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心组合:三一重工、中集集团、天奇股份、中国中车、浙江鼎力、先导智能、晶盛机电、海油工程
重点组合:杰克股份、弘亚数控、恒立液压、伊之密、康尼机电、荣泰健康、杰瑞股份、黄河旋风、科恒股份、中曼石油、台海核电、华东重机、徐工机械、建设机械、海天国际、中国通号
本周指数:2月12日-23日(5个交易日)沪深300上涨6.0%,机械行业上涨4.4%。
本周专题:双积分政策下的车企抱团,继续看好锂电龙头长期趋势
周末德国宝马汽车宣布与中国长城汽车签署了合作备忘录,将共同“促进 Mini 品牌在中国的发展”。这是继雷诺-日产&东风、大众-江淮等之后,第四家外资车企选择与国内车企进行新能源车方面的专门合作。以电动化为核心的国内第四次车企合资热潮到来。双积分政策的强制性效应开始显现,未达标车企几乎没有讨价还价的余地。而外资车企2018年无论是CAFC还是NEV积分普遍为负,通过成立合资公司,外资车企一方面可以降低新能源车辆的研发周期,一方面还可能将从合资企业中获得一定的正积分,从而能尽快适应双积分要求。
合资潮预示着我国新能源政策正在由补贴向积分制换档,据我们测算积分制将托底2020年乘用车150万辆销量,而且从加州ZEV积分政策来看,达成目标是大概率事件。新能源趋势更将明朗,且外资车企的加入意味着对于高品质电池的需求将更加旺盛,中游向龙头集中的趋势仍在强化。
投资机会概述:
工程机械:挖掘机1月销量超1万台、同比增长135%基本符合预期,我们预计Q1增速预计有望达到15~25%,2018~2019年考虑到进出口数据差异的国内销售量预计为17万和18万台,主要需求仍为设备更新周期到来、基建开工量维持高位和大宗商品采掘需求旺盛。目前国产设备市占率已超52%、Top4超45%,小松提价或影响其市占率,核心液压部件供应紧张的背景下龙头公司将获得优先供应、龙头三一重工有望超25%市占率、徐挖有望超10%。泵车库存出清,泵送服务费稳中有升,环保严查排放不达标的搅拌车,多方面看18年混凝土机械板块仍将迎来火爆的需求。高端液压件等核心部件面临缺货,国产液压件厂家将迎来量价齐升的局面、产能释放后将实现新产品快速扩张和。另外,高空作业平台领域龙头优势明显,国内和全球市场均将取得不断突破。重点推荐:三一重工、恒立液压、浙江鼎力、徐工机械。
新能源汽车:据我们统计,主流动力锂电池厂商扩累计产能规划预计将达到88.6GWH,同比2017年增速约为20%。重视锂电池龙头产业链、资源回收和轻量化三大方向。(1)重点关注具有龙头背书的锂电池生产设备未来锂电池行业的集中度将进一步提高,目前国产设备在前段、中段、后段等方面均有世界级的竞争力。重点标的:先导智能、科恒股份、赢合科技,其他受益标的包括:璞泰来、星云股份、今天国际等。(2)资源稀缺的背景下电池回收有望实现重大进展:锂电池回收对镍锰钴等重要金属的平均回收率高达9成左右,锂电大数据预测2018年首批动力锂电池报废期到来,到2020年中国锂电池回收市场规模将突破100亿。重点标的:天奇股份。(3)汽车轻量化在新能源车上需求尤其明显:我们看好轻合金和高强塑料、复合材料的应用,国产设备近年来陆续取得进展,不断获得上汽、吉利、广汽等主流车企的认可并开展联合研发,重点标的:伊之密和海源机械,关注:海天国际、天华院、泰瑞机器。
半导体设备:2018年1月北美半导体设备制造商出货金额达到23.6亿美元,同比增长27.2%,为全年高速增长打下基础。SEMI预测,今年相关晶圆厂建厂支出将达到130亿美元,2019、2020年设备投资会非常可观,今年设备采购金额将由去年的560亿美元增长到630亿美元。半导体设备国产化开始提速,14nm的部分设备研发成功,2020年之前行业将持续景气。重点关注北方华创、至纯科技。硅片设备迎来投资高峰,目前已经公布的扩产规划总投资达600亿元,对应500亿元的设备投资。海外硅片设备厂家产能供不应求,国内企业迎来绝佳历史窗口,重点推荐晶盛机电。
油服装备:油价上行带动油服行业业绩改善。原油价格从2016年初触底之后,目前已重新突破60美元/桶、并有望长期维持在60美元以上。石油企业盈利逐步恢复,油服产业链在经历漫长寒冬之后也在缓慢复苏。OPEC强力限产下,影响油价最核心的供需关系正在逐步走向再平衡,供需差围绕平衡点窄幅波动。美国原油库存在17年4月达到最高点后逐步下降。重点标的:海油工程、中海油服、杰瑞股份。
风险提示:上游资源品下跌,公司业绩不达预期,基建投资大幅下滑等。
1. 本周专题: 双积分政策下车企抱团,继续看好锂电龙头长期趋势
周末德国宝马汽车公司公布新闻稿,称与中国长城汽车签署了合作备忘录,将共同“促进 Mini 品牌在中国的发展”。同时,长城汽车公司在港交所发布公告称,正在评估与宝马在新能源汽车方面的合作。这是继雷诺-日产&东风、福特-众泰、大众-江淮之后,第四家外资车企选择与国内车企进行新能源车方面的专门合作。
回顾历史,这是国内第四次的车企合资热潮。前几次分别为:2000年以前,南北大众、上海通用、神龙、长安铃木、广本等几家合资车企率先布局中国市场,2000—2005年国内市场容量逐步扩大,国际大型车企大规模进入,期间成立了一汽丰田、广汽丰田、东风日产、北京现代、长安福特、北京奔驰、华晨宝马等;2007年至2012年,部分错失中国车市的国际二线车企期望赶上合资末班车,广汽菲克、广汽三菱、东风雷诺、奇瑞捷豹路虎等陆续成立。
这次车企合资热潮始于2017年6月。第一枪是大众-江淮,双方成立合资公司,股份占比各位50%,在技术及市场等方面展开全面合作,未来推出合资BEV产品;第二个是戴姆勒与北汽,双方将以奔驰品牌为核心、未来建设北京奔驰电动车生产基地,这是第二次戴姆勒与国内汽车合作,上一次是2010年与比亚迪;第三、四个分别是福特-众泰、雷诺-日产&东风,均采取成立股权比例50-50的合资公司。
从2017年6月这个时点来看,我们认为很可能是车企为了应对2019年到来的双积分政策作出的准备。因为根据正式版本的双积分政策方案,NEV积分将在2019年正式开始执行,2019-2020年合并考核,以后年份逐年考核。考虑到对于大部分车企而言,新款车型开发的时间通常为2-3年,对于国外车企而言时间更长,可能达到3-6年。双积分方案在2017年6月推出了草案,当时国外车企就已经意识到仅有1-2年的缓冲时间。
双积分政策影响力巨大,未达标车企几乎没有讨价还价的余地。这是因为双积分政策具备强制性,在我国表现为非常严格的行政惩罚措施。具体为CAFC负积分如果不达标,国产车、进口车均需停止不达标新产品的申请。如果不调整/不满足要求/不执行,还需要暂停已有产品的销售,对国产车更严格,本年度就需要暂停销售。而NEV负积分也需要暂停原有产品的传统车型销售/进口。这就意味着双积分不达标的车企的正常生产经营面临极大影响。因而,车企必然非常重视达到双积分要求。
参考加州经验,其采取的是ZEV积分不达标,就采取罚款这一措施。加州ZEV积分(零排放车辆积分)规定之下,如果企业在负积分之后无法在下一年补全积分缺口、将面临1ZEV积分=5000美元罚款。在面对高额处罚的情况下,企业不得不通过生产销售新能源车/购买积分的方式以满足要求。ZEV积分制度的实施,令加州每年均达到其所制定的渗透度要求。
现在再看去年以来以合资方式开展新能源业务的外资车企,大众、戴姆勒、福特、宝马,他们对于国内新能源车企采取积极抱团的方式,正是双积分强制性之下的应对措施。这些车企在国内的原有合资企业以生产传统车型为主,无论是CAFC还是NEV积分普遍都不足,即使是CAFC积分2017年为正,2018年缓冲系数取消后(2016、2017年在计算CAFC积分时,达标值分别乘以134%、128%)也可能由正转负。因而这些车企发展新能源车的压力较大。通过成立合资公司,外资车企一方面可以降低新能源车辆的研发周期,一方面还可能将从合资企业中获得一定的正积分,而国内车企同样能够受益于一定的技术溢出及品牌效应,从而能尽快适应双积分要求。
第四次合资潮的到来,预示着我国新能源政策正在由补贴向积分制换档。积分制将成为我国新能源车销量到2020年突破200万辆的关键基础。根据天风汽车组测算,到2020年,我国的双积分政策要求对应146 万-194 万辆新能源乘用车(包括纯电动、插电混动等),现在看来,无论是国内车企,还是传统车企都在加大布局力度,达到积分要求的同时,总销量目标有望如加州一样如期实现。
与此同时,我们认为,这也不仅仅是外资车企的权宜之计,而是其将长期着力发展、以期获得竞争地位的关键步骤,因为中国是他们不可以失去的巨大市场。这表现为在成立合资公司的同时,这些国际巨头还同时在投入大量资金建设动力电池生产基地、充电基础设施、车联网等等领域。我们看到,在以往三次合资浪潮中,先进入者相较于后进入者而言优势巨大,在销量上先进入者是50万辆以上每年的量级,而后进入者则是10万以内的量级。吸取以往经验,这次电动化浪潮外资车企可能会更加积极。
这也意味着新能源趋势更将明朗,且外资车企的加入意味着对于高品质电池的需求将更加旺盛。在规模优势及资金优势的驱动下,中游向龙头集中的趋势仍在强化。我们对比2018年第一批推荐目录与2017年推荐目录情况,发现CR5已由71%提升至79%,其中宁德时代的份额由36%继续提升至49%,但行业第2至第5的位置仍然处于激烈的争夺之中,比亚迪、国轩、沃特玛、国能、亿纬锂能、中信国安盟固利等目前来看优势相对明显。
根据我们的统计,2018年行业龙头完全没有放慢其扩张的步伐。龙头扩产计划合计达到32GWH,相较于2017年而言新增15GWH。其中,CATL会按照每年8GWH的速度来走,时代上汽去年新增的4-8GWH今年设备将入场,比亚迪的投资者交流公告中明确了2018年将扩产10GWh、达到26GWh,与之前市场的一致预期是一致的。
海外市场2018年产能规划预计同比增长60%以上。根据我们对于20余家厂商进行统计,2018年新增72GWH,分别为28.57%,而龙头厂商像LG、松下、三星SDI等累计扩产预计26GWH,而2017年仅为16GWH,同比增速达到60%以上。
按照我们的逻辑,仅关注全球龙头的话,未来仍有广阔的扩产空间。我们基于三个核心假设:1、到2020年全球新能源车销量占汽车总销量比例达到5%左右的渗透度;2、全球电池龙头,国内包括CATL、时代上汽、比亚迪、国轩等,国外包括LG、三星SDI、松下、SKI Innovation等,对于锂电市场的供应占比在2017年为70%,2018年达到75%,之后提升至80%;3、全球龙头产商的产能利用率较高,平均达到70%。我们计算得到的龙头新增产能在2017-2020年分别为37.9、51.5、74.1、115.0GWH。对照龙头的实际情况,2017年共计扩产33GWH,2018年预计为58GWH,基本符合趋势。
我们判断,对于设备企业而言,2018年龙头演化逻辑将更为明确。如果说2017年是设备行业全面爆发的一年,2018年伴随电池降本压力的持续上升、车企对于电池厂商的集中化趋势,将使中游龙头集聚的效应得到进一步强化,深度绑定龙头企业的设备厂商将受益这一趋势。从这一逻辑出发,我们仍坚定首推先导智能,看好在龙头企业供应体系中占比提升的璞泰来、科恒股份、赢合科技等。
2. 本周市场及机械行业回顾
2月12日-2月23日(共5个交易日)沪深300指数上涨6.0%,机械行业指数上涨4.4%,国防军工行业指数上涨5.4%。机械板块的子板块中,涨幅最大是工程机械,涨幅为7.20%。
3. 本周子行业主要观点
3.1. 工程机械:3月销量有望超3万,龙头集中度持续提高
根据工程机械协会挖掘机分会的2018年1月挖掘机销量公布:总销量10,687台、同比增长135%。其中,大挖1,745台、同比增长216%;中挖(20t~30t)2,371台、同比增长209%;小挖5,431台、同比增长107%。
由于1月中旬的全国性大雪的影响,当月销量实际上呈“前高后低”的局面。2月份受到春节的影响开工时间缩减,我们预测2018年一季度挖机销量增速15~25%,2018~2019年考虑到进出口数据差异的国内销售量预计为17万和18万台。叠加了更新周期和基建投资增长的需求,未来需求仍将十分强劲。小挖在高基数背景下增速相对放缓,但未来一年中挖的液压阀缺货局面难以扭转,因此整体销量增速有可能放缓,9~13t小挖的销量有望持续提升。
主流企业销售情况:三一2,333台、市占率21%;徐挖1,126台、市占率10.5%略有提高;柳工819台、市占率提高至7.7%;国产挖机四强三一+徐挖+柳工+临工市占率超45%;卡特彼勒1,560台、市占率14.6%;斗山+现代11.7%、较上一上年度的11.38%略有提升;日系从2017年全年20.84%降低至1月的19.7%。
从上述数据可见,国内市场需求仍然是国产厂家的主战场,且中小挖的国产市占率提升幅度明显高于大挖。经历行业大周期后,国产设备不断侵蚀日系和韩系的市场份额,在近期小松提出涨价的背景下,国产设备通过保价换份额的概率更大,通过扩大规模效应提高毛利率、将更有效提高盈利能力。另一方面,在液压件缺货的背景下,市占率高的企业有可能获得稳定供货,市占率有望进一步提高。由此我们预测三一的市占率将提升至25%、徐挖将超过10%。
叠加了更新周期和基建投资增长的需求,也考虑到春节在2月中旬以及1月中旬的全国性大雪的影响,我们预测2018年1月和2月挖机合计销量与上一年度持平,而三季度将迎来大幅增长,一季度销量增速有望超20%,2018~2019年考虑到进出口数据差异的国内销售量预计为17万和18万台。
3.1.1. 需求来源:基建开工量大、更新周期带来强支撑,环保核查锦上添花
(1)更新周期:十年轮回,设备更新逐渐开始
根据分会统计数据和计算方法,估算截至2017年年底,挖掘机械的六年保有量约78.9万台、八年保有量约118.3万台、十年保有量约141.1万台。其中,大挖、中挖和小挖的六年保有量分别约为:11.9万台、23.3万台和43.7万台;八年保有量分别约为:18.5万台、41.3万台和58.6万台;十年保有量分别约为22.1万台、52.4万台和66.6万台。
由于挖掘机普遍寿命大致为8年(或3万小时),因此2009~2011年销售的产品将分别在2017~2019年进入更新周期,更新设备时期有望持续至2019年。
另一方面,环保法规执行加严,明年有望全面淘汰“国一/国二”挖掘机和“国三”泵车。截至目前,非道路移动机械柴油机污染物排放标准已经执行到了第三阶段,第四阶段标准也在部分区域已经提上了日程,随着环保政策执行力度越来越大、标准愈发严格,加速了老旧挖掘机退出市场,促进了市场对于新机的需求。“国一/国二”挖掘机和“国三”泵车即将全部退出市场,其进度取决于环保执法力度,我们倾向于阶段性实现。
(2)工业、地产和基建投资推动了上一次大行情,本轮高潮基建成为主角
固定资产投资,尤其是土方与土木施工是工程机械最主要的施工需求来源。2004年以来,全国固定投资额持续增长,工业投资、房地产和基建投资是最主要内容。其中基础设施建设投资占比逐渐提高、由2004年的4.89万亿元增长至2017年的17.3亿元,主要投资在交通运输(如轨交和机场等)、电力与热力、水利、环境和公共设施管理业等民生领域,尤其是2013年之后基建投资额的增速显著超越了房地产。
尽管占比下降,第二产业的固定资产投资仍然保持高位,而房地产行业的新开工面积在2016年后维持在正增长,由此带来的开工量需求依旧。
房地产新开工面积在2015年底触底反弹,也给工程机械施工带来增量需求,未来有望维持稳定增长阶段。
(3)大宗商品涨价带动重型装备需求,爆破物管制锦上添花
2016年以来,大宗商品和主要原材料的价格在持续上涨后稳定在较高位置,主要体现是黑色系的煤炭与铁矿石、钢材、有色金属、水泥、石料等,由此带动采矿企业的产能扩张。另一方面,国内爆破物的管制逐年加强,导致大量矿山的爆破工作量由“大型挖掘机+重型破碎锤”完成,因此大量露天开采的各类矿山装备和大型挖掘机需求将持续高增长。
因此,大型挖掘机的需求与大宗商品价格、全球经济周期紧密相关,受到爆破物管制的影响,但与国内基建投资的关联度较小,因此大挖的需求将保持持续高增长。
(4)未来:国际化是下一阶段重点,“”未来需求旺盛
“”目前已经升级为国家级顶层战略,也是国内产能输出的重要方向,因此也已成为工程机械海外市场的重要看点。“”沿线涉及的国家数量多达66个,人口占全球的63%,经济总量占全球的29%。“”国家普遍没有发达的工业生产规模,由此势必将带动基建设备大量的进口需求。
同时,随着我国工程机械企业的技术实力提升,出口比例和数量均在不断提升,未来有望争取更大的全球市场份额。
日本的工程机械行业发展历程,先后经历了该国的工业化、城镇化和国际化三个阶段由此也涌现了小松、日立建机、神钢、爱知、多田野等知名工程机械企业。而我国改革开放四十年以来工业化和城镇化同时推进,工程机械的需求量也是巨大,在未来数年中,国际化的道路也是必然趋势。
3.1.2. 其他工程机械的改善:泵车的库存去化和复苏明显
按照施工周期不同阶段需要不同的设备,挖掘机热销后将逐步传导到起重机、混凝土机械、高空作业平台等:首先进入施工现场的是处理砂石土方的挖掘机,这也是为什么挖掘机能够作为整个工程机械行业先行指标的原因;紧接着进场的是桩工机械(房地产、工业地产、轨交等建设需要);然后起重设备清理施工现场障碍物和初步搬运建筑材料,随着未来装配式建筑增加,塔吊的应用比例正在提高、用于重型和高层建筑施工;混凝土机械作为主要设备进行现场施工,需求会滞后于挖掘机一年左右时间。
根据代理商和租赁商的反馈,混凝土机械的销售和经营状况有所变化:
(1)厂家的泵车库存基本出清,其中央视曾报道三一的客户加价抢货,而中联的新机销售也很旺盛。各泵车厂的泵车预定量大增,2018年一季度销量旺盛。随着成本下降,泵车的销售价格也较前几年明显下降,但仍能维持35%~40%的高毛利率,租赁商经营状况良好,成本回收期小于四年。近期提价可能性不大,厂家可以通过规模效应维持高毛利率。
(2)混凝土搅拌站因为前几年审批项目较多,普遍经营状况一般,开工量基本持平,不同的厂家通过提高销售价格或运费,从而抵消成本的上涨。
(3)混凝土搅拌车在“国五”排放要求下,目前基本实现了“国三”设备的淘汰,“国五”搅拌车销售旺盛,未来“公路治超”的要求下,运送费用的上涨和车辆需求增长将成为趋势。
(4)公司化经营趋势明显,搅拌站-运输-泵送服务的一体化服务和配套经营是大趋势,有利于提高各环节的盈利能力和降低成本,避免散乱经营带来的恶意竞争局面。
3.1.3. 重点标的:装备与核心零部件龙头
(1)产业集中度大大提升,龙头企业继续受益,核心零部件更值得长期关注。在2010年行业高峰时,市场上从事挖掘机生产的企业有100多家,如今已经缩减为20-30家,行业集中度持续提升,CR4超过53%、CR8接近76%。三一重工在挖掘机市场占有率从9%已提升至22%以上、总量上超越小松和卡特彼勒。未来国产设备市占率有望保持在50%以上。近期由于销量大涨,进口核心零部件产量有限,导致了国产主机厂销量不能满足市场需求,因此未来以液压件为代表的零部件企业将得到更多主机厂的支持,实现持续增长。
重点标的三一重工:经营状况大幅改善,2017年净利润20.3~21.1亿元、同比增长898%至937%。其中2017Q1~3收入281.59亿,同比增长70.77%;归母净利润18.03亿,同比增长932.56%;总体毛利率29.86%、净利率6.61%;经营性现金流58.94亿,同比增长279.2%,存货周转率和应收账款周转率都有明显改善,资产结构优化。公司三大主业齐头并进,挖掘机销量连续七年蝉联榜首,市占率进一步提升;混凝土机械毛利率行业领先,泵车业务全球领先,市占率高达40%,混凝土机械库存基本出清,进入快速复苏阶段;起重机业务领域汽车起重机最为亮眼,与徐工中联三分天下,市占率约20%,其中履带起重机的市占率超过40%。公司作为国内挖掘及混凝土机械的龙头,已在本轮复苏中率先且显著受益,未来出海和军工更值得期待。
重点标的徐工机械:多领域龙头迎接工程机械整体回暖,未来行业竞争格局的趋势为行业龙头集中、国产替代进口,公司各项主营业务发展势头良好,2017年净利润10~10.5亿元、同比增长379~403%。根据三季报数据看,经营性现金流和货币资金均持续、快速提升,ROE稳定提高。由于原材料价格维持高位,但终端销售价格和毛利率有望因高端产品占比提高的结构性变化而持续提升。定增方案取得批文,将建设项目包括盾构、高空作业平台、智能物流装备、环卫压缩站、桩工机械及印度生产等六大生产基地和工业互联网信息化升级,短期内将解决产能紧张问题,长远看将实现产品系列化和品类的扩展,并进行全球布局,抢占技术制高点。
重点标的浙江鼎力:2017年业绩预报归母净利润27,965.23万元,同比增长60%。通过17年前三个季度的报表分析,我们发现公司重要经营指标毛利率42.9%、净利率26.3%、ROE(摊薄)17.7%、资产周转率27.3%均处于高位,而2016年全年ROE为16.1%、资产周转率20.8%。根据我们测算,国内17年新增设备约1.4万台、增速约55%,公司保持1/3市占率,核心产品剪叉平台故障率已十分接近JLG和Genie两大巨头,臂式平台也在不断改良,目前国内主流的大型租赁商中经营状况较好的除了宏信和志成主要采购外资品牌设备外,基本都大量采购了公司的产品。公司的客户粘度十分高、重复购买比例高,未来优质客户的成长将对公司长期发展有利。欧美经济逐渐复苏,除了自然更新需求外显然新增设备明显,市场容量在扩大,公司全面布局美欧日全球三大市场,我们预测17年公司出口占比65%、未来将超70%,其中美国市场占40~50%、欧洲20~25%,17~19年出口有望保持70%、60%、50%增长,成为最强劲增长动力。
(2)核心零部件:高端液压件国产化不断取得突破,技术进步+产能弹性带来高景气度下的高增长。受制于液压件的海外供应商供货不足,2017年3月份国产挖掘机厂家已经出现大面积的“断货”。因此,核心零部件成为绕不开的话题,必须实现国产替代进口。未来国产化除了降低成本外,更重要的是不再受制于国外供应商,因此从油缸到泵、阀、马达等核心部件将实现全面的进口替代。根据恒立液压切入卡特彼勒全球供应链的经验可见,未来国际市场空间同样值得期待。另外,后市场端也有艾迪精密等国产品牌崛起,未来有望实现进口替代。
重点标的恒立液压:2016年8月以来挖掘机强势回暖、月度销量频超预期并将保持到2018年,工程机械挖掘机行业的回暖带动液压油缸需求稳定上行。下游需求多点开花,挖掘机、地铁/地下管廊/隧道建设规划刺激盾构机需求爆发,液压油缸业务绑定核心主机厂,覆盖面极广、强势提升市占率,挖掘机油缸市占率从2011年的26.2%到2016年的51.9%,盾构机用油缸市占率更是在70%以上,在市场占据统治地位。恒立在部分高端泵阀产品上已有突破、基本能够满足小挖的需求并在积极开拓中挖市场,预计在未来三年内逐步放量全面铺开。另外,由于高端和中低端液压件市场均出现产能收缩,因此公司有望在明年实现对客户的全面涨价、提价部分讲直接转化为利润。
我们认为国内的行业需求回暖可以至少延续到2018年中,后续需要结合政府投资行为、“”建设进度等因素继续观察。重点关注:三一重工、恒立液压、浙江鼎力、徐工机械、艾迪精密、柳工。
3.2. 油价突破60美元,供需走向平衡,油服长期盈利预期改善
原油价格从2016年初触底之后,经历了2年的修复,目前已经重新突破60美元/桶。石油企业盈利逐步恢复,油服产业链在经历漫长寒冬之后也在缓慢复苏。
在OPEC强力贯彻减产措施之后,影响油价最核心的供需关系正在逐步走向再平衡,供需差围绕平衡点窄幅波动。美国原油库存在2017年4月达到最高点后开始逐步下降,同时还有加速去化的趋势。环比变化从2017年10月份开始由正转负。
目前,国际原油需求以每年2-3%左右的增速增长,OPEC减产及中东局势的不确定性正在影响供给,美国页岩油开采边际成本上升,短期供给难以大量释放,都有助于进一步推升油价。
全球活跃钻机数量2016年后跟随油价反弹,随后在阶段高位震荡,北美钻机数量的走势和全球基本同步,贡献了几乎所有的增量。最近一波油价上涨没有导致钻机数量进一步增加,可能的原因包括:美国资本要求页岩油厂商提高分红,压缩资本开支;低油价不符合美国国家战略,美国通过减缓钻机数量增长进而推升油价。
3.3. 新能源汽车:龙头电芯厂或成为扩产驱动力,“囚徒困境”依旧
2018年伊始,比亚迪订单将陆续落地,预计年内扩产10GWh,行业投资热情重燃。比亚迪在2017年12月28日的公告中明确了2018年将扩产10GWh。随后今天国际公告与青海比亚迪的合同、总额达9750万元。由此我们预计该合同对应约4~5GWh的投资量。按照施工与交付周期,设备最晚在4~5月份出厂发货、6月份必须安装到位。因此大部分设备招标合同应当在1月份完成,近期主流国产设备厂家将陆续拿到订单。
CATL的招股书明确了未来三年扩产24GWh的产能,预计2018~2020年的年扩产为8GWh,另外上汽时代第一期规划产能18GWh有望在2018年投资6~8GWh。若CATL希望在年底实现达产,近期也将开启招标才能确保设备在5~6月份安装到位。由此可见,2018年的龙头扩产已经开始实施,CATL、比亚迪、国轩、孚能、国能等优质电池企业再次掀起扩产浪潮。
除了上述龙头电池厂家外,我们统计了多家电池厂投资的情况发现,在现有格局并未明确的情况下,外来者依旧众多。由于政策和市场需求的变化很快,各公司扩产的进度可能有变化。
由于“双积分”政策已经落地,2018年不考核、2019年和2020年合并考核的指导方针下,结合近期补贴退坡和提高电池性能等要求下,下游扩产主要变化:
A、 投资方案论证周期更长,尤其是三元电池的材料、方形与软包对能量密度的影响等,其中涉及因素包括电芯制造技术工艺成熟度与稳定性、正负极材料的供应链、车企对能量密度的要求等;
B、 现金流为王,电芯厂新投资和验收进度将放缓,设备企业现金流将更紧张,由此带来从设备交付到验收合格正式生产、产能爬坡的过程更长;
C、 旧设备升级改造能够提高现有产线的产能,也是扩产进度放缓的一大原因,但一旦涉及到大幅度扩大软包电池产能,原有产线或将难以适应或改造成本较高;
D、 之前的规划方案大多数为静态数据,但行业环境已经发生了较大变化,如时代上汽合资项目、比亚迪电池业务将独立拆分出来、孚能和国能的崛起、预计Tesla 在2019年将国产化、CATL在海外建厂等,因此我们预测国内主流公司的扩产不会明显减速。
另一方面,从“结构性过剩”、无效产能出清,到“高端产品过剩”需要时间。随着新能源汽车销量的持续提升和外资品牌转型进入新能源领域,未来的空间将在全球,将有5~10家电芯企业全球供货。根据高工锂电(GGII)的统计和预测,动力电池行业的集中度将进一步提升,从2015年的CR10占比75%发展为2016年CR5占比超70%,资源逐渐向龙头集中,在技术与规模的双向竞争中,未来行业洗牌后的幸存者可能只有5-8家,未来最终格局将是电芯销量CR10占比达到80~90%,二三线品牌将逐渐被淘汰。
关于产能利用率问题,我们需要强调:按照目前国内电池厂家的投资进度,所规划和统计的产能大多数在每一年的年末达产,这一过程中伴随着产能爬坡和良率提升,因此该年末的产能用于测算下一年度的产能利用率意义更大。
3.3.1. 重点投资方向一:具有龙头背书的锂电池产业链
锂电池的生产工艺比较复杂,主要生产工艺流程主要涵盖电极制作阶段(前段)、电芯成型组装阶段(中段)以及封装检测阶段(后段),价值量占比约35%:30%:35%。差异主要来自于设备供应商不同、进口/国产比例差异等,工艺流程基本一致,价值量占比有偏差但总体符合该比例。
我们判断未来锂电池行业的集中度将进一步提高,扩产将主要来自于龙头电池厂家,包括但不限于CATL、比亚迪、尼桑、松下、国轩、孚能、国能等,因此我们重点关注相关的产业链。目前国产设备在前段的搅拌/涂布/辊压、中段的卷绕/叠片/焊接、后段的化成/分容/检测等方面均有世界级的竞争力,未来全球份额将不断提高。
我们持续推荐的先导智能(联合电新覆盖)、科恒股份、赢合科技等公司经过一番调整已经具备一定的安全边际、2018年估值大多数在20倍PE左右,其他重点关注的标的包括:璞泰来(联合电新覆盖)、星云股份、今天国际等。
3.3.2. 重点投资方向二:资源稀缺的背景下电池回收有望实现重大进展
锂电池回收对镍锰钴等重要金属的平均回收率高达9成左右,且是环保必然需求,据锂电大数据预测,2018年首批动力锂电池到报废期,到2020年中国锂电池回收市场规模将突破100亿。国家近期陆续出台了相关政策鼓励动力电池回收,并强调落实生产者责任制度的延伸,未来汽车生产企业承担动力电池回收利用主体责任,而整车厂没有成熟的回收体系和技术,将和第三方展开深度合作。
天奇股份大举进入锂电池循环利用领域,通过“收购+增资”方式实现对深圳乾泰能源再生技术有限公司的51%控股,并通过参股设立的专项并购基金(股权比例约14.29%)拟完成收购电池回收龙头金泰阁,打造汽车回收全产业链,并与国内车企有稳定合作多年,未来有望成为国内车企电池回收的核心第三方。
3.3.3. 重点投资方向三:汽车轻量化在新能源车上需求尤其明显
轻量化是汽车行业永恒的目标,在新能源汽车领域尤甚、有利于提高续航里程。我们看好轻合金和高强塑料、复合材料的应用,其中铝合金压铸成型、塑料成型等技术运用占比将不断能提高,该领域已经出现了具有国际竞争力的龙头企业:海天国际(港股)、伊之密和海源机械。
3.4. 半导体及机身加工:把握国产化产业趋势
(1)景气度复苏,300mm硅片将成主流投资方向
全球半导体行业高度景气。2016年开始全球半导体行业保持高景气度,费城半导体指数和台湾半导体行业指数一路上涨,分别由2016年初的600点左右和100点左右上涨至2017年12月底的1270余点和160余点,增幅分别超过100%和70%。根据历史经验,行业复苏持续时间一般不小于两年 ,此轮景气度周期始于2016年下半年,有望持续至2018年全年。
未来硅片的发展趋势是向着300mm及400mm尺寸发展。大尺寸是硅片发展的主要方向,由于规模经济效益,如果采用300mm硅片每块芯片成本比200mm硅片要、下降30%左右。另外由于更新设备投资巨大,升级300mm硅片的主要方式是新建硅片厂而不是升级改造设备,因此带来了硅片厂巨大的设备投资需求。
因此,从各个尺寸的晶圆月产情况占比来看,大尺寸硅片市场持续扩大,挤压200mm及以下市场空间。近年来300mm硅片占比持续提升,从2014年的61.1%上升到2020年的68.4%。150mm和200mm硅片的市场将被逐步挤压,预计2020年二者合计占比由2014年的40%左右下降到2020年的30%左右,而更大尺寸450mm产能将在19年开始逐步投建。
目前全球半导体行业高度景气,费城半导体指数和台湾半导体指数屡创新高。硅片行业供不应求。需求方面,据SUMCO预测,到2020年300mm硅片需求量将超过750万片/月,200mm硅片将持续处于供不应求状态。供给方面,硅片供给寡头垄断严重,前二大厂商(信越+SUMCO)市占率接近60%,前五大厂商市占率接近91%。众多寡头目前主要采取提价策略,硅片供给缺口持续且扩产计划缓慢,目前仅有SUMCO公布了11万片/月的300mm扩产计划。
(2)硅片国产化大趋势背景下,设备也将逐步实现国产化
国内硅片大规模扩产已经开始,已经公布的8寸线包括:北京有研、金瑞泓、超硅等。12寸线包括:晶盛+中环(200亿)京东方(100亿)、上海新晟(68亿)等。总投资计划约600亿元,带动500亿元左右的设备投资需求。除此之外,一些潜在的项目也有望在未来几年落地。
我们根据目前公布的国内大硅片投资,我们预测未来四年设备投资总额大概为498.1亿元,设备投资占总投资的85%左右。分年度投资来说,2017年-2020年每年设备投资额大概为60、106、170、250亿元。其中,拉晶炉、抛光机、测试设备、切割机、研磨机、清洗机和耗材分别占比为25%、25%、20%、10%、5%、10%、5%,四年合计投资额大概为124.5、124.5、99.6、49.8、24.9、49.8、24.9亿元。
芯片制造主要分为硅片制备、芯片制造、芯片测试与挑选、装配与封装、终测五大环节,硅片制备是第一个环节,硅片质量对于后续芯片制造来说至关重要。硅片制备的第一个环节是用硅矿石制备纯度的半导体级硅(纯度达99.9999999%),然后再经过晶体生长、整型、切片、磨片倒角、刻蚀、抛光、清洗、包装等多个环节生产出符合晶圆厂性能需求的硅片。
目前国内主要涉足的硅片设备包括拉晶炉、切割、磨削、CMP抛光等设备。拉晶炉国内技术进步快速,目前晶能和晶盛300mm拉晶炉技术已基本成熟,未来有望凭借价格和服务等优势实现进口替代。CMP抛光机需求量大,目前AMAT和EBARA两家公司合计市占率超80%,晶盛目前计划与美国Revasum公司合作生产CMP抛光机,2018年有望投产。切割和磨削设备技术难度较低,国内设备机会较大,其中金刚线切割工艺已成为主流,耗材需求量大。外延炉设备AMAT公司一家独大,市占率达90%,国内企业北方华创有所涉及。
重点公司推荐:晶盛机电。
3.5. 轨交:铁总本周招标378台机车,略超市场期待,期待全年招标超预期表现
铁总年初招标378台机车,这是2018年以来首次大规模机车招标。内容包括:160km/h(6轴7200kW)交流传动客运电力机车36台,交流传动八轴9600kW货运电力机车143台,交流传动六轴7200kW货运电力机车149台,4400马力交流传动调车内燃机车50台。这一计划略超此前铁总机车装备会议公布的目标。
这两周受铁总机车装备总投资额下降等传闻影响,轨交板块出现连续下跌。我们产业跟踪到铁总装备会议结束,2018年初步决定的投资规划为:机车360台,客车300辆,货车30000辆,动车320组复兴号,20余组城际列车,动力集中车30组。其中盈利能力差的机车、货车较2017年分别削减了近40%,客车变化不大,盈利能力高的动车组与2017年相比略有提升,而动力集中动车组系2018年新产品,首次供货。
值得强调的是,会议内容里没有包括动车组大量进入三、四、五级修的零部件供应采购。所以实际贡献被低估。
我们的看法是:首先,铁总本年度由于存在较为艰巨的降负债、去杠杆任务,一定程度上压抑了资本开支需求。市场有观点认为这次大会为十三五未来三年都奠定了基调,我们认为不宜过分解读,因为铁总投资最终需要与铁路服务实际需求匹配,2018年高铁客座率在车辆仅为320列的情况下已超过75%这一加密节点,设备的不足将为铁路运营带来极大压力。其次,铁总年初制定的是最低需求,此前2013、2014、2016年普遍有年中追加投资的现象。
另一方面,此次真正大幅下滑的是机/货业务,而轨交行业上市公司业务与之相关度很低,大部分为高铁相关公司。对于中车而言,动车组盈利能力很强,这又可以从中车公布的四方、长客、唐客、时代电气等公司的净利率看出来,可能达到10个百分点以上。简单测算来看,动车组业务在中车收入的比例约为30%-35%,但在利润中的占比可能达到70%。而对于高铁业务,风物长宜放眼量,压抑投资带来的运力需求与供给矛盾最终将转化为动车组需求的再次提升。
此前我们所推荐的中车、康尼,应该说中车产能优化、盈利能力提升的逻辑未遭破坏,在考虑到机/货下降较快的情况下我们仍判断18-19年公司利润增速分别为13.23%、24.28%。而康尼动车组相关业务仅占到整体业务的15%,且由于市占率提升较快、在手订单充足,几乎不受影响,此前受轨交及电子行业拖累调整至2018年估值仅19倍左右,建议把握市场超跌带来的绝佳配置机会。
4. 重要子行业数据跟踪
4.1.机械行业重点公司业绩快报
4.2.机械行业重点公司年报发布时间
4.3. 新能源汽车:1月乘用车销量同增400%,18年首批推荐目录发布!
根据中汽协和乘联会数据,新能源汽车1月销量3.85万辆、同比增长4.3倍。其中新能源乘用车销量为3万辆,同比增速400%。
2018年新能源补贴政策在倒数第二个交易日尘埃落定。(1)时点:缓冲期为确定为2月12日-6月11日,比预期延后一个半月,1月份出货车辆均享受2017年补贴,略超预期,打折幅度符合预期;(2)乘用车:相较于2017年,续航里程分档标准从100km提升至150km,能量密度分档标准从90WH/kg提升至105,均符合预期。超预期之处包括:1)150km-200km续航里程车辆补贴下滑33%至1.5万,而非下降50%;2)能量密度相较于网传新增160WH/kg档,补贴系数由1.1上升至1.2;3)百公里电耗优于政策这一指标比网传下调10个百分点。(3)客车:按补贴上限来看,最高补贴额18万元,较2017年退坡40%,与此前预期一致。主要超预期之处为:度电补贴从网传的1100元每kwh提升到1200元。(4)专用车:按补贴上限来看,最高补贴额10万元,较2017年退坡33%,与此前预期一致;按50KWh车型计算,补贴退坡41%,幅度略高于此前预期。(5)运营里程:从3万km下降至2万km,并车辆上牌后可申请预拨。
《新能源汽车推广应用推荐车型目录》进入了每月一批的有序发布阶段,2018年首批推荐目录共包含118款车型,其中客车55款、专用车29款、乘用车34款。
4.4. 基建投资数据
4.5. 大宗商品相关数据
4.6. 油服:原油期货价格环比上周有所下降,北美钻井平台数量环比增加
本周原油期货价格环比上周有所下降,2月9日WIT、布伦特原油期货结算价格分别收于59.20、62.79美元/桶,环比上周分别下跌9.55%、8.44%。本周(截至2月9日)美国石油钻井平台总数增加29个,其中原油增加26个、天然气增加3个。
4.7. 工程机械:工程机械持续热销,龙头集中度将持续提升
4.8. 航运及造船:BDI环比上周上涨2.74%,12月累计造船完工量同增20.84%
4.9. 其他设备:12月金属集装箱产量同增7.5%,12月金属切削机床同降12.4%
证券研究报告:《天风证券-机械设备周报:双积分政策影响开始显现,继续看好锂电龙头长期趋势》
对外发布时间:2018年2月25日
报告发布机构:天风证券股份有限公司
本报告分析师:
邹润芳 SAC执业证书编号:S1110517010004
曾 帅 SAC执业证书编号:S1110517070006
朱元骏 SAC执业证书编号:S11105170500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