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建筑材料网络社区

在木材厂打工两个多月染上“怪病”,患病工人多达十人,重症者瘫痪几乎丧命

只看楼主 收藏 回复
  • - -
楼主
  

                         


新闻在线

news 

  对于贫困山区的群众来说,打工是最现实的脱贫方式。一批又一批年轻力壮的中青年走出大山找寻机会,通过自己的打拼让孩子有书读,让家人住上水泥砖房,逐步实现家庭脱贫奔小康。然而前段时间,百色市隆林各族自治县的几名农民工在外务工时,却遭遇了一场突如其来的“怪病”,高额的医疗费无情地将几个刚脱贫不久的家庭打回原形,甚至陷入更深的绝望中。



       王国庆的家,位于隆林县城60多公里外的岩茶乡弄金村荒田屯。进村的山路不好走,从隆林县城开车进去还要近三个小时。王国庆今年50岁, 2017年8月,刚在家里建好伙房的他接到老乡王亚忙的电话,说贵港一家木板厂有工做,他没多想就去了。两个多月后,他感觉出了状况。


隆林各族自治县外出务工人员  王国庆

我的后背胀胀的,拉紧紧的,好像我们用铁线敲勒木头一样,我说不行了,我去打针先。



  王国庆先是在贵港医病,借来的1000元钱很快花光了,但病情不见好转。同年11月9日,王国庆回到老家继续治病。可没多久,他胸部以下完全失去知觉,原本在广东打工的女儿只能辞掉工作,回家照料瘫痪在床的父亲。


王国庆女儿  韦阿月

那个医生就说,你爸已经瘫痪了,查出来是急性脊髓炎瘫痪了。



  这个躺在床上的小伙子叫李阿六,今年36岁。他和老乡王国庆、王亚忙都在贵港市同一家胶合板厂做工,三人组成一个生产组,专门从事建筑模板的加工。也许是年轻人对身体不舒服的感觉敏感一些,他早早就察觉不太对劲了。


隆林各族自治县外出务工人员  李阿六

2017年9月4、5日这样,脚有点冷,又冷又麻的,十几天后到晚上睡的时候我盖那个棉被都没感觉,盖不盖都不知道。



  2017年10月19日,李阿六回到隆林老家的县医院看病,但无法查明病因。后转到百色、南宁等大医院,才确诊患上了“上升性脊髓炎”。治疗期间,李阿六病情迅速恶化,出现四肢无力全身瘫痪的症状。严重时一天内还出现多次休克。


李阿六妻子  王金秀

后来医生抢救过来,他说不太乐观了。然后我跟医生说,医生我今天想带他先回去隆林了,给他两个小孩看他最后一眼。



  医生总共抢救了四次,才勉强将他从“鬼门关”拉了回来。出院后,李阿六的大哥把他安顿在隆林县城一处挨近医院的出租房内,以便再次出现紧急状况送医院抢救。



  记者了解到,在胶合板厂工作、患上“怪病”的人还不止这些。2017年9月,贵港市覃塘区鞍山木业厂,隆林籍工人梁阿山被查出患上 “脊髓炎”;同年10月至11月期间,在覃塘区艾林和新飞两家胶合板厂,隆林籍工人梁富生和李汉朝,还有三名来自贵州的工人也相继发病;2017年12月18日,与王亚忙同厂的云南籍工人王惠元,也被确诊为“脊髓脱髓鞘病变”,双腿行走困难。



  短短几个月,贵港多家胶合板厂患病工人多达十人。从记者搜集到的信息显示,他们从事的都是一种叫“做边”的工作,病情均诊断为脊髓炎和脊髓炎前期的神经病变,患病者轻则丧失劳动能力,行走困难;重则瘫痪在床,生活无法自理,甚至面临死亡的威胁。


  “补边膏”藏祸根?  当地部门介入调查


  王亚忙告诉记者,他们是在贵港市港南区八塘镇泰源胶合板厂打工。工厂里的木材经过过胶、排板、热压、锯边等工序,最后再封边、冷压、喷漆,形成可供工地使用的建筑模板成品。他和李阿六他们三人从事的就是最后三道工序,俗称“做边”。具体就是将防腐防水的“补边膏”均匀涂抹在叠放好的木板边缘,然后将木板冷压,最后再进行喷漆。

   王亚忙说,整个作业过程,除了喷漆环节,他们不需要专门的防护服装,也不需要佩戴防毒面具。但到木板厂打工多年,他之前没听说谁得过这种“怪病”。同一时期相同岗位工人相继患病后,当时“做边”涉及的一种叫“模板补边专用膏”的封边材料,成了大家的重点怀疑对象。


隆林各族自治县外出务工人员  王亚忙

2017年8月份开始换了那种材料。一打开就发现臭啊,但是我们也不知道是什么,反正老板拉来什么我们就做什么。



  从工人提供的照片看,这种“补边膏”呈油性粘稠膏状,用一种颜色较为特别的黄桶盛装。桶身上没有任何商标标识,桶盖位置贴有一张白色标签,写有品名、重量和供应商联系方式。


隆林各族自治县外出务工人员  梁富生

得这个病的,用的材料全部是一样的嘛。




  近年来,贵港林产加工业发展迅速,胶合板产量位居广西首位,每年生产的模板占全国的三分之一,也是全国最大的桉木胶合板生产集聚地。工人们所说的这种可疑“补边膏”是否也流入其他胶合板工厂呢?记者首先来到贵港市覃塘区的鞍山木业厂。据了解,该厂去年9月就发现一例患病工人。进入到生产车间,记者看到入口两边整齐地摆放着大量已生产好的建筑模板。不远处就是 “做边”的工位,一名戴口罩的工人告诉记者,给木板封边的材料已经更换了。



  转出到车间出口位置,记者发现一个像临时仓库的地方堆放着几十个黄桶。走近仔细看,桶盖上贴有白色标签,从上面的联系人及联系电话判断,这批黄桶就是工人们所说的可疑材料,目前已处于弃用状态。记者随后又走访了多家木材加工厂,一些在生产一线的工人说,自从听说有人得病后,凡是油性的封边材料他们都不敢用了。


贵港市覃塘区某胶合板厂工人 

反正油性的不经过环保的,你拿过来叫我做我也不做。



  记者从贵港市覃塘区安全生产监督管理局了解到,他们2017年12月8日接到患病工人反映的材料,第二天就联合当地林业、乡镇等多部门进行实地调查,并对两家胶合板厂的199桶标识不清的“补边膏”进行查封。覃塘区委、区政府也马上责令辖区内的所有木材加工企业全面排查,停止使用这种“补边膏”。12月13日,覃塘区安监局正式立案调查,并传唤该种“补边膏”的供货商陈某进行笔录问话。


贵港市覃塘区安全生产监督管理局副局长  黄新千

他们供货商当时反映,贵港是有十几个厂在用他们的产品的。到目前为止,所有的厂基本都停止使用这种专用“补边膏”了。



  在笔录中陈某提到,他于2017年8月,通过代理从福建漳州引进3400公斤“补边膏”和“黄漆”到贵港销售,但他自己也不清楚这些产品是用什么原料生产的。陈某还向覃塘区安监局出示了一份测试报告,证明产品有害物质限量未超标。但黄新千副局长告诉记者,因为送检样品并非来自于那批查封的材料,所以安监部门对这份检测结果不予认可。而对于测试报告中提到的送检企业——“漳州帝美多涂料有限公司”,记者在国家工商总局网站中没有查询到任何有关这家企业的信息。


贵港市覃塘区安全生产监督管理局副局长  黄新千

根据《安全生产法》第六十六条的规定,我们将进一步查实这种膏的生产渠道是否合法,或者提供的东西是否合法,让当地的安监局再进一步核查。


       据了解,王国庆、李阿六等人患上“脊髓炎”后,单是医疗费、药费、检查费这些,平均每天支出都要上百元,这还不算住院、交通、伙食等其它费用。一方面丧失了劳动能力,一方面又急需找钱治病,患病者家庭遭遇重创,陷入巨大的无助和绝望中。



       对大山里的人家来说,外出打工,是一家人主要的生活来源,万万没想到,打工染上的一场怪病却浇灭了所有希望。今天记者还了解到,贵港市港南区安监、人社、林业及乡镇等多部门已组成联合调查组,对王亚忙等患病工人所在的这家泰源胶合板厂重新进行调解,并与用工单位协商患病工人的治疗及相关赔付事宜,我们也希望在有关部门的努力下,事情能尽快取得进展。



       一群从贫困山区里走出来的农民工群体,原本打工脱了贫,却因为生病重新返贫,这是任何人都不希望看到的。生病不可怕,可怕的是得不到及时地救治;贫困不可怕,可怕的是看不到改变的希望。发生在王国庆、李阿六等人身上的,不仅是个人的,还是群体的,是社会的疾病,是外出务工的农民工群体长期得不到劳动保障,身为劳动者却游离于社会保障体系之外所滋生的“怪病”。既然是病,就得治。的报告指出,“要动员全全国全社会力量,坚持精准扶贫、精准脱贫,重点攻克深度贫困地区脱贫任务,做到脱真贫、真脱贫”。 在当前贫困地区大量青壮年劳力外出打工的形势下,如何切实保障他们的生命权、健康权,将他们的劳动权益真正纳入到社会保障体系中,这值得政府的相关部门认真思考。农民工劳动权益的保障,不能只靠企业老板的良知,要靠相关制度真正地贯彻和落实。临时工作也好,正式工作也罢,入职前做体检,入职时签合同,入职后上保险等等,只有从制度上把“兜底”的工作做扎实了,才能让千千万万农民工摆脱顾虑,安心打工,才能让他们在实现“真脱贫、脱真贫”的道路上走稳、走好。



 

2018年

2月24日

今日话题:如何保障劳动者的权益?

      《新闻在线》从1月20日开始又要给大伙送福利了,从现在起到2月28日,只要您参与我们每晚的话题调查,就有机会获得由邕宁区·樱花园景区提供的2018年首届灯光旅游节门票,我们每晚会抽出5名幸运观众,每人可以获得2张门票。


猜你喜欢

◆  堵!堵!堵!今天,你用了多长时间到家?

◆  明天,请尽情感受降温……

◆  他们的团圆,隔着车窗和站台

◆  来涠洲岛~面朝大海,春暖花开~


来源 | 广西电视台新闻频道《新闻在线》

记者 | 罗广勋 凌北峰

编辑 | 阿宁

新闻在线一个有责任感的公众号
长按,识别二维码,加关注



举报 | 1楼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