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建筑材料网络社区

一代红妆照汗青:解密陈圆圆传奇坎坷的一生

只看楼主 收藏 回复
  • - -
楼主
  

新朋友·点击上方蓝字关注:历史·人文·生活·哲思


原创文:穿越君 读史(dushi818)专栏作家


声甲天下之声,色甲天下之色,

吴三桂的冲冠一怒,陈圆圆的痴情相随,

故事已经流传三百余年,

最是人们茶余饭后津津乐道的谈资。

纷扰乱世,常是铁马金戈,歌尽血泪。


陈圆圆,一个影响中国历史进程的伟大女性,

其实她也是一位平常女子,

只是,在那个兵荒马乱的岁月,

她的出色赢得了历史的认可,

在璀璨的历史长河中,

留下了耀眼的光芒。


综其一生,有两点值得后人借鉴,

一是她的勤奋不辱天资,

二是她的选择果敢决断。

放在今天,她仍然是一位,

炙手可热,令人喜爱的大明星,

完全不会亚于任何一位一姐。

当然,除去这些,最重要的还是初心,

这个是经得起时代和时间考验的东西。


01

陈圆圆出联考才子:酒坊通河无不利

昆山市区内现存的古桥之一:玉龙桥


昆山是江南水乡地区,

城内河汊纵横,连结成网。

自古以来,为了沟通两岸交通,

河上修建了为数众多的桥梁,

有石拱桥,也有石梁桥。


这里一个有趣的民间传说。

相传陈圆圆曾经生活在这里,

她根据城内的几座桥的名字——

酒坊桥、通河桥和无不利桥,

组成了一个上联:


酒坊通河无不利,

既串联了桥名,又有完整的意思。


此联当时的才子吴伟业,竟也答不上来。


十多年后,吴伟业再次来到昆山,

走遍昆山大街小巷,

在寻找《圆圆曲》素材的时候突然得到灵感。


用同样充满昆山地方特色的巷名——

果老弄、管家弄、东太平弄对出了下联:

果老管家东太平,

构成了这一副妙趣横生的昆山地名绝对。


02

陈园园幼时坎坷但勤奋好学

阴差阳错的走进了演艺圈

陈圆圆(1623—1695年)

真名邢沅,很少人知道,

字圆圆,又字畹芳,

明末清初江苏武进(今常州)人。


出身于货郎之家,

母亲早亡,幼从养母陈氏,故改姓陈。

居苏州桃花坞,隶籍梨园。


陈圆圆耳濡目染,既会作诗填词,

更能唱曲跳舞,嗓音圆润,

唱腔纯正,加之天生丽质,凝脂如玉,

五官端正,身材娇巧,

伶俐可人,深得大家怜爱。

很快成了梨园名人,踏上了演艺道路。


03

演绎西厢记 一炮走红

月明才上柳梢头,人约黄昏后。

要想真正的了解陈圆圆,

必须要知道西厢记。


元代著名杂剧作家,

王实甫将董西厢改成新杂剧,

也就是现在常说的《西厢记》,

全名《崔莺莺待月西厢记》,

是在中国流传很广,家喻户晓的爱情故事,

中国古典戏剧的现实主义杰作,

对后来以爱情为题材的小说、

戏剧创作影响很大。


它的曲词华艳优美,富于诗的意境,

可以说每支曲子都是一首美妙的抒情诗。

被称为“元杂剧的压卷之作”,

对中国的语言、文化等各个方面颇有影响。


这个剧一上舞台就惊倒四座,

博得男女青年的喜爱,

被誉为“西厢记天下夺魁”。


第一本 张君瑞闹道场杂剧

第二本 崔莺莺夜听琴杂剧

第三本 张君瑞害相思杂剧

第四本 草桥店梦莺莺杂剧

第五本 张君瑞庆团圆杂剧


剧本情节:


唐贞元年间,前朝崔相国病逝,

夫人郑氏带女儿莺莺、

侍女红娘和小童欢郎一行30余人,

护相国灵柩回河北博陵安葬。

中途道路有阻,在河中府普救寺暂住。


此时,河南洛阳书生张珙(字君瑞)赴长安赶考,

路过河中府看望同窗好友白马将军,

顺便游览普救寺时与莺莺相遇,

产生了爱慕之情。

张生为了追求莺莺,遂不往京师,

在寺中借厢住下。


张生的住所与莺莺所住的西厢只一墙之隔。

一天晚上,莺莺同红娘在园中烧香祷告,

张生隔墙高声吟诗一首:

月色溶溶夜,花荫寂寂春;

如何临皓魄,不见月中人?


莺莺立即和诗一首:

兰闺久寂寞,无事度芳春;

料得行吟者,应怜长叹人。


经过诗歌唱和,彼此更增添了好感。


在为崔相国做超生道场时,

张生、莺莺再次相遇,

两人默默地相爱了。


就在这时,

守桥叛将孙飞虎带兵围住寺院,

要抢莺莺为妻,崔夫人四处求救无援,

因而许愿:

谁有退兵计策,就把莺莺嫁给谁。


张生挺身而出,写信给白马将军杜确。

杜确救兵赶到,孙飞虎兵败被擒。


不料崔夫人言而无信,只许二人以兄妹相称。

张生因此相思致病。


红娘为张生出谋,让他月下弹琴,

莺莺听后十分感动,便叫红娘前去安慰。

张生叫红娘给莺莺带去一信,

莺莺回信,待月西厢下,迎风户半开;

隔墙花影动,疑是玉人来

约张生相会。


后红娘二次与二人牵线,

莺莺与张生订终身。

此事被崔夫人觉察,她怒气冲天,

拷问红娘,红娘拒理相争,

巧妙的说服了崔夫人。


崔夫人虽答应将莺莺许配给张生,

但又逼迫张生立即上京考试,

如考不中,仍不把女儿嫁给他。


张生惜别莺莺,上京应试,中了头名状元。

而崔夫人侄儿郑恒造摇说,

张生已做了卫尚书女婿,

逼崔夫人把莺莺嫁给他。


就在这时,张生回到普救寺,

在白马将军的帮助下,

揭穿了郑恒的阴谋,与莺莺喜结连理。


为什么非要加上这段西厢记,

那是因为她是陈圆圆的成名技。

也正合了《西厢记》最高的文化艺术水平,

陈圆圆把它精准完美的呈现在世人面前,

这种演绎也把陈圆圆推上了时代的巅峰。


初登歌台,

陈圆圆扮演《西厢记》中的红娘,

人丽如花,似云出岫,莺声呖呖,

六马仰秣,台下看客皆凝神屏气,入迷着魔。


陈圆圆“容辞闲雅,额秀颐丰”,

有名士大家风度,而后,每一登场,

都明艳出众,艺压群芳,

处处夺冠,观者为之魂断。


04

事业的高峰 把陈圆圆带到了社会的前段

陈圆圆作为梨园名角,

难以摆脱倾慕、好色之人的追捧,

这是哪个朝代都无法改变的规律,

名人身边是非多。


江阴贡修龄之子贡若甫,

曾以重金赎陈圆圆为妾,

圆圆不为正妻所容。

而贡若甫的父亲贡修龄,

见到圆圆后,非常吃惊,

说:此贵人!纵之去,不责赎金。


陈圆圆还与冒襄也有过一段情缘,

冒襄省亲衡岳,道经苏州,

经友人引荐,得会陈圆圆,

并订后会之期。


此后冒襄因丧乱屡失约期,

陈圆圆不幸为外戚田弘劫夺入京,

想作为一颗棋子献给皇帝。


至于劫夺圆圆之人,

有崇祯帝田妃之父田宏遇、

崇祯帝周后之父周奎两说,

但不管是谁,都为吴三桂做了嫁衣。


这时正值明朝末年,大明王朝内忧外患,

内有起义军风起云涌,外有满人虎视眈眈,

弄得大明朝廷摇摇欲坠,

崇祯皇帝更是心神俱疲,

根本无暇顾及女色。


一次演出,

更让早已倾慕的吴三桂如痴如醉,

于是,吴三桂把陈圆圆纳为二房。


05

冲冠一怒为红颜,痴情一片永相随

然而,好事不久,

崇祯急令吴三桂亲征宁远。

打仗是件很危险的事,

吴三桂只好把陈圆圆留在北京的府邸,

陈圆圆开始独守空闺。


此时,对于大清朝来说,真是祸不单行,

作为国家重要脊梁的大将军还在远征,

根本没来得及救驾,大顺朝的闯王李自成,

一路凯歌的打到了北京,


作为大明朝边防司令的吴三桂,

手里正掌握着跟清朝打了多年仗,

能征贯战的十万宁远铁骑,

需要做出重要的抉择。


因为天下时局发生了重要的变化,

而此时,大清和大顺都开出了丰厚的条件。


吴三桂一直提防的大清三番五次,

又是拿亲舅舅亲哥哥做人质威逼,

又是拿王爷侯爷当诱饵利诱,

甚至皇太极亲自写信招降吴三桂。


大顺朝李自成也对吴三桂有所忌惮,

于是以崇祯皇帝的性命,

为筹码提出招降的条件。

吴三桂二话没说,

就答应的李自成的要求。


但是,或者是李自成,或者是他的手下,

没有管住自己烧杀抢掠的坏毛病,

不仅把京城富裕之家大加抢夺,

还把吴三桂的家给抢了,

特别是霸占了自己的爱妾陈圆圆。


一说,被李自成的心腹,

刘宗敏抢去做了小妾,

还有人说,陈圆圆被李闯王亲自召见了。


此时,吴三桂走到河北玉田县,

已经快要到北京城了,

这口气吴三桂怎么忍得下。

高喊一声:大丈夫不能自保其室,何生为!


于是,二十余万大顺部队兵临山海关,

以红夷大炮炮轰九龙口,

展开了对李自成的攻击。


为了更有把握干掉闯王,

吴三桂借大清多尔衮的兵,

展开了一场惊心动魄的决战,

李闯王元气大伤,从此节节败退,

一直败到九宫山,

被当地的地主武装要了性命,

大顺朝彻底完蛋了。


而清朝的辫子军呢,

一路凯歌从关外唱到关内,

一直唱了三百余年。


06

繁花落尽 归于寂寞

在吴三桂戎马倥偬的那些年里,

陈圆圆一直紧随其左右,不离不弃


康熙元年(1662),

因绞杀南明有,功晋爵为平西亲王。

吴三桂独霸云南后,

将五华山的永历皇宫重加修葺,

建成了平西王府,

穷奢侈欲,歌舞征逐,

采买吴伶之年十五者,

四十人为一队,

提出封陈圆圆为平西王妃,

陈圆圆却不肯接受,

吴三桂另纳宠姬数人。


十几年的坎坎坷坷,

她看透了人世间的沉沉浮浮,

生生死死恍如过眼云烟,

陈圆圆对一切都已看淡,

遂辞宫入道,布衣蔬食,

礼佛以毕此生,

一代红妆从此豪华落尽,繁花归于寂寞。


康熙十二年,清廷下令撤藩,

吴三桂遂起兵反清,节节败退,

已经是强弩之末的他,十七年三月,

在衡州(今湖南衡阳)称帝,

国号大周,同年秋,就在焦虑中死去。


吴三桂死后,叛军无首,很快瓦解。

两年后,清军攻入昆明,

全力寻找吴三桂墓,结果均系伪墓。

后来得一消息,吴三桂已被火化,

骨灰匣藏在安福园石桥水底下。

找到骨匣,即刻送往北京。

康熙帝不辨真伪,

即命将逆贼吴三桂骸骨分发各省示众,

吴三桂的一切从此结束。


07

陈圆圆巧立族规 为后人躲避灾祸

吴三桂死后,

为了防止清军对吴三桂诛灭九族,

陈圆圆便带着吴三桂的儿子吴启华

及孙子等翻山涉水,

逃到了贵州的一片原始森林里面。

青灯古佛终其一生。


为了隐姓埋名,吴氏家族有条族规,

有“秘传人”口述传承吴家祖训。


据“秘传人”陈述:

当年吴三桂死后,

陈圆圆毅然决定偕吴三桂之子,

吴应麒等秘密离开云南,

并将吴三桂遗体带走,

潜入岑巩县的密林山洞,

待数年后风声渐息才下山,

搬至今马家寨定居。


圆圆病死于康熙二十八年(1689),

终年67岁。

他们感激陈圆圆保全吴氏血脉,

尊称她为“老太婆”。


清朝视吴三桂为十恶不赦之罪人,

故子孙为生命计,约定不向外透露一字,

不许说,更不得写,连家谱也不准修。


但又担心家史失传,便想出一个办法:

在每一代男青年中秘选一优秀者,

由上一辈传人将祖上历史口授三遍,

让其默记心中。

担负其事的传人,即被称为“秘传人”。

陈圆圆墓


陈圆圆墓前的碑文,

故先妣吴门聂氏之墓位席,

皇清雍正六年岁次戊申仲冬月吉日。


吴氏“秘传人”吴有鹏解释,

“吴门”系苏州代称,

指墓主人为苏州人;

“聂氏”,非指姓聂,“聂”字由

“双”与“耳”(即“阝”)构成,

当解为“邢”与“陈”,暗指陈圆圆。

其6岁前随父姓邢,6岁后父母双亡,

由姨夫陈某养大,遂改姓陈。


“聂”字是繁体“聶”的简化字,

但当时并未简化,

《康熙字典》里也无此字,

显系为隐蔽起见,

故造此“聂”字。


其意:“双”为繁体字“雙”之简写,

其上半部为两个“隹”,

代表“好”,引申为“花好月圆”,

即“圆圆”,

上下文字合起来就是陈圆圆。

“位席”,以陈圆圆生前被封为皇妃,

用此两字,以明其身份与平民不同。

为掩人耳目,当年刻碑者真是煞费苦心。


08

吴氏后人的寨子为何姓马?

贵州岑巩县马家寨全景,吴三桂后人定居于此


为了保护寨里人的安全,

寨子按八卦建成,用的材料也一样,

很容易造成视觉混乱。

生人进来,很难找到出路,

就连原路都很难找回去。


马家寨民居依然是明清时期的青砖青瓦,

房龄都在百年以上,

各家的堂屋中都供奉着,

天、地、君、亲、历代祖宗,

家家皆称此屋为延陵堂。


吴三桂当上将军后的别号就是“延陵”,

马家寨人以此为堂名,

以“延陵”代替吴三桂名号,

也有利于吴氏族人隐蔽。


秘传人分两房传承,

大房、二房各传一个,

两房之间不互传。

传授家史时,更是只能口传心记,

反复三遍,不能默写。

之后还有一系列要求,仪式非常严格。


在秘传人的口中,

吴三桂、陈圆圆、马宝的故事如数家珍。

陈圆圆还是一位极具智慧的女中英侠。

在昆明平西王府,

吴三桂有难事解决不了时,

会去找陈圆圆,

只要她说出“一二婉语”,

吴三桂的疑难就“直时冰释”了。

她对时事的超群见解,

也使府中的年轻将领们对她俯首听命。

所以,陈圆圆在吴府是智囊,

也是被上下尊崇的人物。


吴三桂的谋反企图,

曾令陈圆圆非常反感,

而陈圆圆的藏身问题,

在吴三桂起兵之前就已经被提出来了。

她表示,她的安全无所谓,

但要把‘根根’保住。


这个“根根”指的是吴启华,

也就是从小养在吴三桂兄弟,

吴三凤身边的吴三桂的另一个儿子吴应麒。

吴应麒自小称呼吴三凤为父亲,

故而其一直不在清朝廷的视野之中。

吴应麒九岁被接至王府,

应该就养在陈圆圆身边,

二人状如母子,关系极为亲密。


吴三桂去世后,

陈圆圆于是与吴应麒和大将马宝商量,

要找个安全的地方保护“根根”。

陈圆圆由马宝护送,

先到龙鳌河搭茅洞,那里地势险要,

前面是百米高的悬崖,

后面是深山老林。


后因山上野兽多,粮食不得收,

陈圆圆带着家人先后住过前屋场田、

老屋场等几个地方。


到雍正年间,上面追得不太紧了,

才下山住到马家寨。


大将马宝时不时去照顾她们,

马家寨之所以得名,

也是为了纪念马宝。


马宝为转移清廷的注意,

向清廷投降,遭凌迟处死。

而吴氏一族直到嘉庆年间,

上面的追杀风平息下来,

才敢恢复吴姓,

已整整过去了120年。


在马家寨先是发现了陈圆圆的墓,

然后又发现吴应麒、马宝的墓。

最后,吴三桂的墓也出现了!

三百多年的一桩疑案,终于被破解了。

陈圆圆新墓碑


2015年初,吴氏族人集资,

在吴三桂墓前新立一碑,高2.05米,

原碑移至陈圆圆史迹陈列馆。

新碑的两侧,刻有李治亭所撰联句,

上联为:敢为天下难为之事独创历史;

下联为:不计身后成败荣辱任人评说。


曾倾城倾国,宠辱跌宕,惊艳了一方岁月;

终洗尽铅华,去留无意,柔情过一段时光。

陈圆圆晚年画像


 附:《圆圆曲》及译文 

吴梅村锥心泣血写下长诗《圆圆曲》


鼎湖当日弃人间,破敌收京下玉关,

恸哭六军俱缟素,冲冠—怒为红颜。

红颜流落非吾恋,逆贼夭亡自荒宴。

电扫黄巾定黑山,哭罢君亲再相见。

相见初经田窦家,侯门歌舞出如花。

许将戚里箜篌伎,等取将军油壁车。

家本姑苏浣花里,圆圆小字娇罗绮。

梦向夫差苑里游,宫娥拥入君王起。

前身合是采莲人,门前一片横塘水。

横塘双桨去如飞,何处豪家强载归。

此际岂知非薄命,此时唯有泪沾衣。

薰天意气连宫掖,明眸皓齿无人惜。

夺归永巷闭良家,教就新声倾坐客。

坐客飞觞红日暮,一曲哀弦向谁诉?

白晳通侯最少年,拣取花枝屡回顾。

早携娇鸟出樊笼,待得银河几时渡?

恨杀军书抵死催,苦留后约将人误。

相约恩深相见难,一朝蚁贼满长安。

可怜思妇楼头柳,认作天边粉絮看。

遍索绿珠围内第,强呼绛树出雕阑。

若非壮士全师胜,争得蛾眉匹马还?

蛾眉马上传呼进,云鬟不整惊魂定。

蜡炬迎来在战场,啼妆满面残红印。

转征萧鼓向秦川,金牛道上车千乘。

斜谷云深起画楼,散关月落开妆镜。

传来消息满江乡,乌桕红经十度霜。

教曲伎师怜尚在,浣纱女伴忆同行。

旧巢共是衔泥燕,飞上枝头变凤凰。

长向尊前悲老大,有人夫婿擅侯王。

当时只受声名累,贵戚名豪竞延致。

一斛明珠万斛愁,关山漂泊腰肢细。

错怨狂风飏落花,无边春色来天地。

尝闻倾国与倾城,翻使周郎受重名。

妻子岂应关大计,英雄无奈是多情。

全家白骨成灰土,—代红妆照汗青。

君不见,馆娃初起鸳鸯宿,越女如花看不足。

香径尘生乌自啼,屧廊人去苔空绿。

换羽移宫万里愁,珠歌翠舞古梁州。

为君别唱吴宫曲,汉水东南日夜流!


译文:

君王当年离开了人间,将军破敌收京让开了山海关。全军痛哭披上了缟素,哪知道将军冲冠一怒是为了红颜。还说红颜流落不是他所系恋,还说逆贼命定灭亡是因为迷于饮宴。像闪电般扫荡黄巾平定黑山,哭毕君王和老父亲再和她相见。


初次和她相见是在田弘遇之家,侯门的歌舞演起来真像繁花。田弘遇把会演唱的她献给将军,只等将军来娶就送上油壁香车。她的家本在姑苏浣花里,小名叫圆圆衬上罗绮更娇丽。她曾在梦里到当年夫差的宫苑里游嬉,被宫娥拥簇进去君王正身起。她前身真应是西施采莲女,门前也正临横塘水清碧。横塘里双桨摇动船去快如飞,哪家豪门硬要把她强买回。这时谁知不是薄命。这时只有泪湿褛表。田弘遇将陈圆圆送入宫中,可明眸皓齿的她竟没有获得君王怜惜。从宫掖里领回来仍留在田弘遇家,让她练好时兴歌曲来倾倒贵客。责客们传杯宴饮直到日暮,哀弦中她的心曲向谁倾诉。只有平西伯这位白净英俊的少年,拣中了花枝对她频频回顾。该早点把她这娇乌带出牢笼,要等什么时候才能把银河飞渡。只恨军书拼死地催促,只好留下信约把人耽误。相约恩深但相见可难,一朝蚁贼拥满了长安。可怜她本是思妇楼头的杨柳,却被人当作天边的杨花相看。像索取绿珠那样围住了内宅,硬是她叫出了雕栏。如果不是将军大获全胜,哪能用匹马载她归还。


她在马上一路传呼前进,云鬟还来不及梳整可惊魂已定。战场上点起蜡炬把她迎到,她满面啼痕还残留着红印。奏起箫鼓将军专征兵进秦川,金牛道上有车马千乘。斜谷里云深之处是她的画楼。散关前明月西落她打开了妆镜。消息传遍了江南水乡,乌栖泛红已经历十度秋霜。可怜她当年教她歌曲的妓师还操旧业,和她一同演奏的女伴也记起这位同行。在旧巢里本都是衔泥的燕子,她却飞上了枝头变成凤凰。女伴们只好老是在宴会上悲叹年龄长大,而她却找了个好夫婿贵为侯王。当年正为有了声名反受累,贵戚豪门都抢着要延致。一斛明珠的身价给她带来万斛的愁思,关山漂泊瘦损了她的腰肢。但也不必怨恨飘扬落花的狂风,无边春色到来已使天地呈现芳姿。


曾听说有了倾国倾城的美人,反而使周郎损伤了声名。妻子怎应影响大局,英雄无夸过于多情。全家的白骨早已化为灰土,一代红妆已照耀汗青。君不见,当年馆娃宫刚盖起鸳鸯双飞双宿,花朵般的西施君王怎么看也不会厌足。可是如今采香径尽是尘土只有鸟在啼叫,响尿廊也不见人迹空让苔长青绿。换羽移宫使万里之外也生愁,珠歌翠舞还热闹在咕梁州。给君另唱了一首吴宫曲,汉水向东南日日夜夜不停地奔流。


举报 | 1楼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