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建筑材料网络社区

彭国英 :梦魂又过牡荆花//辞林医案(201605012)

只看楼主 收藏 回复
  • - -
楼主
  





作者简介:彭国英,女,江西省广昌人,与残荷诗人同窗八载,现为一重点高中语文教师。鹿洞书院,浔阳江头,青葱岁月,如画如诗。无论是春风桃李,还是秋雨梧桐,握一支心灵之笔,徜徉于美文的圣殿,微歌细吟。诗意地生活,抒一卷生命的明媚。发表的散文有《悄沉的摆渡》、《瓶中的风景》、《怀念田野》、《岁月有痕》、《第一片落叶》、《残梦》、《 木棉心愿》、《江南尽闻采莲声》、《依依炊烟今又是》、《一盏青灯伴墨香》、《河蕨苍苍》、《离离番薯叶》等十万字左右。 





梦魂又过牡荆花

           ——读诗人残荷《江南集》和《故乡集》随记


 文/彭国英             摄影/帆影






   与诗人兼故人的残荷重逢是生平一大幸事。在那个牡荆花依依写满山头的季节,在那个青果悬枝的端午夏日,在那些废寝忘食的读诗读文的日子里(残荷发来的链接里,有三千多首古诗,几百首现代诗和为数不少的散文),童年故乡情形从《故乡集》、《江南集》中缓缓地流淌出来:一张太师椅,一把方凳、一本摊开的厚书,一单薄少年,眉头微蹙,庭除寂寂,偶尔一声鸟鸣,惊落了满树的李花,纷纷扬扬,单薄少年只是轻轻拂去肩上的风流,又埋首于泛黄的扉页中……





一、重逢
    千古文人,江南一梦。
    初三一别,跨越时空的相遇竟是十七年后。
    定是那些墨香扉页的浸染,定是祖辈庭训的熏陶,定是故乡未名河的甘甜哺育,定是故乡别样红的荷花芬芳,才铸就了故人残荷别样的诗,铸就了残荷充盈的诗性,更铸就了残荷恣意挥洒的人生。也许,在其父刘老师的课堂上,那些古诗就已经悄然地镌刻在了他的脑海中了。大嵊完小,甘竹中学,广昌中学,茶树连天,春风十里,踏着那条蜿蜒宁静的沙子路,我再一次有幸与残荷诗人同班。那场《开卷有益》的辩论赛上,作为反方四辩的残荷诗人又一次刷新了我们的视野。从来只知残荷诗人的数理化功课惊人,从来只知残荷诗人做的手抄报一向别出心裁,不曾想一向寡言少语的残荷诗人口才更是了得。初三期末考,那位喜欢眉头微皱的单薄少年最终以优异成绩考入了县重点高中——广昌一中,从此关于老同学的所有信息都成了传奇,后来,人们又纷纷传说,李家堡的那个单薄少年蟾宫折桂,被军校录取了,而且还包分配工作呢;李家堡的那个单薄少年在南京一边工作还一边考研;再后来,李家堡的那个单薄少年考上博士生了。十七年后的重逢,那个单薄少年刘斌已成了诗人残荷,屏上相逢,不尽忆当年,那个被我偶然提及喜欢微皱眉头的昔日同窗寒暄数句后,竟秒赠我七绝一首:“周旋半世鬓边尘,欲友还仇醉始亲。一笑长安君定识,记吾生小皱眉人。”看似饱经沧桑,其实更是一种阅尽人间春色的彻悟。读初中时的我留一头长发,也有幸落入了诗人残荷的飘逸诗行:“墨羽黄蹼孩兴撩,油油田插是新苗。及腰长发今谁剪,伫看蓬蒿蔽野桥。”




二、积淀
   且行且吟,蓦然回首,故乡已是千里之遥,没有人不曾有过这样的感慨,然而故人残荷尤深。双亲、唯一的兄长从此天各一方,风雨他乡。作为游子身份的残荷诗人曾说:“写诗承担了我很大的纾解情绪的功能,甚至可以说,诗伴我走过了很多坎坷而孤独的岁月。”穷而后工的诗词创造老调我不想重提,但那些那些字字珠玑的诗行的确让我常常有浮士德之叹“ 美啊,请为我停留,走得慢一点!”诗人残荷恣意挥洒的背后,有着太多的阅读和文学积淀,常见诗友在空间给他留言:“又有不认识的字。”“翻字典的时候又到了。”古人曾感叹,读黄山谷的诗之前案头一定要准备好若干有关典故的工具书;想必今日许多人读残荷诗亦然吧。某天上线,残荷发来的第一句话是:“我今天在图书馆又发现了两本好书,一本是张曼菱的《中国布衣》,一本是野夫《乡关何处》。”以后的联系中“今天我又发现了几本好书……”是他的必用句式,同学群中许多人以“书痴”称之。由于工作性质,我常把语文课堂上的一些感慨发与故人残荷,他总是迫不及待地说同一句话:“发篇目与作者给我。”收到篇目与作者之后便神龙见首不见尾,后来才知他是细心研读去了。从高考小说《抻面》、《古渡头》、《鞋》、《六指猴》、《马兰花》、《塾师老汪》、《明月寺》、《头条新闻》、《双白老人》、《凶犯》、《水泥桶中的信》……到高考人物传记素材,包括高中语文人教版教材新增的篇目都要求我发了个遍,也议论了个遍。甚至我们的网上作文阅卷,残荷诗人也不忘“掺和”其中,想借机了解一下当代中学生的思想状况……凡此种种,都足见残荷诗人丰富的人文意识与广阔的阅读视野。
   尽管惯为游子,但是诗人残荷仍然特别敏感于自己的游子身份,敏感成为他吟咏的源泉。故乡的风物,故乡与自己有交集的人物通通汇入他的诗行。偶天,看到一张不经意拍下的相片,他却格外看重,只因这是故乡风物,先是在QQ空间征集这风物之名称,待得知是唤作“牡荆花” ,眨眼功夫,一首《观友人摄乡间牡荆花照》“折枝鞭犊路横斜,衣染清芬笑语哗。处处夏间开紫穗,梦魂又过牡荆花”便惊艳问世了。又一次,聊天间不经意提及故乡用来发豆芽时的冬茅实际上便是蒹葭,残荷诗人如获至宝,第二天《观友人发蒹葭图有感》六首便出现于所发网页链接之中:

一带琅玕映道途,十年芳思动乡图。盈盈不复当年手,秋水君休问所如。
细细新妆映水描,梦中辗转望中遥。当时玉润霏霏雨,见我骑牛过野桥。
鸿雁逢迎谓上都,算中归计总乘除。一年临水凭君看,会得屏前拭眼枯?
叶叶如钩眼似鱼,谢君千里劝归欤。人间浩恨无从扫,虽不倾城要舞裾。
掌上安知不再怜,茫茫秋水忆春妍。相逢莫谓风华老,碧玉轻持似少年。
斜影高城月一规,黄牛紫蝶梦空随。蒹葭图里春风远,晴雨连山自扫眉。




三、追忆
   故乡是莲乡,荷花自然成了残荷诗人笔底的绝爱之物。不过尽管其七绝当中有多首咏荷佳作,但现代诗中涉及莲子的也特别精致,比如这首“莲子是甜的,莲心是苦的,都尝尝吧,这才是完整的我。”还有打猪草,跳房,摘李子,挖藠头等儿时乐事都能在《故乡集》或者其现代诗中找到痕迹。例如《花拓集——廿年之忆》:

秋风里
一锄一锄下去
挖起藠头
然后用手把根部的土
轻轻抖落
露出莹白的肌肤
落日大红,鸦声在叫
母亲说,回去就炒一盘
这句话,我细细咀嚼
直到今天

   我常想,对于远在长安的残荷诗人来说,故乡就是一张“窄窄的船票”吧。抢票,返乡,居家常常不过一周,欢会须臾,又赴王命,两年一别的故乡牵系着残荷诗人的太多思念。祖父辞世,残荷诗人尚在咸阳,为不影响他的学业,家人选择了隐瞒,腊月里回到故乡的他看到的只是祖父坟茔上一抔黄土,这种天人永隔的疼痛深深地镌刻在了清明时节残荷怀念祖父的那些七绝里。祖母瘦弱的身影,与兄长的“风雨他乡要自持”,侄子、侄女的一颦一笑,举手投足。母亲日日踮起脚尖望一望长安的方向。残荷诗人又何尝不是呢,隔三差五地打电话给父母报平安,其实最难受的是残荷诗人两年一次的归家又马上别家,母子李花树下相对垂泪的场景成了乡邻的共同悲恸,这场景在《一尾集》中可以发现潮湿难干的泪痕的。母亲的点点滴滴残荷诗人都付诸笔尖,母亲小年夜染发,残荷诗人道是“老年心思中年力”;母亲转院南昌检查幸喜无事,残荷恨不能普天同庆;夜读古诗,远眺故乡,怀母四首一气呵成:

夜读古诗怀母四首7.19

微身如米绊飞尘,每岁相逢天有仁。

长夜小星堪说与,秋凉先到倚闾人。

寄命驰身南北轮,星星白发变朝昏。

销魂儿忆销魂母,不省何年续断魂。


年来予发亦如银,照镜怜伊倍损神。

电话昔时曾说与,怜儿啐道尚青春。
娇云粘月细如鳞,浴罢衣衫一色新。

闲咏古诗忽怅怅,他山同有倚闾人。


残荷诗人读万卷书,行万里路铸就了其七绝的包罗万象。而《江南集》与《故乡集》是其作为游子诗人的突出代表。

四、诗心
   是的,诗人都有一颗敏感的心。很多时候,我更愿意称之为诗心。而残荷诗人的诗性与诗心兼具。

   先说残荷的诗性。残荷诗人本诗。他博览群书,凡涉及古诗,他烂熟于心;凡涉及古诗笺注,他过目不忘。残荷诗人读《诗经》,读出了八种情怀,这从残荷诗人的散文《怎一个情字了得——试探中的八种情怀》中可以见到。残荷诗人的弟子曾请教读残荷的诗需要哪些准备,残荷诗人开列了多种书目,包括俞陛云诗《境浅说》、沈祖棻《唐人七绝诗浅释》、傅庚生《中国文学欣赏举隅》邓。残荷诗人的诗性还体现在他不断创作与不断总结方面。他曾这样描述自己的创作风格:“其一,我用笔好奇,喜欢死蛇弄活,绝处逢生;其二,我这两年的突破和我的阅读很有关系(《见十四年学诗历程总结》一文),其中又和我经常写现代诗有关系。现代诗的笔法往往冷静、犀利、恣肆;其三,学问贵在持恒。有学者研究发现曾国藩才力不过中人(左宗棠曾屡屡讽刺曾国藩),但最后成为国家之砥柱,晚清诸多大事都与曾有关(比如派幼童留学和开展洋务活动),他依靠的是什么呢?学者总结二字:补拙。也就是后人说的聪明人要用笨功夫。”由此看来,诗性的残荷诗人背后其实还藏有一个词语:勤奋不辍。

 

其次,残荷的诗心。残荷的诗集有许多,其中以军旅与故乡题材最是触动我。残荷诗

  人常常奔忙于工作、家庭,更奔忙于他的诗,残荷诗人的故乡题材常常寻故人完善,我很荣幸地成为一员。从儿时端午裹粽情形,摘杨梅,摘李子,钻茶花,到打猪草:

十月茶花集10.13
氤氲雾气大池塘,十月茶花恣意黄。稚子更将吸管上,心猜何物避蜂王。
吸花最是小儿憨,早雾游纱撇菜篮。抖树不知谁使坏,无论男女各花簪。
下学尚早掐根葱,喇叭斗吹夕阳中。看到炊烟山半起,放足撒手各西东。
昨夜松涛响大风,听鸡唱彻梦成空。呼儿早起耙山去,松叶金黄满路中。
秋日松山松子多,夜风如虎吼千柯。晓来拽个蛇皮袋,不必相争各拾坡。
黄牛落日小桥边,汗滴肌肤笑自妍。同是少年挥手别,十年片梦大城间。

打猪草四首6.16
才买猪苗胃大开,年成赖尔苦吾该。原头无数晶莹露,曾照携筐瘦影来。
行过沙堤过水堤,粮仓在望草凄凄。埋头讨得亲慈喜,羡煞牛儿满满携。
及家带露味佳哉,细细切匀伙食开。买得小猪才两日,隔栏相唤欲飞来。
窗隙微光促晓鸡,扶床下地眼迷迷。傍厨唤母无人应,早在村头莳菜畦。


真可谓事无巨细,节无春秋,都一一生动有趣地落入了残荷的诗行。他甚至对同学间各自职业的兴趣十足,比如残荷诗人得知故人忙于学生的高考时,他的关于考生的七绝又如泉水般源源不断地涌出:

寄吾弟明岁将高考6.6
荡荡天衢自任飞,十方都护好芳菲。鲲鹏宜望咸池顶,习翮排风意莫违。

又寄吾弟
烂烂群星天汉头,遨飞休羡不同游。他时负重人皆见,何碍今时笑驽牛?
世说新语·品藻:顾子,所谓駑牛,可以负重致远。

高考在即预报有雨
莺燕熏风斗万千,更添蝉舌噪无边。人间两日霏霏雨,洗出林林碧玉椽。

高考杂感
天幕云垂似挂龙,长桥茫混渡熏风。时人莫作彀中叹,不信东篱始是雄。
终古从知不尽材,孙山之外未须哀。郑公眼不观歌乐,龙虎风云定夺胎。
万卷胸中自浩然,登场信有笔翻澜。桥头莫作平原视,丘壑连天耐汝看。
宇内高楼待好椽,沙沙走笔竞奔湍。相怜几许痴望眼,吾父昔年同久酸。
眉月青闱绣古杉,徘徊无复燕呢喃。少年从此入江海,各曳春风秋雨帆。
青闱扰攘语飘风,十四年前亦此中。午梦乍回衔乱雀,沙沙纸上走蛇龙。
十年我自雨中回,知尔灵台暗碾雷。莫更相逢谈折桂,碇心湖海例行杯。

后记
   诗心自在天心,明月素来朗照。一次,我收到残荷诗人这样一封邮件:“《新文学评论》大概在2014年采访过多位知名的旧体作者,包括胡马、天台、李子、伯昏子等。采访列了十一个问题,各人依次回答。予未获其邀,但颇觉所提问题饶有兴味,故也拟一答。”当我看完这段文字时,脑海中就涌现这两句话。
   对于残荷诗人的《故乡集》与《江南集》,我只想说,这场美丽的阅读犹如窗外的初夏一样美得惊艳,美到极致……














举报 | 1楼 回复