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建筑材料网络社区

美文天下||【家乡的泥土炕】田广泉

只看楼主 收藏 回复
  • - -
楼主
  

 作者简介 

田广泉   笔名:雨季  山东省沂水人,中共党员, 1973年出生,爱好文学,喜欢简单安静地做好自己,悠然于家乡情结、乡土气息、怀旧文字故事中。在当地报刊《沂水报》和《临沂青藤文学》网《齐鲁文学》《家乡》等杂志以及各微信平台等发表多篇散文。


家乡的泥土炕【原创】



随着建设美丽乡村,在旧村改造中,老家需要拆迁,在拆迁过程中,最让我怀念的是老家的土炕。老家的土炕,之所以念念不忘,是因它陪我度过整个童年,和它相依相伴十多年。

在我们小时候的沂蒙山区农村,家里睡的全是土炕,床是近30年来才出现的新生事物。八十年代以前出生的人,谁没有睡过土炕,而且几乎个个都是从土炕上呱呱坠地出生的。土打墙的房屋和土炕是从小就深深的印在脑海里,而我就出生在这土打墙房屋中的土炕上,并且在土炕上茁壮成长,在土炕上摸爬滚打长大,成为现在标准的170厘米的“山东大汉”。

前几天本家一个大爷,过些日子要搬到老年房里去居住,前几天,就在老年房里又支上了土炕,说是还是以前的土炕,让人躺在上边睡的舒服又睡的踏实。以前小时候不懂我们家乡的土炕有几种,还是近几年在农村居住的,许多上了年纪的人,又喜欢上睡土炕了,又支起以前的土炕来,这才或多或少的了解一点点支炕的知识。不过,现在支的炕比以前的美观了,外貌也与以前不一样了,也卫生了。在我们家乡土炕一般有两种,三面靠墙的,即房子有多宽土炕就有多长的,叫“通间炕”;两面靠墙的,即只占一个墙角的,叫“棋盘炕”。但无论如何,土炕的结构是一样的,标准的土炕有炕沿、炕洞和烟道,还有炕墙、炕门、炕炉子等。

在我的家乡以前支土炕大有讲究,说起以前土炕的垒制,首先要提前许多天准备搓两种“泥脊”,一种薄的,小;一种厚的,大,在这里就不一一介绍怎么“搓脊”了。搓好的脊,大约五六天才干,干好了脊,接下来就是“支炕”。现在支炕不用“脊”了,都用预制的薄而轻的水泥板了。“支炕”是个技术活,因为土炕又称“火炕”,技术关键在于垒好的土炕怎么烧火就热乎,否则就达不到睡热炕头这个说法了。支炕先用“脊”(类似现在的水泥板)立着垒成胡同形炕洞,且各洞相通,迂回盘旋,如同迷宫。而且炕洞要和墙角的烟道相连,以便烟能顺利从屋顶排出,更重要的作用是引导炕洞传来的火气在炕的中心要迂回前行,使其到达每个角落,保证炕面比较均匀地升温。并且边立“脊”边用麦糠和土搅拌成的泥浆灌缝抹平,以免漏烟。支好炕,在把“脊”平铺在垒好的炕道上面,在平铺“脊”的上面,用麦秸和土搅拌好的泥抹上大约10厘米抹平就好了。刚支成的土炕还要马上烧炕,主要是看新支成的炕漏不漏烟,屋顶的烟囱是否通畅,也是为了把刚支好的土炕烘干。只有这一切正常,支炕才顺利完成,否则第二天还要拆了重新来过。垒好的炕,一要出烟通顺,二要均匀受热。以前的土炕和锅灶相连,支好炕接着支锅灶,大锅和炕中间砌一道50厘米的小墙,以前放煤油灯之类的东西,我们这里俗称“灯帐子”。支好土炕为了美观,有条件的用木料打磨光亮,类似扁担状的长条,平铺在炕沿边,一是坐着炕沿不凉,二是铺在炕沿,土炕边也结实耐用,因这里是人们经常上炕下炕的地方。现在炕不和锅灶相连,但在支炕的时候,在炕沿下炕墙中间和地面相平的地方,留一小洞叫“炕门”的小洞口,这个小洞四周也是用砖砌成的,“炕门”用一块大小适中的木板堵着,现在都用地板砖堵着。“炕门”是冬天用来烧火加热的,也是掏炕灰的地方。支好土炕,把炕烘干,在炕上面先铺上提前晾晒好的麦秸,在铺上炕席,在炕席上铺上褥子就好了。冬天来临的时候,我们家乡村里人烧土炕俗称“昂炕”,因为填满炕洞的都是碎草柴末,点燃后立即堵住“炕门”,只让火寐着往炕洞里沤烟,不让它起火苗,这样才能保证一整夜土炕是热的。如果炕洞里的柴草起来火苗,不但很快烧完,而且高温会烙糊炕席,人睡在上边也受不了,况且睡到下半夜炕就凉了。土炕邻近锅灶的位置称为“炕头”,邻近烟道口的位置称为“炕稍”,以前人口多,炕头一般是父母或长辈睡的地方,晚辈或年轻人一般都睡炕稍,冬天睡在这样的炕上,温暖又舒服。

记得小时候到了冬天,土炕还是干日常手工活的地方,一般就是扒玉米、剥花生,有时母亲还盘着腿做在炕上,在煤油灯下做着针线活或在煤油灯下给我们在衣服上拿虱子。记忆最深的是,六七岁的时候,到了冬天早上,棉裤是凉的,那时也没有秋裤,早上母亲在大锅边做饭,我们起来时,就让母亲拿着棉裤,在锅灶口处,把棉裤倒立拿着烘烘棉裤在穿,烘了的棉裤,趁着余热未散,穿在身上可暖了。土炕有着不可比拟的温暖,要不怎么有“老婆孩子热炕头”的说法。以前在滴水成冰的严冬,热炕便成为每一个人抵抗寒冷最多的地方,土炕给我们一种实实在在、贴心贴背带着泥土味般的温暖。土炕虽是土坯所支起来的,但也特别结实耐用,小孩子在炕上翻跟头,打闹着玩,根本不需要担心土炕会塌下来,更不会担心像床一样“吱吱呀呀”地作响。夜晚土炕就是我们孩子们的乐园,在土炕上蹦蹦跳跳,一会儿累了,顺势一躺,不一会就进入了甜蜜的梦乡。

屋子里有土炕感觉是亲切的,屋子里有土炕是温馨的。土炕,成了我们小时候那个时代一道引人入胜的风景,它伴随着我走过了懵懂的童年、憧憬的少年,它陪我生长也伴我成长。我也在土炕上做过许多五彩斑斓的梦,也想象着未来美好的憧憬,土炕给我留下了很深的记忆和回忆。

泥土炕,你承载了农村孩子美好的回忆;泥土炕,你是我一生中温暖的记忆。


根植齐鲁★情系华夏

    《齐鲁文学》(季刊)是齐鲁文学杂志社主办的刊物之一,分别是【春之卷】【夏之卷】【秋之卷】【冬之卷】。以“时代性、探索性”为办刊宗旨,不断发掘和推出了一批中国当代诗人、作家,名篇佳作如林。富有时代气息,可读性强。

     投稿须知:

     1、稿件内容健康、结构完整、文笔优美、底蕴丰厚。

     2、诗歌、散文、小小说、散文诗、文学评论等均在征稿之列。

     3、本刊对所录用的稿件保留删改权,文责自负。来稿请附作者简介、通讯地址、联系电话及个人照片,以正文加附件形式(在其它公众号发表过的勿投本刊)

     4、作品要有一定的文学艺术价值,每期入选作者寄样刊一份。投稿邮箱:xibuzuoja@126.com(仅限复制)


    齐鲁文学社

    主      编:罗永良

    副  主  编:林雨田    

    执行主编:马俊华  

    执行副主编:苏小桃

    编辑部主任:李克利

    常务编辑:冯小丽

    根植齐鲁|情系华夏|不慕名家|只推佳作

   《齐鲁文学》欢迎您的参与。


举报 | 1楼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