邵东县地处湖南中部,面积1768平方千米,人口130万。随着经济社会快速发展,邵东县城的规模不断扩大,面积由上世纪90年代初的1.7平方千米扩展到目前的30平方千米,人口由原先的不足5万人口增加到30多万,成为商贸发达、市场繁荣的新兴城市。
自1966年邵东县第一家石膏矿——省属邵东石膏矿投产以来,在县城区及附近不到18平方千米的范围内,先后有34个石膏矿(不含无证开采的民窑)投产开采,其中国营矿2个(省国营矿山1个、县国营矿山1座)、乡镇企业31个、民营企业1个,开拓主副井80余口。石膏储藏区正好覆盖当时的整个邵东县城。
发现石膏矿后,湖南省有关部门于1965 年组建了省属邵东石膏矿,设计了年生产50万吨、开采100年的长远计划。省矿成立后发现,邵东县周边水文地质情况复杂,有桐江、邵水河等河流经矿区,于是请湖南省地矿局418地质队进行了为期一年的矿区及周边水文地质调查,并提交了一份《湖南省邵东县石膏矿两市塘大水田矿段水文地质补勘报告》。报告查明矿区含水层与河流水力有联系,认为不正当采矿有可能造成矿井穿水。但这份报告没有引起有关方面的重视,省属邵东石膏矿照旧生产。
上世纪80年代,在“有水快流”政策的影响下,邵东县一下子审批了14家石膏矿。一时间,石膏矿区出现了当年河北平原“地道战”遍地开花,即“大矿在地底下挖,小矿在上面挖”的立体采掘奇观。小矿与小矿在地表30米~60米间乱采滥挖,矿矿相通,结果是穿水事故频发。进入90年代后,审批的石膏矿更是猛增至36家,同时,“先上车,后买票”、无序和不规范开采的石膏矿大量涌现,无证小矿更是遍地皆是。
事实上,因为多年来的过度开采与乱采滥挖,邵东县城地下很大一部分区域已被采空。也就是说,该县城有相当大的面积是悬在采空区上的。1997年以来,大多数采空区相继被地下水淹没,采空区的石膏顶板和矿柱长期浸泡在活动的地下水中,逐渐软化,其强度和稳定性随时间推移逐渐下降,随时都有可能发生地面塌陷等地质灾害事故,且难以预警预报,存在相当大的安全隐患。
鉴于当时邵东石膏矿开采秩序的严峻形势,湖南地质勘测设计院曾派出11名技术人员对石膏矿采区进行了为期半个月的地质勘测,并向有关部门提交了一份《关于邵东县滥采滥挖石膏矿的勘测报告》。报告说:“鉴于邵东县各级石膏矿盲目乱采,地质环境破坏非常严重,已经严重危及地面建筑及居民人身安全,如再不采取有力措施,后果将不堪设想。”
2014年2月13日邵东县宋家塘办事处丘田村地质灾害事故发生后,邵阳市人民政府组织市国土资源局、湖南省地勘局所属的湖南省物化探勘查院、邵东县人民政府、邵东县国土资源局等单位对邵东县石膏采空区进行了深入调查,并提交了一份详细的调查报告,主要情况如下——
其中,省属邵东石膏矿采空区是所有矿山采空区中规模最大、面积最广、房屋人口最多、威胁最为严重的。该矿从上世纪60年代开采至2009年1月闭坑,经过40多年的开采,累计形成的采空区达300万立方米,且一直未进行过有效的充填处理。采空区的地表多为农田、河流,多处被工厂民房覆盖,仅这个区域内就有房屋1004栋,常住人口12101人,居住房屋面积49.0539万平方米,道路15条,工厂2个,养殖场1个,车站2个,幼儿园2处,空军雷达站1个。
衡宝路当年是邵东县城最繁华的路段,而这个路段的热闹点莫过于车水马龙、人流车流如梭的汽车站。但由于石膏矿的无序开采,造成邵东县城东侧的邵阳公路(衡宝路)出现大量裂缝。特别是邵东县汽车站一带已挖至离地面13米左右,地下是巨大的采空区,汽车站3幢宿舍不能住人,其中之一是刚竣工的7层高楼,最终致使汽车站1995年8月整体搬迁。隔壁的县药材公司也遭遇了同样的厄运,两幢装饰一新的高楼不得不被废弃。
现在,采空区不仅已直接危及县城中心区域,连新设立的开发区也面临灾难。据了解,省属邵东石膏矿2009年闭坑时,并未将所有的实际采空区图汇交给邵东县国土资源局,也就是说,。
近年来,邵东县城房地产业发展很快,众多楼盘拔地而起,但由于不能圈定所有历史遗留采空区的精确位置,特别是一些开发商急功近利,,致使一些楼盘建在采空区上,造成了新的更大的隐患。比如,在县城的某个小区内,一个高度为12~17层的楼盘有一大部分建在采空区上方,采空区顶板离地面仅约80米,整个建筑群都处在采空区影响范围内。
事实上,自上世纪80年代开始,邵东县城区石膏采空区矿井突水事故和地面塌陷事故就时有发生。特别是进入90年代以后,地面塌陷、沉降和裂缝等矿山地质灾害更是进入高发期——
2011年,宋家塘办事处赛田村发生两次塌陷,形成两个大坑。
据统计,近20年来,邵东石膏矿采空区沉陷近50次,造成3人死亡,直接经济损失3000多万元,沉陷面积达1.13平方千米;房屋开裂461栋,造成危房85栋,倒塌房屋26栋,直接影响8350人的居住,间接影响约2万人;3.957平方千米水田不能耕种,8口水塘干涸,220亩水田无水灌溉,2500条供水管道、地下管道遭到破坏。
邵东石膏矿采空区频频发生的事故,引起了当地政府、。,技术性非常强,资金需求非常大”,并提交《尽快加大力度治理湖南省邵东县石膏矿采空区的建议》。、,建议国家有关部门加大对邵东县石膏矿采空区治理的资金与技术支持力度。
近年来,邵东政府与有关方面为此也想了不少的办法,并且对采空区的部分地段进行了治理。如,2002年4月,湖南省政府就邵东石膏采空区防治在长沙召开专门会议,决定分5年拨款2500万元对采空区进行治理。截至2006年,邵东县组织实施并完成了5个采空区及6个塌陷区项目的充填治理工程,总工程量275950立方米,面积6400余平方米。2004年至2006年,在湖南省的支持下,邵东县国土资源局实施“第一期撤离搬迁方案”,采空区上方较危险的3个单位及31户居民撤离搬迁。2009年至2011年5月,。2010年,邵东县通过市场化运作,利用民间资金2000多万元对原县机械厂进行了治理。
尽管如此,由于邵东县石膏采空区面积大,涉及人口多,加之多年来未得到有效的彻底治理,致使问题越来越严重。如果不继续加快治理,将有可能发生更大的地质灾害,对县城2万余名常住人口的生命财产安全构成很大威胁,后果不堪设想。
为此,《中国矿业报》记者就下一步邵东县城采空区的生态环境治理工作提出如下几点建议,供当地政府和国家有关部门决策参考——
第一,,加大巡查排查力度;同时,要抓好深度勘察,安排专项资金进行调查评价,合理规划布局。
第二,坚持“三个结合”的原则,即治灾和避灾相结合、治灾和利用相结合、上下相结合,对采空区地质灾害进行科学治理。
第三,国家有关部委以及湖南省各级政府部门要本着对人民生命财产安全高度负责的态度,切实加大对邵东石膏矿采空区地质灾害治理和资源枯竭型城市转型的资金与技术扶持力度,以彻底消除当地人们的“心腹之患”。
因此,。比如,,或帮助其解决治理资金的缺口问题;国家发改委可考虑将邵东县城列为全国资源枯竭型城市,在政策、资金上予以支持,让邵东县有可能以此为契机,统筹考虑邵东县城的人居环境、城市发展、重大工程实施、矿山公园建设等重大问题,从而利用资源枯竭型城市转型的机遇获得新生与发展。如此多管齐下,多措并举,才有可能彻底解决邵东县城及周边石膏采空区的安全隐患,实现当地经济社会的长治久安、和谐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