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建筑材料网络社区

你的过敏原找对了吗?

只看楼主 收藏 回复
  • - -
楼主
  

  

 



“当患者拿着一摞化验单时,我能够感觉到他的无奈。”尹佳说,考虑到患者春季发病,首先怀疑是花粉过敏,但检查的结果依然是阴性。

 

之后,尹佳又为陈刚尝试了几百种的过敏原检测,甚至还考虑过敏原可能是牛奶中的青霉素。

 

但在所有的检查结果中,唯一的阳性结果就是面筋2级。“这种低级别的过敏原不足以让患者休克吧?!”这一疑问一直盘旋在尹佳的脑海。

 

为此,尹佳反复查阅国内外文献资料,终于查询到国外期刊中有报道,因小麦依赖运动诱发的过敏性休克。为此,尹佳专门为患者做了小麦过敏原相关检查,结果证实了之前的推测。

 

这也是我国诊断的首例因小麦依赖运动诱发的严重过敏反应(WDEIA)。之后,尹佳为陈刚开出的处方是:在食入面食后6小时内禁止运动。历时两年“漫长的就医战”,陈刚的休克终于再也没有发生。

 

目前,类似这种病例(WDEIA),北京协和医院变态反应科至少已经诊断了400例。

 

显然,陈刚是幸运的,遇到了国内变态反应领域的“大牛”尹佳,并且得到了明确诊断。而国内很多过敏患者依然奔波在查询过敏原的路上,甚至有些患者拿到的是错误过敏原的诊断,处于无必要的“忌食”状态。

 

寻找正确过敏原

 

73岁的王玉萍(化名)就是“忌食”将近5年的患者,常年伴有发作性的头皮、全身瘙痒,还有皮疹。特别是泡温泉的时候,病情加重。她自认为与服用头孢抗生素有关系。


 

当地医院为其进行了过敏原生物共振检测,检测结果显示很多过敏原均为阳性。为此,王玉萍禁食了所有的海产品、肉、蛋、奶类,只吃一些青菜和主食。但遗憾的是,她的过敏症状依然没有缓解。

 

“进行换血治疗”,这是当地医院给出的诊断处方。这着实吓坏了王玉萍和家人。为此,不远千里,她来到北京协和医院的变态反应科。

 

尹佳团队首先为患者进行常规的IgE组套的检测,这既包括了吸入过敏原,也包括食物过敏原。结果显示,除了蒿属花粉是一个很微弱甚至可以忽略不计的过敏原,其他所有的过敏原均为阴性。

 

随后,尹佳给王玉萍开具的医嘱是:正常饮食。

 

其实,除了生物共振检测,食物不耐受检测也是很多过敏患者做过的“常规检查”。而这两种检测,似乎已经成为我国各级医疗机构对过敏性疾病做过敏原特异性诊断的常规套路。

 

“但实际上,全世界各国过敏专科学术组织和学会都不推荐用这两种方法来诊断过敏性疾病。”尹佳认为,用不正确的方法诊断过敏性疾病,根本就谈不上规范的治疗。

 

在尹佳看来,从事过敏性疾病诊断和治疗的医生职责,就是要选择正确的诊断方法,找出致敏原,作出正确的病因学诊断,给患者提出避免过敏原的建议,进行特异性的免疫治疗,阻止疾病的发展,减少疾病的负担,改善病人的生活质量。

 

问诊必不可少

 

过敏性疾病最常见为呼吸系统过敏性疾病,如过敏性鼻炎、过敏性结膜炎、过敏性哮喘。此外,还有皮肤症状相关的过敏性疾病,如荨麻疹、湿疹、食物过敏、药物过敏等。

 

那么,我们应该如何寻找引起过敏性疾病的诱因呢?

 

尹佳认为,诊断过敏性疾病的核心要素就是症状、病史和体征。辅助的手段包括过敏原特异性体内试验和过敏原特异性体外试验。但应用过敏原特异性诊断技术需要坚持一定原则:通常不能单独依靠病史来区分哪些是过敏或不过敏的患者,也没有办法开出一个针对过敏诱因的免疫治疗处方。

 

“但需要特别提醒的是,无论是哪种方法都不能仅凭检测结果进行诊断,必须要结合病史和病人的症状、体征。”尹佳说,有些患者过敏原检测的级别比较高,但是现实中并未有过敏症状,就不必进行脱敏治疗。

 

为了更好地让公众了解过敏原相关知识,尹佳特意将过敏原简单地分为两大类:一种是与呼吸系统相关症状的过敏原,另一种是与皮肤相关症状的过敏原。

 

比如,尘螨、花粉、霉菌、宠物、职业暴露等属于吸入过敏原;部分食物;染发剂、化妆品、洗涤剂等接触物;化学制剂、生物制剂、中药等药物,这些都可能引起呼吸系统相关过敏症状。

 

“目前国内常用的方法是皮肤试验,包括皮内试验和点刺试验,还有血清学的检测、特异性IgE的检测、鼻黏膜的激发试验。”尹佳说,这些诊断方法都适合诊断呼吸系统过敏原。

 

而诊断皮肤症状相关的过敏性疾病时,尹佳认为,首先是病史和症状,其次是皮肤试验、血清学的检测以及食物激发试验。

 

比如,在病史和症状当中,医生可以用排除食物的方法。先让患者进行基础饮食,再进行限制饮食,饮用可疑食物,观察有没有症状,再进行循环往复的继续限制饮食。如果这种症状出现的时候,往往这种食物可能和临床症状相关。

 

“准确寻找过敏原,首先要选择正确的过敏原特异性诊断方法和工具,充分利用各种知识和信息,以详细的病史询问为基础,过敏性疾病病因精准诊断是知识长期积累的过程,值得一生探索。”尹佳说。





尹佳,女,毕业于首都医科大学和北京协和医学院。现任北京协和医院变态反应科主任、教授、博士生导师、中华医学会变态反应分会主任委员、中华临床免疫和变态反应杂志主编;世界变态反应学会(WAO)中国代表、欧洲变态反应学会(EAACI)、美国变态反应、哮喘和临床免疫学(AAAAI)、美国变态反应医师学会(ACAAI)会员;亚太变态反应组织理事会常务理事。2010年获美国ACAAI“国际杰出过敏医生奖”,成为历史上获此荣誉的第一位中国大陆医生。


从事过敏性疾病诊治和临床研究25年,擅长各种过敏性疾病疑难病症的病因学诊断和治疗,受到业内同行和全国患者的认可。、中华医学会预防接种异常反应鉴定专家指导委员会委员、国家药监局药品审评中心审评专家,中华医学会医疗事故鉴定委员会变态反应咨询专家、中华医学科技奖评审委员会委员及国内外多个杂志编委。


擅长各种过敏性疾病疑难病症的病因学诊断和治疗。主要从事花粉症患者鼻炎发展至哮喘的自然进程、过敏原诊断和治疗制剂标准化、食物过敏和过敏性休克研究。在国内外首次报告葎草花粉是中国北方地区重要致敏花粉;建立2000例夏秋季花粉症患者临床资料数据库,首次报告夏秋季花粉症鼻炎发展至哮喘的自然进程;首次报告国内第一例食物依赖运动诱发的过敏性休克病例,拥有世界最大的小麦依赖运动诱发过敏性休克病人数据库和生物样本库;作为总牵头人和设计者,带领全国相关领域的医生,在中国18个省市对19万普通人群进行9种过敏性疾病流行病学研究。作为总PI,已牵头完成7项全国多中心进口药物注册临床试验。

带领全科医生申报的10种过敏原医院制剂中已有7种获北京市药监局正式批准文号。在国内外期刊发表文章50余篇,获国家发明专利6项,获国家级、省部级科研基金6项,共计1800余万,分别于2010年和2012年获北京协和医院医疗成果一等奖。






  1938年,张庆松教授赴美深造,在学习耳鼻喉的同时学习变态反应。张教授1939年归国后,拟在当时的北京协和医院筹建一个变态反应门诊,但因当时我国处于抗日战争时期而被迫中断。


  新中国成立后,从1952年开始,张庆松教授率领叶世泰在物质匮乏,条件极其艰苦的条件下筹建变态反应科。建国之初,要建一个在中国从未出现过的变态反应科,真是白手起家。叶世泰利用业余时间到图书馆去查找和学习资料,了解变态反应学的基本知识和现状,通过全面学习了当时能找到的所有资料。叶教授回忆说:“当年的协和医院图书馆真是日夜门庭若市,晚上闭馆时总要多次打铃,再三高声催促‘要关门了’,人们才合上书本迟迟离去。通过大量的阅读,我发现变态反应学在整个医学中真是一朵奇葩,她包罗万象,奥妙无穷,更激发了我对这门新兴学科的好感与兴趣。”


  当时,全北京没有一家像样的医疗设备商店,变态反应科所需设备,一些制备变态反应诊断和治疗用抗原提取液所需的器械如蔡氏无菌滤器、分液漏斗、分溜器均无从购买,即使对在变态反应科来说必备的冰箱,当年亦是走遍北京无觅处,最后还是从旧货商店里买回来了一台“二手货”。工夫不负有心人,在多方努力之下,蔡氏滤器在医院器材库的废品堆里找到了,分液漏头、分溜器、分析天秤等亦先后找到了,各种必要的玻璃仪器也陆续初步配备完成了。1956年5月1日,中国第一个变态反应科在北京协和医院正式创建。


  北京协和医院变态反应科在历届主任张庆松、叶世泰和张宏誉教授的领导下,几十年来,在医疗、科研、教学和中华医学会变态反应学分会的创建等方面做了许多开创性的工作,对中国变态反应事业的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


  变态反应科从建科伊始,即吸引来了大量的病人,不但有耳鼻喉科的变态反应病人,而且有大量耳鼻喉科以外的变态反应病人,如支气管哮喘、药物过敏、食物过敏、各种过敏性皮肤病等,病种非常丰富。就在变态反应科正式成立并接受病人的第二年,临床工作中就发现了一批呼吸道过敏的病人,这些病人的发病有明显的季节性,高潮在秋季,这引起了张庆松、叶世泰和顾瑞金的注意,认为这些病人很可能是由花粉过敏引起的。经过连续多年的北京地区的空气中花粉调查,深入的病情观察,病人的家庭和工作环境调查,北京郊区的植被调查,直到六十年代初,通过可疑致敏花粉的鼻腔内激发试验,终于证实了在我国北方地区的重要致敏花粉是蒿类植物的花粉,从而奠定了中国花粉变态反应研究的基础。


  1957年春夏之交,一场惊心动魄的反右运动开始,。变态反应学由于是发源于西方的一门新兴医学,并在诊治工作中又非常重视病人的生活环境和生活方式、医疗中常常要提出一些对病人衣食住行各方面的特殊要求,一时竟成了受批判的罪证,斥之为宣扬资产阶级生活方式,对病人提出的生活中对过敏源的禁忌则斥之为清规戒律。,变态反应科均不免遭到一些非议。,变态反应科成了受冲击的重点,称之为资产阶级思想的堡垒,培养资产阶级接班人的据点。日常业务受到极大扰乱,几乎到了无法继续工作的境地。叶世泰教授回忆说:“眼看着大量变态反应病人对治疗的迫切要求,我暗自告诚,条件再困难,工作亦不能中断,即使在最困难的时候,科里只剩下了我一个人,还是把门诊、皮肤试验、脱敏治疗等工作全部坚持了下来,,变态反应科的工作始终没有中断过一天,取得了病人的信任和支持。”


  1971年夏季的一天,叶世泰教授等从事呼吸疾病的医务人员一道得到了总理的接见。在会上,叶世泰教授就当时在气管炎防治中重视对症治疗,忽视病因治疗,以及针对当时将一切有咳、痰、喘症状的病人均诊为气管炎的做法谈了自己的意见,并将由花粉引起的咳喘即使在春夏秋季亦可大量发病等情况向总理作了报告。总理做出批示:“大家回去后要立即投入工作,不要等到冬季再开展工作。,并在以后又多次指示:为了保持协和医院的特色,变态反应科不能取消,还要继续发展。


  七十年代,通过长期家庭及粮店的现场调查,在从病人家庭和粮店收集的尘土中第一次发现尘螨,为我国尘螨过敏的临床和基础研究奠定了基础。


  八十年代,北京协和医院变态反应科牵头完成了全国气传致敏花粉调查,初步摸清了我国各省及地区致敏花粉的分布情况。为我国花粉症的临床诊断和治疗工作奠定了基础。紧随其后,北京协和医院变态反应科再次牵头完成了全国空气中霉菌的调查,为我国霉菌过敏性疾病的诊治和研究奠定了基础。


  协和医院以解决疑难杂症的著名医院,变态反应科的医生着眼于临床,完成了许多在中国前所未有的工作:


  1980年代,我科张宏誉教授在中国率先开始了遗传性血管神经性水肿的研究,迄今已收集来自90多个家系的360多例病人,在国际上也是病例数较多的临床研究中心。对HAE的发病机制、临床特点及治疗进行了深入研究,对此领域的研究已达国际领先水平,并于200?年发现了HAE新的基因突变类型,并就相关研究结果进行了报道和国际学术交流。


  我科文昭明教授在国内首次诊断出占一般哮喘病1%-2%的变应性支气管肺曲菌病,并先后建立了ELISA和免疫印迹技术检测特异性IgE和IgG的方法;文昭明教授还在国内率先开展了婴幼儿变态反应工作,编著了有关婴幼儿变态反应的第一部专著,在专业学界获得好评。


  1990年代,尹佳、叶世泰在世界上首次报道葎草花粉也是我国北方地区夏秋季最重要的致敏花粉之一,其地位与蒿属花粉同样重要,并首次建立了体外检测葎草花粉特异性IgE的方法。


  2004年尹佳教授诊断了我国首例小麦依赖运动诱发的严重过敏反应,以后,研究小组又陆续诊断了一百余例类似病例,相关研究获得2010年度协和医院科研成果奖一等奖。


  我科医生分别诊断了一些罕见的食物过敏导致的严重过敏反应,例如花椒过敏、雪莲果过敏,菜花、大蒜、荞麦、绿豆过敏导致的食物依赖运动诱发的严重过敏反应,并分别发表了相关论文和国外会议文摘。


  我科医生诊断了罕见的金属过敏病例并发表在国外杂志。2007年我科报道了国内首例汞过敏导致的狒狒综合症,并对发病机理进行了初步探讨;2008年,我科报道了非常罕见的世界首例金属铜导致的掌跖脓疱病,相关文章分别发表在《contact dermatitis》和《Lancet》杂志上。


  北京协和医院变态反应科是中国唯一的抗过敏药物临床药理试验基地,近年已完成40余项I-IV期临床药理试验。2008-2010年,我科牵头的10余家完成了尘螨舌下含服脱敏的临床研究。


  我科在国内最早研制过敏原并将特异性免疫治疗应用于临床,老主任叶世泰教授一贯认为:“变态反应病的发生根据病人所处环境的不同,各国各地物产,气候,生活习惯及地理环境的不同而变化。中国人的变应原与国外的不尽相同,因此,变应原的生产和研究应该立足于国内,不宜照搬西方,越是中国的,越是世界的”。在他的领导下,变态反应科从最早的4种变应原做起,至今已拥有200余种具有我国特色的过敏原粗制品。2001年,我科将过敏原的生产正式移交给北京协和医院开发公司,专注于过敏原的基础与临床研究。


  变应原是变态反应临床诊断和治疗的主要药剂,在国内也是近半个世纪以来中国变态反应学界为之奋斗的成果之一,我院自制的粗制变应原四十余年来在全国各省市的变态反应临床广泛应用,对发展我国的变态反应事业起了重大的作用。长期的医疗实践证明,我院生产的过敏原粗提取液安全、有效,深受使用单位和病人的信赖,也支撑着全国变态反应学科的发展,受益者达数百万,,下至普通百姓。

  北京协和医院变态反应科是国家继续教育基地,目前承担中国协和医科大学八年制的临床变态反应学教学任务。我科的医生及其重视在全国推广和发展中国的变态反应事业,曾先后主编和出版了数十部变态反应学专著、教科书和科普读物;从1982年起,已先后举办了30期全国临床变态反应学习班,培养变态反应专科医师2000余人,推动了中国储备变态反应学人才的工程。这些人已成为全国各医院变态反应学领域中的骨干。目前,我科共培养硕士研究生13名,博士生6名【数字需要核实】,现有在读博士生1名,硕士生3名。


  北京协和医院变态反应科先后承担国家科技部社会公益基金重点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北京市重点科研基金项目、,其中100万以上项目1项;50万以上项目2项。我科医生目前已在国内外核心杂志发表论文200余篇,并多次获奖。专利一项。目前在研项目基金300余万。


  北京协和医院变态反应科对中华医学会变态反应学分会的创建做出了重要贡献。1986年,在协和变态反应科的倡议下,成立了全国性的学术组织----中华微生物和免疫学会变态反应学组,并于1989,1992,1995和1998年举办了四届全国变态学术讨论会。叶世泰教授任历届学组组长。2000年8月,经过协和医院变态反应科多位医生的共同努力和呼吁,中华医学会常务理事会讨论通过成立中华医学会变态反应学分会。2001年,在中华医学会变态反应学分会第一届会议上,我院叶世泰教授当选为名誉主委,张宏誉教授当选为主任委员,,常委及工作秘书。2009年,尹佳教授当选为主任委员,王良录教授当选为候任主任委员,;2010年,文利平、支玉香当选为工作秘书;文利平被选为青年委员会副主任委员。


  在协和医院变态反应科主持和参与下,中华医学会变态反应分会每年均举办学术年会,至今已第?届。从2005年开始,每年均于北京举办变态反应性疾病高峰论坛。邀请国内外变态反应和相关专业的顶尖学者进行学术交流,在国内变态反应学界规模和影响最大。


  2007年,协和医院变态反应科和免疫科共同创办了《中华临床免疫和变态反应杂志》。这是中国第一份变态反应学专业杂志,并与2010年11月正式进入中国科技论文统计源期刊目录,成为中国科技核心期刊。


  建科55年来,经过几代人的努力,协和医院变态反应科已逐渐成为中国变态反应学科的医、教、研中心,在过敏反应性疾病的诊断、治疗及基础研究方面居国内领先水平,在国际也有一定影响。北京协和医院变态反应科在中国老百姓心中享有较高的声誉,看过敏性疾病去协和医院变态反应科已成为全国过敏性疾病患者的共识,我科的年门诊量近7万人次,高峰季节日门诊量近400人次,患者来自全国各地。


  目前,我科有在职职工18人,其中正教授1人,副教授5人,主治医师4人,实习研究员2人、主管技师3人、护士4人。北京协和医院变态反应科拥有一支高素质的人才队伍,在我科50岁以下的医师中,全部具有博士学位。


  我科现任主任为尹佳教授,同时担任中华医学会变态反应学分会主任委员。尹佳教授参与创建了《中华临床免疫和变态反应杂志》,并担任该杂志主编。尹佳教授设计和主持了多项国家级科研项目,推动了我国过敏学科基础及临床研究的发展。近年来,尹佳教授领导中华医学会变态反应分会,推进与ACAAI(美国过敏、哮喘及免疫学医师协会)、AAAAI(美国过敏、气喘及免疫学协会)、EAACI(欧洲过敏哮喘及临床免疫学会)及WAO(世界变态反应组织)等国际过敏学组织合作,多次在国内主办高端国际学术交流活动,开阔了中国过敏学科医生的视野,活跃了专科思想,促进了中国与世界的对话,推动了中国过敏学科的发展。被推选为“亚洲太平洋过敏和临床免疫组织”常务理事,代表中国参加该学会的学术交流和组织管理工作。2010年,尹佳获ACAAI颁发的杰出成员奖(Distinguished Fellow Award)。该奖项每年仅有2位国际医生获此殊荣。21年来共有 43名海外医生获奖,且多数来自英语国家,尹佳教授为首位获得该项奖的中国医生。


  中国的变态反应学发端于北京协和医院,它从无到有,从小到大,它生机勃勃的种子正在播向全国。协和变态反应科的新一代医护人员,将以老一代人为榜样,体恤他们创业的艰辛,珍惜荣誉,奋发自勉,团结合作,再创辉煌,为尽早把协和变态反应科的水平推向世界变态反应学的前列而奋发向上。一个欣欣向荣,具有中国特色的变态反应学科已出现在东方!

























































长按二维码关注我们

健康热线:0357-4220120  0357-4280120

地址:侯马市程王路程王公园北门西侧

















举报 | 1楼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