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建筑材料网络社区

【伊通原创】伊通简介(连载)人文古迹

只看楼主 收藏 回复
  • - -
楼主
  

  作者简介   





本文作者:张阔天  系职教中心退休全科教师、早年曾下海经商、现告老还乡怡享晚年、爱诗文、更爱结忘年交、增添活力永葆青春、紧跟时代步伐。


序言

伊通满乡七星福地是生我养我的故乡,伊通人杰地灵物产丰富气候宜人神奇秀丽。我爱伊通,微友们也爱伊通。为了更好的了解我们的故乡,本人以不识之才编写这本“伊通简介”一书以微信的形式发给各位微友。

本书共分五个部分:一建治历史、二自然地理、三人文古迹、四民间故事、五旅游景点。

书中多有不妥之处,希赐指正共同商榷。

编者:阔天




人文古迹






1


人口构成



从周 秦以来伊通就有人居住。到清康熙二十年(1681)京师(北京)至吉林驿站修成后,伊通经济渐发达,关内移民陆续涌入, 人口渐增,其来源由以下七部分组成。
其一:是土著的满族。
其二:清统一中国后,视伊通为“龙兴之地”。在伊通建多个台站、围场、柳边、边门等守护人员及其家眷。
其三:是驻防的大批汉人入旗及其家眷。
其四:是“随龙”戶,就是清乾隆年间几次东巡带来的随员兵留在伊通安家垦荒戶。
其五:在雍正乾隆年间,由于晋冀入鲁豫人多地少水旱频发民不聊生,难民沿驿道逃荒到伊通开荒种地,先来者称“占山戶”、后来者为“买山戶或佃户”再后来者就是长工了。
其六:在光绪七至十年,(1881 …1884)吉林省荒务局将伊通镇以南开禁86000余垧可开荒种地。从各地涌入不少开荒者,营城子张老兴就是其中之一。
其七:在甲午战争后,日本鬼子要割地辽东半岛,当地百姓不愿意当亡国奴,清廷遂向北拨民,很多来伊通安家落户其中大多来自辽宁金复二州。清末伊通80%为满籍,民国时相当部分家庭恢复汉籍。1988年成立伊通满族自治县,又有相当部分人报了满族。除了满族、汉族外,伊通还有回族、朝鲜族等11个民族。现有人口48万,满族人口占三分之一,城镇人口占五分之三。


       



2



柳条边


柳条边是清王朝入关定都北京后,视东北为龙兴之地祖宗成王之所。为防范外族进入,固存本族风格,在大长白山区设置一条封禁綫。
柳边是用土筑,高宽各三尺的土堤。堤上每隔五尺插柳条三株,每株间再用绳连结。在土堤外掘深八尺,上宽八尺底宽五尺的深沟,以防外人度越。柳边始建于康熙二十年。南起威远堡(伊通州的最南端)向东北方向经开原、四平、长春、九台至舒兰亮甲山。全长354公里,伊通州境内占一半。
沿柳边设边门若干,其中伊通境内有布尔图库门、赫尓苏门、伊通河门。和设门楼一座,门楼两侧有耳房,设门卫官兵看守颇为壮观。沿边门设台站若干。边里(指伊通一测)为满族居住区,边外(是指四平一测)为汉蒙族居住区。边里设围场、营房、卡伦、驿站等。台站在伊通境内最多如:一、二、三、四、五台等。边里实质是莫大的皇家园林、使龙兴重地青山常在,大清江山万古长青。






3


围场


围场是保护长白山区一个配套措施之一。当时的伊通州分为两个围场,即盛京围场和吉林围场。围场制定严格的封禁制度,设官兵看守,看守点叫“卡伦”。行走官兵按月入山巡视,缉查偷猎、盗伐、私垦、採參等非法活动,违者按清廷规定条例处以刑罚。当时清朝实行军政合一制,即是也是地方官员。吉林将军主持地方八旗行围打猎练兵列阵朝出暮归。两三日而归者为之小围即秋围。冬打大圍十至八天不等。成圍后,进所猎之物虎豹鹿兔等,经打牲乌拉总管衙门验收,选出“贡鲜”进献皇室和盛京(沈阳),余者由将军自行处理。
设围场作用有四点:其一供皇族“御围”。皇帝帅子弟、官兵定时巡视狩猎不忘祖宗本性。其二为京城和盛京提供鲜野味。其三供八旗兵操练习武,起到军事基地作用,清时 旗人(包括满八旗、汉八旗、蒙八旗)满15岁男孩就得开始操练习武,平时为民战时为兵,旗人男儿一出生国家就发俸禄意为兵源。其四是保护长白山区的原生态,成为亘古不变的皇家园林。
到 清朝末年围场逐步解禁垦荒称田,围场面积逐渐缩小,清灭亡围场也不复存在了。到如今的地名野猪沟、老虎沟、黑瞎背、营房、卡伦、围子等仍在沿用,还有着围场的影子。



             




4



驿站    



1681年清康熙20年,开设由北京经山海关、盛京到吉林的驿站,即大御道。全程1122.5公里,此道专为传递皇帝圣旨及官文用。其间设驿站37处,站间30至40公里不等。伊通州境内驿道长122.5公里设5处驿站,即蒙古霍罗(莲花街)站、叶赫站、赫尓苏站(现在二龙湖内)、阿勒坦额墨勒站(大孤山镇)和伊巴丹站(伊丹镇)。每站点有官员2名、站丁45名、马45匹、牛45头。驿站不分昼夜备快马数匹,院内豎高高的灯笼,远远就看到通明的驿站。于墙内外侯信史到站,换马不换人,以便快速传递信息。现大孤山站两墩鼓型门枕石(上马石)仍保存完好。当时驿道铺路石多用均等石块铺成。在老驿道路基处还可找到那些均等光滑的石块,现在伊通镇河北淀粉厂到东营子一段路就是老驿道。







5



古遗址


伊通已发现的古遗址颇多,原始文化遗址39处,辽金文化居多。古城址8处,其中有东尖前大屯、前城子、大营城子、成和店、宋家洼子、城子、裴家屯和马家油坊。大部分为辽金时期所建。现只介绍一下东尖山西南一公里处的前大屯古城。城周长1320米,东西长300米南北长360米,呈长方形。墙高约5米,东、南、西各有8米宽的城门。墙体为夯土板筑,基础宽为三米。现城内零星散布着青布文瓦、陶瓷砖瓦等。砖瓦为青灰色,火候较高。可识器形多为瓮、罐、陶壶之类。发现铜镜一枚,铁锅一口,铜碗陆个。在城东南角有砖窑址一处。当地人称此城为“高丽城”。
伊通迄今发现古墓葬20余处,其中伊丹大嶺村嶺西屯西一公里处,有一墓长1.6米,宽0.8米,高0.7米的古墓。棺顶为长形石板,为仰身直卧式葬式。陪葬品有石斧、陶罐等,为原始墓葬。伊通还有石人山、营房后沟、冀家窝棚、杨木屯、孙家屯、霍家店、周戶屯、寿山屯、宋家洼子、田家屯等辽金 时古墓葬。




6



被损文物


、在这里我只介绍一下伊通镇西门碑碣和伊巴丹街心戏楼。
碑碣竖有七统九孔透龙碑,自西而东面南一次排列。西四统建于1842年(道光二十二年)东三统建于1903年(光绪二十九年)东一统为统领杨成明所立,东二统为吉林将军长顺所立,东三统为知州朱兆怀所立,其中有一统为伊通首任分防巡检张云朋所立。碑楼面款依次镌刻有“细柳威石、镇守功高、甘棠遗爱”等字样。各碑均建有青砖碑楼、硬山式、瓦当、鸱吻皆备、碑座龟状等一样格式。龟表示万古长存、功名千秋。
1966年8月被认定为“四旧”被全部拆除。伊人憾事!
戏楼建于1771年(康熙五十年)坐落于伊丹镇街心面北而立。底座砖石砌成,凤尾式盖檐,檐下有铜钟。楼高两丈,南北长两丈七,东西宽两丈一,青砖到顶。台高五尺,台面四周由大理石镶边。前台由六根朱漆圆木支撑。前台正中楼檐下刻有二龙戏珠。前台柱上横有一根方跨梁,梁头刻作象鼻状上涂白色。前台楼顶呈马鞍形边缘上翘,两边檐上各蹲五只昊天犬。后台为化妆室,左右各有一门,左为出将,右为入相。化妆室和前台设有隔壁,上边是花窗,下边是青砖墙,两侧山墙上各有一个月亮窗。戏台前额挂一横匾上书“侓奏春阳”。两侧对联曰:“金榜题名虚富贵;洞房花烛假因缘。”戏楼后台化妆室内画有“周幽王烽火戏诸侯、楚昭王回国、青草坡”等壁画。化妆室内正面挂一块横匾,上书“阳春白雪”。整个戏楼建筑精良、风格别致、远近闻名。笔者就出生于戏楼对过、看着戏楼长大。,不知何时复现?

       





7






为萨满文化的核心部分。在亚洲北部的满族、蒙古族、赫哲族、鄂温克族、鄂伦春族等民族都信奉。它是一种原始宗教。萨满原意为因兴奋而狂舞的人、萨满神是氏族代理人的化身、是本氏族的保护人。清代境内满族聚居区均有活动、伊通尤为浓郁。有家萨满和跳神萨满之分。凡祭祀、祈福都要跳家萨满。萨满头戴神帽,身着衣裙,系腰铃,击鼓蹲舞口颂神歌。满人有疾病要请请萨满巫师跳神,称跳神萨满。巫师身系腰铃手打皮鼓,变唱边舞,口若悬河,如痴如狂。“神”来时将人们带入痴迷境界。一般要有“二神”帮腔,说出大神想说的话,向患者索要钱物。同时巫师常用一些物理化学方法治疗疾病。如用朱砂写符,焚后叫病者服下有安神之效。再如用酒喷洒病者头部,必有降低体温作用等。所谓“神”多指死去的鬼魂、狐、黄、蛇、鹰等附体,说出大神巫师想说的话。同时也利用狐狸、黄鼠狼等动物的特异功能来蒙蔽信徒,显示灵验。随着现代科学发展普及,人们对这种原始求医方法渐弃之。但也有少数人笃信其法。在精神病领域效果明显,信者为医。尤其是在有疾无医时,就得有病乱投医了。



          


原 创作品赞赏金额归原作者所有,(7个工作日到帐)不作为本平台收入,我会如数(数据截图)以微信红包的形式发给原创作者 。欢迎才子,才女们来到伊通微易生活平台投稿互动,只要你有勇气投稿,小编就有勇气发表,我在这里等你奥!!!有需要发表作品的亲们请加我个人微信,A糊涂仙子13844491880



举报 | 1楼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