障,更将引领结构材料革命。目前世界主要国家都在寻求钛材低成本开发的工业化路径,因为钛是最有可能替代钢铁被大规模应用的金属结构材料。”张剡对记者表示。
此外,从海绵钛及钛材的产量来看,我国在全球的地位越来越高,但与美、日、俄等国相比存在“低端过剩、高端不足”的缺陷。比如“蛟龙号”采用的是俄罗斯的钛板。而降低生产成本是当前钛产业发展最大的技术难题。
张剡指出,2013年国家发改委正式批复攀西钒钛资源综合利用创新开发试验区成立,并纳入国家发改委和四川省政府部省会商的重要内容。虽然相关技术研究取得了一定的进展,但当前较为分散的资金和人才团队已无法适应钛业实现决定性突破的需要,信息壁垒导致研发各自为政、不成体系,整体进步慢而散。
为此,张剡提出以下建议:
一是组建国家钛产业技术研究院,探索建立产学研结合的现代科研院模式新模式,集中资金,选择新流程,聚焦大项目,吸引国内外最优秀的专家团队进行联合技术攻关,尽快实现钛的低成本生产技术的突破。
二是依托智能化制造技术和基于高通量计算的材料数据库、材料基因工程、材料仿真等新型研发手段,瞄准重点高端产业发展,聚集国内外优秀研发人才和资源,对基础实验、技术工程化、产业化及标准进行系统性开发。同时,紧紧围绕航空航天、海洋工程、大型舰船、装备制造等重点产业领域进行统筹规划,区域布局,跨界融合发展,引爆钛的新材料技术和应用的革命,助推高端产业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