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建筑材料网络社区

真有人把一破败了百年的清朝宅子,原封不动,挪到了这里?

只看楼主 收藏 回复
  • - -
楼主
  


“真有人把一破败了百年的清朝宅子,原封不动,挪到了这里?”

几乎每个来九华山的人都不相信,有人,会在这如仙境一般的地方,干这件吃力不讨好的事儿?


“他们说的没错,这是我整个搬的第5个清代宅子了。”卢强搬来的,不是什么文物,真只是普通的民宅。


我看着眼前的景象,这个现代中又有那么些古韵的建筑,竟然藏着清代的宅子?要不是我们亲眼见到,根本不会相信,破落的宅子,修复后竟然可以和现代感的建筑,如此和谐地生长在一起。

“为什么,这么大费周章,只是普通民宅啊。”卢强只看看着眼前的云雾,脸上的表情很是淡然:“如果不搬走它们,它们就要被拆了。”


卢强说,所谓的保护,是让它们重新回到生活中来。城市在向前发展,传统更应该被铭记,因为,这就是我们来时的路。


搬走徽州老宅,在别人看来多少有些诧异,于我,却是必然的事情。


这种必然,得从二十年前那一眼对望说起。


第一次去皖南,行船黄山丰乐湖上。烟雾缭绕,山水天被雾蒙蒙的水汽连成一片,一个老翁划着桨,从百米开外迎面而来,那场景仙得简直不像是人间,只能在诗里吧。


因为古村落的考察,此后数年间,我往来皖南不知多少次。02年,从清华建筑系博士毕业的时候,当时几乎所有人都选择留在了北京。我只身去了皖南的乡村,


因为丰乐湖的那一眼惊艳,因为老房子的马头墙。也因为那栋差点就毁掉了的清朝徽宅。


走在厕身窄巷的古村落里,朝着积尘蛛网深处望过去,正厅牌匾上,隐约还能见着几个字——“德懋堂”。一查吓一跳,这竟然是李鸿章手写的。


在清朝年间是何等显赫的家族,在百年后,因为不在受保护的古村落内,也不是挂牌的文物保护单位,最终落得被推土机铲掉的命运。


当时只觉得,不能就这么地看着它没了……连带着另外两栋徽州古民居,参照着文物拆搬的方法,我把它们整个挪到了黄山脚下的丰乐湖畔。

修建后的德懋堂,后来“德懋堂”这三个字也成了整个建筑的名字。

德懋堂原来的样子

做建筑这些年,看到过太多被开发商扭曲的古建筑,这会轮到我自己来做了,该如何?

要让古建筑活下去,当成文物保护起来仅供参观,我是不太赞成的。只有将它还原在生活中去,让人气进来,才能让它一代代活下去。

搬来徽州古时的云纹古砖,找遍徽州民间做砖的,最终恢复了,这重达三四百斤的青砖大门。

把徽州的民居元素,重新用在了21世纪的建筑上,连着原先修复的3栋老宅,做成了现在的黄山德懋堂——一栋属于中国人自己的度假酒店。

度假酒店这样的模式,有些学者是很反感的,但我仔细梳理之后发现,只有这样的形态,才可以一直带来人气。

也正是从黄山德懋堂开始,我开始想,属于中国人的度假方式到底是什么。

必定不是夏威夷的沙滩和啤酒,它应该是一种像是隐居的恬淡生活,应该很慢,应该可以修养身心。

顺着这个想法,九华山德懋堂,我的第二个项目,就这么自然而然地长出来了。


沿着后山那条青通河,走过我刻意修出的长达一公里的石板路,行到入口,你会看到一片很是现代感的建筑。

立在眼前的,。

这尊工艺师翻遍资料,前前后后花了半年才复刻出来的佛像,它的原型出土地就在那条青通河。有些天注定的意味,它成了九华山德懋堂的守护者。

夜灯亮起的时候,,还有列在清水混凝土墙里的十八罗汉。

继续向前走,便是开篇说的,那第5栋原拆原建的徽式古宅。

单层的建筑,保留了整个格局,却在功能上做了转变,起居室成了卫生间、抄经房,走廊向上顺势做了楼梯,于是有了二层。

符合现代生活需求的地暖,保温墙,被悄无声息地安了进去,你肉眼根本就看不出来。

厅堂里摆着的桌椅,全是竹钢做的。

透着竹纤维的纹理,所以造型可以比想象中更纤细。颜色再淡一点,这种轻盈感,让老房子的木色不再那么闷。

穿过老房子幽闭的空间,眼前豁然开朗。无边泳池对着的就是九华山莲花峰。


不远处,一栋栋设计成卍字符的建筑,落在一起便成了“万福”别墅。街巷的距离变成了古时的两三米宽,人走在里面,有一种难得的静谧感。


虽然设计了诸多元素,我却并不强调宗教,只讲求“禅修”的意味。

每个客房里都有铺垫或者瑜伽垫,在临着的空间里,还有这样打坐抄经的地方。


如果想要读点书,在德书屋,有1000余册的存货,都是师傅挑出来的精华。


读到有些饿了的时候,可以下到餐厅,吃点斋饭。


少了些大城市里的规范,多了点亲切。他们脸上的笑容,还保留着山里人的淳朴。春天,他们会带你去看油菜花,秋天,带你去赏月,城市里被遗忘的二十四节气,我想在这里通通找回来。


当然,这样的时节感,不仅在九华山,在德懋堂的任何一处都可以感受到。这其中也包括建造中的武夷山德懋堂。

修建的这片建筑,参考的,就是当年游酢的廌山书院。

这里是程朱理学之乡,此地的廌山书院,就是那个当年“程门立雪”的主人公游酢(游酢是早于朱熹的理学大家)的廌山书院。

书院墙壁的浮雕上,进士及第的场景依旧清晰。如今,它已经被杂草整个掩盖了。而游酢后人的居所——七子门楼。被潮水冲毁,也只剩下现在参差的几间。


据说游酢六个儿子一个女儿比肩而居,每户一个宅子,一共七间七进院子,立面完全一样,所以叫“七子门楼”。下决定修复它,我只用了几分钟。复原它原先的七进院落结构,还原他一千年前的样子。整体修建后,它会是这样。

建成后武夷山德懋堂效果图

10年,从黄山德懋堂,到九华山德懋堂,再到武夷山德懋堂……我花了整整10年,才让它长成了该有的模样。10年过去了,想法还是和当时一样。

城市在前进,古建筑不能就这么毁了。要保护它们,就要把当地文化还原到生活当中去,徽州文化,禅修文化,又或者书院文化,如果只是修其表面,供养着,是不会长久留下去的。


有点理想主义的,我希望来的每个人都能感受到,发自内心地去喜欢。

然后他们会带着孩子来,很多年后他们的孩子在带着孩子继续来度假,那传统就能在这些人身上传承下去了。

而中国文化有五千年历史,地大物博,还在等待着有人,能够更深入地挖掘和利用好它。

我希望这个人不只是我和我的团队,我还希望有你。如果你也和我一样想要留住它们,不如来这里看看,住几晚,或者加入我们,和我们一起去做这件很有使命感的事情。

城市在向前发展,传统更应该被铭记,被还原在生活中去,因为,这就是我们来时的路。




内容来源于:乡村民宿怎么搞,感谢作者的悉心编写。

如有版权问题,请及时与我们联系,我们将第一时间做出处理。



举报 | 1楼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