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1月1日,代表着一代人青春回忆的
军人俱乐部关门结业,
不禁让人唏嘘。
原来,南京在不断发展的同时,
有些东西也抵挡不住时代洪流,逐渐消失了...
空荡荡的长三角
▽
仔细想想这些年来
南京有不少东西已经消失,
还有一些正在消失或者即将消失...
这些记忆里有你的青春吗?
湖南路
那时南京的商业中心除了新街口,就属湖南路最热闹。
2013年2月25日,湖南路最具有标志性的10座大型灯桥一夜之间全部被拆除,曾经“第二商圈”的繁华景象一去不复返。
南京西站
南京西站于1908年投入运营,当时它的名字叫南京车站。这座车站不仅是南京最古老的火车站,也是老沪宁铁路的起点站。
2012年3月25日,已经有百年历史的南京西站停止办理客运业务。
图源@myskymysea
大校场机场
大校场机场修建于1929年,是中国历史上最大的航空基地之一,也是当时设施最好的飞机场之一。
2009年6月16日下午,大校场机场迁建工程正式启动。
,是南京的隐形地标,几乎每一个南京人都来过。
2014年8月7日,。
洪武路天桥
洪武路天桥承载过无数人的脚步,也是无数人对新街口的回忆。那句“天桥底下的麦当劳见”早已随着青春远去。
2016年3月底,22岁的洪武路天桥在半夜悄悄离开了新街口。
工人文化宫
工人文化宫靠近金陵工人影城和莱迪广场,一直位于新街口“心脏”地段,也是新街口的标志性建筑。
2016年4月,65岁的工人文化宫告别了新街口。
夫子庙花鸟鱼虫市场
南京人对夫子庙的童年记忆是去江南贡院附近吃碗黄记凉粉、逛逛花鸟市场买小动物,再到市场的西边买个玩具。
2014年8月,花鸟鱼虫市场关闭,新市场搬到七桥瓮湿地公园对面。
这些地方,无论你有没来过、喜不喜欢,他们已经在南京永远消失了。
320121
2000年12月,,江宁县(320121)撤县设立南京市江宁区(320115)。
320122
2002年4月,撤销浦口区和江浦县(320122),设立新的浦口区(320111)。
320103
2013年3月,撤销秦淮区、白下区(320103),以原两区所辖区域设立新的秦淮区。
320112、320123
2002年4月,大厂区(320112)与六合县(320123)合并,设立新六合区(320116)。
320107
2013年3月,撤销下关区(320107)、鼓楼区,以原两区所辖区域设立新的鼓楼区。
320124、320125
2013年2月,、省政府批复同意:撤销溧水县(320124),设立南京市溧水区(320117);撤销高淳县(320125),设立南京市高淳区(320118)
致和街小学
2004年5月,经过布局调整,原建康路小学和原致和街小学合并成南京市建康路小学。
还有鼓楼小学、阅江楼小学、山西路小学、郑和小学等学校都已经消失或合并进别的学校。
三十四中
2011年,三十四中与梅园中学合并,并更名为南京市玄武高级中学高中部,从此南京再无三十四中。
还有瑞金路中学、五十三中、六中、梅园中学、翔宇中学等很多中学也已经消失,它们是老南京人心底的一份难舍记忆。
你还记得这些学校吗?
南京不少已消失的地名、路名,在以前全是家喻户晓。
市区扩建无可阻挡,它们逐步消失,只存在于老一辈南京人的记忆里。
二道埂子
因清代此地常被水淹,所以筑一埂挡水,又因为水西门外已建有土埂,这里就是第二道埂,故得名。二道埂子就是如今的莫愁湖东路,买下这块区域的万科为了体现地王的“高大上”而改名。
新民坊
从“老门东”的牌坊处出发,沿着箍桶巷向南走了约200米,来到城墙边,顺着城墙往西的一条路就是曾经的“新民坊”。因老门东改造,旧民居拆除,新民坊这名也被取消。
工程营
青砖青瓦、排列有序的营房逐渐被盖起来的平房和二三层的小楼房所取代,在这里生活的人几乎没有人还记得“工程营”这个称呼。
百猫坊
百猫坊位于南京彩霞街南端西侧,西接渡船口,目前已并入玉带园居民区,地名消失。
还有唱经楼、安乐寺、邀笛步、子午路、凤凰台、仁孝里等180个老地名,从南京城市的地图上消失了。
马台街夜市
马台街由起初的三条巷子合并而来,1991年,南京的第一批下岗工人来到这里摆摊,渐渐地就集结成了一条马台街夜市。
2007年5月10日,马台街夜市关闭。
夫子庙琵琶街夜市
琵琶街夜市于2002年开办,拥有摊位298户,是夫子庙景区最大一处占道的露天小商品市场。
2007年6月3日,夫子庙琵琶街夜市关闭。
三牌楼夜市
1998年三牌楼大街为解决本地区低保户、残疾人等弱势群体就业,在三牌楼大街上开设了兜售小百货,卖烧烤等小吃的夜市,一时间这里堆满了前来觅食的南京人和在周围读书的大学生。
2013年10月21日,三牌楼夜市关闭。
还有湖南路夜市、迈皋桥和燕路夜市等,已经先后关闭,目前城区只剩下丹凤街一处老夜市。
剃头匠
一个煤炉子烧一锅开水,一根板凳,剃一个头两块钱,绝不多收,师傅手艺好,平头剪得那叫一个顺,如今已被各种高消费的理发店替代了。
弹棉花
弹棉花,真是一门老行当了。随着社会的进步,劳动生产率的提升,弹棉花的手艺也慢慢的被机械化操作所代替,但弹棉花的行当为那个时代人民生活的实惠与方便,则是难以磨灭的。
修表匠
钟表师傅拿着个小镊子将手表“分尸”,然后又神奇地装上。现在大家都有手机了,戴表的也越来越少了!
虽然修表师傅现在还会出现在一些小街小巷里,可惜的是,这一行当却逐渐衰落。
修伞师傅
以前的雨伞坏了,第一时间不是想着要新的,而是想着找修伞师傅,能修就修。万能的修伞师傅总能让雨伞起死回生。
但是现在,坏了的雨伞随手就扔,渐渐没有修理的必要,修伞师傅也跟着淡出了我们的视线。
磨刀匠
“磨剪子嘞~~~~锵菜刀……”这是大街小巷里听到最多个吆喝之一。随着一声声的吆喝,可以看见磨刀师傅在巷子里,穿来穿去的身影。
修棕绷
以前人都是睡绷子床,有时候绷子松了就得等背着一大包棕绳的人来修。
修鞋匠
鞋匠看鞋子情况而收钱,无论补胶还是缝底都是那么娴熟。有时候活多了忙不过来,你可以把鞋和钱留在他那儿,等一天或者半天后,修好了再来拿走。
麦芽糖
“铛!铛!铛!......”小时候每当听见有节奏的锤子和铁片发出的声音,就知道是卖麦芽糖的来了,高兴的找父母要钱去买,买一块半天都舍不得吃完,而现在有几个小孩子还知道。
萝卜丝饼
以前的萝卜丝饼,现在就快变成了渐行渐远的回忆。南京大牌档还有卖萝卜丝饼的,但都不是小时候的味道了。
糖稀
五毛钱转一次,转到龙的小伙伴简直要高兴坏了,反正乐乐最复杂的只转到蝴蝶。
炸炒米
小的时候只要听到“砰”的一声,就知道有炒米吃了!可以自己带米喊师傅帮忙炒好,那时别提多开心了!
旺鸡蛋
旺鸡蛋可以说是根深蒂固的在南京人的生活里,但不得不说现在想吃它真的很难找,不像小时候到处都有,虽然很多外地人不能接受它,但南京人还是爱得深沉。
酒酿
小时候在家里总能听见“卖桂花酒酿,小元宵”的吆喝声。卖酒酿的师傅骑个自行车,酒酿挂在车后,车把手那挂个喇叭一直在循环……现在真的很少见了。
城门城门几丈高?三十六丈高!
骑大马,带把刀
走进城门瞧一瞧
问你吃苹果吃香蕉?
小时候我们人人都会唱的儿歌,语言浅显,朗朗上口,传了一代又一代。
想知道看到这条微信的你,
日常说南京话的时候还多吗?
现在很多南京小学生已经不怎么说南京话了…
随着城市的发展
南京一些带着回忆的东西渐渐消失了
但不管你在南京生活了多久
这座城市都值得你用一生去感受
去保护我们该珍惜的东西
去珍惜这个正在消失的城市
转自南京吃喝玩乐
商务合作 | 加微信:17714310951(润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