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下热点】三月赏花攻略;周末亲子植树
屺 亭 村
它位于现在的屺亭街道
原来叫屺亭镇
镇以村为名,可见屺亭村的重要性!
退休教师
庄俊彦
现在的屺亭村和过去的有很大差别,范围扩大了很多。包括六个自然村,其中有原来的老屺亭村,花园村,鹅麓村,蒲荡村,邵墅村,六庄村。
新屺亭桥下面是一条塘河。
塘河的东面,
就是过去的老屺亭村。
为什么叫屺亭呢?
因为晋朝时期,河边上有个驿亭,东面有座屺山,所以取屺山的屺,亭子的亭,称为屺亭。
老屺亭村虽然不大,
但有着相当重要的地位!
退休教师
庄俊彦
原来的屺亭村三面环水,村是由五个小组组成的,村民都集中居住在一起。当时这是屺亭乡镇的政府所在地,、经济、商贸、文化都比较发达。
这水乡的繁荣啊,
常常是与桥相连的!
所以这屺亭村还得从屺亭桥说起~
老屺亭桥,
在新桥北面约100公尺的地方。
多少年来,
当地的百姓们,
都喜欢称自己是屺亭桥人,也不提村了。
而这座年代久远的屺亭桥,
在时代的变迁中,
也不断地改变着自己的容貌。
退休教师
王锡康
晋朝时,它是一座木桥,后来木桥改成石桥,到清朝康熙时石桥又重建,再到七十年代,由于河道的扩展,就拆改成了水泥桥。再后来,为了沟通锡宜公路和屺分公路,原桥拆掉,往南移动,就有了现在这座高大宏伟的新屺亭桥
老桥的历史结束了。
但是人们记得,
老桥还有一个叫法——计亭桥,
两种叫法一直通用到宋代。
(△大约拍摄于民国时期)
唯有照片,
能让我们了解老桥过去的容貌。
桥的前世今生尚且如此,
那么,
晋朝时期设有的驿亭是何时不见的呢?
退休教师
王锡康
抗日战争时候日本人想造车路,有的亭子车子过不去,就都拆掉了。
如今,老桥和驿亭,
只能在老百姓的口中代代相传了。
而屺亭这个名字,
就成为人们对桥和亭子最好的纪念了!
点开视频看报道
(建议在wifi环境下观看视频)
▽
屺亭地理条件优越,
明朝嘉靖年间,屺亭已形成小集镇~
经商者所建房屋和摊位,
依着屺亭桥向东南西北四面延伸。
退休教师
王锡康
当时屺亭桥非常热闹,桥的四面都有店,各个运输船经过都会落脚休息,喝茶买东西。
其中,最繁华的是南街和东街。
但是在时代变迁中,
随着塘河的拓宽,
南街慢慢地就没有了,现在只留下东街。
退休教师
王锡康
由于屺亭桥的地理位置比较好,锡宜公路、武宜运河都穿过屺亭桥,所以它的商业很繁华。当时这条老街上有粮行,米店,油店,南货店,剃头店,竹匠,木匠,铁匠铺。而且由于地处水乡,渔船比较多,都来卖鱼卖肉卖豆腐,所以非常挤。
繁忙的屺亭老街上,
特别以粮油市场最为出名。
民国时期,
屺亭的"屺山灿米",
更是以米质优良著称。
除了一家家商铺,
关于老街,人们还有什么记忆呢?
"四端堂"茶馆
清朝时期,屺亭老街还有一座"四端堂"茶馆,很有名。因为除了吃茶说书,这个茶馆的后面还设有义仓,专门为贫困孤老,免费提供医疗,伙食,搬葬等慈善事业。
农民教育馆
民国时期屺亭老街,还有一个出名的地方——农民教育馆。
退休教师王锡康
民国19年,宜兴教育局在屺亭老街设了第一所农民教育馆。馆长叫邵小宝,馆员有三个人,主要教授农田,生计各方面的知识。还有医疗室,文化室,阅览室,娱乐室,茶店。它是宜兴县第一个农民教育馆,也是唯一的一所宜兴农民教育馆。
美术作品
老街的容貌,随着时代的变迁也发生着改变。喜欢摄影的周老师,有这样一段关于上世纪五十年代的回忆。
退休教师
周国忠
东面有个剃头店,五八年的时候,上面有几幅画,一幅画是说那时候的产量多么高,小孩睡在稻上面不会掉下去;一幅是种的花生大得能做孩子的摇篮,还有一幅是割稻的时候,非得要斧头砍,柴刀劈,还有拿菜刀出来砍稻的,说明稻子的产量高。
走出屺亭老街,
到了塘河边,
就不得不提河西岸的徐悲鸿纪念馆了。
在徐悲鸿故居,
了解大师不平凡的一生,
不得不感叹:
屺亭若不是人杰地灵,
怎么会有这样一位享誉中外的美术大师呢!
在徐悲鸿100周年
在其原址上重建
屺亭村还有什么值得一提的呢?
那肯定就是非物质文化遗产——调马灯了。
下面随小编去看看,
屺亭马灯有着怎样的历史进程和特点呢?
退休干部
裴见元
我8岁的时候,就听到老辈讲,说这以前就有两种马灯,我们屺亭村是文的,不打,只调。那边有一个寺前大队,是一个村,他们是武的,翻跟头,竖蜻蜓,还有打相打。文的就以小孩调为主,武的就以大人。这个都是上辈的讲,我没见过。
退休教师
王锡康
解放前屺亭马灯就很有名气了,解放后继续调马灯。当时场面非常热闹,主要是春节八月半等各个节日调。既在自己周边调,也被别人请过去调。当时是十多岁的孩子调的,走到哪老百姓出来观看。
时期屺亭马灯停止了表演,
而这一停就是将近二十年。
直到1986年,
屺亭马灯再次走进人们的生活。
目前,马灯队已经发展到48人的团队。
在过去屺亭马灯是以儿童表演为主的,
1986年恢复马灯队时,
仍保留了这个传统!
后来怕耽误孩子的学习,就以大人为主了。
无论是大人还是孩子,
始终不变的是鲜明的传统特色,
它有着固定的步伐和阵形。
除此之外,
屺亭马灯还有一个特点,
它和著名的十番锣鼓是一起出现的。
1988年屺亭马灯队受邀,
在宜兴第一届陶艺节上演出,
这项传统节目一出现,
就赢得了无数的赞誉!
后来,
为了缅怀从屺亭走出的徐悲鸿大师,
屺亭马灯队改名为悲鸿马灯队。
并且在1993年5月,由廖静文亲笔提名。
2007年,屺亭的调马灯
被列入宜兴首批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屺亭马灯队改名为悲鸿马灯队,
激励了屺亭人
继承优秀文化传统的决心!
也更激发了群众爱国,爱家乡的热情!
让我们为所有屺亭人点
---End---
节目版权归宜兴市广播电视台所有,
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代表阳羡茶客团感谢小伙伴们的大力支持
上期“有奖收视”幸运观众:极物
(请于一周内来广电大厦704领取大礼包一份)
整理编辑 | 一只呆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