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建筑材料网络社区

上图东馆将建成世界级复合型图书馆 9月底开工2020年开馆

只看楼主 收藏 回复
  • - -
楼主
  


阿根廷国家图书馆前馆长博尔赫斯曾说过:“如果有天堂,天堂应该是图书馆的模样。”而如今在上海,一个世界级“天堂”,一个集图书文献信息资源、科技创新研发资源、社科智库研究资源、上海地情研究资源为一体的图书馆,一个互联网时代的全媒体复合型图书馆—上海图书馆东馆即将于今年9月底正式开工,预计2020年底可以与上海市民见面。


而为了提前为网友们一探上海图书馆东馆的模样,帮助网友们先知东馆的特色项目,东方网记者就此采访了上海图书馆馆长陈超。



未来图书馆的“天堂模样”

 

上海图书馆东馆无论从功能上还是布局上以及外形上都颇受瞩目,可在立项之初也曾饱受争议,此前就有人提出,现代化的阅读方式都是电子阅读,是否还有再建一座实体图书馆的必要?上海图书馆馆长陈超在接受东方网采访时用了三个“需要”来表达上海图书馆东馆建设的必要性。他说,上海图书馆东馆的建立是市民的需要,是上海的需要,是上图的需要!


“数字时代的图书馆不仅仅是以阅读为核心,更是市民们学习和交流的空间。”陈超说,图书馆的发展也经历了三个阶段,早期的图书馆,仅仅具有藏书的功能,第二代图书馆的功能是藏借阅为一体,而未来的图书馆则应该是体验式的,主题式的,空间无限开放的图书馆。



“所有图书都可以进行数字阅读!”

 

“藏借阅一体 将实现全媒体数字化阅读。”说起东馆建成后与淮海路上海图书馆如何”差异化“发展?陈超表示,淮海路馆从很多方面来看都是一座与众不同的图书馆,它深处上海市中心,与周边环境有着更多元的联系,不过由于其藏书较多,因此它的大部分空间都是闭架的形式,未来将更加突出其研究型图书馆的功能,而上海图书馆东馆除在则在借阅、体验上讲发挥更大的功能 。


原本在上海图书馆,读者只能去电子阅览室,或者在仅在走廊内的部分电脑上才可以进行数字阅读,而东馆建成后,未来所有图书均可以进行数字化的阅读,而且是藏借阅一体。在一个主题馆内,读者既可以在电脑上阅读电子版,也可以阅读纸质版,甚至无需工作人员,就可以完成借阅服务。


此外,届时读者还可以带着自己的电子设备,在图书馆内只要登录指定地址,即可实现电子阅读。“而现如今流行的AR 、VR等技术也将运用到阅读当中。”陈超说。



读者使用的面积达80%以上成“书房、客厅、工作室”


“上海是一个具有2000多万人口的大城市,上海图书馆总面积为8万多平方米,不过,馆内大部分的空间都为藏书使用,仅供读者使用的面积2万平方米都不到,这在服务空间上是远远不够的,而东馆建成后会将80%以上的面积全部对外开放,供读者们读书、学习、交流。”陈超表示。


据悉,建成开放后,上海图书馆东馆将提供读者图书阅览坐席近6000个、全开架藏书约480万册,满足每年200余场讲座、上千场各类学术活动的读者需求,读者年接待量可达400万人次。


“建成后的上海图书馆东馆将成为一个激扬智慧、交流创新、共享包容的“知识交流共同体”,一个市民乐享其中的“书房、客厅、工作室”,一个培育和提升广大读者人文涵养、艺术修养、信息素养、科学精神、创新意识的公共空间”。



一座“可阅读的建筑”

世界级复合型图书馆 与周边场馆形成文化集聚区


据陈超介绍,上海图书馆东馆将建于浦东花木地区,建筑面积约11.5万平方米,共有地上7层、地下2层。而由于其毗邻浦东市民中心,面向世纪公园,未来将与周边的上海科技馆、东方艺术中心、浦东展览馆、上海博物馆东馆等共同组成具有国际影响力的文化集聚区。


而上海图书馆东馆的设计团队也是颇有来头,通过国际招标,经过三轮评审筛选,最终丹麦SHL建筑事务所(Schmidt Hammer Lassen Architects)以开放、友好、简约的设计风格,才在英国、日本等众多国家优秀的设计团队中脱颖而出,成为主创设计。


若问这个世界级的图书馆长什么样?陈超向记者描绘道,这是一座“可阅读的建筑”,它形似一块经过精心雕琢的玉石,坐落于城市森林中熠熠生辉,建筑立面包覆着背衬保温板的印刷玻璃,干净利落,切割和旋转后的图书馆体块映射着天空和周边公园景观,自然而成一片“文化绿洲”。


上海图书馆东馆将设有十余个主题阅览区。按人群分类,有专门为未成年人设置青少年阅览区、为年长人群设计乐龄阅览区、以及为特别需求人群提供无障碍阅览区;而按功能分类,有艺术、音乐、设计、前沿科技、表演等特色主题馆,为专业人群提供创意源泉,更为广大市民提升文化艺术修养服务以及科学、信息素养服务。“在众多的特色主题馆中,位于四楼的通志馆、家谱馆、中华名人手稿馆、地方文献馆等更是以往图书馆中并不多见的。”陈超说。


 “建成后的上海图书馆东馆将成为一个激扬智慧、交流创新、共享包容的“知识交流共同体”,一个市民乐享其中的“书房、客厅、工作室”,一个培育和提升广大读者人文涵养、艺术修养、信息素养、科学精神、创新意识的公共空间”。


来源:东方网

作者:程琦

责任编辑:房佶宜

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及时联系




举报 | 1楼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